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介绍|文化传播学院简介及招生专业介绍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本专科招生办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学院介绍|文化传播学院简介及招生专业介绍

文化传播学院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本专科招生办

学院介绍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文化传播学院,前身为建于1982年的学校基础部文化教研室,首任主任谷声应。1994年,文化教研室转入工会学系成立文秘专科专业。1998年,专业并入职业教育系,第二任专业主任李双。2000年,专业调整进学校英桥高等职业教育学院。2003年增设文化传播(新闻)专科专业,李双兼任主任,与文秘专业同时招生。2004年底,设置文化传播系,首任主任李双。2005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置汉语言文学、新闻学本科专业并招生。2006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置公共事业管理(文化艺术事业管理方向)本科专业,同年招生。2010年,向教育部申请设置学校唯一艺术类本科专业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同年招生并停招公共事业管理专业。2009年3月,文化传播系升格为学校首个二级学院,首任院长李双。该院现有中国语言文学系、新闻传播学系、戏剧与影视学系三个本科系,一个人文艺术教育中心(校属院办)、一个文化传播实验教学中心(校属院办),两个研究所——中国职工舆情研究所(校属院办)、中国文化与传播研究所。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本专科招生办

中国网与文化传播学院实习基地签约

多年来,该院师生在教学、科研工作中取得了不俗成绩。2007年文化传播实验教学中心获“北京市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称号,2008年文化传播创新人才培养教学团队获“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称号,2012年学院“复合型文化传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建构与实践”教改专项,获北京市高校第七届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2015年4月视频课“语言的力量”获教育部国家级精品课程“中国大学精品视频公开课”,2020年11月“演讲”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截止2021年初,学院教师共获国家社科基金14项,教育部社科基金9项,北京市社科基金4项(含一项重大项目),北京市教改3项,全总重点课题3项。在全校各院系中,学院10年来保持了总数第一。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本专科招生办

文化传播学院十年庆

文化传播学院现有42名专任教师,13名兼职教师。教师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央戏剧学院、中央音乐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电影学院等名校,学养深厚,经验丰富,责任心强。专业涵盖文学、语言学、新闻学、传播学、艺术学等多个学科。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本专科招生办

文化传播学院举办学术研讨会

学院秉持培育“有文化的传播者,会传播的文化人”理念,以中央电视台、中国网、新华网、《光明日报》、《工人日报》、中国工人出版社、全总宣教部,以及许多特大型企业集团文化宣教部门为实训基地,为构建学、研、产、用融为一体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打下坚实基础,培养了大量活跃在央视、《人民日报》、新华网等我国新闻传媒、文化生产企事业单位的复合型文化传播创新人才。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本专科招生办

文化传播学院2019届学生毕业

专业介绍

1

专业名称:汉语言文学

修业年限:四年

培养层次:本科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人才培养目标

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汉语言文学基础,良好的人文素养,熟悉汉语及中国和世界文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具有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具备初步的语言文学研究能力。本专业立足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文化与传播互相支撑、渗透,技能与素养并重,以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学生毕业后能适应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出版传媒机构、教育及科研机构、工会等群众社团组织工作。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本专科招生办

2020届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最后一课

师资情况及名师介绍

汉语言文学专业具有能充分保障优质教学的师资条件,专职教师12位,其中教授2位,副教授4位,讲师6位;另有外聘教师4位。

李双:二级教授,国家社科基金评审专家,文化传播学院院长。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获授四川大学文学硕士。长期从事美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教学科研工作。1998年获北京市教委“北京市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2004年获北京市人民政府颁“北京市优秀教师”,2005年获国家社科基金“新型劳动关系下的工会报刊研究”立项,2007年获“北京市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2008年作为带头人获“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2013年获北京市高校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2015年获教育部十二五规划第七批“精品视频课程”。2020年主讲《演讲》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主持国家等各级科研17项,获“四川省优秀图书奖”等各级科研奖8项。任职以来出版学术著作17种,发表论文数十篇。美国莱斯大学东亚研究中心访问学者(2019年)。

雷世文:教授,毕业于北京大学,研究领域为中国现代文学。

解文超:副教授,中文系主任,西北师范大学文献学博士,南开大学历史学博士后,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2016—2017年)访问学者。研究领域为中国古代文学与文献、诗词格律与写作等。出版学术著作和教材5部,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本专科招生办

2019 年中文系主任解文超在迎新会

课程设置

汉语言文学专业开设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外国文学、文体写作、文学理论等专业核心课程;同时把《诗经》、《楚辞》、唐诗、宋词、《红楼梦》等20余部经典作品的精读作为专业任选课;还开设元典导读、社会科学方法总论、公民教育等通识课程及书法、演讲、诗词格律与创作、摄像与编辑等多门实践课程。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本专科招生办

2018年汉语言文学专业师生

在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交流

学科特色及优秀毕业生简介

汉语言文学专业历史悠久,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它以古今中外优秀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为出发点,文史哲三位一体,研究文学的发生发展规律和理论建构。中文系与学院新闻学、戏剧影视文学两个系互相渗透、互为支撑,形成了既有经典传统学科底蕴、又能适应当代社会需要的注重文化传播功能的学科复合特色。

全文灵:2018届毕业生,本科毕业后考入北京外国语大学语言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

王茜梓:2019届毕业生,毕业后考入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语文学科教育专业攻读硕士学位。

刘丽:2020届毕业生,毕业论文“《山海经》植物意象研究”一文被评为北京市普通高校优秀本科毕业论文。

2

专业名称:新闻学

修业年限:四年

培养层次:本科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人才培养目标

新闻学专业定位于培养具备人文与社会科学素养、高度职业精神和扎实专业技能,该专业毕业生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科学的思维方法、厚实的人文社科基础知识、宽阔的国际视野和精湛的新闻传播技能。该专业毕业生可在各类媒体从事新闻实务,也可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信息传播工作。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本专科招生办

新闻学专业师生教学实践参观故宫

师资情况及名师介绍

新闻学专业有11名专任教师,教师毕业于人民大学、传媒大学等知名新闻传播院系,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4人,多人有央视、《光明日报》、《北京青年报》等媒体工作经历,及在美国斯坦福、莱斯、密歇根大学,英国西敏寺大学,台湾政治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等知名学府的访学经历。

李双:学科带头人,二级教授,国家社科基金评审专家,文化传播学院院长。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获授四川大学硕士,长期从事新闻传播学教学科研工作。2004年获北京市人民政府颁“北京市优秀教师”,2007年获“北京市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2008年作为带头人获“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2013年获北京市高校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2015年获评教育部十二五规划第七批“精品视频课程”,2020年主讲的“演讲”获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主持国家社科等各级科研项目17项,获“四川省优秀图书奖”等各级科研奖励8项。任职以来出版学术著作17种,发表论文数十篇。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本专科招生办

学科带头人李双教授任中山大学举办学术会议评议人

高传智:专业骨干,教授,文化传播学院副院长。曾在央视“新闻调查”等栏目工作6年,获新闻评论部最佳编导金奖,兼任央视事业发展调研处客座专家、国家京剧院等单位影像纪录评审。主持国家社科项目两项,出版专著3部,发表论文30余篇。

吴麟:专业骨干,副教授,新闻传播学系主任。主持国家社科等多项科研项目。出版专著2部,在《新闻与传播研究》《国际新闻界》等发表论文30余篇,获第五届全国新闻传播学优秀论文奖。

课程设置

新闻学专业设中外新闻传播史、新闻学概论、传播学概论,新闻采访、写作、编辑、评论,新闻摄影、广播电视新闻学、摄像与编辑、纪录片创作、媒介经营与管理、网络传播实务、广告学、公共关系、新闻法规与伦理、新闻传播学经典导读等专业主干课程,以及舆论学、传播社会学、演讲、美学等专业特色课程。

学科特色及优秀毕业生简介

基于未来新闻业务以融媒体为核心的趋势判断,构建融媒体与数字传播的思维和技术能力培养为主体的课程和实践教学体系。以“宽口径、厚基础、多技能”的教学理念,培育“有文化的传播者、为传播的文化人”,联合《工人日报》、工人出版社、中工网、中国网、人民网等媒体及学校所属中国职工音像出版社、文化传播实验教学中心、中国职工舆情研究所等,积极探索产学研一体化的专业特色有效发展路径。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本专科招生办

2019年新闻学专业汤小权等同学荣获

第八届首都大学生记者基本功大赛团体一等奖

郭小涵:2018届毕业生,在校2次获国家奖学金,北京市优秀毕业生,本科毕业后就读于美国纽约大学,现已取得硕士学位。

周也:2019届毕业生,在校获国家奖学金,本科毕业后就读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

华光灿:2020届毕业生,在校获国家奖学金,本科毕业后就读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

刘智妍:2020届毕业生,在校获国家奖学金,本科毕业后就读于中国传媒大学。

3

专业名称:戏剧影视文学

修业年限:四年

培养层次:本科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人才培养目标

该专业培养掌握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基础知识与基本理论,具备戏剧、影视、新媒体影像作品的剧本创作及基本编导、制作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毕业生可在电视台、影视公司、新媒体平台等文化传播机构及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各级各类工会的文化宣传部门,从事戏剧、影视及新媒体影像产品的剧本创作、创意策划、编导、制作等工作,亦可从事相关领域的教学研究工作。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本专科招生办

2019年演出话剧《白鹿原》

师资情况及名师介绍

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6人,教师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北京电影学院、北师大、传媒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央音乐学院、白俄罗斯音乐学院等知名学府,专业涵盖中国语言文学、戏剧与影视学、音乐与舞蹈学、美术学、新闻传播学等多个学科。

王翠艳:教授,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文化传播学院副院长,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学科带头人。国家社科基金同行评议专家、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女性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高教学会影视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文学博士、艺术学博士后。研究领域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及戏剧影视文化,主要著述有《女子高等教育与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的发生》《燕京大学与“五四”新文学》《中国实验戏剧》(合著)《中国艺术传统研究》(合著)及散见于《文学评论》《文艺研究》等期刊的论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两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及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各一项。

李朝阳:副教授,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研究领域为电影电视理论与鉴赏。在《电影艺术》等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多部,主持教育部社科项目1项。获第十届首都特色行业院校改革与发展论坛“优秀网络课程”三等奖、第八届“中直机关青年岗位能手”、学校“教学基本功大赛”一等奖、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等奖项。

课程设置

该专业核心课程有:戏剧概论、经典戏剧名作导读、影视概论、中国电影史、外国电影史、视听语言、影片分析、戏剧剧本写作、电影短片剧本写作、电影剧本写作、电视剧本写作、电影短片创作、剧情片创作、影视改编理论与实践。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本专科招生办

2018年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学生短片工作照

学科特色或优秀毕业生简介

戏剧影视文学专业以培养契合戏剧影视产业、网络视频行业所需的“宽通型”应用人才作为目标,注重专业实践教学及实操技能训练。具体而言,以“宽口径、厚基础、多技能”为基本要求,将编剧的文学素养、剧本创作能力与编导的实践技能有机结合,培养既能胜任戏剧、影视、新媒体影像产品的剧本创作、文案策划工作,又具备初步编导和制作影视作品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本专科招生办

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学生的尘蹊话剧社演出《日出》

武彦清:2019届毕业生,曾获中华全国总工会奖学金、校级一等奖学金、校级三好学生等荣誉。毕业后考入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就读中国电影史硕士研究生。

王康成:2019届毕业生,曾3次获校级三等奖学金。毕业后考入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就读剧本创作硕士研究生。

杨帅:2020届毕业生,在校期间任院学生会文艺部副部长,曾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校级三好学生等荣誉称号,考取上海戏剧学院研究生。

李政康:2020届毕业生,在校期间任学习委员、九畹话剧团团长,曾获学校劳动之星荣誉称号,考取北京市昌平区公安局公务员。

★ ★ ★

微信编辑:王希妍

扫描二维码关注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本专科招生办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北京本科院校-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微高校-院校号-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本专科招生办-学院介绍|文化传播学院简介及招生专业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