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人《明日》手稿入藏鲁迅纪念馆 尘封80余年

中国艺术新闻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近日,“巴人著作手稿展”在上海鲁迅纪念馆揭幕,巴人之子王克平向该馆捐赠了一批珍贵文物,其中包括巴人第一部长篇小说《明日》的手稿真迹。据悉,该手稿尘封了80余年,为首次与观众见面。巴人原名王任叔,浙江奉化人,1922年加入文学研究会,1926
  近日,“巴人著作手稿展”在上海鲁迅纪念馆揭幕,巴人之子王克平向该馆捐赠了一批珍贵文物,其中包括巴人第一部长篇小说《明日》的手稿真迹。据悉,该手稿尘封了80余年,为首次与观众见面。

  巴人原名王任叔,浙江奉化人,1922年加入文学研究会,1926年参加北伐革命,1930年加入“左联”,是1938年版《鲁迅全集》出版委员会的负责人之一。据统计,巴人一生写过1500余万文字,许多没有出版。1972年巴人去世,他的儿子王克平在整理遗物时才发现了父亲遗留的巨量手稿。此次捐赠给上海鲁迅纪念馆的文物中,以长篇小说《明日》最为瞩目。早在1928年1月1日,巴人就在中篇小说《死线上》的《弁言》中提到自己创作的《明日》。此后,书店还出过《明日》即将出版的广告,然而,奇怪的是,《明日》未能问世。

  记者在展览现场看到,手稿共20余万字,上卷写于1927年2月1日至14日,下卷写于同年2月19日至3月10日。王克平透露,当时父亲正任广州北伐军总司令部后方留守处机要秘书。“我揣摩父亲之所以珍藏不发,是因为当时他还很年轻,又是第一次创作长篇小说,无论是思想还是技法上都有不够成熟的地方,所以对初稿不是很满意,这也可以从手稿一再修改的墨迹上看得出来。”

  据悉,巴人生前任职的人民文学出版社已于今年10月出版了这部小说。专家认为,《明日》的问世,对现代文学及左翼文学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艺术-新闻平台-中国艺术新闻-巴人《明日》手稿入藏鲁迅纪念馆 尘封80余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