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系学术,立志做科研达人

中国人民大学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心系学术,立志做科研达人

中国人民大学

党委宣传部新媒体中心

「成长」出品

中国人民大学

2020年度吴玉章奖学金获得者

中国人民大学

经济学院2017级博士生何增平

平均学分绩点3.97,年级排名第一名

曾获优秀毕业生等多项校级荣誉

三次获得国家奖学金

国内期刊发表论文9篇,国际期刊发表论文2篇

曾公派出国前往美国巴德大学列维经济研究所交换学习

他心怀天下,对经济思想史领域爱得深沉

致力于扎根中国人民大学

为祖国在国际领域发出更大的声音

他就是2020年度吴玉章奖学金获得者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2017级博士生何增平

中国人民大学

#01

心系学术,立志做科研达人

“越努力,收获会越多,提高也会越快,我既然选择了学术作为人生目标,就会自然地为它付出。” 在何增平看来,如果他认定一件有价值的事,便会全身心投入其中,若是因此没有空余时间也不觉得无聊,因为有目标之后生活便有了奋斗的动力和光亮,便会自然地花费所有时间精力将其做到极致,这也是他能在学术领域做出斐然成绩的关键。同时他也想告诉同学们,不要把做学术当成逃避现实的理由,读博本身就是一个充满血泪的坎坷过程,我们一旦做出选择,便没有退路,只顾风雨兼程。

中国人民大学

何增平对研究思想史的兴趣起源于他的大学经济思想史课程的老师贾根良,虽然是讲授相对枯燥古板的历史,但贾老师的课非常贴合现实、生动有趣,一下子激发了何增平对它的研究兴趣;当他迷茫于未来,在工作和读研、金融和经济思想史面前犹豫不前时,也是贾老师的激励和认可给了他前进的方向和力量,让他备受鼓舞,决定走上科研之路。老师所坚守的那份对学术纯粹的热爱和全身心付出心力的执着也深深感染了何增平,在他遇到学术瓶颈期时能汲取力量振作精神修炼自我。

对于如何做出正确抉择,何增平认为“不要把最开始的选择看的那么重,每个人的人生在回头看时都会莫名其妙地发现已经经历很多”。一切的现在都孕育着未来,未来的一切都来源于它的昨天,也许我们会在最初并不能够明确把握未来的方向,但是我们无意识中在某些方面做出的积淀终会在某一天完成量变到质变的爆发,而一切成功都是过去的付出水到渠成的结果。

关于学习方法和成功因素,何增平谦虚地认为自己是幸运的,遇见了一位非常细心负责的硕博导师能够在他从事论文写作时的思路探析、文字表述、资料查阅等各个方面给予指导,但成功更多源于个人努力,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何增平长期以来坚持不懈的付出才换来了如今的成就,在这个漫长的奋斗过程中,他更看重良好学术习惯的养成和积累,把提高学术能力而非写论文作为自己的目标。他在阅读文献时习惯将原文和相关信息原封不动抄写下来,在另一面注释自己的感想,这样做笔记便能够增强对核心观点、理论框架的理解。也正是他脚踏实地的日积月累,才换来了科研能力的日渐提升和持续产出的学术成果。

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何增平的笔记

中国人民大学

#02

心怀天下,做时代的奉献者

“我更希望自己能做出一些有价值的东西,对国家,也是对全人类。”何增平之所以选择研究经济思想史,就是想要寻求更多有意义的事。

何增平认为跟国际同行交流很重要,因为有对比才能感受到差距和自身短板。在公派出国前往美国巴德大学列维经济研究所交换学习期间,他与一位巴西同学的课下交流中得知巴西有专门研究经济思想史的学术刊物、学校、研究所,与国际前沿接轨,自此他深受震撼和激励,在访学期间完成了出色的英文学术论文和成果,也希望自己以后能有所建树,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出更大的声音做出贡献。

中国人民大学

总有一种观点认为,最前沿的思想观点最重要,那些不正确的会随着时间的大浪淘沙被淹没,但是何增平并没有选择走向最前沿权威的主流观点学派,转而研究相对冷门的经济思想史。他觉得这个领域实质上充满乐趣,经济学思想进程并不呈现线性增长态势,而是充满不稳定因素地曲折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好的东西不一定会留下,错误思想也并非会被淘汰。回望历史长河,我们常常会发现很多真理都存在于思想史中,而当下被主流观点主导的人们往往很难看到闪着不同与此的理性光辉。

但是经济思想史将过去被时代所遗忘的思想都保留了下来,就如同人类的种子基因库,当有一天社会需要更多元的经济视角和理论工具时,需要从过去经验中找到有价值的东西时,思想史就会提供全面珍贵的选择研究空间和机会,从而及时地促进社会处于良性发展轨道。

被世人所推崇的主流会以一个完美的公式和漂亮的理论包装,但是其背后的漏洞和缺陷需要被人注意到和研究,时代必须要有存放多元声音的地方,而何增平甘愿做一个在背后默默付出的人,让更多的声音被世人听到。

“无论是科学领域还是社会层面,如果只有一种声音是有问题的,在经济学中我们要做的就是保留其他声音存在的意义。”何增平如是说道。

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03

心里有光,生活便多彩盎然

虽然何增平坚定地走上学术道路并将大部分时间投入到论文项目的钻研中,但是在那个安静专注于电脑屏幕的身影之外,他的生活还充满了许多丰富生动的瞬间,辩论、看书、听歌、二次元、约会……每一块剪影都拼接成了他在科研之外那个颇为有趣的人格,也构成了他忙碌又充实、平凡且幸福的日子。

中国人民大学

辩论算得上是他在大学以来最钟情的一件事了,一件他坚持了十年但依然不舍得放弃的事,一个他离开若干年却频频怀念的地方。当年那群一起比赛的小伙伴们都各奔东西,而他从台前走到幕后,从那个熬夜写稿、纵横辩论场的西装才子变成赛前指导师弟师妹,为他们答疑解惑、加油鼓励的暖心大哥哥,一路走来,不变的是他的热爱和坚守。

他觉得辩论队是一个很能锻炼人的地方,不仅能满足社交文化需求,收获终生相伴的友情,还能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辨能力。本科他担任辩论队队长,他逐渐从一开始下意识对事物进行判断的思维习惯转变为下结论前先缜密验证之前默认成立的前提条件,长此以往自己的思维逻辑变得更加清晰合理,而经过多角度的换位思考,他会不断打磨自己原有的价值体系,对曾经对立的观点表示接受和认可,也因此更加包容开放地看待万事万物,设身处地理解形形色色不同处境的人。

“有很多很重要的东西,如果我们不站在这个立场上强迫论证的话,我们永远不会有机会理解到它背后的道理所在和有意义之处。”何增平也希望这个时代有更多人能沉静面对纷繁的观点,在三思之后做出正确的抉择。

在离开辩论队攻读博士期间,何增平每周都还会去校赛的队伍练习场地和师弟师妹交流,提到为什么念念不忘,他说很重要的是想要把辩论队的价值延续下去,可能有一天大家会忘记这些曾经有价值的东西,但是总会有人还记得,并且让更多的人感受到其中的价值。“或许我不是赛场上观众聚焦的明星辩手,但是我依旧可以为它做一些微薄的事情”,他把在辩论场收获的感动和提升,并且努力把这份爱传播更多的人。

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专注在自我世界中 心怀天下

他把生活经营得平凡又极致幸福

他只想要做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

不管它是否能带来名利

编辑:邵文泊

设计:杨怡佳

栏标:袁梦

图片:袁源

校对:林洁

特别支持:党委学生工作部(处) 经济学院

部分图片来源于受访者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北京本科院校-中国人民大学-微高校-院校号-中国人民大学-心系学术,立志做科研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