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11年9月24日-10月15日,毕业于广州多所美术学院的80后青年艺术家们,在艺术创作基地小洲村,举办了一场名为“流动的剧场”的展览。这些年轻人中,有的还是美术学院的在读研究生,有的刚刚毕业,就已成为了职业艺术家。天马行空,却又关注日常事物;包容万象,却又个性鲜明——广州本土多元的艺术环境,造就了他们“亚热带”的创作生态。而在这个“流动的剧场”里,他们游走于记忆与现实、生活经验与精神轨迹交织的各种场景,在流动与变化中,展开各种交错复杂的视觉游戏,从而形成寓言式的艺术体验和精神图景。
——谈“亚热带”青年艺术联展策展理念
多元的美术教育格局
造就异质性的艺术风貌
在论及广东的艺术生态和青年艺术创作状况时,我联想到了“亚热带”这个词汇。在我看来,“亚热带”既是指广东的气候环境,也是对广东当代艺术生态的一种生动描述。亚热带气候温暖湿润,其介于热带与温带之间的环境,形成了丰富多样的自然生态,并呈现出一种独特性。从整体上来说,广东的艺术生态也是如此,由于地理位置的边缘化和政治的边缘化,当代艺术的发展呈现出一种“亚热”状态。这样的城市性格和环境也使得艺术家没有那么迫切,创作心态比较宽松,他们追求艺术的个体性和异质性,在艺术表现上天马行空、无拘无束,反叛而又觉悟,形成了多样而各具特色的艺术生态风貌。
郭谦 重复的力量
现为广州美术学院实验艺术系硕士研究生
大体而言,这种生态风貌与广东本土的艺术教育格局、艺术创作聚合地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从美术教育的角度来看,广州有广州美术学院、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等多所美术院校及系科,这种多元的教育格局以及从外地引进的一批教师客观上造就了广州多样的艺术生态。例如,美院油画系的工作室教学培养了一批思想活跃的青年艺术家。而华南师范大学的李邦耀、石磊等人在油画教学中的多元化思想和观念就深刻影响了江衡、肖旭等一批青年艺术家。除此以外,广州也出现了信义国际会馆、太古仓、红砖厂、53美术馆、时代美术馆等创意产业园区和私营美术馆,以及小洲艺术村、LOFT345、3号线等几个艺术创作聚集地。虽然整体艺术格局比较松散,艺术家们没有统一的艺术倾向和表达趣味,但相同的学院教育背景、类似的生活处境使他们常常处于一种自由聚合的状态。宽松多元的艺术生态环境,成就了广州艺术的“亚热带”景观,特别是一大批青年艺术家的创作更是具有开放性的活力,成为广东当代艺术发展的新兴力量。
肖旭 蓝色的头像 70×90cm 布面油画 2011年
2009年华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
目前较为活跃的青年艺术家大多出生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成长的记忆、都市化的进程、游戏、动漫、网络等流行文化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他们,并成为他们成长过程中的集体记忆。宽松的环境使得他们形成相对自由、无拘无束的创作心态。在艺术表达上,他们关注自我,从自身的成长经历和记忆出发,在自己与当下文化语境之间寻找结合点。在表现题材上,他们回避沉重宏大的叙述主题,关注身边的人和事物,选择一种更为贴切真实想法的侧面手段进行表达。作为他们当中的与事者之一,我试图通过拾掇其中的“关键词”,构筑起这样一个“亚热带”艺术群体的大体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