■美术报艺术节“学院新方阵——当代中国画名家新作”策展人 杨维民
展览规模:中国当代各大美术院校年轻画家的重要展示平台,预计20余位画家80幅作品。
展览思路:全国各大美术学院是中国当代艺术家重要的“产出地”,这些艺术家一方面从事教学工作,一方面在自己的画室苦心创作,本次展览是他们除课徒稿之外的艺术梦想。
中国画是中国文化人常说不断、常论常新的课题,中国画艺术在嬗变中、在融合中源远流长。近代中国画艺术逐步从文人士大夫的雅集赏玩中走向大众,渐渐地传统与外来两方面文化要素在中国画家的创作中有意无意地趋向融合,即优秀绘画传统和现代学院绘画理念的融合。从中国画的发展史来看,融合就是一条主线。
李戈晔 催眠 70×70cm 纸本彩墨 2008年
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年,伴随着这百年岁月,中国画的现代转型也是波澜起伏、几经周折。西方思想的涌入,各种思潮、主义、观念的轮番上阵,加之中国画自身的教学、展示、机构等体系趋向完备,美术馆和现代美术展览的欣赏形式,日渐大众化的欣赏群体,这些种种都在极大程度上推动了其创作与发展,对古典与当代、打破和程式、恣意与传统的不同侧重,导致了如今中国画的发展古典、现代乃至后现代并存。艺术家们身处当代,从自身出发,以亲身体会到的视知觉经验去突破传统的边界,中国画创作呈现空前多元化、多样化。发展至今,山水画重新崛起,现代水墨运动蓬勃向上,“新文人画”伴随着时代应运而生,当代工笔画家也改变了工笔画边缘化的命运发展为盛世热点。新颖的现代元素纷纷在中国画家的笔下涌现,呈现出创作空前自由、恣意的局面。
这样的多元化、多样化发展必会引起各种褒贬不一看法,然而无可否认的是:随着美术教育体制的演变发展,美术院校也从对传统发起一次又一次批判与颠覆的策源地逐渐转型,面对古典与传统不再是简单的否定,而更倾向于回溯与传承。美术学院4大分科体系之首的中国画,在经历了从师徒言传到学校教育的发展过程后,当代教师们自身的艺术追求与创作也都不再局限于纯粹的传统古典或是颠覆前卫。学院教育背景带来的不仅是扎实的技术功底,也带来执着的创新精神。他们的作品兼具学术性与实验性的同时也不回避市场对其商业性的评判。开放的心态使他们的创作充满了令人炫目的可能性。无论是在自己的创作上试图符号化、抽象化古代文人画也好;重视师法自然、追求艺术上回归的人文情怀也好;再或者受西方理论及当代艺术的影响,对文化元素、观念、媒介甚至行为进行大胆探索表现也好,如此种种都表现出,学院新方阵作为传承传统、启迪未来的中坚力量,在中国画的创新发展方面已经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他们在教学、创作中感受中国画的嬗变,思考中国画的发展,坚持中国画传承,担当中国画的创新,构成了推动中国画艺术发展的前卫新方阵。他们既是推动新世纪、新时期中国画新嬗变的先锋,又是中国古代优秀绘画传统的承传者,他们对未来的思考、对传统的把握更富有智慧,因为他们深知明天是否成功取决于今天的正确抉择,今天时代的辉煌出自于昨天灿烂的古代文明。
我们尽管目前无法对中国画如此多样无边界的发展模式下最后定论,但是从中却可以看出,在艺术家们种类繁多、叫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的各种创新的当下,中国画这个庞大的马车不停运动的前方,有一支重要的前卫队伍,那就是“学院新方阵”。在今后这种发展模式继续下去是会如同凤凰一般涅槃重生,还是意味着在对观念媒介行为等方面的失衡探索而导致的绘画性被消解,最终走向哪里?大家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