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好老师】培根铸魂、启智润心:“三好老师”马晓颖

北京城市学院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身边好老师】培根铸魂、启智润心:“三好老师”马晓颖

北京城市学院

身边好老师

北京城市学院

马晓颖,哲学博士,北京城市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教学秘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负责人、基础课党支部宣传委员,北京伦理学会理事,北京师范大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国内高级访问学者”。曾获评北京城市学院“师德先锋”“优秀德育工作者”“优秀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称号,获北京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基本功比赛三等奖,指导作品获教育部第四届“全国高校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北京赛区二等奖、教育部第四届“我心中的思政课”微电影大赛全国优秀奖。

北京城市学院

北京城市学院

马院有个马老师,人人都竖大拇指。“马老师什么都好,水平特别高。”这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学院常务副院长韩建新对马晓颖的评价,也是同事和学生对马晓颖的一致印象。近十年来,“三好老师”马晓颖一直在思想政治教育沃土上育苗护花。

1

学识好:从学霸到科研达人

“学高为师”,马晓颖在成为教师之前,自身就是一名“学霸”。本科就读于河北师范大学法政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以优异的成绩取得伦理学硕士学位,博士考入学科实力雄厚的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板凳甘坐十年冷”,马晓颖在相对冷门的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理论的学习中充满了热情,随着学习的深入和导师的影响,越来越有志向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特别是在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后,很受鼓舞。“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一言更坚定了她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决心,责任感和使命感油然而生。

北京城市学院

热爱思政教育

成为教师后,马晓颖也没停止过对真理的探寻。她积极投身科研,她在《思想理论教育》《人民论坛》等CSSCI、北大核心期刊等业界权威刊物上发表理论文章,参与编写《社会主义共同价值观》等著作,主持《充分发挥思政课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价值引领作用研究》等课题4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我国社会诚信制度体系建设研究》等省部级以上课题5项。

马晓颖不断学习,关注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前沿知识,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兼顾专业理论研究和教学改革研究。她尊重思政课教育规律,带头更新教学观念,研究新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理性思维能力,探索将学生分为3-5人一组,进行小组合作,就相关问题查找资料、明确思路、形成观点,并在课堂上分享研究成果。她曾组织“律师进课堂”“模拟法庭”“走进最美乡村”“走进焦庄户地道战遗址”和“红五月”团报设计大赛等活动,运用“雨课堂”“思政悦读”微信公众号、微信群等创新教学形式,使思政课生动鲜活起来。

北京城市学院

参加学术会议

北京城市学院

带学生参观柳庄户村

北京城市学院

组织“模拟法庭”活动

2

德行好:社会大课堂的老师

“身正为范”,马晓颖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以优秀的品质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她不仅是一名思政课老师,也是学生生活中、同事工作中、社会服务中大家的老师。

在学生眼里,她坚持师者仁心,坚信“自行束修以上者,皆能诲之”,平等施教、有教无类,亦师亦友,把思政渗透到育人全过程。她在课下充分利用微信、邮箱等及时与学生沟通和交流学习生活中的各类问题,涉及的话题很广——考研就业、读书写作、同学关系、社会热点等。

北京城市学院

课下与学生探讨问题

北京城市学院

课下与学生微信交流

她与学生的交流对学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位大一新生很喜欢某明星,但又害怕这种喜欢会使她陷入“吸毒”一般的迷恋,担心自己的人生观受到影响,就在上完“人生观”这部分课程之后与马老师探讨。马老师认为,这看似是个小问题,却是思想政治教育中很重要的关于“人生意义”和人应该有何种价值观念的问题,在了解到学生喜欢的明星是一位正能量明星,以及学生在追星过程中并没有过激行为、平时学习生活安排有序后,便鼓励学生在榜样身上汲取能量,充分利用好大学四年时间,过更充实更有意义的大学生活,也向学生表达了应一直保持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的希望。

在同事眼里,她勤奋工作,乐于助人。她是工作狂,却不一味疯狂工作,每项工作都被她梳理得井井有条。在完成每学期200左右学时工作量、带头进行思政课混合式教学的同时,马晓颖还兼任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学秘书、基础课党支部宣传委员,排课、补考、重修、教材征订、调停课等繁杂的行政事务和新闻稿撰写等需要精雕细琢的宣传工作,以及新教师传帮带、突发情况处理和专项任务常常让她连轴转,但不管什么工作,不管时间多紧,交付时总是质量很高。“刚开始工作时,马老师给了我特别大的帮助,在她的帮带下,我不仅掌握了教学重点和教学方法,还学习到了她认真严谨的精神,比如她做课件时从网上找到的图片资料,每一个都会标明出处,她的资源也都无私地分享给全教研室。”同办公室的郑书凝从一个毫无经验的新教师迅速成长为一名受欢迎的思政课老师,对马晓颖充满了感激和敬佩。

北京城市学院

在集体备课会上作经验分享

马晓颖还发挥思政专业特长,把专业带出校园,带进社会。2016年10月9日,走进杨镇王辛庄,作题为“坚定信仰 不忘初心”的党课。2018年10月15日,为顺义区胜利街道“孝满京城 德润人心”文化讲堂作开场讲座,赢得了服务群体的赞誉。

北京城市学院

校外讲座报道

3

授课好:“人人都爱上思政课”的践行者

作为一名教师,最核心的能力是教学能力。“你们喜欢马老师的课吗?”“喜欢!”“最喜欢她什么?”“点名!”这不是一句玩笑话,小小点名环节,折射了马老师的点滴课堂教学智慧。“今天是4月21日,请学号尾号为21……加4等于25号同学回答!”这样的点名方式,既能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活跃了课堂气氛,又避免了学生知道谁会被提问而事先准备,使每个同学都认真听讲。

马晓颖的教学水平还体现在灵活多样的授课方法中。一方面,她改变平铺直叙的“填鸭式”讲述,以“问题”带动学生首先自己思考,师生经过共同研讨完成教学内容。例如,在讲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辛亥革命时,马老师在课堂伊始先向学生提出“如何理解革命”的问题,学生认识到或被引导认识到革命是一种更为彻底的剧烈变化后,再继续向学生提问:“为什么20世纪初(1911年)中国会采用革命这种方式探寻国家出路?”进而启发学生将历史事件联系在一起来思考,即革命方式是对辛亥革命之前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失败经验总结后的选择,同时使学生理解任何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

北京城市学院

北京城市学院

另一方面,马老师会精心挑选图片、图表、视频或采用生活化的讲解,努力将理论性知识转化为更易理解接受的内容。在讲授洋务运动时,有的学生不能意识到学习西方技术是一种时局观念的转变。于是,马老师查阅大量资料,选用1844年12月7日刊载的《一张奇怪的关于英国军舰的中国画》和1857年4月25日刊载的《关于英国水手的一幅中国漫画》,将漫画中把英国军舰看作“火妖怪”、把英国水手视为“食人之物”的当时中国民众与林则徐、魏源和洋务派对比,显然后者更能正确看待西方,也能让学生明确民族意识觉醒有一个渐进的过程;在讲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时,她从恋爱中“你所给的不是我想要的,我想要的你给不了”和出国海购高端消费品现象出发,分析生产中的“供需错配”问题,使同学们认识到在供给侧进行改革的必要性。

北京城市学院

作为高水平教师,马晓颖还擅于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特点,向“人人都爱上思政课”的高难度目标发起挑战。本学期,马老师给城市建设学部、经济管理学部和表演学部三个学部授课,通过深度钻研课程,提高教学针对性,使思政教育真正入脑入心。在给城市建设学部学生讲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时,她专门设置了“城史”板块,从第一次课就带领学生对弗莱彻将中国传统建筑视为“建筑之树”的旁支并提出“中国传统建筑‘是非历史的’”的观点进行分析;在讲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专题时,会为经济管理学部加强讲解恩格尔系数、基尼系数,进行大量的数据展示;在讲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专题时,为表演学部增加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的学习时长,帮助表演学部学生增强文化建设的使命感、责任感。

马晓颖参与指导的微电影《传承》获教育部第四届“我心中的思政课”全国高校大学生微电影展示活动全国优秀奖,作品取材于表演学部学生学习曲艺的真实场景,展现了青年大学生在新时代乐于传承、勇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人生追求和精神风貌。

马晓颖参与指导学生讲的思政课《青春不一样》获教育部第四届“全国高校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北京赛区二等奖,作品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人生的青春之问”出发,与学生参军、抗疫的真实体验相结合,展现了学生的青春热血和责任担当。

二十年潜心思政,十载投身教育,马晓颖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培根铸魂、启智润心,不负“好老师”之名,不忘立德树人初心。

推荐阅读

北京城市学院举行“燕京八绝”研究生导师聘任仪式

学生灵魂的工程师-——走近韩建新教授

二十年如一日,用青春守候讲台——走近林霞老师

采访、文字:高尚

图片:马晓颖提供

视频:校团委 表演学部 马克思主义学院

北京奕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青牧雨传媒

编辑:高尚

版权声明:原创不易,请各位小主转载时标明来源

北京城市学院官微

投稿邮箱:bcuguanwei@bcu.edu.cn

长按左侧二维码关注“北京城市学院官微”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北京本科院校-北京城市学院-微高校-院校号-北京城市学院-【身边好老师】培根铸魂、启智润心:“三好老师”马晓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