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生命奥秘 勇攀医学高峰 | 首医青年学者勇担医者使命逐梦未来

首都医科大学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探索生命奥秘 勇攀医学高峰 | 首医青年学者勇担医者使命逐梦未来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指出,广大青年要肩负历史使命,坚定前进信心,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为深入贯彻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加强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我校加大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力度,为青年学科骨干搭建良好的成长平台,设立了青年学者博士招生绿色通道计划专项。经过严格的遴选,分别在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内科学、外科学、口腔正畸学等学科领域中,一大批业务精湛、素质过硬的优秀首医青年学者脱颖而出。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近他们,听听他们成长背后的故事……

学成归国

投身祖国医药卫生事业

翻开这些青年学者的履历,我们看到了一连串世界级名校: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这里也曾留有首医青年人踏访求学的足迹。如今,他们学成归来,以更加开阔的国际视野,追踪世界医学前沿,在医学实践中不断成长,服务祖国医药卫生事业创新发展。

首都医科大学

“80后”的陈柏安曾在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下赴美学习。期间,创建超灵敏的定量蛋白质错误折叠循环扩增(qPMCA)技术。经欧美临床研究证明,利用该技术检测血浆或尿液中错误折叠的PrP蛋白质可用于人和动物朊蛋白病的早期无创诊断。回国后,他扎根首医10个春秋,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的资助下,积极参与成功研制了qPMCA仪器样机,初步证明利用qPMCA仪器样机检测血浆中错误折叠的蛋白质可望对阿尔茨海默病进行早期无创辅助诊断。他潜心教学与科研,用实际行动将所学回馈国家和社会。

首都医科大学

我校2010届优秀本科毕业生田雨,2016年赴德国海德堡大学/德国癌症研究中心的预防肿瘤学系攻读博士学位,随后留校继续开展博士后研究工作。他充分运用流行病与统计学方法进行科研实践,分析世界最大家族癌症数据库,积累了真实世界大数据研究经验,并发现新的结直肠癌家族史高危因素,提示环境和遗传因素对结直肠癌的共同作用。他提出家族史风险适应的个体化结直肠癌筛查起始年龄,提示进行精准个性化筛查策略,将防治关口前移。博士后出站后,他放弃了德国的优厚待遇,响应国家号召毅然返回祖国,回到首医母校,光荣地成为公共卫生学院教师队伍中的一员,继续致力于流行病学和卫生管理与政策领域的相关研究。

首都医科大学

在首医连续攻读完硕士和博士学位后,2017年张伟又远赴美国德州大学MD安德森癌症中心神经肿瘤科从事博士后研究,师从国际神经肿瘤领域知名学者WK Alfred Yung教授,深入学习胶质瘤干细胞系的建立和鉴定方法,并系统掌握新药临床试验的设计和运行体系。他始终工作在临床医教研一线,目前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主要从事脑肿瘤的临床诊治与转化医学研究。主持构建大规模人源性胶质瘤干细胞库和基因组学数据库,不断完善脑胶质瘤的分子分型系统及新型治疗策略。近年来,着力打造脑胶质瘤免疫治疗青年研究团队,成功鉴定全新免疫治疗靶点,研发新一代CAR-T细胞免疫治疗方案,实现临床转化并开展临床试验,未来将造福更多患者。

首都医科大学

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老年医学临床工作了十余载的马丽娜,可算是土生土长的“首医人”,硕士、博士均毕业于首医。2017年,这个温文尔雅的山东姑娘带着师长的嘱托和厚望,踏入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攻读博士后。她凭着一股不服输的韧劲,克服重重困难,攻下一个又一个科研难题。期间,作为第一作者在国际老年医学权威杂志《JAGS》上发表论文,阐释了中国老年人衰弱的流行病学及相关危险因素,衰弱发病机制的初步探索性预实验结果入围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优秀博士后研究奖,并获美国老年医学会颁发的优秀青年研究者奖。在她孜孜不倦地探索下,建立了我国老年人的衰弱评估工具,提供了中国衰弱流行病学数据;以慢性炎症为靶点,探索衰弱的干预,为中国老年医学的发展贡献着力量。

探索生命科学奥秘

不断实现从“0”到“1”的突破

科研路上无捷径,探索生命的奥秘也没有终点。在外人看来,科研工作非常枯燥乏味,科研成果的取得往往需要科研工作者花费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努力和汗水,但首医的青年学者却深知身上那一袭白衣所肩负的使命与责任,他们夜以继日,不辞辛劳,只为实现医学领域一个又一个从“0”到“1”的突破……

首都医科大学

脑血管病是我国第一致死和成人致残的重大慢病,多年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的李子孝紧紧围绕脑血管病结局研究,依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国自然等课题,协助建立了超过150万的脑血管病医疗质量评价和改进队列、集成临床、影像和生物样本库的大数据平台,在相关领域临床研究和转化应用等方面取得一系列成果。其中,具体组织实施的医疗质量改进研究成果发表在《JAMA》国际杂志,作为最高级别推荐首次被写入《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理指南》,“脑血管病医疗质量改进关键技术与体系的建立和应用”获2020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首都医科大学

在神经外科脑血管病领域,有一类复杂难治、被称为“脑血管病中的迷雾”的疾病——脑脊髓血管畸形。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的洪韬围绕诊治新策略和遗传新机制两大关键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连续在神经科学顶级期刊《BRAIN》发表3篇文章,揭示脊髓动静脉畸形的自然史,解决了其是否需要早期手术治疗的争议;发现KRAS/BRAF等体细胞突变是脑脊髓血管畸形的核心遗传机制,改变了此前认为是胚系突变的传统认识,并为治疗药物的研发提供了靶点,有望为这一“无药可治”的疾病找到新的靶向药物。

首都医科大学

鼻型结外NK/T细胞淋巴瘤(ENKTCL)在西方国家罕见,而中国发病率非常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的王亮围绕“ENKTCL诊治策略优化、探索新靶点及耐药机制”这一科研方向开展了多项临床及基础转化研究,先后在国际著名期刊发表40余篇论文,成果被美国NCCN指南采纳。他表示,眼科和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是同仁医院的金字招牌,诊断了大量特殊部位的淋巴瘤患者,希望在首都医科大学这一人才高地能够带领团队做出更多原创性成果,打造国内外知名的特色淋巴瘤中心。

首都医科大学

脑胶质瘤是最常见的颅内恶性肿瘤,致死、致残率高,容易复发,是全球难治性肿瘤之一。近年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保肇实为解决复发脑胶质瘤相关标记物不明确,融合基因所知甚少以及临床转化效率低的问题,构建了不同恶性程度脑胶质瘤的融合基因图谱,最早识别了酪氨酸激酶MET的融合基因PTPRZ1-MET(ZM)及其促进肿瘤恶性进展的机制。经过10余年积累,作为项目执行人,他建立了亚型全面、样本独特的脑胶质瘤生物样本库及基因组学数据库、构建并完成中国人群脑胶质瘤基因图谱计划(CGGA),解决了脑胶质瘤恶性程度多样、分型复杂、各亚型样本量不足的问题。

首都医科大学

影像医学是这些年来的新兴热门学科,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的刘亚欧十几年如一日专注于神经影像临床和科研工作。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作为经典的神经免疫疾病,在亚洲发病率明显高于西方,青壮年高发。他主要围绕“NMOSD特征性影像学标记物”这一核心问题开展了从影像学特征发现到其重要临床价值阐述和推广的系列研究,系统展示了NMOSD的影像特征,为神经免疫疾病领域贡献了中国影像人的力量。经过坚持不懈地努力,他在神经放射学、神经免疫影像学领域的国际知名期刊,如《Medical Image Analysis》《Neurology》《Radiology》等杂志发表80余篇论著。凭借出色的临床科研能力,他获得国际多发性硬化学会、美国放射学会等多个专业学会颁发的奖项,为中国医学影像学者赢得荣誉。

首都医科大学

来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的张宁,主要从事无托槽隐形矫治用高分子热压膜材料和抗菌性口腔材料的研发。2008年在国内率先建立了隐形矫治用热压膜材料相关性能的标准;2011年研发出性能优越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无托槽隐形矫治专用热压膜材料;2013年开始从事牙科树脂充填材料和粘接剂的抗菌、蛋白再矿化性能的研究。开发研制出具有抗菌、抗蛋白和再矿化功能的多功能复合树脂及粘接剂,为临床预防继发龋、牙釉质脱矿和根面龋提供了新思路,具有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研究成果获美国发明专利1项,国家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填补了口腔正畸领域的多项空白。

首都医科大学

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发,面对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粟斌不惧困难,勇于担当,积极请战投身抗疫一线,与同事们团结协作,致力于深度解析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与免疫发病机制。第一时间通过高通量单细胞测序从康复期患者的B细胞中快速鉴定出高效针对新冠病毒的中和抗体,并主动参与组建“新冠肺炎单细胞研究中国联盟(SC4)”,为揭示新冠肺炎免疫发病机制、新冠疫苗以及特效新药的临床研发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策略。

首都医科大学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对于很多疑难疾病疗效显著。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赵鲁卿长期致力于中医药治疗炎症性肠病的疗效提升,作为主要负责人成立了北京市中医系统**炎症性肠病诊疗中心,开设了“溃疡性结肠炎专病专台”,多方面验证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尤其是在促进肠道黏膜深度愈合,防止复发等方面的优势特点,为中医药的推广提供客观证据。同时,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充分发挥中医复方的多靶点治疗作用,结合现代化纳米载药技术,开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纳米靶向新型中药的创制,有望突破该病目前的治疗瓶颈,提高中医的国际竞争力。作为主要执笔人共同参与3项国家和行业标准的制定,共同获得国家发明专利4项,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等科技成果奖励3项,多次在“美国消化疾病周”、“欧洲消化疾病周”进行相关学术成果展示,向世界弘扬中华传统医学,一展国粹风采。

甘做辛勤园丁

为学子成长搭建梦想舞台

在生活中,他们是热心助人、体贴周到的大哥哥、大姐姐,帮助学子走出困境、渡过难关;在科研中,他们是作风严谨、一丝不苟的师长,启迪智慧,为学子搭建梦想的舞台。首医青年学者们在勇攀科研高峰的同时,还肩负着师者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甘做辛勤园丁,喜看桃李芬芳。

首都医科大学

看着自己亲自指导和协助指导的博士、硕士研究生在科研上取得成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的张娟倍感欣慰。她表示,所在的实验室为声源定位测试及康复国际合作基地,与美国爱荷华大学、英国南安普顿大学和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都有深入的合作和交流,希望未来不断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建立优秀的团队,并带领团队将声源定位研究从国内领先走向国际领先。

首都医科大学

来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的闵力,是首批首医青年学者中唯一一位“90后”,此前已经协助指导过16名研究生,其中6人获得了国家奖学金。闵力表示,在指导研究生的过程中教学相长,自己也在不断地吸收新的知识,项目设计、组织协调能力也得到明显提升。作为青年导师,未来将更好利用自己的交叉学科背景,为学校培养出更多具有国际视野和交叉学科创新能力的高水平博士研究生。

首都医科大学

曾经有过斯坦福大学访学经历的李德岭,目前工作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他有着依托医工交叉解决临床科学问题的多学科研究背景,搭建起了脑肿瘤分子显像研究与转化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获批研究课题经费200余万元。他表示,入选首医青年学者,对于自己来说既是一个机遇,也是一种鞭策,未来将努力培养更多具有创新能力的医工交叉领域博士研究生。

首都医科大学

“得天下英才而教之,不亦乐乎!”作为一名医生和党员教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的薛新颖秉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理念,求真务实,身先垂范,铸魂育人。他因势而新,研教并举,立足于最新医学前沿,结合当下中国医学现实,带领学生开展科研,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在临床诊治和教学中,他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辩证思维去分析疾病与机体的对抗过程,通过“种子和土壤”的关系去阐释疾病在机体内的演变和转归,深入浅出的讲授内容极大帮助了学生们对知识的融会贯通,也锻炼了学子的辩证思维。

首都医科大学

当谈及未来如何培养高水平医学研究生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的王晓认为,要重点培养研究生对科研课题的统筹规划能力,能够合理利用多种临床资源及研究平台,较好地完成在研课题。以项目为牵引,联合培养高素质研究生,提升临床研究设计、国际学术交流能力,鼓励学子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提升对科研成果的诠释及展示能力。

首都医科大学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蓝凤表示,要为学子创造宽松、严谨、有朝气的科学氛围,将自己所学倾囊相授,让学子们紧跟研究热点和重点,快速成长,并为科研团队的研究注入新思想和新方法,不断壮大鼻病研究团队,缩小与发达国家临床诊疗效果的差距。

首都医科大学

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的闫银坤看来,作为青年学者,科研处于起步阶段,一定要像创业者一样做科研,学生就是自己的创业合伙人。要积极吸纳有理想、有责任感、认真踏实的学生加入团队,培养他们的科研兴趣,充分挖掘他们的科研潜能,教学相长,共同进步。

这些意气风发的首医青年学者不畏医路艰辛,勇担使命,激情满怀逐梦未来,用青春书写着首医绚烂多彩的画卷。

作者:党委宣传部 研究生院

图文编辑:党委宣传部

首都医科大学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学校精彩内容。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北京本科院校-首都医科大学-微高校-院校号-首都医科大学-探索生命奥秘 勇攀医学高峰 | 首医青年学者勇担医者使命逐梦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