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版画是外来画种,起源于15世纪中叶的欧洲,至今已有 500 多年的历史,伴随着凹版印刷术的发展而逐步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语言,其中艺术名家可谓“群星璀璨”,如丢勒、伦勃朗、戈雅、毕加索、卢奥、莫兰迪、珂勒惠支、大卫·霍克尼等众多艺术大师都创作过铜版画杰作。
明清之际,铜版画经由耶稣会传教士传入中国宫廷,在康、乾二朝臻极鼎盛,宫廷铜版组画成为早期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内容。到了现当代,铜版画成为世界各大美术学院版画专业的传统科目之一。作为一种手作的艺术媒介,通过当代的学院教育和版画工坊的推动,铜版画在当代艺术世界和美术教育领域仍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闫辉副教授的著作《铜版画制作》,作为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线上课程《铜版画制作》的配套教材,在清华大学教学改革项目的资助下,经由清华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全书顺应移动互联时代学习群体与学习习惯的变化,为课堂学习者和社会学习者提供了系统性、专业化的铜版画知识和技法精华,满足学习者从入门到进阶多层次的学习需求、方便在线上学习和课堂学习等多种学习情境下灵活转换介质,获得更加丰富有趣的学习体验和更加有效率的学习收获。在我国不断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大背景下,MOOC教学+美术传统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不仅有助于提升高校美术类课程的教学成效,同时有助于将更多高校优质的教育资源分享给社会,促进教育公平和全民终身学习。本书即着眼于未来的铜版画教学,为展开“混合式”、“融合式”的新型教学实践提供助力。
《铜版画制作》书影
PART1 内容简介与特色
01
本书共分为五章,第一章是总论,首先从理论层面阐述了铜版画的历史源流、基本概念和印刷原理;介绍了铜版画从印刷媒介逐渐发展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过程中形成的三种经典技法和审美语言。
第二章从铜版画制作技法角度介绍并演示了三种直接技法分别为:干刻技法、雕线技法、美柔汀技法。
第三章介绍并演示了四种间接技法分别为:蚀刻技法、糖水技法、软蜡技法、照相腐蚀制版技法。
第四章介绍并演示了三种间接技法分别为:飞尘技法、直腐技法、漂油技法。
第五章介绍并演示了三种彩色铜版画表现技法分别为:一版多色技法、多版套色技法、海特技法。
附录部分,附录I阐述了铜版画专业用纸的选择,介绍了四种铜版画经常用到的高规格专业用纸,通过比较印刷效果来说明每种版画纸的特点,为学习者选择版画纸提供清晰的参考。附录II介绍了铜版腐蚀液的调配和废液的处理。附录III介绍了国际通用的铜版画技法标号,并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做了精简与修改。
书籍目录页
《铜版画制作》作为适应“线上教育时代”教学的一本新形态教材,具有几个突出特色:
其一,融合性。本书内容与MOOC教学资源可以随时切换,深度融合。作为首批国家一流线上MOOC《铜版画制作》负责人,闫辉主持讲授的“铜版画制作”(共五章十八节27个视频,每个时长约20分钟。)内容上力求全面系统,讲解上做到生动鲜明。截至目前选课人数逾3万5千人次。但是,由于在线学习者无法与教师交流解惑,存在泛泛观看,不易抓住重点等问题。本书浓缩课堂教学知识重点,每一章节都配有相关线上课程二维码,方便学习者根据学习需求和学习场景在线上学习和实践学习中灵活切换。线上课程为学习者提供了鲜活而有质感的观摩体验,教材则能提供更精准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指导。将书本内容和在线资源结合学习,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证书
学堂在线课程“铜版画制作”的视频内容
各章节配有线上课程二维码
其二,实用性。本书着眼于铜版画艺术在中国的发展,内容上力求做到深入浅出。每种技法均附以清晰简明的原理示意图,以图表形式概述技法分类和流程顺序等内容。图文结合使初学者更容易读懂。闫辉在编写时还相当强调工具材料的重要性,不仅对铜板处理工具、干刻工具、雕刻工具、美柔汀工具、修正工具、腐蚀材料和印刷材料设备等均作详细说明,精微放大图片使专业人士更进一步了解工具与铜版痕迹之间微妙的关系。考虑到小型版画工作室在中国的普及和发展,教材还专门在制作环节、设备、工具、材料的选择上制订了相应的方案以适应居家工作条件。值得一提的是,本书中还插入了大量经典作品和作者个人示范作品,在技法传授的同时,提供美的滋养。
教材内容摘录:干刻技法工序示意图
教材内容摘录:腐蚀技法前期准备图示
教材展示的闫辉作品
其三,系统性。《铜版画制作》全书共分为5章、32小节,分为铜版画的基本认知、直接技法、间接技法以及彩色铜版画表现技法等方面。其中对于铜版画的历史发展和美学只作简要的介绍,而将重点放在“制作”即技法的演示环节——突出各类技法的操作方法和语言的审美特色,其中对传统经典技法与前沿实验性技法均一一作出介绍。
凹版技法谱系
PART2闫辉的铜版画教学:混合式、融合式教学实践
02
闫辉是清华大学融合式教学指导专家组的成员,2020年疫情以来,他借助雨课堂、线上会议等教学直播工具,探索了丰富的线上教学新形式和混合式、融合式教学方法。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教学情境下,为美术实践类课程如何利用在线教学资源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教学方案。在全院选修课“铜版画制作”课程上,他通过混合式、融合式教学完善了课程体系,在“知”与“术”两方面引导非版画专业的同学把握铜版画的法门。他要求学生用“Research Book”的形式记录自己全程的练习和思考,在线自主学习+课堂重点讲解,“试错”与“挑战”相结合,给学生更多的动手实践机会,也加深了师生之间的互动。
闫辉的“美术类课程实时融合式、混合式教学模式”思维导图
身教重于言传。在稍显复杂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策略的背后,闫辉向学生传达的始终是一种沉潜、明朗的心境。录制慕课时,他强调视听体验的美感,视频的光影画面、字幕设置、背景音乐,甚至教师的示范动作和讲授声音都精心设计,课程内容也力求精炼、清晰、富有节奏感.教材中提供了经典作品和示范作品欣赏,让学习者在学习的同时得到艺术美的享受。
“铜版画制作”课程优秀学生作品
“铜版画制作”课堂上,闫辉为同学们演示干刻技法
《铜版画制作》教材便是他探索混合式、融合式教学过程中的成果之一。书中技法示意规范,文字清晰简明,配图丰富而具有启发性,它能为刚刚起步的学生们指点迷津,亦可作为一本便捷的工具书,常伴于从事铜版画创作的艺术家们身边。
PART3 作者介绍
03
闫辉,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素质教育研究中心专家,全国教育书画协会高等美术教育学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藏书票协会会员。主讲课程包括本科生、研究生课程《铜版画制作》,主持国家一流本科在线MOOC《铜版画制作》。作品获奖:第五届全国青年藏书票及小型版画艺术展“优秀藏书票”,获得十六届全国藏书票及小型版画艺术展“优秀小版画奖”。主要研究方向为铜版画艺术。
闫辉在创作
闫辉铜版画作品,《古格荒原》,2012年
闫辉铜版画作品,《清华大礼堂》,2018年
资料提供 |闫辉 绘画系副教授
图文编辑 | 罗雪辉 冯佳琪 宫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