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党100周年这个重要历史时刻,为激发广大教师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和使命,学校组织了“我们的育人故事”宣讲团,通过教师宣讲“师德传承 毓秀流芳”的育人故事,扎实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对于教师的殷切期望,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思政课怎样才能变得有“知”更有“味”,真正为当代大学生启智润心?直面这场“大考”,今天,让我们通过纪萍萍老师的讲述,看看我校马院老师给出的生动答卷。
(请在WiFi环境下观看)
在马言马铸魂育人
本期宣讲人:
马克思主义学院纪萍萍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思政课教师要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我们牢记总书记嘱托,争做为学为人的表率,做让学生喜爱的人,以在马言马、在马兴马的使命担当,完成好铸魂育人的光荣任务。
首先
我们谨记:授业必先得其法
好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像盐,但不能光吃盐,最好的方式是将盐溶解到各种食物中自然而然吸收。
如何让同学们上思政课上得津津有味,既吸收养分,又品出味道,思政课的老师们个个都有一套自己的“独门绝技”。
有的老师带领教学团队锐意改革,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育学规律,形成了基于专业兴趣点的专题教学模式,提升了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有的老师通过设计“十分钟演讲”环节打出一套组合拳,让学生结合课程内容,自主选择与之相关的时政热点,讲认识、谈体会,让学生在演讲过程中感悟到真理的价值和信仰的力量。
老师们都在用鲜活的案例、英雄的事迹,把枯燥的理论、抽象的概念讲得生动具体、清晰透彻。在真实可感的历史与现实中,传递正确的价值观与浓浓的家国情,带给学生全新的学习体验,提高了抬头率、点赞率。
其次
我们坚持:铸魂必先入其心
只有走进内心,才能引领思想。马院教师们不满足于外部的灌输,还主动走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在心灵的贴近中“润物无声”地实现铸魂育人。
“70后”教师朱建平,从不以“人师”自居,甚至常常向“学生”请教问题。他对学生真诚以待,常有学生和他成了“忘年交”,毕业后还要向他求教人生的困惑。
“80后”教师王洁敏总是以情动人、以理服人,在情境交融中传递信仰的温度与热度。
“90后”教师刘以沛发挥年轻人的优势,和学生打成一片。有同学问她如何看待打游戏,刘老师以大姐姐般的口吻说:“不要只当游戏中的王者,更要做生活中的强者”,让同学们心服口服。
一代又一代马院教师,以自己的身体力行和无悔付出,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最后
我们践行:传道必先解其惑
思政课教师所讲的理论、观点、结论,只有经得起学生各种“为什么”的追问,才能有好的效果。
一次课后,有同学悄声问纪萍萍老师,“老师,宗教和马克思主义是否冲突?”她认为马克思主义很好,但自己的妈妈信佛、个别好友信教,感觉很矛盾。纪萍萍对她说:你看,养鱼要勤换水,是因为水太脏鱼就会死。对比看,宗教只是救鱼、至于水如何不管,而马克思主义则要治河换水、治水救鱼,解决根本问题。去年教师节,她给纪萍萍发信息说,上原理课对她帮助很大,不仅解答了长期的困惑,更学会了如何思考和行动。
2021年她告诉纪萍萍老师她已成功保研,感谢老师讲的成长故事和对马克思主义的信念,帮她熬过了备考的艰难时刻。
其实,这样的感谢,马院的每位思政课教师都有,收在文档的、藏在心底的。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身为思政课教师,我们无法改变学生生命的长度,却可以改变他们生命的宽度与厚度。“人生如屋,信念如柱”,我们托举信仰红星,照亮前行之路,引领学生成长为有根有魂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条路,我们会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结语
立德树人为根本,思政育人润无声。给学生讲好每一堂“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思政课,看似轻松,背后却是辛勤的汗水和辛劳的付出。我校思政课教师始终把铸魂育人当作使命,把对国家的爱、对教育的爱、对学生的爱融为一体,助力当代大学生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师德传承 毓秀流芳”体现的是北方工大教师对“兴工报国”精神的传承,对“敦品励学”育人初心的坚守。学校号召全体教师做坚守理想、坚定信念之师;以德立身、言传身教之师;严谨治学、科学治教之师;敬业爱教、关爱学生之师;把对教育强国的不懈追求、对 育人初心的执著坚守、对学生培养的倾情付出融入到教学改革中、育人实践中和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中,努力成为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让学生全面成才、终生受益、永远铭记的优秀人民教师!
党委宣传部编辑出品
原创不易 转载请标注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