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精彩 中国工笔画名家邀请展学术研讨会综述

艺考培训
+关注
  由中国工笔画学会、安徽省文化厅、安徽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共同主办的“——2011”集中了国内众多高水平画家的作品,相当程度上展示了当代中国工笔画的艺术风貌与艺术水平。在开幕式当天,举行的研讨会由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牛克诚、《美术报》副总编王平、安徽大学艺术学院院长陈林主持。出席座谈会的有安徽省美协主席张松,中国工笔画学会副会长、博士生导师李魁正,中国工笔画学会副会长、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胡勃,中国工笔画学会副会长谢振瓯,中国工笔画学会副会长萧玉田,中国工笔画学会副会长王天胜,安徽工笔画学会会长朱秀坤,安徽工笔画学会副会长王仁华,中国工笔画协会常务理事、安徽省工笔画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谢宗君等50余位画家和理论家。研讨会围绕着中国工笔画意境、传承、规律性以及中国工笔画面临的挑战与机遇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讨。

  一、物理画幅的放大是否意味着意境的放大

  意境是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画的重要特征,更是国画家毕生的追求。潘天寿先生说:“艺术之高下终在意境”。“意境”是国画高度艺术成就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欣赏、品评、衡量作品艺术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那么,中国工笔画的意境是否是画幅越大,意境就越大呢?研讨中,艺术家们一致认为,画幅的大小与意境的大小、深远无直接关系,关键是画家的修养和对人生、历史、宇宙的感受和领悟。大画一定要饱满、丰富,要“鼓起来”,有张力,有气势。不可逸笔草草,敷衍了事。 小品画多为案头之作,兴来时耍上几笔,喝个茶、聊个天,遣兴达意,不求形似,但得情趣使然而矣。评价一幅作品意境的高低,主要是看画面构图的繁与简、绘画技巧的表现、艺术素养的高低,并不是作品的画幅越大意境就越大,往往越简约的作品越是难。

  二、中国画的传承问题

  中国画的传承具有特殊的文脉承袭轨迹,它是基于中华民族深厚而独特的文化素养、审美意识、思维方式、美学思想和哲学观念而形成的一个完整独立的艺术体系。

  近百年来,在西式学院体质影响下建立起来的中国画教学体系,其求知的根基和为学的功夫、其为道的学问和求境界的方法都曾经历过一次又一次的学术争鸣和体制调整。至今仍然时时可以听到调整的呼唤。与会艺术家对中国画的传承问题集中在三个方面进行了研讨:其一,在当前条件下,如何顺应和把握中国画特殊的规律,适应和发挥时代的有利因素,使中国画教育和传承保有其纯粹性和文化价值的独特性,这是当代中国画面临的重要课题。其二,中国画的传承自古以来就有自己的学问,只不过这一学问并非仅仅建立在逻辑分析的理性上,而是往往以一种或是言传身教,或是以心传心的方法来进行。庄子说:“语之所贵者意也,意有所随。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中国画一直以来都是以言传身教,不可以言传的就身教,不可以身教的则以心传心的师傅带徒弟的方式来传承的。这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其特别的优势,如何传承和发挥这一优势是今后中国画面临的重要问题。其三,在继承与创新中,首先要继承中国画的精神,要学习前人艺术的精髓,掌握前人优秀技法,把握中国画“共性”特点及规律。继承是宏观的继承,创新更是宏观上的创新。不要陷入或局限于笔墨、技巧、色彩等小的方面,要在思想、修养、意境、气韵等大的方面不断提高,有所突破。

  三、工笔画造型图示观、色彩观等规律性问题

  中国传统绘画有别于西方传统的写实绘画和西方现代主义的抽象绘画,这种区别从画面本身来看主要表现在中国画独特的造型图示观、色彩观等规律性上。

  与会艺术家们对工笔画的特殊规律性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第一,有关工笔画的图示观。绘画的造型标准是什么?写实主义认为标准在于“似”,抽象主义的标准则是“不似”,而中国画的造型“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对于工笔绘画的造型问题,古代绘画理论家谢赫在他的《古画品录》里已经为我们解答了,其中“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是绘画艺术的造型基础,即形、色、构图的应用。

  “外师造化 ,中得心源”是中国画造型的最根本的原则和出发点 ,当代工笔画不能离开中华民族的文化和造型观念 ,更不能简单地使用中国画的材料和笔墨技法去模仿西方各种流派的形式来谋求工笔画的突破。

  第二,有关工笔画色彩观。工笔画是中国画的一种,中国画色彩系统的形成,是一个历史发展和演进的过程,主要是自唐代以后所形成的“墨分五色”的理论。西画中很少见到墨色,而中国画的谈墨就是谈色,把墨当成色的总括。了解了这个过程,就了解了中国画色彩的特点、色彩表现规律和独特的审美追求。因此,当代工笔画的创作要从墨法来探索色的发展与创新,不断满足当前日益丰富的审美需求。不能轻率地指责中国画的色彩不够丰富和缺乏视觉冲击力,也不可简单地用西洋绘画的色彩改造工笔画。

  第三,“传移模写”是掌握工笔画规律性的重要方法。关于临摹,古代有很多不同的论述,是一个画家所必须熟悉和掌握的。“传移模写”是间接学习画家们从宇宙自然中提炼出来的,用以表现主观情感的绘画语言符号。临摹是学习前人优秀作品,掌握工笔画规律的重要手段,今天仍然是必要的。要耐得住寂寞,要有十年磨一剑的精神,更要有梅花香自苦寒来的信念。同时,大家在谈到“传移模写”时,也并不是死守法度,不敢越雷池一步,而是在这当中要既包含着对历史的继承又包含着对现实的再现。

  四、当今中国画机遇大于挑战

  与会艺术家们在谈到中国画的发展与繁荣问题时,精神振奋,信心十足。大家认为,在全球化、差异化、多样化、多元化加快的今天,中西文化、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使中国画面临着严峻的冲击和挑战。但关键是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文化艺术的发展繁荣,文化在“四位一体”战略布局中的重要地位越来越凸显。中国画的发展与繁荣是机遇大于挑战。专家们认为,当今文化艺术发展形势大好,画家的创作热情高涨,工笔画艺术的未来让人期待。从本次展出的一些作品中,充分展示了当代画家较高的艺术风采,看到了工笔画艺术的传统与时代并行的佳作。

  与会艺术家们表示,一要坚持和探索中国画的民族性,让中国画“走向世界”,重建中国画艺术在全球格局中的文化认同与价值肯定;二要继续弘扬中国画传统的“精气神”、笔墨精神、绘画语言的高度程式化与抽象化等艺术精髓, 按照“多元互动,和而不同”的原则,不断发展与繁荣中国画;三要以这次画展为契机,走出画室,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勇于探索创新,创造出具有中国画特色、体现时代性、熔铸个人风格、高质量的艺术精品。

首页

热门艺考培训搜索

最新艺考培训文章

艺考培训-艺术-新闻平台-中国艺术新闻-时代·精彩 中国工笔画名家邀请展学术研讨会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