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委宣传部新媒体中心
「师者」出品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在第37个教师节即将到来之际
今天上午
“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
法学院教授高铭暄
回到这方熟悉的校园
结合吴玉章老校长的办学故事
讲述自己的求学、任教经历
为在场的教师和同学们作
“做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好老师和‘大先生’”
主题讲座
点击视频
回顾高铭暄教授的从教生涯和光辉时刻
点击视频
回顾吴玉章师德师风大讲堂精彩瞬间
“人民教育家”高铭暄
他是获得“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的刑法学泰斗
师德师风高尚,学术造诣深厚
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杰出人才
为学校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不仅是人民大学全体教师
也是全国高校教师学习的榜样和典范
“
中国人民大学既培养教育了我
又给我提供了我一生
最喜爱、最有兴趣的工作岗位
从而也使我成为了中国人民大学
师德师风建设的一名
亲历者、见证者和践行者
”高铭暄教授深情回忆了
在中国人民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和初任教时
吴玉章老校长的率先垂范和言传身教
吴玉章一生办学
教育事业是他革命生涯中极重要的组成部分
吴老自始至终都正确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坚持从严办学,对教师严格要求;
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关心教师,爱护教授
“
吴老为学校制定了周密的教学计划,同时制定严格的组织纪律,不允许任何无组织无纪律的现象发生。教师要认真备课,准时上课。有一次一位教师上课迟到了五分钟,随即就受到了学校的指名通报批评。这一点对教师的教育意义很大。我记得有一位马列主义课的教师,住在城里,要到西郊人大的教室上课。他乘车到人大校门口时,离上课时间只有五六分钟了。他怕迟到,撒腿就跑,跑到教室时正好是上课时间,他晕倒在教室。虽然也耽误了几分钟,但总算没有违反教学纪律。这个故事给我印象特别深。我在人大教学几十年,上课从未迟到早退,就是得益于吴老制定的这个教学纪律。每次上课前,我总想到这一点。吴老严正地说:“教师上课要准时到课堂,这正如学校要求学生准时上课一样。如果都可以随便迟到或不上课,这个学校就办不好了。”人大严谨的校风学风,高尚的师德师风,就是在吴玉章校长这种从严办学的精神下养成的。
吴老对学生特别是工农学生一贯十分关心。常到他们当中去问寒问暖,了解需求。他组织学校专门为这些工农学生设计教学方案,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使这些学生都能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吴老对教师队伍的建设更是倾注关怀。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还经常组织教师试讲,到课堂听讲,听取学生对教师的反映和意见。
吴老离世以后
他的光辉形象和谆谆教导
他崇高的师德师风
始终镌刻在我的心坎里
成为我学习工作的动力,为人处世的明灯
”高铭暄教授分享了学习吴玉章老校长的教育思想
特别是师德师风建设思想的心得体会
“
吴老教导我们要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以此武装自己的头脑,作为自己从事教学和其他一切工作的指导思想。担任教师以来,随着时代前进的节拍,我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此武装自己的头脑,驱除旧思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坚定的政治方向和政治信仰。
吴老说,我们要培养造就千千万万为人民服务、为建设新中国的干部、人才。这些干部、人才都有自己的专业方向,为此教师要认真备课。我最大愿望就是培养和指导好学生,我将培养合格的人才视为自己的神圣职责。为了搞好教学,就要认真备课,尽可能多地收集、分析有关的观点和信息材料,让自己的讲课内容具有思想性、独立性和创新性的精神品格。要求自身具有较高的政治涵养和学术水平。更重要的还应当具有先进的教育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这才是将教师本人所具有的知识、能力,更好地传授给学生的重要保障。
吴老提出,理论要联系实际,学习外国先进经验,一定要与本国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一直认为,作为高校教师,多读书、读好书是必要的。但不能一味地钻进书本出不来。应当从纯粹读书的状态中走出来,积极参加一些和专业有关的实践活动。教师一般具有较高的理论和专业素养,一旦和实践相结合,就可以将教学提高到更高的层次,并且将社会实践引入课堂教学,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也可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进一步提高其学习水平。至于学习外国先进经验,一定要从本国实际情况出发。“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以我为主,经过分析鉴别,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绝不能崇洋媚外,喧宾夺主,生搬硬套,照单全收,否则就会水土不服、满盘皆输的。
吴老在革命同志之间讲团结,讲互相帮助,他关心教师、爱护学生,这个方法运用到今天来处理师生关系,那就是要以平等态度对待学生、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我个人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主要从事研究生教学,特别是博士生教学。对研究生的指导和教学,因为学生人数较少,师生接触的机会较多,研究的问题相对集中,从而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在追求真理的探索之路上,我鼓励学生创新。我尊重独立思考的自由学术观点。只有言之有理,持之有故。学术归学术,关系归关系,有不同意见是好事,真理越辩越明。我常对学生引用韩愈在《师说》里讲的那句话:“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师生之间本来就是互助关系,所以应当教学相长。
”这堂27分钟的师德师风大课
高铭暄教授准备了16页的手写讲稿
字斟句酌,反复修改
结束之际,高老的亲切嘱托
令在场教师和同学深受教育
也充满感动
“
我一生未离开大学校园,在治学上,我是追求研究的;而面对年轻人,我是包容的。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我始终秉持“老师不能太过于拘束学生”的观点,鼓励学生要有自己的想法。我不希望学生一味附和老师的观点,我也从来没有因为学生不懂老师的观点而扣过他的分数。在我看来,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力求创新才能解决更多的学术问题。我主张我的学生即使不认同老师的观点,我依然尊重他,不强求、不诋毁。同时我也希望他们积极主动地去吸取知识,积极主动地去找教师交流,这个交流不仅限于语言上,更多的是知识、思想、经验。这样才是良性师生关系的体现,能够更好地使同学们继续前行。
”吴玉章
师德师风大讲堂
延伸介绍
在八十余年的办学历程中,中国人民大学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始终奋进在时代前列,矢志于立德树人、服务国家需要的好老师和大先生。他们秉持“实事求是”校训,抱定“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以赤诚之心、奉献之心、仁爱之心投身教育事业,不仅培养出了高水平的创新人才,也产生了高水平的创新成果。
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继承和弘扬他们高尚的师德师风,讲述和传播好他们动人的师德故事。为此,学校决定举办以“吴玉章”老校长命名的师德师风大讲堂,旨在通过不定期地邀请学校德高望重的老教授面向广大青年教师开展师德师风讲座,教育广大青年教师赓续红色血脉,传承人大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自觉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
来源:公众号“中国人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