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偏远山村书香溢

中国艺术新闻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在诸暨,这个被中国书法家协会授予为“书法之乡”的县级城市,斯舜厚的“知名度”颇高。作为斯民小学的教师,因为他的发起和多年坚持不懈的提倡,斯民小学的学子们,写字好在四邻八乡是公认的。以至于,在当地学校的统考中,阅卷老师甚至能根据字迹,猜出哪些

  在诸暨,这个被中国书法家协会授予为“书法之乡”的县级城市,斯舜厚的“知名度”颇高。作为斯民小学的教师,因为他的发起和多年坚持不懈的提倡,斯民小学的学子们,写字好在四邻八乡是公认的。以至于,在当地学校的统考中,阅卷老师甚至能根据字迹,猜出哪些是斯民小学的答卷。

  今年8月,教育部下发了《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呼吁书法教学走入课堂。作为先行者,斯民小学2006年就已将书法带入正常教学,成为绍兴市书法特色学校和浙江省书法特色学校。斯民小学这样的“传奇”,让记者对这个书法之乡的“书法热点”,有了浓厚的寻访兴趣。10月的一天,记者走访了浙江省书法特色学校——位于诸暨市东白湖镇斯宅村的斯民小学。

  百年斯民,古色古香,育人无数。这座离市区有30多公里、当年以祠堂为名办的学校,校门口有近代书法大家康有为题“汉斯孝子祠”五字,雄浑磅礴,仿佛预示了斯民小学与书法之间的某种缘分。据了解,早在1987年,这所文脉悠久的山村小学就在诸暨县书法比赛中获得三等奖,从此以后,市里一有书法比赛就让斯民小学参加,奖项竟然遍及全国,“书法热”就这样在斯民小学蔚然成风。

  在师资紧缺的上世纪80年代,斯民小学怎么会有专门的书法课教学呢?不得不说说牵起这书法情缘的人——斯民小学书法教师斯舜厚。“我1987年开始教书法,之前是教语文和数学。在教语文的过程中,特别注意培养学生对写字的兴趣,教学生把字写端正、写清楚。”

  语文老师重书写本也无可厚非,可常年累月,不计回报,热火朝天地在小学里成立书法兴趣小组的语文老师却并不多见。聊起书法,斯舜厚来了兴致:“我从小就喜爱书法,第一次来杭州的时候特别喜欢看招牌上的字,尤其是中山公园‘西湖天下景’那副对联,写得多好啊!”可那个年代连笔墨纸砚这些基本的工具都很难买到,更不用说练习书法了,“那时到商店买栗子、桂圆,草纸做的包装袋上有个标签,上面的字写得很好,我就把它拿下来贴在墙上照着写。那会儿很原始,也没人教,就是喜欢写、喜欢看。”勤奋的斯舜厚自学成才,写得一手好字,人又热心,学校的标语、横幅、对联都由他来包办,不时有人夸赞他的书法写得好,他听了很高兴。直到后来遇到了一位真正的书法老师,斯舜厚这才意识到:写字原来要这么讲究!从那时开始,他就慢慢注意章法、印章以及落款高低,凭着对书法的满腔热情,功力大有长进。曾经他受领导之托高兴地给斯民小学写过校名,但几年后再让他写,他却犹豫了,因为校名后面就是当年康有为的题词,“不懂的时候什么都敢写,但是懂了之后就不敢了。”

  斯舜厚组织学校里有兴趣的同学成立书法兴趣小组,课余时间留下来练习,有些家长不理解,“语文、数学学好就行了,写字好不好有什么关系?”这些话让他痛心,却也坚定了他的决心,只要学生愿意来学,他就愿意教。经常有好学的孩子到家里求教,离家远的干脆就住在他那儿。斯舜厚的妻子每天给他们洗衣、烧饭。有的学生象征性交点笔墨纸钱,有的学生带点肉或水果当是生活补贴,家庭条件不好的孩子啥也没有他也愿意教,热情的斯舜厚对此并不介意。他经常对妻子说:“要在力所能及的时候多做一些善事,为子孙积福。”朴素的种德收福观念使他的生活淡然而充实,“字写得好的学生,整体成绩也提高了。”斯老师欣慰地说。

  除了热心学校的书法教育之外,每年春节给村民家里写对联,是斯舜厚生活中一件必不可少的事,也是斯宅村的一道靓丽风景。“每年春节都写几百副,家家户户都是红红火火的。红纸我们自己买,村民要什么我就写什么,写好后,我的小孩和学生们挨家挨户去送,”斯舜厚满脸欢喜地对记者说,“过年看到对联送来了,村民都很高兴,参与进来帮我们一起送。校长、老师、学生都加入写春联的队伍,在村子里面分,或者写好后就直接在学校里挂起来,陌生人进来后喜欢哪件随便拿。”这时学生们的书法练习也有了用武之地,过年给亲戚朋友写写对联是令孩子们高兴的事情,虽然笔法稚嫩,歪歪斜斜,但贴上去却非常生动。除了给本村写,斯民小学从2006年起都会组织老师到偏僻山村,给那里的村民写春联送祝福,斯民小学校长斯剑光说:“有些人家世世代代不知道写春联,也没有贴过。看到我们去,村民们可高兴了,我们免费写,什么也不要!”

  在斯民小学,在诸暨,因为有许许多多像斯舜厚这样的“乡村书法家”对于书法的喜爱和坚守,让我们体会到:在这里,书法不仅走进了课堂,更走进了千家万户的心里。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艺术-新闻平台-中国艺术新闻-让偏远山村书香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