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管理学院
★
学院介绍
★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具有六十余年的办学历史,经济管理学院先后开设了工商管理、经济学、财务管理、劳动经济学四个本科专业,立足于培养具有系统的理论基础和较强实际操作能力的经济管理人才。
2020年刘向兵书记与我院教师一行参加第五届劳动经济学会年会
目前,经济管理学院下设劳动经济系、工商管理系和财务管理系,拥有专职教师38名,在校生800余名。经济管理学院拥有一支学历层次高、专业能力强、职称结构合理、敬业勤勉、朝气蓬勃的师资队伍,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14人,有博士学位的30人。专任教师中大多数毕业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等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具有良好的专业素质和学历背景,已经形成了一批在社会和学术界有较高专业影响力的专家学者。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经济管理学院在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教学改革、学风建设等方面不断探索,各专业逐步形成了各自的培养特色,为社会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
面向未来,经济管理学院将以人才培养为主导,学科建设为主线,不断强化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力争办出特色,办出水平,为向社会输送高质量的经管人才而不懈奋斗!
2020年经管学院学生党支部开展红色教育特色活动
★
专业介绍
★
1
专业名称:劳动经济学
修业年限:四年
培养层次:本科
授予学位:经济学学士
人才培养目标
劳动经济学专业培养政治素质过硬、劳动情怀深厚、经济理论基础扎实、专业实践能力突出、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通过四年专业训练,毕业后学生能够掌握社会调查和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具备在经济管理领域就职的调研、规划、评估、运营、咨询、营销等基本素养,能够在党政机关劳动保障部门从事人才规划和劳动政策制定工作,在各类型企事业单位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在教育培训类企业和人才中介机构从事管理和服务工作,具备向经济学及相关领域拓展的能力。
师资情况及名师介绍
劳动经济学专业现有任课教师32人,其中教授4 人、副教授11人,具有博士学位26人,博士后6人。该专业教师团队理论功底扎实,教学经验丰富,多次获得学校“十佳教师”“师德标兵”等荣誉称号;教师科研成果丰硕,近年来出版各类著作50余部,发表论文百余篇,主持各级各类课题60余项,多人荣获学校“科研优秀教师”称号。
燕晓飞:教授,博士,学科带头人。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党委常委、科研处处长、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家社科基金同行评议专家,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中国劳动经济学会常务理事,全国工会学研究会秘书长。从事劳动经济学、教育经济学科研工作,主持参与省部级以上项目十多项,撰写《非正规就业劳动力教育培训研究》等著作多部,主编出版《中国职工状况研究报告》系列报告。
纪韶:教授,博士,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同行评议专家、教育部中国博士后基金会评审专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专家库成员。全国优秀教师,北京市优秀教师、教学名师。主持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成果先后获北京市科研创新人才称号和资助、北京市第11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经济学一等奖、教育部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张勇:副教授,经济学博士,应用经济学博士后,劳动经济系主任。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入选北京市青年英才计划,出版各类著作十余部,发表论文三十多篇。四次获学校“教学十佳”称号,2015年获北京高校青年教师社会调查一等奖,2017年获得学校第四届教育教学成果三等奖,2020年获深圳市总工会“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工会”征文一等奖。
课程设置
专业核心课:政治经济学、宏观/微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货币金融学、中外经济史、财政学、会计学等。
专业方向课:社会调查原理与方法、统计学、经济博弈论及其应用、专业文献检索与研究综述、市场分析与数据处理、普惠金融、人力资源管理、劳动经济学、社会保障学、人口与家庭经济学、实验劳动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当代中国劳动经济专题。
专业选修课:管理学、财务管理、劳动经济学名著选读、实验劳动经济学、国际劳动力市场专题、劳动就业理论与实践、收入分配理论与实践、消费经济理论与实践、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职工福利与企业年金、创业管理、国际金融、国际贸易实务、证券投资学、财务报告分析、实用逻辑、跨国企业管理等。
学科特色
劳动经济学为学校2019年新设特色专业,在办学理念、培养模式、课程设置等方面注重学科规范,突出体现为以下四大特色。
一是教学理念上的劳动情怀教育。该专业围绕学校“劳动学科”体系构建目标,在教学理念上强调劳动情怀教育,各类教学活动中突出劳动要素融合,注重引导学生关注不同行业劳动者生存、就业与发展状况。
二是专业建设上注重与工会和劳动关系融合。积极发挥经济学专业优势,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日益凸显的劳动关系、劳工权益等问题纳入专业教学和研究范畴,围绕新时期劳动经济领域重点问题推进专业建设。
三是培养方向上注重实践能力提升。该专业立足学生的个体特征和长远发展,注重提高学生对实际经济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将学生“社会调查与数据处理能力提升”作为劳动经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
四是课程设置上凸显宽口径和跨学科特色。以经济学专业知识为基础设置核心课,以劳动经济学为重点设置专业方向课,以工商管理、财务管理、劳动和工会多角度融合设置交叉领域选修课,夯实经济学功底和拓展学科视野并重。
2
专业名称:经济学
修业年限:四年
培养层次:本科
授予学位:经济学学士
人才培养目标
经济学专业培养政治素质过硬、劳动情怀深厚、经济理论基础扎实、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金融领域实践能力突出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通过四年专业训练,毕业后学生掌握社会调查和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能够在以金融为主的各类企业从事战略规划、资本运作、风险评估、运营管理、市场营销等相关工作,能够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经济管理部门从事政策制定、经济管理、产业规划等相关工作,在非盈利性组织从事组织管理、市场调研、评估咨询等相关工作,并具备向经济学及相关领域拓展的能力。
经济学专业教师组织学生到新加坡国立大学交流学习
师资情况及名师介绍
经济学专业现有任课教师32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11人,具有博士学位26人,博士后6人。该专业教师理论功底扎实,教学经验丰富,多次获得学校“十佳教师”“师德标兵”等荣誉称号;教师科研成果丰硕,近年来出版各类著作50余部,发表论文百余篇,主持各级各类课题60余项,多人获学校“科研优秀教师”称号。
谢琦:教授,博士,经管学院执行院长,校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劳动经济学会理事。专注于中国经济转型与发展、国民收入分配与消费问题研究,先后主持和参与省部级以上项目十余项,出版《中国经济增长的结构分析》等专著3部,参编各类著作6部,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十余篇被CSSCI和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收录转载。多次获学校教学十佳、科研优秀教师和先进个人。
王明哲:副教授,管理学博士,经管学院副院长(主管科研),中国劳动经济学会理事。研究方向为投资理论和企业管理,主讲投资学、证券投资实验、互联网金融、班组建设与管理等课程。近年来参与国家自然基金1项,主持学院教改项目3项,主持和参与企业委托横向课题多项,著、编著图书近200万字。
柯希嘉:副教授,经济学博士,劳动经济系副主任,经管学院实践教学中心主任,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中国信息研究中心副主任。专注于实践教学建设和公司治理、普惠金融等问题研究,出版(发表)各类学术著作(论文)二十余部(篇)。2012年获学院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三等奖和最佳教案奖;2016年荣获学校科研考核优秀奖;2020年获得学校科研优秀老师。
课程设置
专业核心课:政治经济学、宏观/微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货币金融学、中外经济史、财政学、会计学等。
专业方向课:社会调查原理与方法、统计学、经济博弈论及其应用、专业文献检索与研究综述、市场分析与数据处理、普惠金融、保险学、劳动经济学、金融市场营销、投资学、商业银行业务、国际金融、金融监管学、当代中国金融专题。
专业选修课:经济学沙盘模拟实验、互联网金融、管理学、财务管理、创业管理、产业组织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证券投资学、期货投资学、发展经济学、经济思想史与经济学流派、实用逻辑、财务报告分析、跨境贸易实训、跨国企业管理、企业综合模拟仿真实训、商务文书、经济法、国际经济学、金融市场学等。
学科特色及优秀毕业生简介
紧紧围绕培养目标,经济学专业确定了“保持经济学学科体系完整,遵守经济学本科教育通则,突出金融方向和普惠化特色”的办学指导思想,注重提高学生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能力,强调服务劳动力市场的金融工具的运用。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
段晨馨:2018届毕业生,多次获得全国总工会奖学金和国家励志奖学金,主持学生科研项目获得一等奖,曾参加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交流学习;学院学生会生活部长,先后获得军训优秀标兵、优秀学生干部、优秀毕业生等称号。毕业后就职于三大信用评级机构之一的联合信用评级有限公司。
欧阳吕泊:2019届毕业生,中共党员。学业成绩优异,在校期间担任班级学习委员,曾三次获得校级奖学金,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毕业生,在校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后考入美国布兰迪斯大学金融工程专业攻读研究生。
杨欢:2020届毕业生,中共党员。担任经济学班班长,获得北京市优秀毕业生、校级优秀学生干部、军训优秀标兵、全总机关优秀共青团员等荣誉称号,在校期间获得国家奖学金和国家励志奖学金。毕业后就职于中国石化润滑油有限公司润滑脂分公司。
3
专业名称:财务管理
修业年限:四年
培养层次:本科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人才培养目标
财务管理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具备过硬政治素质、深厚劳动情怀、较高科学素养,具有经济、管理、法律和财务管理等方面知识和能力,能在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机构从事财务管理、会计、审计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师资情况及名师介绍
财务管理专业现有专业任课教师31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13人,21人拥有博士学位。专业教师理论功底扎实,实践经验丰富,主持或参与多项国家级、省部级课题,相关成果多次获奖。教师们德高身正,治学、执教态度严谨,教学团队中有北京市优质本科课程主讲教师、校教学“十佳”教师、师德标兵,多人获得学校教学质量奖、中青年教学基本功大赛奖励。
桂俊煜:教授,研究生处处长,云南大学特邀教授,河北大学特聘硕士研究生导师,第11届、12届全国青联委员,第16届云南省特邀青联委员。毕业于北京林业大学、管理学博士。主编教材4部,参编教材5部,主编工具书1部、专著2部,参与译著3部,在核心及普通期刊发文30余篇。
王李:教授,财务管理专业学术骨干,经济学博士后。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与河北大学联合培养会计学硕士生导师,中国劳动学会理事,人民大学访问学者。毕业于吉林大学、管理学博士。发表核心期刊论文近60篇,其中权威期刊1篇,新华文摘全文转载1篇,17篇被 CSSCI 收录。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主持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项目等省部级及校级项目10余项。近年分获校级教学成果一、二、三等奖;两次获得校级科研成果二等奖,两次获得校级科研十佳。
周超:副教授,财务管理专业学术骨干,中华全国总工会五四青年职业能手,2017 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商学院访问学者。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金融学博士。曾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重大课题。
课程设置
该专业以基础课程做铺垫,以必修课支撑专业理论学习,以专业选修课扩展知识和技能体系,以不同年级配套的实验实践课程、专业竞赛强化实务操作能力。
核心课程按照教育部规定,设置管理学、微观经济学、金融市场学、投资学、税法、统计学、会计学原理、中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高级财务管理、财务分析、国际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等课程。毕业后通过中国大陆、中国香港、美国、澳大利亚注册会计师考试以及获得ACCA证书的同学们对本专业课程设置给予高度好评。
学科特色及优秀毕业生简介
该专业坚持立德树人为本,注重财务、金融与管理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智能财务、智能会计引领专业发展。
专业内设财务管理班和国际教育实验班(以下简称“国际班”)。国际班由我校与北京东亚国际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于 2019 年开始联合培养,与财务管理班同步,学制四年。国际班将财务管理专业教学计划与 ACCA 系列课程培养相衔接,旨在以精英化培养理念打造专业特色、创学科品牌,以“本科学历教育 + 国际执业资格认证(ACCA)”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社会急需的具有 ACCA 专业资格、知识面广博、专业技能精深、英语应用娴熟、适应现代商务需要,能在政府、会计师事务所、金融机构、世界500强企业等单位从事高级管理事务的国际化人才。目前已有多位同学通过三科考试,获得ACCA阶段性的商业会计证书。
胡杨斐:2018届毕业生,中共党员。在校期间担任经济管理学院学生支部副书记,曾获国家励志奖学金和优秀团员、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称号,2018年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毕业生,毕业后考入北京工商大学财务管理专业全日制研究生。
刘百川:2019届毕业生,中共党员。在校期间担任经济管理学院学生会主席,曾获校级奖学金、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称号,2019年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毕业生,毕业后通过公务员考试就职于北京市海淀区温泉镇人民政府。
陈艳:2020届毕业生,中共党员。在校期间担任财管一班班长、学院学习部干事,曾获北京市优秀毕业生、优秀团员、优秀班干部等荣誉称号,在校期间多次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全国总工会奖学金等。毕业后考取中央财经大学社会学系攻读金融方向全日制研究生。
4
专业名称:工商管理
修业年限:四年
培养层次:本科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人才培养目标
工商管理专业主要培养具有扎实的经济管理专业知识及较强地适应市场需求,政治素质过硬,劳动情怀深厚,理论功底扎实,实践能力突出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毕业后可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商务决策与分析、综合管理、职能管理和研究等工作。
师资情况及名师介绍
工商管理专业现拥有专业任课教师25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0人、讲师9人。全部教师均拥有硕士以上学位,其中拥有博士学位13人,均毕业于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吉林大学、韩国釜庆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院校。
工商管理专业教师主持、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重大项目、商务部科研项目以及全总委托课题十余项。多人多次获得学校“教学十佳”“教师基本功大赛一等奖” “科研十佳”称号。
钟懿辉:教授,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商管理专业,获工商管理硕士学位。主要讲授国际企业管理、国际贸易、国际项目实训等课程,主要从事企业国际化、企业经营管理等方面的科研工作。这些年在科研和教学研究成果上获得一些成果:在全国核心期刊上独立发表论文近20篇,其中被CSSCI、EI收录10余篇。出版专著2部、教材1部,参与编撰著作3部。
赵鑫全:博士,副教授,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研究领域为市场营销、创业管理和企业国际化管理等。《中国经营报》高级专家顾问团成员。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出版专著、合著和教材14本,参加各类纵向横向课题多项。曾获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科研成果“十佳教师”,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教学十佳”,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中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一等奖。
徐军委:博士,副教授,工商管理专业学术骨干。研究领域为企业战略管理、信息经济和能源政策等。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出版专著、合著和教材9本,主持北京市社科基金、中国科协等省部级项目3项,主持和参与横向课题30余项,参与课题成果曾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课程设置
在坚持学校特点的基础上,设置了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统计学、市场营销学、会计学、财务管理、经济法、管理信息系统等九门核心课程。围绕专业核心课程,开设了企业管理模拟、商务实务、创业管理、市场分析与数据处理、商务智能、平台战略、用户体验与服务管理、网络数据分析、高级数据分析等课程。
学科特色及优秀毕业生简介
1.提升能力为导向的“ T ”型知识结构课程体系
“ T ”型知识结构课程体系强调横向的厚基础与宽知识域,纵向的强能力与深专业力。形成了学校通识类课程、系部教学资源配置的平台课程、“能力本位”的专业核心课程和“做中学”的专业方向课程的“四层次”课程体系。
2 .“三力”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学院通识课、系部平台课、专业核心课和专业方向课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学习能力、和创新力。培养方案注重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基础训练与创新导引有机结合,摸索形成了以“学校培养—企业实践—学生自我锤炼”为内涵的创新型、发展型、开放型的人才培养模式。
3.紧密结合社会需求,打造高素质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紧密结合社会需求,理论基础,实践应用、方法技能三个方面架构课程群,建立以“模块一+模块二”为核心的“网络营销”方向课程群,以“模块一+模块三”为核心的“商务数据分析与应用”方向课程群。结合学生实践、毕业论文和专业教学实践基地联合培养提升学生就业能力。
杨颖:2018届毕业生,中共党员。在校期间担任经济管理系学生党支部宣传委员、经济管理系学生会主席,获得优秀学生干部、北京市优秀毕业生等荣誉称号,作为学生代表参加北京市学生联合会第12次代表大会,毕业后以大兴区选调生身份就职于采育镇人民政府。
阮含含:2019届毕业生,中共党员。在校期间担任学院外联部部长,获得过校优秀团员、北京市优秀毕业生等荣誉称号,多次获得国家奖学金、中华全国总工会奖学金等。毕业后考取辽宁大学国际政治专业攻读全日制硕士研究生。
刘惠民:2020届毕业生。在校期间担任班级学习委员,获得北京市优秀毕业生、校优秀团员、校三好学生等荣誉称号,多次获得国家奖学金、学校一等奖学金等。毕业后就职于中国民营企业五百强云账户天津总公司。
★
★ ★ ★
★
微信编辑:王希妍
扫描二维码关注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本专科招生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