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学会在京举办陈迪和方笔山水画学术研讨会

中国艺术新闻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编者按:中国画学会、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湖北省文联近日在京联合举办“陈迪和方笔山水画学术研讨会”。这是中国画学会建会以来,第一次专门针对画家个人作品召集的大型学术研讨会,也是中国画学会的第一个学术活动。邵大箴、薛永年、孙克、李树声、
  编者按:中国画学会、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湖北省文联近日在京联合举办“陈迪和方笔山水画学术研讨会”。这是中国画学会建会以来,第一次专门针对画家个人作品召集的大型学术研讨会,也是中国画学会的第一个学术活动。邵大箴、薛永年、孙克、李树声、刘龙庭、陈醉等20多位我国著名美术评论家,湖北省杨斌庆、罗丹青等多位有关领导以及来自马来西亚和全国各地的30多位书画名家共聚一堂,对陈迪和首创的“方笔山水画”进行了认真深入的分析和探讨。“方笔山水画”艺术作为当代中国画坛备受瞩目的一种艺术现象,无论是作品本身的风格和程式,还是通过作品对方笔笔法的研究和推广价值,都给予了高度的学术评价。(本报现择编部分理论家的部分发言或文稿)

  邵大箴(中央美院教授,中国美学理论委员会荣誉主任)

  看陈迪和先生的画,我觉得画的样貌、形式感不一样,很新鲜,一看就是很有才能的画家,很有思想的画家。这个画是很新的,他有思考。这个不容易。因为绘画的样貌的变化也是艺术创新的不可或缺的方面,你想造出一个新的样貌出来,没有很好功力是不行的,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用方笔和不用方笔是个人的事儿,关键是用方笔以后要看画的境界、意境、质量、水平,我看了他的画以后,有的画我很喜欢,例如这幅《歌自远山来》,也很大。为什么它丰富?他用方笔但是变化的多,我觉得很好。其他的小画画得也很有意思。

  我觉得方笔不方笔只是一个手段,关键是你在方笔里要表现出作品的文化的意味、精神的内涵,关键是语言要丰富。语言是整体性的,言语是局部的,是一个手段,所以关键是要丰富。我觉得这点是可以进一步加强的。假如为方笔而方笔效果会反。比如说点彩派,他为什么是反印象主义,因为印象主义太流动、太自然、印象了,因为印象派的画都是绘画性非常强的,因为把点子排列起来造成的效果,为什么新印象主义的画法在20、30年消退,在艺术史上也留下了,但是没有像印象主义那样,因为他感情的因素降低了,他的意义价值就大大地削弱了。我觉得方笔山水是不是一定要成立一个画派我们且不说,我觉得方笔山水可以用下去,而且可以大胆提出来我的画就可以用方笔画出来,因为我们不能用一个方式,笔墨有功能和规范也是因人而异的,中国画的笔墨,如果大家都学黄宾虹不行,笔墨在某种程度上既是规范又是非常有个性的东西,如果光注意个性没有规范,那就没有笔墨文化的深度。所以我觉得方笔山水也是如此,关键是在方笔里提一种精神、文化意味,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提出自己用方笔山水来作画这是值得赞扬的,但是要把方笔山水画得更有深度、更丰富、更有语言的价值,那当然需要陈迪和先生继续探讨下去。 (节选)

  薛永年(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主任,中国画学会副会长)

  陈迪和的画起的名字叫方笔山水画,我感觉明为方笔方而不板,这应该是一个特点。整个善于用方头的大点的这种笔法来画,方头、方点、方尾、粗线、大点,所以具有一种点线组合的美,这是一个感想。

  第二个很有提炼,看他的画我们可以看到大点子,可以看到粗笔的勾勒,现在叫图像时代,照相这种图像印象最大,所以李可染先生多年前说怎么不与照相机争风。他这个画不与照相机争风,是点和线的结合,少有皴更没有擦,凡是染的地方都可以看到笔触。可以见得这种提炼方法是以六书的造字原理为基础,结合自己的观察,由于是大点粗线的,所以显然是更有视觉冲击力,有一种不是别人的程式,却有一种程式的美,简洁粗犷。

  还有点线的组合是充满节奏的,方头方尾的粗线、勾勒,组成了这个画几乎没有皴擦,这个画法如果讲来源跟(青绿山水高屋皴)有点关系,他善于对点线进行排列组合,这种排列组合办法很多,所以我们感到虽然是点、虽然是线,但是不像古代的书画理论家批评的那种不齐叫不算,就是太均等,缺乏变化,没有这个毛病。所以在整个点线的组合里这个点是成片的,线是成组的,这种大点子和这个方头的这种组合的线仍然充满长短的、大小的、浓淡的、弯直的、疏密的、聚散的、横直的,有一种节奏。还有一个特点,他的构图和传统中国画不一样,构图比较密,而且满、密而不塞,很有空间的感觉,适合现代的观看,让你能看进去。这个直线跟横线,这个点子跟线,粗一点的线跟细一点的线,包括白云,这种对比映衬起了很大作用,使这个画通透不塞。

  另外,我觉得这个画充满了一种力度,是生气熠熠的,生机勃勃的,我想他想让我们得到的印象也是这样,一种大气、一种有力,这里有树、有石头、山、房子、小路,这些景观都程式化了组合起来,给我们就是一种大自然的生机勃勃。 (节选)

  孙克(中国画学会秘书长)

  无论是黄宾虹、林风眠、傅抱石、李可染各家,都遵循着从自然到艺术的基本创作规律,从而为后人提供了山水画承继与发展的种种可能的参考范例。如今陈迪和经过不断的探索,形成风格独特的“方笔”山水,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值得肯定。值得肯定称道的不仅是他大胆追求不与人同的个性精神,更主要的是在陈迪和的追求中,始终在把握住从客观到主观,寻求心象——意象的审美规律,在大胆尝试新方式的同时,没有走到解构物象的牛角尖去,相反,却是巧妙地从传统的笔墨造型规律的程式性乃至符号化中吸吮精华,并最终形成新颖而颇具个性的平面图景。看来,正是这个“方笔”决定性地引领画家走进这个新领域的。

  作画用“方笔”,就我所知也非从陈迪和开始。讲起“书画同源”的关系,自古以来作画与写字都用毛笔,笔头是锥形,经过篆、隶、真、行、草各种字体的演化,到魏晋以后笔法基本完备,概括起来就是以“中锋”为核心,以“点划”和 “使转”为基本因素,形成书法技艺及审美规范。绘画就是沿袭着书法的笔法,无论是粗笔与细笔、光笔与秃笔,画家们作画习惯不同,但运笔规律无大差别,千百年来形成规范的技法,如人物画的十八描法,山水南北派的种种皴法,花鸟画的种种笔法。所以我们说,有锋的尖笔头主导着中国画的工具与技法,并形成其面貌。然而,事物总是在不断的变化演进中,20世纪的中国画家尤其是在新时期以来,精神境界逐渐开放。为了追求个性风格,试用新的材质工具一时蔚成风气,如不同的布帛纸张、丙烯颜料等。80年代初黄永玉先生画荷花就用了许多方笔触,从画面看是用了大小排刷,效果独特,这是一例。如今陈迪和用方笔作画虽非第一位吃螃蟹者,但前人用方笔只是在一张画中偶尔为之,而陈迪和能通篇运用方笔出以想象和多方尝试,形成全然有别于前人的符号化的方笔山水画图式实为首创,确实令人注目。 (节选)

  贾德江(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总编辑)

  陈迪和的山水画艺术当是走向21世纪以来的中国画坛一个十分引人瞩目的艺术现象。他所以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和兴趣,是他自新世纪开始推出的一种完全不同于古人和今人的“方笔山水”的卓尔不群。所谓“方笔山水”,顾名思义,就是设定中国画使用的毛笔不是以锥形圆笔落纸,而是以方笔出之,去作他的山水画。也就是说,陈迪和在他的山水画中,改变了中国画历来推崇的圆笔中锋用笔的笔法,取其不被重视的方笔的笔法形态,创造了方笔山水的全新图式,由此打破了当代山水画笔法的“旧世界”,建立了一个山水画现代语境下的“新秩序”。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艺术-新闻平台-中国艺术新闻-中国画学会在京举办陈迪和方笔山水画学术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