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艺术要独立发展

中国艺术新闻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昨日上午,被西方艺术评论家称为“令人惊异的画家”,现为四川美术学院新媒体系主任的著名艺术家张小涛现身成都双年展当代艺术展现场,为正在观展的市民观众详细生动地讲解了展出的作品,帮助观众深入理解艺术家的创作意图,让大家更好地认识到了当代艺术展中

  昨日上午,被西方艺术评论家称为“令人惊异的画家”,现为四川美术学院新媒体系主任的著名艺术家张小涛现身成都双年展当代艺术展现场,为正在观展的市民观众详细生动地讲解了展出的作品,帮助观众深入理解艺术家的创作意图,让大家更好地认识到了当代艺术展中传统与现代的关系。

  真正的传统是有未来的

  “张老师,给我们讲讲你校友周老师的这幅画吧。”观展刚刚开始,一位观众就被同是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的著名艺术家周春芽的作品《桃花》所吸引。“周老师早年在德国学画,深受表现主义的影响,但这幅画用桃花这一极具诗意的中国传统元素让我们看到了在文化交融的语境下对中国传统的回归。而画作中洋溢的文人情怀也是在告诉我们真正的传统是有未来的。”张小涛耐心地为现场观众讲解到。

  随后,张小涛带领现场观众来到他自己非常喜爱和推崇的一位极具古人情怀的艺术大师梁绍基的作品《蚕潺潺》前。展厅里,6个投影仪上播放着蚕吐丝结茧的过程,一幅长长的蚕丝绢料如山水长卷般从高处“淌”下,直铺到地面上,绢料上斑斑驳驳粘着蚕沙等痕迹,非常原生态地展示了蚕丝成型的过程。“你们看,这就是中国艺术家的特有秉性之一:内省、细腻,对生命和自然的观察细致入微。”张小涛为观众介绍道,“这种用养蚕的方法做艺术,非常具有创新性。通过蚕吐丝到结茧重生这一特殊的生命轨迹展现了中国传统轮回观念的生命时空感,而作品述说的向死而生的生命观,表达了生命的敬畏,对世界万物的理解。此外,这种以柔弱胜刚强的寓意,更是东方传统美学的表达。”

  中国当代艺术要独立发展

  “哇,好多蚂蚁!”“这不就是张老师的作品嘛。”这时,观展一行人来到了张小涛自己的作品《暴雨将至》前。不少观众都好奇地问道:“张老师,你为什么在作品里画了这么多蚂蚁呢?”张小涛解释道:“我是从古代绘画中找到了灵感,绘画语言来自宋代山水画,是用宋代山水画法将一些情绪、心灵轨迹寓于了点画之中。这里也隐喻了我当时创作时的一些焦虑,对死亡、生命的思考。我就是想通过蚂蚁这种卑微的形象来表达人与动物的相似性,以及苏东坡词句中那种‘寄蜉蝣于天地’的转瞬即逝的时空感,由此产生对生命的敬畏。它类似于禅宗里的以小见大,是微观世界与宏观世界的转换,更是哲学和美学上的生命演变。”

  在接受记者专访时,张小涛认为中国当代艺术走到今天,已经到了要独立发展的时代,在经历了向西方学习的漫长过程之后,如今我们应该内省,从我们的文化基因中来探求当代艺术的未来之路。“我们的当代艺术还应该更多地关注中国的基层和底层社会,并且不仅仅是在技术上的创新,更重要的是思维理念的突破。”当谈到对此次成都双年展的印象时,张小涛认为双年展的影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热爱禅宗的他说:“它就像一个布道的地方,是文化上的水滴石穿,双年展中承载着传统与现代的关系,它教会我们怎么看传统又怎么看未来。而此次双年展无论是规模还是品质都做得非常好,它的主题非常清晰,内容十分丰富,很好地拉近了公众与艺术的距离。同时,这是一次城市的狂欢,它不仅丰富了人们对成都的认知和想象,更有助于成都将文化生态空间建设得更立体和多元。”此外,张小涛谈到自己去过很多地方,他认为成都的文化氛围非常好。“因为成都的市民对文化很有热情,也懂得去细细体味。”

首页

文中提到的大学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艺术-新闻平台-中国艺术新闻-中国当代艺术要独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