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生岳 /
1948年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195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留校任教。历任浙江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画系主任、杭州市美术家协会主席、浙江画院副院长、浙江人物画研究会会长、中国工笔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顾生岳初习西画,后攻中国画。擅长工笔人物画、速写。其工笔人物兼取中西绘画而自成一格,洗练纯净,浑朴典雅,注重表现人物形象的精神内涵。出版有《顾生岳工笔画选》《顾生岳速写》《工笔人物画探》等。顾生岳是现代浙派人物画代表人物之一。
学习速写,顾生岳是不可不看的。
他的速写,影响了几代人。
今天我们看顾生岳的速写,无论是旧画还是新作,仍令人由衷赞叹,印象深刻。
他曾说:
速写所谓的「活」,是指要活画不要死画,即在速写时不要让对象眼睛注视一点,一动也不动地坐着,这样画出来的形象肯定很死板,缺乏神采,所以,必须采取一些措施,如和对象聊聊天、拉拉家常、使他神情活跃、天性萌发;或用阴察偷画的办法,把对象生动的表情动态抓下来。
顾 生 岳 速 写 作 品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浙派人物画」的崛起,在全国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
彼时,作为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的教授顾生岳为工笔人物画的复兴和造型基础教学的改革进行了不懈的努力。
当年,毕业于上海美专、深造于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的顾先生原本修习西画。因时代美术强调「文艺为人民服务、反映现实生活、为平民百姓传神写照」,所以顾生岳等西画尖子被学院领导留校,改行从事中国画创作的改革。
顾生岳喜欢意笔人物画,于是担任了工笔人物画的教学工作。
顾生岳、宋忠元在中国画系上课
孙牧心、王伯敏、顾生岳、汪伦英、史济利、张怀江等的合影
在深入接触古代工笔人物画经典作品后,顾生岳被深深折服了。
他所创作的《红衣少女》《维族长老》《金丝雀》《弘一法师》等,更是摆脱了几百年来工笔画日趋纤细浮薄的积习。
邓白先生评价他:「工而不板,细而不纤,谨严而生动,平凡而精奇,无一笔苟下,无因袭陈套,从生活中来又高于生活。」
工笔画家潘洁兹说:「他入俗而脱俗,目光向下而精神向上,这是他可贵之处。」
顾生岳 维族长老
得力于本身坚实的西画功底,又具备了中国画线描的功力,顾生岳的速写更是十分精彩。
对顾生岳来说,几十年大量的速写不仅是锻炼造型能力,搜集创作素材的手段,也是获取创作灵感的最佳途径,更是表达生活感受、抒发性灵情操的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
上面提到的这些顾生岳经典工笔人物作品,都是根据速写进一步创作而成。
作为与顾生岳相识半个多世纪的老同学、老同事、老朋友,美术理论家杨成寅认为,顾生岳速写艺术的审美特征,「是人物形象生活气息极为浓厚」——这与他长期对生活深入观察体验和直接写生密不可分。
在担任中国画系主任期间,顾生岳把速写作为造型基础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贯穿于整个教学之中。
他带领学生上山、下海,深入生活,几乎跑遍了大江南北。
那些丰富多彩的风土人情、千姿百态的人物形象,对顾生岳仿佛有着天生的强烈吸引。
为了寻找创作素材,他常常远涉边疆,住帐篷,啃干粮,冒严寒,耐酷暑。
于是,他在速写中创造出来的艺术形象总是带着浓厚的生活气息——他们都来自生活的底层和深处,带着各地方、各民族、各行各业、男女老少不同的外貌和精神特征。
2000年,《顾生岳速写》初版,近二十年来经典不衰,仍是学习速写的必备之书。
2004年,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顾生岳速写展」,引起轰动。后又受邀展出于上海大学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温州展览馆,同样好评如潮。
来看看顾生岳如何诉说自己的「速写人生」
速 写 姻 缘
文/顾生岳
解放前,我在上海美专读了三年书,不曾画过一张速写。解放初,我进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中国美术学院前身)深造。当时,艺术教育进行了一次重大的变革,即废除了过去封闭式的教育体制,走出了学校的高楼深院,和社会、人民生活联系起来,从而开拓了一个全新的、广阔的艺术教育领域。老师经常带我们到工厂、农村进行教育实习。在生活的大课堂里,使我真正体会到「出了象牙之塔」的含义,也尝到了画速写的甜头。
有一次,《杭州日报》社邀我去画国外歌舞团演出的速写,在报上刊登。大概报社对我的画比较满意,以后每逢外国歌舞团和著名戏曲演员来杭州演出,或节目游行、外国元首来访等活动,总要我去画速写。学校也常派我参加一些社会美术活动,如随省委农业检查工作团作美术采访等等。社会需要和经常陛的技巧磨砺,使我对速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从此和速写结下了不解之缘。
后来,我多次带学生上山、下海,深入生活,几乎跑遍了大江南北。丰富多采的风土人情、千姿百态的人物形象,强烈地吸引着我。为了寻找创作素材和动人的形象,我们常常远涉穷乡僻野,啃干粮,住帐蓬,即使是严寒、酷暑,也阻挡不住我们画画的劲头。
记得有一次去沂蒙山,路过一个水利工地。工地上热火朝天的劳动气氛和意气风发的人物形象深深地感染了我们。大家把行李放在一边,满怀激情,马不停蹄地画了起来。当时正是数九寒天,大雪纷飞,刚刚画上几笔,手就冻僵了,只好把手指放在嘴里呵呵气,或插到大衣袋里暖和一下,再伸出来画。晚上,大家把速写拿出来看,个个都获得了大丰收。看学生们兴高采烈的样子,我心里也乐开了。下乡实习中一幕幕以苦为乐的动人情景,虽然已相隔数十年,却深深地铭刻在我心头,难以忘怀。
由于长期不断地深入生活,使我感到在一些平凡的普通人中常常蕴含着美好的品质。我觉得画家不仅要发现美,还要善于发掘他们的精神内涵。所以我在速写中特别强调传神,把传神作为速写追求的主要目标。
在速写教学中,根据自已的实践体会,我提出了「情、意、活、速」四个传神要则。情,是指带着感情去画。意,是指立意,即在瞬间观察中掌握对象的神态特征,考虑相应的表现方法,做到意在笔先。活,是指要活画不要死画,即在速写时不要让对象眼睛注视一点,一动也不动地坐着,这样画出来的形象肯定很死板,缺乏神采。所以,必须采取一些措施:如和对象聊聊天,拉拉家常,使他神情活跃、天性萌发;或用阴察偷画的办法,把对象生动的表情动态抓下来。速,指要画得快。因为只有掌握快速作画的本领才能抓住瞬间即逝的神态表情。速写等于写生加默写。要画得快除多画外,还必须具备默写人体结构动态和由于不同的表情所产生的肌肉脸形变化的一般规律的能力。这样,在速写时就可以把全部注意力集中在抓对象特征上。如两者都要在速写时解决,要画得快是不可能的。
实践证明,「情、意、活、速」四字要领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四十余年的速写实践也使我认识到在生活和大自然中蕴藏着非常丰富、绚丽的艺术素材。有待我们去发现、去开掘。而多画速写有助于磨砺出一双发现美的火眼金睛。
速写作为生活和艺术的媒介,能促使艺术和社会、人民生活联结起来,使艺术具有更为丰富的内涵。同时,速写又是训练造型技巧和搜集创作素材的重要手段,是表达画家的生活感受,抒发性灵情操的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速写虽然不可能象创作那样精雕细刻,反复锤炼,但却具有朴素、真挚、自然、大璞不雕之美。一张上乘的速写往往是寥寥几笔,真力弥满,神采飞扬,胜过千烘万染,令人回味无穷。
对中国画家来说,多画速写尤其重要。因为速写和中国画都是以线为主要的造型手段,多画速写能够提高用线概括物象和以线抒情的能力。而速写如能在中国画独特的美学要求下进行,也必然会达到更高的层次。所以我在中国画教学中特别强调速写,把它作为造型基础课的重要环节,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之中。它补充了课堂教学的不足,使造型基础课和专业课、创作课紧密地联系起来,从而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我画了大半辈子速写,搞了几十年速写教学,而今即将划上句号。出版这本画册也可说是告别速写生涯的一次回顾和汇报。画册内除一小部份肖像画曾出版过外,其他大部份还没有和观众见过面。推出来,想让读者能看到我在速写道路上的每一道轨迹。
这里记录着我在求索中的艰辛、困惑、喜悦和憧憬,也蕴藏着一幕幕美好的回忆。这些速写虽然说不上有什么高超的技术,但都是我在坚持走向生活、反映生活的信念下怀着真情实感画下来的。
我深深感到,离开生活我将一事无成;离开速写,在我生命中将会失去一份钟情,一份欢乐。近十余年来,我一直感到遗憾的是有些学画青年对生活和速写不太重视,这将会严重地影响今后美术事业的发展。这本画册如能在唤起他们对生活和速写的重视上,起到一点作用的话,也就是我这个老美术教学工作者的最大愿望了。
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权必删。
▼
更多精彩推荐,请关注我们
▼
把时间交给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