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高考命题创作详细解析

创作百科全书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绘画创作就是人们通过对自己身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把自己对生活的看法与评价以及自己的一些情感体验,通过形象的塑造和画面的形式语言表现出来。

美术高考命题创作

一、创作概述

1.怎样理解绘画创作的含义

绘画创作就是人们通过对自己身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把自己对生活的看法与评价以及自己的一些情感体验,通过形象的塑造和画面的形式语言表现出来。它是采用绘画的形式来传达情感和对生活的认识的一种方式。它不同于一般的写生练习,它不是对一般物体形象的简单直接的描摹,它是把生活中的一些有意义的瞬间和感人的情节以及美丽的场景,经过人的提炼加工。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作品。它的主观性、创造性和画面的完整性更强,生活的感受、思想的展现、情感的抒发,视觉的传递更充分。

目前各高等美术院校所设置的高考创作,它涉及的内容和课题相对要单纯一些,它的构思、构图的因素更重.形式语言的表现也比较简单。一般多以命题创作,根据一段文字所描绘的内容创作,根据提供的人物、道具、环境和情节进行有限制的组合,根据一些图像资料进行的改画和组合等等形式出现。但作为初学创作的同学,还是应该全方位地了解创作的真正含义,全方位提高自己的创作能力,特别是观察生活与创造性思维的能力,使自己的创作素质得到锻炼。


2.生活与创作的关系

生活与创作的关系就像母亲与婴儿一样,不可分割,它需要汲取母亲的乳汁才能生长,不然将失去生命。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创作是生活的升华。当人类开始进化,艺术创作就相应出现,生活中如果没有艺术创作将会毫无生机,而创作脱离了生活也就失去了赖以生养的根基,而显得苍白无力。

创作是生活的反映与再现。作为初学画画的人,更应该把视觉放在我们周围的生活之中,去留意身边所发生的一切,用我们绘画的方式去记录,去表现它,这样的创作作品才有可能勾起人们对生活的回味,给人以美的享受。生活的丰富性决定了艺术创作的多样性。生活是丰富的,它给我们提供了众多的充满活力的创作素材.也为我们演绎着千变万化的形式语言。我们的创作只有与生活紧密相联才可能打动人,感染人,才可能具有永恒的魅力和强有力的生命力。


3.绘画创作的特性

绘画创作有别于其他艺术种类的创作方法,它有其自身的特性。它是视觉的、瞬间的艺术。符号性、形象性是它最显著的特点。它不同于文学,很难像文学作品那样,用文字来描绘、分析社会的变迁和人与人之间的复杂关系,也很难像文学作品那样去刻画人物丰富多变的内心世界。它不同于戏剧、电影,很难像戏剧、电影那样,用综合的艺术手段去表现戏剧冲突和起伏曲折的故事情节,也很难像电影、戏剧那样把一个事件富有哲理的因果关系,发展进程表现得如此的清晰明了。它不同于音乐,很难像音乐那样,靠音响在时间中的变化,靠节奏与旋律的交响,去震撼人的心灵。而绘画创作,它是靠形象的塑造,靠线条与色彩的有机组合,靠视觉的感染力来打动人、吸引人。

绘画语言同其他门类的艺术相对而言,有它的局限性,但正是由于这些局限性才构成了美术的特点,虽然故事性,情节性、叙事性、过程性不是绘画表现之所长,但它仍以其形象表现的具体性,符号表现的抽象性、画面构成和形式因素的审美性、情感表现的私密性和语言方式的多样性为其特征,成为最具探索性和最具魅力的艺术形式之一。

绘画创作往往是选择生活中那些最富典型性的瞬间和最具形式美的画面来进行加工和创作。生活中有许多感人的题材和情节,但有些适合用绘画的语言来表现,而有些则很难用绘画的形式来描绘,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要学会用绘画的眼睛,美术的思维方式去观察生活,去选择适合用绘画语言表现的题材,依照美术特有的规律进行创作。


4.作品的感染力

一件作品要感染人、打动人,总要在作品中注入一些吸引人的因素,平平淡淡、没有任何特点的作品是没有生命力的,更不可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绘画作品感染人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的作品表现的是重大的主题、波澜壮阔的历史图卷、深刻的社会题材,它是靠题材与主题本身的震撼力来打动人,让人思考;有的作品则去表现日常生活中那些大家熟悉的,而又没有被发觉的一些细小的、有趣的生活瞬间,从中折射出人生的哲理和生活的乐趣,勾起人们对生活的回味,它是靠平凡中见伟大的特性和艺术特有的亲切感来感染观众;有的作品则是通过画面的形式美来传达作者对生活的感受,他们往往在画面的构图、黑白的处理、色彩的构成,点线面的配置上下功夫,给画面营造出很强的形式感和视觉冲击力,靠刺激人的视觉感受来吸引人;有的作品靠独特的制作效果和精湛的技艺,让人折服,让人感叹;有的则是靠有血有肉,富有特性的人物形象的塑造;有的则是靠画面气氛的烘托、情感的抒发进而使观者产生共鸣;有的则是靠富有探索性、实验性的作品,给人提供新的信息和新的感受,引发观众的注意和思考等等。由于作品的表现方式的不同和作者的侧重点的不同,形成了表现力的多种不同的构成因素,因而也产生了各种不同的构图形式,这些不同的表现力因素,是我们研究和掌握各类构图的表现性及其特点的关键,我们要真正学会最大限度地调动构图语言,选择最佳的构图形式以表现自己最强烈的感受。总之,你要让作品具有永恒的魅力,必须具备感染要素的其中之一。


二、创作的几大要素

1.用艺术的眼睛去观察生活

绘画创作的基本原型,都是源于生活中的某些美的瞬间,而这些美的瞬间和细节又是一般人很难发觉的,这就要求我们画家要在日常生活中去发现平常人所难以发现的美来。人人都在生活之中,每天都在品味着生活的甘甜,每天都在体会着人间的冷暖,每天都在多姿多彩的世界中穿行,而许多人对生活中的美视而不见,麻木不仁,无动于衷,很难从平凡的生活中去发觉生活的真谛和美好的画面。而有的人则能尽收眼底,点石成金,一触即发,善于捕捉那些看似平凡,但又蕴藏着人生哲理和生命意义的瞬间和美的画面。这就要求我们初学画画的同学首先要学会用艺术家的眼睛去观察我们周围的生活,用艺术的心灵去感受生活中的意味。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作为画画的人要善于用画家的眼睛和思维方式去捕捉那些适合用绘画语言表现的题材和情节,要时常以戒备的心态去留意那些稍纵即逝的生活瞬间,要善于挖掘隐藏在日常生活中的生命的意义与启示,要善于捕捉生活中那些点、线、面的美和形式美的语言。艺术家首先要对生活充满热情,用充满好奇的心态去捕捉生活中的瞬息变化。我们不仅是生活的参与者,更应该是美的发现者,必须随时带着艺术家的慧眼去观察、留意、琢磨、推敲生活中人物在形态上、表情上、动态上的特征,去把握生活中形象的魅力。观察力的训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训练学生从宏观上去观察生活中适合用绘画表现的整体形象和大的气氛,另一方面则是训练学生从微观上去观察能体现形象典型性的细节和一些微妙的关系。那么怎样才能提高这两种观察力呢?

首先要注意对自己敏感度的培养,随时留意和寻找生活中一切适合绘画表现的瞬间,使自己时常处于高度戒备的状态,随时以一种好奇与期待的眼光,以一名画家的心态,以不同凡人的心理准备,对生活中出现的各种变化,各种美的形象,事件和一切有绘画价值的东西,迅速作出积极的、艺术的反映。

其次,经常性地有目的地对生活进行多方位的观察,像记日记一样用绘画的方式记录日常生活中有价值的东西,像做观察笔记一样准确客观地把自己所看到的一切表现出来,养成全面、深入、仔细地观察对象的习惯。

再次,提高自己在造型语言方面的修养,学会用点线面的眼光看世界,去发现常人所不能看见的东西,发现生活中的形式美。

第四,视觉是有高度选择性的,观察能力也同样如此。观察能力的核心就是捕捉事物的本质,捕捉眼前事物的某几个最突出的特征。所以我们在观察力训练中,完全可以像漫画家那样用最简练的线条来表现对象最鲜明的特征,提高自己透过少数几个突出的视觉特征窥见事物全貌的能力,为今后的创作做好形象上的准备。


2.形象的记忆能力

对生活的观察与感受不能只停留在眼睛上,而要用心去记忆,这种记忆不同于记数学公式那样的机械记忆,而要用形象的方式进行记忆,要抓住形象的一些特征和点线面的符号以及一些场景气氛来对生活中的一切你感兴趣的东西进行收集与记忆,要把你的脑海作为形象记忆的仓库,并分类整理、储存你收集到的各类形象素材。特别是初学创作要准备考试的同学,更应该收集、记忆一些有特点的各类人物形象,包括不同身份、不同职业、不同年龄,特别是不同表情的人物形象,各种有代表性的道具和场景。在晚上睡觉前,像放电影一样把你在白天所看见的事物、经历的事情,一幕一幕回放一遍,对有用的形象、素材不断地进行记忆,也可以像记日记一样,每天都把你所观察到的和感兴趣的形象资料、精彩场景记录下来。这样日积月累,你的形象语言才会丰富,搞起创作来,你才可能根据你的想法和主题,得心应手地在你储存的形象仓库中,选择你所需要的.最具代表性的形象符号。

形象记忆分两类:一类是对客观对象图像性的记忆,重点是对象的外部形体特征的记忆;第二类是对一个场景和一个事情的气氛和感觉上的把握与记忆,也叫情绪性记忆。这两种形象的记忆方式,对我们的艺术创作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3.艺术的联想能力

艺术的联想能力是艺术创作的精髓,它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在艺术上的最佳体现,是艺术创作的生命所在。

所谓艺术的联想能力就是看见A事物能联想到B事物,看到一个点能想到一个面的能力。当我们在观察生活的时候,不能只停留在简单的就事论事和只见其树不见其山的状况中,而应该可以从一滴水中看见太阳,从一滴血中能想到战争与革命,从一片蓝色能想到大海与宇宙空间等等。艺术创作中没有想象的翅膀,作品将会黯然失色,缺乏新意。生活中的题材与场景,对于艺术来说也许有它的一些局限性,单调性和平淡性,需要艺术家的联想能力去丰富它、充实它。

生活中的一些偶然的瞬间也能激发艺术家的想象,变为艺术作品中富于深刻内容的精彩画面,让人感到回味无穷、妙不可言。联想让我们周围的世界变得更加的丰富,联想让我们创作的画面变得更为引人入胜。

艺术的联想不同于漫无边际的胡思乱想,它同样存在着内在的规律和联系。我们知道,具有各种不同联系的事物反映在大脑中,就会形成各种不同的联想。在空间和时间上相接近的事物反映在大脑中就会形成接近联想,如:由大海想到远洋货轮,由天空想到飞行器和那神秘的宇宙空间;有相似特点的事物反映在大脑中就形成了类似联想,如,由鲁迅想到高尔基,由苹果想到梨子;有对立关系的事物反映在大脑中就形成了对比联想,如,由光明想到了黑暗,由痛苦想到了快乐;有因果关系的事物反映在大脑中就形成了因果联想,如,由火联想到热,由战争联想到流血等等。这些不同方式的联想,构成了联想力训练的基本内容,它有助于扩大我们的思维空间。


4.如何把生活中的形象转换成艺术形象

生活中有许多形形色色的可视形象。怎样才能把生活中的形象转换成我们画中的形象,从而去感染人、打动人呢?这就要求我们在熟悉的生活中,去挖掘那些有绘画性潜能的、有典型性意义的、有可视性效果的生活形象,通过我们的关照与提炼,变成我们画面中的艺术符号。转换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发掘一提炼一强化一展现的过程。生活中有很多很好的形象,一般人看来是不起眼的,但如果我们善于发掘其中的一些对画面有利的因素,并加以强化,使之鲜明化,那么我们的艺术形象就会有血有肉,丰富多彩。如著名油画家罗中立的《父亲》中那位老农的形象来源于他生活的大巴山的农民。作者亲眼目睹、亲身感受了农民最朴实,最艰辛的生活状况,也感受到了他们渴望走出贫困,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作者把这些感受进行了高度的浓缩,并采用朴实近似于笨拙,深入近似于精微的照相写实的手法,赋予生活中的形象更深的内涵和更强烈的视觉效果,所以画中的老农已不是生活中的某一个人,而是那个时代众多农民形象的浓缩,成为了中华民族父亲的形象,也成为了最具震撼力的艺术形象。


5.如何把自己的思想感受通过艺术的符号来表现

如果说把生活中的形象转换成艺术的形象的过程,是一个从客观感受到主观加工的过程的话,那么把自己的思想通过艺术的符号来表现的过程,则是把主观感受形象化、具体化的过程,是主观到客观的逆向思维过程。“思想感受”是指主体对客体的反应由感觉器官传入大脑中枢,随之而产生的喜、怒、哀、乐、善、恶、美、丑的反应。这种反应,可以通过绘画语言符号来传递给人们。绘画语言的符号包括:色彩、线条、形体、空间分割等等,这些符号按照人们的视觉习惯和审美经验,能充分传达出作者的各种感受和思想。我们初学画画的人,就要善于学会寻找各种贴切的艺术语言和形象符号来传达自己的感受和思想,要对各种感受进行归纳整理,寻找和组织一种最能代表本人意志,最能体现个人情感的形式语言来表现对生活感受。我们要综合处理各种感知形象,提炼强化各种感受、思想,学会把自己对生活的感受按照一定的审美需要条理化、明确化,使之成为一幅作品的主题思想和总的形式倾向,让这种主题形式真正能准确体现自己特殊的感受和思想。


6.艺术语言的表现力

一张好的画面,一个好的构思,如果没有适当的艺术语言表达方式,没有具有感染力的表现手法,将不可能成为一幅好的作品。艺术的表现力就是对你选择的素材和主题思想进行包装、锤炼,使之更为鲜明,更具吸引力的一种方式。艺术的表现方式很多:

(1)夸张的手法:就是在画面中选择一些有特征的形象,以及某一形象中一些有趣的细节,进行变形和强化处理,夸大其形象特征,给人留下鲜明的视觉印象。

(2)对比的手法:所谓对比的手法就是把不同性质的、有强烈反差的形象符号放在一起,彼此反衬,相得益彰,使各自的形象特征更为突出,让人们在对比中认识形象,在反差中品味主题。

(3)重复的手法:就是在画面中,把一些对主题有特殊意义的细节,如道具或人物的某个动作以及其他形象,在画面中不断出现,反复用同种形象给人以连环的刺激,不断加深所重复的形象给人的印象,增强画面的表现力。

(4)渲染的手法:就是对表达思想有利的画面气氛、环境场景、形式构图进行有意识的营造,给人以明确的、强烈的画面感受。

(5)强化的手法:就是对画面中你感兴趣的形象符号或是在画面中所特有的一些精彩点、兴奋点,一些对主题起点睛作用的部位,进行明确化、鲜明化,并加以着力强调,给人留下深刻强烈的印象。


三、创作的步骤

1. 构思

当我们拿到创作题目以后,首先要仔细审题,明确该命题的主题是什么,并围绕这一主题进行选材、立意,尽量能从自己熟悉的生活中去挖掘出有独到见解,能出奇制胜,发人深省,有新意的东西来。好的构思,它不是只停留在对题目或主题作浅显的图解,而是要选择最佳的角度,从一个有表现力的侧面和自己独特的视角来对题目进行表现。这就要求考生要学会根据题目的要求在平时的生活中去挖掘题材,而且还要围绕这一题目,运用大胆的想像力来深化主题,使画面的内容更加充实,更具特殊性,给人以新颖独特的感觉。

创造性是构思的画面的重要因素。因而在题材的选择上,一定要注意找那些符合可视形象特点的题材,因为有的时候,有的构思在文字语言表达时,可以说是感慨万千,出口成章,但真正落实到画面的时候,特别是用绘画语言来表现的时候,有时就会感到力不从心,甚至让自己的画面给人产生歧异和误解,使自己的想法不能很明晰地传达出来,给观众造成欣赏障碍。所以我们在构思的时候,一定要寻找适合用绘画语言表现的题材和瞬间,以特有的方式来表现。


2.构图

所谓构图,就是在由各种生活感受,通过构思凝结成的主题思想的基础上,寻找一种具体的形式语言和形象符号,使各种感受、各种主题形象化、具体化,把思维的形式转换成绘画的符号,这就是构图的任务,也是初学创作要解决的基础问题。

构图能力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如何使画面的结构框架与构思主题相吻合,也就是说画面的布局与大的构图形式能充分体现主题,并能产生相应的情调和气氛。二是画面的构图能体现形式美的一些规律。在构图中,我们要研究对称、变化、单纯、复杂、旋律、节奏以及点线面的意义,探求各种类型的构图的表现力。三是如何选择和推敲画面中的各种形象符号,使之更具典型性,更富代表性,增强表现力。总之我们的构图实质就是寻找一种最为贴切、最为优美的造型语言和构成形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形式因素,精心安排,合理布局,最大限度,最为贴切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构图的形式很多,每一种构图方式,都有其独特的视觉特点,给人以不同的感受。如:“三角形”的构图,它给人的视觉感受就是铿锵有力、平稳而肃静;而“倒三角形”的构图则给人的感受是漂浮不定,摇摆不定;“S”形的构图给人的感受是柔美而曲折、流畅而又婀娜多姿:“之”字形的构图,则有向外延伸和扩展的视觉感受;“X”形的构图则有放射性地向四周扩散的张力感;“U”形的构图则使人产生一种凝聚力等等。在这如此众多的构图方式中,选择怎样的构图,还是要以构思和主题为中心。构图必须围绕构思来展开,围绕主题来发挥,充分显现构图的力度和美感。

构图的过程实质上是不断推敲,不断深化构思的过程,是思维图像化的过程,所以一定要多画一些小稿子进行反复推敲和斟酌,选择最佳的构图方式,特别是对画面中的元素的组合进行精心调配,使之更为完美。


3.人物形象的设计与塑造

有了好的构思和好的构图,还需要人物形象的充实和塑造,用人物形象来表现你画中的主题思想。在高考创作考试中,大多数的命题都要求以人物创作为主,所以对人物形象的选择、设计,塑造,直接影响作品主题思想的表现和画面的视觉效果,也反映出考生的造型能力的高低,从而产生出考生成绩的差距。因此当我们拿到创作命题后,在有了好的构思与构图的基础上,还必须根据画面的主题和情节的需要,塑造出个性鲜明、有血有肉、有形象特点的人物形象来。

世界上的人物形象千千万万,各不相同,构成了我们绘画创作无限丰富的形象仓库。由于人的身份、社会环境、受教育程度的不同,以及所处的自然地理、气候环境的差异,产生了人物在性格、气质、外貌、服饰和生活习惯以及动态,举止方面迥然不同的特征。如:从地理环境来看,身处边远山区的人,因长期经受紫外线侵蚀,皮肤显得粗糙黑黝;而身处内地的人,特别是南方的女孩,由于空气潮湿,皮肤一直被水分滋养,而显得娇嫩清秀。从文化层次来看,由于文化层次的不同,人物的衣着打扮、谈吐举止也有差异。文化层次较高的人.在气质动态上显得大方得体,衣着讲究,朴实大方,气度不凡;而文化层次较低的人,着装打扮方面则显得粗俗、媚艳,即使是穿上了西装打起了领带,也会在动态上显现出低俗的本色。从年龄段来看,不同年龄的人,因生活经历的不同,在外貌特征和思想情感上也有差异。儿童因刚来人间,对万事万物充满了好奇和欢欣,从而显得那么可爱;而老年人则经历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更显沉着而稳重,外貌特征上也留下了纵横交错的“痕迹”。这些在形象上的差异与特征,构成了我们人物形象的丰富性,我们要根据不同的角色,并抓住这一角色的特征进行深入的塑造和强调,使之成为感人的艺术形象。

人物形象的塑造有赖于我们较强的造型能力。对人物各种动态,老、中、青各种人物形象,各种服饰着装的表现要得心应手,就要求考生平时要善于积累,对各种人物形象,各种动态要多练、记熟,并把人物形象分类整理,把站、坐、蹲、睡的各种不同姿势记住、练熟,这样考试起来就比较方便、主动些。因为一般考试都不会超越我们身边熟悉的生活和常见的形象,记住了这些也就能应付考试了。


4.环境道具在作品中的作用

俗话说:“红花还需绿叶配。”任何好的典型的形象都需要有相关的事物和环境来衬托,都必须置身于一定的场景和氛围之中,才能有强烈的生命力,才能显出耀人的光彩。因而在绘画创作中,我们不仅仅要对人物形象进行深入的塑造与刻画,还需要选择适当的环境和与主题有关的道具来丰满形象、充实主题。在考试中,对环境和道具的表现往往是最容易被考生忽略的问题。他们不知道,环境道具的烘托与表现,对展现人物的性格、情绪和渲染气氛、烘托主题的重要作用。所以许多考生的画面只有考题要求的人物而没有环境与道具,即使有也画得十分概念与潦草,没能充分发挥环境道具对画面表现的重要作用,非常可惜。

环境与道具作为画中的形式美要素,也是最好挖掘、最便于调度的因素。因为环境与道具的灵活性大,构成画面中点线面的可能性也很大,对它们的组合与美化也相对比较自然,容易构成画面的节奏与旋律,容易构成画面大的形式框架,给人以强烈的形式感。


5.细节的选择与强调

每一件有感染力的作品,都应该有其最精彩、最吸引人的闪光点。这就是细节的刻画。它对作品的主题表现起着重要的补充作用,也就是所谓的“画龙点睛”之功效。好的细节刻画与表现,会让人仔细品味,引人入胜,反复琢磨,会让人铭记在心。细节的选择十分重要,我们应选择那些能以小见大,耐人寻味,生动形象,强化主题的细节进行着力刻画,哪怕是一个小的动作,一个不起眼的道具,一个稍纵即逝的瞬间,只要对主题有用,我们都应该想方设法给予尽可能的渲染与强化,使之成为画面上的闪光点,引起观众的注意,让观众在品味细节中,悟出其中的奥妙,展现艺术的魅力。

细节的选择与刻画要注意把握重点,要善于选择那些点题的又很形象的细节进行刻画,并且刻画细节一定要具体,要深入,要有生活的感受,切忌概念化。一张画的细节,特别是关键的细节不宜太多,但一定要很精,从某种意义上讲,精彩的细节是一幅作品的精华所在。


6. 画面的制作方法与表现方式

一般来说,高考绘画创作的表现方法和工具材料都是没有限制的,考生可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表现方法和工具材料。但不管选择哪一种表现方法,必须要注意画面的制作效果和完整性,要靠娴熟的绘画技巧、各种工具材料的巧妙运用、精美的制作效果,使画面传达出一种技艺的美来征服观众。由于考试的时间比较短,画幅也比较小,一般考生常选择一些比较简便但又容易出效果的表现方法。常见的有几种,我简单分析一下它们各自的特点。色彩表现的方法:这种表现方法要求考生要有较强的造型刻画能力和色彩表现能力。这种画法容易烘托出画面大的气氛,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和形象表现力,也能够深入刻画人物的细节,使画面画得非常的完整。但这一方法难度比较大,初学者不太容易掌握,适合于绘画能力比较强的考生。这种画法的步骤是先铺一个跟调子接近的底色,然后把形勾出来,再用各种不同的比较干一点的颜色,在上面反复覆盖,反复塑造,达到一种丰富的视觉效果。

色彩与素描相结合的方法:这种方法相对前者要简单一些,具有较强的视觉效果,给人以简捷明快的感觉。它要求考生具有较好的色彩配搭能力和画面的归纳提炼能力。具体办法是:先在画面上打一个比较漂亮的中间灰色的底色,然后再用黑色碳笔把画中的人物与环境比较具体地画出来,并要注意黑白的对比和画面的重色块,最后选择一些关键的地方,如人物的脸、手、衣服和重要的道具,用亮丽的颜色在上面提一下,形成画面强烈的对比。这种方法虽然在表现力上不及色彩表现的方法,有它的局限性,但适合于初学创作的同学。

黑白画的方法:这种方法是借助于版画的表现手法,靠大胆的归纳,用黑白的方式来表现形象。它要求考生具有较好的黑白处理能力和调动画面形式因素的能力,特别是点线面的处理能力。这种方法能弥补考生在造型能力方面的一些缺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它的不足是考生在细节刻画方面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如果黑白节奏处理不好,容易让人感觉比较单调。具体方法是先在白纸上把形勾好,特别要注意形象的概括,然后用黑色把画面的重色块画上去,也可以模仿版画,做一些黑白木刻的效果。也有的先把画面涂一层黑色,然后再用白粉在上面把物象的亮部提出来。不管采用哪种办法,黑白节奏的处理,画面的旋律与构成是这种表现方式的生命所在。这种方法适合于造型能力较弱又不会色彩表现的考生。

线描的方法:这种方法在考试中也是常用的。它要求考生要有较强的造型能力和对线条的组织能力。它是靠线条的疏密对比、刚柔变化、粗细有致来表现对象的,并给人以清新,淡雅的美感。这种手法对人物刻画和细节的表现特别有利,并且线条的节奏变化也构成了画面的形式美。有的画面在线描的基础上略施淡彩,更给人一种雅致丰富的效果。

线描的方法要求学生有较长时间的线描训练和国画功底,否则是不会出效果的。

素描的方法:就是用素描的线条,靠黑白灰的明暗对比来表现对象。它要求考生具有较强的素描造型能力和处理画面黑白灰关系以及光影表现的能力。这种方法有利于形象的塑造和气氛的烘托,也有利于细节的刻画。但这种方法难度比较大,处理好画面也很不容易,能力不高的考生也很难出效果。适合于素描能力特别是造型能力特强,而色彩能力相对偏弱的考生。

其他一些特殊的方法:在考试中有的考生为了达到特殊的视觉效果,也采用一些特殊的方法,如色彩对印的方法、拼贴的方法、喷绘的方法等等,这些方法都是可以的,但有一个前提,就是这些方法必须要与题目的要求吻合,不能为表现而表现,要始终记住这些方法只是手段,都是为塑造形象,表现主题服务的,不能哗众取宠,玩弄花样,这样会远离考试要求的。另外这些特殊的表现方式,虽容易出效果.也比较新颖,但作为考试也有一定的风险性,所以考生在考试时一定要慎用,并且这些特殊的表现技法,你一定要反复摸索、熟练掌握,画面的制作一定要精致完整,这样才有可能得到老师的好评。


四、高考创作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 对考题的思考,分析考题的含义与要求

考生拿到考题之后,首先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对考题进行全面的分析,要去品味出题老师的出题用意和题目的导向,明确考题的限制性条件和可发挥的空间,了解考题所涉及的生活素材、形象资料和主题内容,真正读懂和体会到考题的内涵和基本要求,然后才可能有针对性地按照考题要求完成创作。

近年来高考创作的出题形式很多,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1) 命题创作类 这类题型相对来说限制性比较小,发挥的空间比较大,即使有的在人物或环境、道具方面有些限制,但考生仍可以根据自己对生活的不同感受,以不同的方式来表现同一命题。命题创作的最重要的一点是强调构思的独特性和新颖性,要以自己独有的方式来理解命题、表现命题。而往往许多考生拿到这类题后,不假思索,认为比较简单,以习惯性的思维方式,一般性地找一些与命题有关的情节和人物形象,简单地组合起来,这样的画面可想而知。这类考卷虽然是切题了,但没有任何新意,雷同的也较多,更谈不上艺术的感染力了,所以一般分数都比较低。


(2) 组合性构图类 这类题型往往是用文字或图片把绘画的一些要素,如人物、环境、道具、情节等某几个要素提供给你,然后根据考题所提出的具体要求组合成一张画面。有的把人物的身份,年龄作了规定叫你设计情节构成画面,有的把情节、场景提供给你,叫你根据主题选择人物形象和道具来组合画面。总之这类题目更多的是考查考生的画面调度与组合的能力,它的限制相对多些,考生应注意考题的具体要求,千万不能超越题目的限制。要善于在限制之中发挥自己的想像力,以别致的构图、完美的人物组合,较强的造型与画面表现技巧来完成该类题型的创作。


(3) 文字插图类 有的考题就是给一段文章,叫考生根据文字所描写的内容进行创作。这类文字一般有对人物进行描写的,也有对一个事件进行描述的,还有对一个场景进行描绘的,总之这类文字的描述一般都包含了人物.环境和情节,有时甚至还是多个情节,这就要求考生要有一定的选择性,看哪一段文字所描写的内容最适合用绘画的语言来表现,并且还要善于把考题文字中的文字形象转换成绘画形象。插图不是图解文字,而是按照文字所描绘的内容进行绘画的再创作。文字插图类创作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抓住重点,以绘画的方式来审视文字,以视觉符号的方式来翻译文字,以形象塑造的方式来表现文字。只有这样文字插图才具有感染力。


(4) 图像记忆类 这类题型比较特殊,一般是给考生放映一段录像片或提供其他图片资料,然后要求考生根据这些形象资料完成一幅记忆性构图。它主要是考查考生的形象的记忆能力和画面的制作表现能力。由于录像或电影的镜头很多,而且都在不断地运动切换之中,作为考生应选择那些对你视觉刺激最大、印象最深、最适合独幅画表现的镜头来表现。由于是记忆性创作,所以可以作一些人为的加工和镜头间的组合,可以把几个镜头的画面有机地组合在一幅之中,增强画面的丰富性。这种记忆性的创作,要求考生的造型能力和画面的制作表现能力也是很高的。这种记忆画要求画面形象要非常具体,制作也要非常完整,要体现考生所具备的较高艺术技巧和画面处理能力。


(5) 自由联想类 这类考题实质上是没有什么限制的,完全可以发挥考生的自由想象和平时对生活的积累与感受。出题的形式也大多是画一件你最感兴趣或印象最深的事情,有时也给你提供一件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叫你描绘一个与这一物品有可能发生关系的人和事或景,由这一物体所联想到的其他瞬间和画面。这类考题要求考生的主观能动性更大,在要求上创意与构思多于画面的制作与技巧。它要求考生的思路必须要打开,想像力必须要丰富,要敢于想到别人没有想到的东西,要敢于表现别人看到但还没有意识到的东西,要充分表现自己对生活的切身感受。这类创作,选材越独特、构思越新颖,表现越丰富,就越容易吸引人。由于这类考题限制很少,也给考生展示自我提供了机会,所以考生在完成这类考题时,尽可能发挥自己的优势,扬其所长,避其所短,并且也可以在考前做一些有针对性的准备,尽可能把自己的最佳状态展现出来。


2. 主题的传达,一定要单纯明确

许多考生在搞创作的时候,常常想得很多,并且也想在一张小小的画面上把自己所想的东西全表现出来,一会儿想表现这样,一会儿又想表现那样,使画面的主题非常复杂,甚至让人觉得模棱两可,引发歧异。我们知道一切艺术形式都有它的局限性,也正是这种局限才产生了各种艺术形式固有的特点。而绘画作品,它是平面的,它是靠静止的形象和瞬间的情节来表现主题的,我们不可能让一幅画承受它无力承受的主题,也不可能在一幅画中表现出作者所有的想法和感受。特别是考试中,由于时间有限,画幅有限,考生的表现能力有限,加之考卷众多,评分老师不可能在你一个人的画面上停留过长的时间,不可能仔细品味你画面所有的想法和主题,这就需要我们的画面传达的主题一定要单纯明确,尽可能把你的想法通过形象符号清晰地表现出来,要把画面上出现的每一个形象和符号作为引导观众进入你画面主题的路标,按照你的想法来欣赏和解读你的画面,切忌节外生枝,更不能跑题发挥。一定要围绕主题采用单纯明确的方式,把思路理清,把自己的想法条理化,把自己的感受进行提炼,使自己的构思尽可能单纯鲜明,这样才可能在众多的考卷中脱颖而出。


3. 选择最佳的构图方式,注意比较与推敲

许多考生常常是拿到考题后认为比较简单,不假思索地就直接在正稿上画了起来,这是一个非常不好的习惯。任何一件好的艺术作品和艺术形象都是经过反复锤炼和推敲后形成的。人的思维过程也是不断扬弃、不断完善的过程,任何一个好的构思与构图都不可能一步到位,都需要反复不断地比较和斟酌。所以拿到考题后,一定要选择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构图形式,多画几幅小样,看哪一个构图方式最能表现题目的要求,另外人物的动态设计,服饰设计以及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也要多画几个方案,进行必要的推敲。这一过程看来好像耽误了一些时间,但对你画正稿实质上是做了造型上和构成上的准备,这样你就可以避免在正稿上改来改去,影响画面效果,而且也能以最佳的构图形式和最佳的人物造型来表现主题。


4. 找到自己的特殊视觉和画面的兴奋点

一幅画,你之所以要画它,肯定是有许多东西感染了你,打动了你,值得你倾注全力,为之创作。如果自己都没有感觉,没有冲动而创作出的作品,很难想象能打动观众。四平八稳的画面,相互雷同的构思,是创作考试最忌讳的。我们试想一下,几千考生画同一题目,一般来说有一大半都是采取习惯性的思维模式,几乎是千篇一律地把考题的要求直接地表现出来,虽然没有错误,但缺乏吸引力,让人看了后感觉疲倦乏味。所以当我们拿到题目后,一定要多思考一下,尽可能找到自己独特的视觉来诠释题目,以特殊的方式来表现题目。特别是在情节的安排、人物形象的设计和一些细节的刻画上,一定要有自己的东西,不能人云亦云,平铺直叙。一张画面一定要有闪光点,并应尽可能全力对这些闪光点进行强化,就像一桌宴席一样,每一道菜都有它各自鲜美的味道,酸、甜、苦、辣,满足了人们的味觉需求。如果都是一样的味道,那是会让人倒胃口的。


5. 要注意画面的制作效果和完整性

寻找一种适合自己而且又是比较熟悉的表现形式和方法,对于考生来说也是很重要的。许多考生在考试前,总是定不下自己所采用的表现形式,东去试一下,西去试一下,始终对自己的画法和表现形式心中无数,这对考试是十分不利的。我们知道,考试最终是要看画面效果的,如果对自己的画法的一些技巧掌握不熟,就不可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对于考试来说,各种表现方法都是可以的,但,作为考生来说,一般应选择那些适合自己特点的,自己喜欢的,而且又是比较熟悉的,容易出效果的画法来作为考试的表现方法。所以在考前,一定要提早定下来,反复练习,把它搞熟。也可以作一些临摹,学习一下别人在采用这种方法时的一些技巧。总之,要对自己的表现方法和技巧,充满信心,运用自如,尽可能在考试的时候把画面画得深入一些,完整一些。这样的卷子,再加上有好的构思与构图,才可能得到比较好的成绩。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百科全书-创作百科全书-美术高考命题创作详细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