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强会 能源科普入校园
9月17日,华北电力大学、中国能源研究会、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北京四方继保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欣影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举办的“党建强会 能源科普入校园”活动在我校举行。中国能源研究会理事长史玉波,中国科协科普部一级巡视员白希,我校党委常委、副校长檀勤良致辞。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高克利,华为中国政企电力业务部营销总监杨月,北京四方继保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高秀环做主旨报告。上海欣影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祥珍,中国能源研究会科普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王荣霞等出席活动。会议由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孙正运主持。
史玉波在致辞中指出,广大青年学子要崇尚科学精神、筑牢科学梦想,政府、企业和我们每个人都要践行绿色发展,贡献生态建设,高校和科研院所要强化政治引领,培养创新人才。他勉励青年要尊重科学,顺应时代潮流,努力学习拼搏,脚踏实地为社会作出贡献。他表示,中国能源研究会将与华北电力大学携手,搭建“产学研用”相结合的科技创新平台,为国家培养更多科技创新人才。
白希在讲话中指出,能源科普不仅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他希望更多的科技工作者投身科普事业,探索学会和学校共建科普的模式,为能源科普事业添砖加瓦。他表示中国科协将积极为中国能源研究会的各级协会搭建平台提供服务,助力国家高质量发展。
孙正运在主持会议时强调,希望广大师生通过本次活动进一步提高对“双碳”战略的认识,提高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自觉性,坚定听党指挥、跟党走、科技报国的理想信念,营造“人人为双碳做贡献”的良好氛围。
檀勤良表示,学校愿与中国能源研究会携手,搭建“产学研用”相结合的科技创新平台,助力实现“双碳”目标做出贡献。他指出,学校将发布碳达峰碳中和行动计划,从学科专业、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开放合作、师资队伍、校园行动等六个方面发力,将学校打造成为服务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人才培养基地、科技创新中心和新型高端智库。
高克利以《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挑战》为题,从新型电力系统背景与基本问题、构建新型电力系统面临的挑战、新型电力系统发展阶段和实施路径、新型电力系统关键技术等四个方面对新型电力系统进行了深刻解读,强调了新型电力系统在实现“双碳”目标中的基础地位,鼓励同学们积极投身新型电力系统构建的伟大事业。
杨月和高秀环分别作了题为《数字化转型是实现“双碳”的重要引擎》《使命担当 助力“双碳”战略》的主旨报告。王荣霞介绍了《中国能源研究会能源创新奖——节能减碳项目汇编》和《储能科普手册》并向我校赠书。
中国能源研究会、华北电力大学、北京四方继保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海欣影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发布《“我身边的碳达峰碳中和”倡议书》。
华为、四方公司、上海欣影、中国能源研究会和我校党政办、宣传部、学生处、学科处、科研院、团委负责同志参加活动。
华电教授带你
“回收”海上浮油
“百年再出发,迈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助推全民科学素质全面提升,2021年全国科普日,我校能源动力与机械工程学院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徐进良教授团队受邀参加大型科普直播秀《奋进吧!科学少年》,于2021年9月19日9:00-21:00在央视频进行视频直播!
本次节目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科教频道推出的一档新媒体直播节目。节目以科普教育为主题,将最前沿的科研进展深入浅出的介绍给观众,充分激发青少年观众的科研兴趣,为广大观众带来一场科普盛会。本节目邀请到中科院高能物理所、国家授时中心等10所全国重点高校,15家顶级科研院所,20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3位各领域知名科学家,齐聚一堂为大家带来最为精彩的科普演讲。23项重大科研成果,30个精彩科学实验,启迪科学智慧,照亮灿烂未来!
海面浮油分离装置
徐进良教授以“回收海上浮油”为主题,在现场为观众讲解新型海面浮油回收装置的妙用,带来生动有趣的科普课堂。经过微纳米改性的不锈钢丝网具有亲油疏水特性,将浮油从水面分离并汇聚到收集容器,“漏出的油”不再是无法回收的“泼出去的水”,平衡浮体可以调节分离收集容器吃水深度,并提高其在风浪条件下的稳定性。通过造波机模拟海面波动,生动演示系统装置利用海面波浪能聚集海面浮油的过程,大大提高了新型海面浮油回收装置的油水分离效率。同时,节目中提出了利用该技术解决海洋污染问题的具体措施,通过动画展示拖引船连接油水分离装置,实现大范围海域面积的油水分离工作。
该成果在第十四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中获得特等奖
徐进良教授寄语
华北电力大学能源动力与机械工程学院徐进良教授最后寄语青少年:“碰到困难时,多动脑筋,总能想到解决办法。学好基本知识,学以致用,把所学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研究团队
华北电力大学徐进良教授研究团队瞄准国际学术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围绕大型热力发电、新能源利用中的能效提升及过程强化,着重在多相流与传热传质方面开展高水平研究。在低品位能源利用及节能、高温太阳能吸热及热化学、先进动力循环(有机朗肯循环及跨临界CO2发电循环)、先进换热设备及高热流密度设备冷却等方面开展深入研究。研究团队在多相流动与传热传质、及微纳米尺度传热两个方向具有明显优势。近年来,围绕发电系统、工业余热利用、太阳能利用等国家需求,融合材料科学、化学科学中的原理与方法,对材料热流体属性进行表征,构建多尺度系统,解决节能及新能源利用中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特别注重研究成果的原始创新及解决工程实际的技术问题。
近期精选
戳图片可直接跳转哦!
张张都是壁纸,华电军训大片来了
招新啦!最美的推送等你创造!
权威发布丨华北电力大学2022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公布
素材来源丨党委宣传部 动力与机械工程学院
编辑 | 董艺双 杨沁沂
审核 | 卜叶蕾 马博
分享
点赞
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