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港是我一辈子画不完的风景

中国艺术新闻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叶国丰,1965年生于浙江象山,1989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美术教育系。现任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院长、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浙江省美术家协会理事。作品入选第八、九、十届全国美展和第九届中国艺术节优秀美术作品展,多次入选国内外

  叶国丰,1965年生于浙江象山,1989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美术教育系。现任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艺术设计学院院长、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浙江省美术家协会理事。作品入选第八、九、十届全国美展和第九届中国艺术节优秀美术作品展,多次入选国内外各类美术作品展览并获各级奖项。2006年分别在浙江展览馆和美国洛杉矶BGH画廊举办个展,出版《远方——叶国丰油画作品集》、《境域——叶国丰作品2007-2010》个人专集。

  2011年10月28日至11月13日,“境域——叶国丰抽象艺术展”在宁波美术馆展出。

□采访人:陈晓旻

□被采访人:叶国丰

  陈晓旻: 叶教授, 知道您是象山人, 这次回到家乡办画展,取名为“境域”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吗?

  叶国丰: 这次“境域”是我对上次2006年在美国洛杉矶取名为“ 远方” 的展览的延续。当时的计划是三年做一个展览, 也很早就接到了宁波美术馆的邀请, 但一方面是因为自己忙于工作, 另一方面大概所谓的“近乡情更怯”, 总是觉得没有准备好, 希望能把自己最精彩的作品带回宁波,向家乡的父老乡亲汇报。

  取名为“境域”是因为觉得这个词很有场景感, 或者说有气场, 既可以是地域的疆域, 又可以是心境的疆域,它是个无边际的疆域, 有着很远很空灵的空间感。在词义上也比较符合抽象画的特性, 我希望这个系列的展览可以连续做下去,希望自己的艺术空间有更高更深的拓展。

  陈晓旻:您特别擅长海和山的题材,从小在象山长大的经历对此的影响有多大?

  叶国丰: 我从小出生和生活在象山的南田岛, 那是一个大的海岛, 它的对岸就是石浦渔港。小时候, 交通特别不方便, 坐船大概需要半个小时的时间。童年的记忆中,石浦港就是个大地方, 是个很让人向往的地方, 但我们去的机会很少。后来我念中学后开始学画画, 终于有了机会经常去石浦。每个周末, 我总是从石浦港坐船回南田岛。一到台风来的时候, 各种各样的船都进来避风雨, 渔港尤其显得热闹。

  可以说, 在我的视觉和心灵上, 石浦港的位置非常重要, 感情至深, 渔港也是我一辈子画不完的风景: 它的气息、船的造型、渔民形象、各种劳动场景等。感受最深的大概是船的变化, 随着经济发展, 渔船从原来的木船帆船逐渐更新成了钢制船。渔船的大场景也是最难画的, 复杂、现场凌乱, 要画好它确实需要动用我所有的知识、艺术功底和智慧。我曾经入选过第八、第九、第十届全国美展的作品, 跨度十几年, 但画的都是海港。我知道海港在变, 随着时代的发展, 它也充满了生机和活力。直到现在我还是在持续地感受着石浦渔港的变化, 采集和积累各种素材,我也依然会画这个题材。

  如果要说出身经历对于我画山和海的影响, 也许从小看惯了海天一色的远景和大场景, 在审美上, 我偏爱画大山大水,很有气势的那种。

  陈晓旻: 您原来是画具象画, 是什么契机促使您从具象到抽象的转换?

  叶国丰: 准确地说, 我的作品是抽象表现。当年我们接受教育的时候, 国内主要是具象, 甚至很多人不知道还有抽象艺术这个概念。传统的中国画也是以写实为主。真正开始思考艺术的本源是从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的。艺术是什么?艺术到底追求什么?其实, 艺术还是要表现个性, 表现画家自身独有的思考和创造。从我个人感受来说, 写实更多的是一种再现, 它进入不了内心, 只有表现才会让我Ji动, 才能把我心灵深处一些微妙的东西表达出来。我真正开始转向是在七八年前, 但这是长期思考和实践的自然转型。

  陈晓旻:抽象更适合表达情绪、表达精神的力量。任何艺术达到一定境界,都通向哲学层面的思考,所以,画家往往从写实出发落根到抽象。

  叶国丰:是的。如果说前期是情绪的表达,用点线面来表现和渲染各种情绪,那么之后是要表达对社会、自然的批判和反思这些深层的东西,包括最终的哲学追求。这些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内容。

  如果不带有思考,那只是简单的重复和技巧的锻炼。我在创作中努力尝试把中国元素和人文的东西与抽象的方式相结合:比如让油画的材料显得更加滋润,使之有宣纸上作画的渗透感;在结构布局上运用中国画的章法,尽量达到文化和审美上的平衡。

  陈晓旻:那么,什么样的当代艺术才称得上好的艺术?如何读懂它?

  叶国丰:首先,我认为要澄清一个概念,我的绘画其实不是一般理解的“当代艺术”,主要还是带有意象的抽象表现,绘画的本质还是视觉和心灵的感受,表达的是韵律和诗意的东西,非常唯美,这目前是很容易被接受的。纯粹的“当代艺术”则是一种艺术态度,往往不讲求绘画的特质,更多的是一种图像式的,形式和内容上带有反叛和批判性的,可以突破一切框架。

  不管想要看懂什么艺术,首先都需要视觉的经验,经常去看看好的画展,或者接受些艺术上的熏陶,尤其应该让孩子从小多一些艺术的审美教育,有了引导自然就会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培养起这方面的爱好,潜移默化中,也就能够看懂各种艺术了,艺术都是相通的。当然,看同一幅作品,每个人不同的年龄、修养、审美和不同的心情、个性都会影响到他对作品的感受。

  陈晓旻:艺术批评家栗宪庭说中国的当代艺术是“西方拼盘里的一道春卷”。您认为中国当代艺术的价值标准是什么?

  叶国丰: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脉络可以归纳为两个:上世纪90年代之前中国现、当代艺术主要是建立在对西方的学习借鉴的基础上,对中国文化的相关元素进行改造吸收,但其理念核心是站在西方立场上的;上世纪90年代后期,出现了新的变化,我们正在逐渐形成自己的东西,一些优秀的艺术家通过有价值、有意义的实践形成一种趋势:以中国的历史文脉表达当代情境。

  所以,我觉得当代艺术需要体现的是中国本土新人文主义的价值观,既有中国文化根脉又有全球当代视野的艺术。对此还是要确立文化自信、重返笔墨精髓,重建中国画的价值评判系统及其与人格的紧密关联,这些都是当下中国画面对的最重要课题,也是合理的发展路径。

  当代艺术价值判断出现问题的原因:第一,中国的艺术太受制于资本运作方式;第二,中国当代艺术在发展的过程中缺乏对文化和艺术的深入研究,尤其是对今天文化艺术跨学科的变化没有深入研究;第三,当代艺术在呈现的方式过程中缺乏对专业知识的认识。

  陈晓旻:您是艺术设计学院院长,还身兼浙江省创意设计协会理事等职务,现在创意设计是个热词,您如何看待中国创意产业的现状?

  叶国丰:我们国家正在努力倡导,推出了很多的扶持政策和其他各种有力度的支持。目前的现状是,我们最缺的依然是创新能力。乔布斯的例子已经证明创新的价值可以超越一切,甚至改变一切。创新也是国家发展的原动力。

  我是个画家,但更是艺术设计的教育者,直到现在我还坚持自己参与教学,只有在第一线才能真正了解我们的学生,也了解这个行业现状。现在一方面企业缺少好的创意和优秀的人才,缺少自己的创新品牌,而学校里有些老师的作品很好,但是缺少运作和市场投入,这需要引导,也需要循序渐进的过程。其实日本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搞过一个“造型革命”,是个阶段式的设计革命,非常成功,值得我们借鉴。他们几乎所有的器物设计都跟文化有关,在强调功能性的同时,造型设计一定是非常注重人性的,这是很值得我们思考的。


首页

文中提到的大学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艺术-新闻平台-中国艺术新闻-渔港是我一辈子画不完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