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如何在写生现场发生

中国艺术新闻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在兰溪市横溪镇天山公园寺写生现场的一次谈话地点:兰溪市横溪镇天山公园寺写生现场人物:宋永进(以下简称宋)浙江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韩文捷(以下简称韩)油画专业研究生宋:这幅油画你试图表达什么?韩:画这张画,我是被现场环境的一种矛盾性所吸引
——在兰溪市横溪镇天山公园寺写生现场的一次谈话

  地点:兰溪市横溪镇天山公园寺写生现场

  人物:宋永进(以下简称宋) 浙江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韩文捷(以下简称韩) 油画专业研究生

  宋:这幅油画你试图表达什么?

  韩:画这张画,我是被现场环境的一种矛盾性所吸引:寺庙就一般人而言是一个崇高且神秘的场所,而这是个新建的寺庙,同时还是一个公园,是一处公共娱乐场所。它新、粗、乱的环境和崇高、神秘的精神性交织着,构成了当下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当代性”。

  宋:你的审美思路很清晰,这一点难能可贵。就画面的整体而言,你抓住了对象的某种宗教气息,但画面所传达给读者的思想信息或审美指向还有些模棱两可,显得有些单薄和粗糙,仍然只是一幅普通的写生油画,体现不出所说的“当代性”。艺术创作不光是看你如何诠释,最终还是要看你的画面。

  韩:那么这种“当代性”应该如何表达?

  宋:应当从作画对象的整体气氛和局部细节中去捕捉审美的灵感和表达的方式。比如,画面中这堵白墙是否可以恢复其本来的亮度和白净?两个崭新的红色垫子虽然隐藏在画面中,是否应该让它散发出原本那种庸俗的光艳和单调?这些包含“当代性”痕迹的信息与阴雨天寺庙里的那种幽暗而神秘气氛或许可以形成反差。

  韩:这与我内心最初想要的效果好像有较大的差距。当我面对这个场景时,首先吸引我的是墙上的这缕蓝光。

  宋:这很好,那你应该把这缕蓝光强调出来,并从对象中捕捉与之相呼应的更多内容,而不要画着、画着又被对象的客观性所束缚,最后把这缕蓝光淹没了。每个人因为知识结构、喜好、情感或审美经验的不同,对对象可能有完全不同的认识和视觉表达。这正是我和你为什么面对同一个场景会有完全不同的审美意向和表达方式。你当然可以也必须按照自己的内心感受去表达。我的建议不是一个标准答案,旨在引导你在写生的过程中不要坠入描摹客观对象的陷阱,而应该利用现场中捕捉到的最打动自己的精彩内容(包括一些细节),去建立自己的情感表达。

  韩:这的确是我近期画画时的一个主要问题。我始终困惑于客观真实和内心真实之间,往往对象给我第一眼强烈的视觉感受,在画画的过程中却逐渐地被客观对象带走了,逐渐消磨、迷失,最终成为一种照相式的复制。

  宋:这是画家审美的缺场!

  韩:这幅画我已经画了三天,却不能从自我和对象中挖掘出更多有价值的东西来。在写生中应该怎样去审美呢?

  宋:这么大的一幅画,这么短的时间,效果不够理想也属正常。在长期作业中,画家一开始对作画对象的认识往往是比较模糊的或初级的,停留在一个大体的感性上,就像你所描述的那缕蓝光。对于短期作业而言,这个大体的感受(即画家的第一感受)是至关重要的,只要把握住这一点作品也就出来了,但对于长期作业而言,这是远远不够的。客观对象总是处在变化中,人的感性和审美状态也会随之而改变。在长时间与对象的对峙和对话中,心里的质疑声会不断滋生并反复伴随着审美的整个过程:对象是这样的吗?这个画面是我的真实感受吗?会不会是曾经打动过自己的他人画面的印象残余呢?会不会是以往感受经验的重复?我为什么要这样画?画这些内容有意义么?等等。通过反复观察和反复追问、质疑,画家在绘画思维的行进中重新发现自己、认识自己,并揭开隐匿在对象背后的审美内容,最终确立了这幅作品的审美指向。这时候,画面中的每一块颜色、每一个型体就是对象,就是对象的此时此地,又是画家自己,画家的此时此地。

  当然,并不一定每一张画都需要刻意地去追求内涵的深厚性,画画并不以创作持续的时间长短来衡量艺术的价值,一蹴而就的绘画方式也能为画面带来一种长期作业所缺乏的新鲜感、生动感。短期作业和长期作业各有各的优势,一个画家有意无意地在两种绘画方式之间游走,既可以锻炼视觉、情感、技法的敏锐性,又能够锻炼深入挖掘对象与自身内涵的能力,避免仅仅停留于肤浅的视觉效果上。

  韩:您在画油画时,一种此时此地独一无二的绘画形式和语言韵味是如何形成的?它直接由人的情感所引导吗?还是在语言和情感之间介入了一种理性的推理、解释过程?

  宋:主要是由感性所引导的。画家的审美是在客观对象某些视觉信息的感性触动中萌生的。随着现场各种因素的变化——人的活动、天气的变化、时辰的更替等等,作画对象也随之发生变动。正是这些看似给写生带来麻烦的变化,不断刺Ji着因长时间注视而倦怠的视觉神经,使画家一直保持着感性的敏锐和视觉思维的延续。在这样的状态中,画家的审美被反复Ji活,并在活跃的成长中逐渐延伸、丰富并深入。所谓的独特绘画形式和语言韵味,不过是画家在这样一种状态里下意识的表达方式和自然呈现而已,因而在每一次创作中常常会呈现出不同的形态和面貌,而不是一种程式化的绘画样式或语言套路。

  当然,一件成功的艺术作品往往既是感性的自然流露,同时也有某种理性的映照。感性和理性在绘画的整个过程中交织着,我们有时很难区分它们的界限。

首页

文中提到的大学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艺术-新闻平台-中国艺术新闻-审美如何在写生现场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