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公共文化服务屡开全国先河

中国艺术新闻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艺术迷”陈丽又一次推了几个约会,因为这个周末的安排是她早早计划好的——和“死党”潘潘一起,到浙江美术馆,好好看看即将闭幕的齐白石和曾宓画展,再到二楼的书店买几本新书;然后,在咖啡馆坐一会,听北京画院吴洪亮带来的齐白石讲座。这样听起来“很艺
  “艺术迷”陈丽又一次推了几个约会,因为这个周末的安排是她早早计划好的——和“死党”潘潘一起,到浙江美术馆,好好看看即将闭幕的齐白石和曾宓画展,再到二楼的书店买几本新书;然后,在咖啡馆坐一会,听北京画院吴洪亮带来的齐白石讲座。

  这样听起来“很艺术、很文化”的生活,杭州人已经习以为常了。一座美术馆影响一座城市。自从2009年8月9日浙江美术馆正式开馆以后,真正高品位的生活,就这样走进了杭州人的生活。

  一座美术馆

  改变“文青”的生活方式

  短短三年时间里,浙江美术馆共举行100余场展览、近40期讲座,接待观众100余万人。“历史的凝眸——浙江历史文化重大题材美术作品大展”、“神州国光——黄宾虹艺术展”、“执着的巡游——米罗作品展”等重要展览,在国内外产生广泛的影响。而去年的“东西贯中——吴冠中艺术回顾大展”,是迄今为止吴冠中艺术作品规模最大的一次展览。

  而自开馆以来就施行,并率先于全国美术馆的“免费”开放政策,也降低了浙江美术馆的“门槛”。以吴冠中的展览为例,36天的展期内参观人次竟达到25万。

  但在馆长马锋辉看来,一个美术馆,光办好展览依然不够,还要想尽办法,让这座城市的人爱上艺术。美术馆开馆短短三年多,“越来越多的浙江人已经把来美术馆当成一种生活方式。”这是令他最为骄傲的。

  浙江美术馆已经成为浙江文化大省建设的重要力量之一,也是其中的一个缩影。

  浙江的公共文化建设

  屡获“全国第一”

  近几年,是我省历史上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最大、建成设施最多的一个时期。先后建成了西湖文化广场、浙江自然博物馆新馆、浙江美术馆、浙江省博物馆武林馆区(浙江革命历史纪念馆)等一批重点文化设施。目前,全省已建和在建县级以上文化广场、文化中心300余个。

  这些各色各样的文化场馆,组成了今天浙江人多姿多彩的文化生活。许多个“第一”,领全国公共文化建设风气之先——

  2004年浙江博物馆率先在全国省级博物馆中实行常年免费开放,年观众量增加了五六倍;

  2007年12月1日,浙江图书馆宣布取消借书证年费,成为全国**实现免费开放的省级图书馆;

  杭州图书馆新馆2008年9月开馆,是国内第一家实现免证、免押金、免服务费的图书馆;

  2009年5月26日,浙江图书馆在全国率先开通网络图书馆,使城乡居民得到基本一致的服务。

  在这样的目标下,覆盖省、市、县、乡、村五级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已基本形成。全省90个县(市、区),有县级图书馆82个,总藏书量1816.931万册;县级文化馆9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509个; 85%的行政村建有村级文化设施;与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系统联合共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站点4万余个,全省乡镇、村实现了全覆盖……

  可以说,在浙江,无论是大山深处还是偏僻海岛,人们都可以比较方便地享受公共文化服务。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艺术-新闻平台-中国艺术新闻-浙江公共文化服务屡开全国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