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一禾《女肖像》
孙多慈《妹妹》
方君碧《少妇》
李铁夫《风景》
方君碧《荷花》
常书鸿《静物》
油画,这一外来画种跟随西方耶稣会传教士传入中国,初始只是在少数开放城市或者满清宫廷等区域如星火般闪现,但随着不断Ji烈的社会变革蔓延与深化,在中华民国成立之后,学习油画、从事油画创作迅速升腾为一场燎原般的社会性“新文化”运动。一方面,有识之士纷纷倡导和推广西方文化(艺术),以西画改良中国画,他们兴办西画学校,招收青年学生,传播西方绘画的知识与观念;另一方面,大量的学艺青年走出国门,去欧美或日本的专业美术学院留学,使得中国的油画创作演化为两种阵营:一是文艺复兴之后形成的偏向古典写实的传统阵营,二是直接受当时的西方现代主义思潮影响的现代主义阵营。虽然,两种阵营在绘画观念上有很大差异,却为本来已死气沉沉的中国画坛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中国的艺术创作进入一个划时代活跃期。毫无疑问,民国时期的油画创作所取得的令人瞩目的成就,是具有不可替代的学术价值与历史意义的。
在“全球化与地域性”已成为中国当代艺术的热门学术话题的今天,回顾、梳理、审视民国时期的油画创作,被赋予了更为现实的学术意义。民国时期的油画家们向西方学习伊始,就开始了深入的思考与探索,对油画这一异质文化的画种如何才能做出成功的民族化移植开展了积极的艺术实践。本次展览希望可以呈现前辈们在面对类似问题的实践结果,从中发现他们的得与失,发现他们的困惑与焦虑,还原他们的真实情感,并进一步将之引入现实的学术语境,为我们提供历史上的依据与借鉴的经验。
正在四方美术馆举办的《民国油画珍品展》吸引了来自全国的艺术届大腕。在昨天下午举行的民国油画学术研讨会上,以敢说敢做闻名的大腕陈丹青说出一句石破天惊的话:“民国油画是一场春梦!”
正当全场惊愕之时,陈丹青掏出一支烟,点上,吸了一口,悠悠地说出自己的理由。“民国油画在历史上瞬间亮相,虽然开花却没有结果,就像是美好但虚幻的春梦。”陈丹青说从这次展出的作品上,可以清晰看出它们的艺术来源,甚至可以和上世纪20年代欧洲后印象派、野兽派等一一对应。虽然这些美学影响已经过时,但当时却奠定了整个中国现代油画的基础。新中国成立后,意识形态变化,以个人主义为中心的民国油画历史被中断,中国油画进入了向前苏联学习的阶段。民国时期西欧留学归来活跃在画坛上的一批油画家就此销声匿迹,他们的作品也被遗忘。“今天当我们再次拾回这些作品时,发现,它们几乎都是画家在25岁到35岁之间的作品,他们的才华尚来不及展开和受到锤炼,相对幼稚,就像是在青春期一样。这在某种程度上是中国油画发展史上的一场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