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在毕业论文致谢里,回答“破与立”

中国科学院大学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她在毕业论文致谢里,回答“破与立”

编者按:如何做一个有情怀并对社会有价值的研究者?中国科学院大学2015级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博连读生温雅婷,通过博士毕业论文致谢,回顾导师在学业科研上的悉心指导,家人们在成长生活中默默支持,与朋友们的共同进步,同国科大博士合唱团唱响的青春乐章,回答“破与立”,感恩“言成长,笃行志”。本期,让我们透过温雅婷的博士毕业论文致谢,感受这悄然流淌又真挚动人的时光。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15年至2021年,近六年的求学时光像是一个巨大的齿轮,积淀着我的学识,也打磨着我的韧性。硕博六年来,我一直在思考:如何做一个有情怀并对社会有价值的研究者?在无数次的“破”与“立”之后,我逐渐找到前行的方向并成长为一个初级的研究者。这段时光像洒落的斑驳光影,温暖且回味绵长。

师恩难忘,倾我至诚。我能够顺利完成硕博期间的学业,离不开恩师余江老师的帮助和支持。回首六年求学生涯,恩师为我的成长付出太多的心血和精力。犹记得,余老师鼓励我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作学术报告,支持我参与各种各样的业内论坛,为我引荐不同领域的学者和专家。

在刚刚进入师门的时候,我对如何做学术研究常常不得要领,余老师总是会不厌其烦地耐心解答,让我逐渐清晰了自己的研究兴趣所在。在一次次提问和解惑的过程中,我逐渐培养起独立思考和探索的能力,为整个求学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日常生活中,老师也时刻关注着我们的身体和心理状态,叮嘱大家保持良好作息和运动习惯,并以身作则地给我们树立良好的榜样。每逢节假日,余老师常常组织我们一起聚餐,课题组内一直保持着和谐快乐的氛围。

感谢国家留学基金委提供公派出国的机会,感谢我的外导,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Jonathan教授,为我提供了一个拓展学术视野、提升学术修养的重要平台。感谢陈峰研究员、肖广岭教授、汤超颖教授、赵作权研究员、万劲波研究员、高旭东教授、吴静研究员、刘征副教授、洪志生副研究员、张越副研究员等,在我论文开题、中期和最后正式答辩各环节中,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促使论文的研究内容更加完整严谨,结构更加合理清晰。

同门的兄弟姐妹和朋友是我求学道路中,最为明亮的一抹色彩。我们一起聚餐玩耍、一起熬夜写基金申请、一起讨论项目报告、一起开组会讨论学术问题……是他们的关心和鼓励,让我度过了不长不短的读博生涯。感谢靳景师姐,既是我的师姐也是我的好友,无论科研上还是生活上都给予我极大的支持和帮助。感谢陈凤师姐在学习生涯和博士论文撰写过程中提出的宝贵意见。感谢课题组的庆时师兄、为答辩忙前忙后的佳丽师姐以及一众可爱的同门和师妹师弟:小尾巴开轩、瑞瑞、耀坤、昱晓、畅畅、嘉琪、刘宇、禹民、李博、圣文、易川、王腾。

我也要感谢在英国留学期间遇到的本科好友和新朋友们,让我身处异国他乡感受到家的温暖。感谢我生命中的好朋友们,同日出生且惺惺相惜的曼莉、暖心解语花倩倩、两位可爱的水瓶座室友静静和思宇、华南理工407的姐妹花和四人小分队、常聚在一起吃喝玩乐的六中和一中的发小朋友们、曾一起在雁栖湖“上天入地”的2015级硕士班的兄弟姐妹们,每一段同行之谊都让我无比珍惜。

有些选择是主动的,有些承诺是默默的。历史选择了中国,我们选择了科学。行进中的祖国给了我最大的底气,行进中的科学院给了我拥有好奇、探索好奇,忍受孤独、享受孤独,承接文明、提升文明的践行机会。得天独厚的开阔眼界,让我能够站在历史的塔尖,探索更加遥远的未来;中西古今的比较视野,让我手握丈量世界的工具,观察和理解对人类发展的创造与赞美。

感谢我的母校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关村校区的名师济济,雁栖湖校区的湖光山色,玉泉路校区的大树参天,奥运村校区的朗朗书声,都给了留下太多美好的回忆,而中关村校区六号楼的排练厅是承载我最美好时光的地方。

感谢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合唱团,都说艺术和科学是相通的,在一次次和声共鸣中,我寻找到内心的平静和自在,甚至激发出科研的灵感。博士合唱团是一个包容的大家庭,更是一个成就自我的舞台。

在任博士合唱团团长期间,作为优秀社团代表,向刘延东、丁仲礼、白春礼、张杰等国家及学校领导进行汇报和展示;两次组织参加央视“科技盛典”节目录制;组织举办校级音乐会五十余次;获评全国十佳社团,学校优秀社团多次及“全国高校合唱比赛二等奖”,个人多次获得优秀学生干部等。在这里,太多的人给了我太多的感动,带我走入声乐大门的中国交响乐团的林玉赤教授;教我为人处世的“王炸”师兄;一起排练学习、谈心嬉闹的“大雁锅”以及众多合唱团的兄弟姐妹们。

如果我还算成长为一个有爱有良知有些价值的人,那大半是要归功于亲爱的爸爸妈妈,我是如此幸运能够成为你们的孩子。“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这句话于我而言再合适不过,你们常常鼓励却从不溺爱,给我自由让我独立思考也为我设定“边界”,循循善诱身体力行而非简单说教,你们给了我足够的爱和尊重,让我无论在何种境遇下都能不比较不盲从不拧巴,自在地与自己和外界相处。

感谢外公外婆爷爷,还有关心我的长辈们和兄弟姐妹,成长于一个相互关心和扶持的大家庭让我从不觉得孤单,也愿意永远充当逢年过节时的气氛担当。如果您们能够一直身体康健,过着顺遂的生活,那就是我此生最大的愿望了。

在博士论文写作过程中,《觉醒年代》这部电视剧给了我莫大的力量和感动。陈独秀先生曾提到,“当代中国的新青年,我以为应该有六个标准:一、自主的而非奴隶的;二、进步的而非保守的;三、进取的而非退隐的;四、世界的而非锁国的;五、实利的而非虚文的;六、科学的而非想象的。”以及毛泽东同志补充的第七条,即“强壮的而非虚弱的”。我认为这也正是当代我辈青年应有的自觉和自省。

每代人都有不同的使命和道路,如何避免虚度一生?如何实现自我价值?这些为国家干事业、为人民谋幸福、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经坎坷而一往无前的前辈们给了我答案和前进的方向。

博士生涯转瞬而过,如果换成第三人称的视角,我觉得自己还是个可圈可点的人,感谢自己的坚持和勇气,感谢自己学会享受“孤独”,感谢自己成为一个三观和五官一样正的新青年。

总有人会问及读博的体验,思来想去,这段经历就像是《桃花源记》中描述的那样“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人生之长,予自己一段自由的求知时光,能够花大量时间和精力在一件可能在短期看不到收益的事情上面,这本身就是一种极尽的奢侈和浪漫。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工作方式、突破自己的认知边界、在真理面前永远保持谦卑都是这段旅程教会我的。

行文至此,正巧看到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和“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院士逝世的消息,浏览着新闻几度哽咽,内心无限感佩和心痛于两位国之功勋。这也让我更加觉得做一个有情怀的研究者,能够把研究做到田间地头,做在祖国的大地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情。借此,向两位院士表达我崇高的敬意!

2021年5月22日

温雅婷

看官可有什么想与国晓薇分享的?

投个稿告诉我吧~

投稿邮箱:wechat@ucas.edu.cn

观微之光,可明远方

文字/温雅婷

图片/温雅婷提供

美编/何邦彦

责编/谭君蕊

中国科学院大学

分享

中国科学院大学

点赞

中国科学院大学

在看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北京本科院校-中国科学院大学-微高校-院校号-中国科学院大学-她在毕业论文致谢里,回答“破与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