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新了!34门新建通识课程即将开始选课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上新了!34门新建通识课程即将开始选课

新建34门通识课程推介

为持续推动教育教学一体化和本研一体化改革,拓宽学生知识视野、提升综合素养,我校集中优势师资新建34门通识课程,分属于人文社科模块、科技探索模块、逻辑推理与哲学智慧模块、艺术审美模块、全球视野模块5大模块。经过前期各门课程老师的精心准备,通识课程盛宴正向我们袭来。

在2021级新生选课即将开始之际,官微将分四期推送,提供每门课程的基本信息和课程介绍。请各位2021级的小伙伴们认真浏览每一门课程介绍,结合自身兴趣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通识课程。

《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

课程负责人:化国宇

课程组成员:化国宇 邢捷 李玉华 康宁 杨蓉 张伟珂 刘洋 田力男 王家胤 唐彬彬

开课学院:法学院

学时学分:2学分,2学时/周

课程模块:人文社科模块

艺考

课程组组长介绍

化国宇,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获法学博士学位(硕博连读)。现任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法学院党委委员、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市法学会法理学研究会理事、副秘书长等。主持教育部、北京市社科基金等各类项目多项,作为主要参加人,参加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重点研发项目等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十余项。在《政法论坛》《东方法学》《公安学研究》《China Legal Science》《人权》《情报杂志》等法学和公安学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50余篇。多项研究报告获得中央政法委、中国海警局等中央政法机关采纳。

曾获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先进个人、“孙国华法学理论优秀青年成果奖”一等奖、首都法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北京市教工委高校青年教师优秀调研成果奖二等奖、中国法学会警察法学研究会年会优秀征文一等奖、中国立法学研究会年会优秀征文二等奖、中国人民大学吴玉章奖学金提名奖等奖项,入选北京市“百名法学英才”计划。曾荣立个人三等功1次,记个人嘉奖2次。

课程简介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领导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的伟大实践中,从历史和现实相贯通、国际和国内相关联、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上,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实行全面依法治国、怎样实行全面依法治国等重大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精神,落实教育部党组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作部署,按照教育部印发的《关于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纳入高校法治理论教学体系的通知》要求,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组织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中心和法学院专家教师开设了“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课。该课程为法学专业必修课程,其他专业人文社科模块选修主干课程。本课程将对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鲜明特色、重大意义、丰富内涵、核心要义、科学方法、实践要求进行全面讲授,旨在让学生明确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人才。

课程大纲

一、导论

二、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

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四、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五、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

六、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七、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八、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九、坚持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十、坚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

十一、坚持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制工作队伍

十二、坚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

教材与参考书目

教材:

《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年版。

参考书目:

1.习近平:《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年版。

2.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外文出版社2018年版(新版)。

3.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

4.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

成绩比例

本课程采用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确定最终成绩。

形成性考核占总成绩的50%(其中课堂表现占比20%,课后作业占比30%);终结性考核以考试形式进行,占总成绩的50%。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概论》

课程负责人:白 洁

课程组成员:刘 颖 赵 颖

开课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学时学分:16学时、1学分,3学时/周

课程模块:人文社科模块

艺考

教师介绍

白洁,中国人民公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英模精神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建设研究。被评为教育部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学能手,担任共青团中央青马工程理论导师。曾荣获首届北京高校教学创新大赛特等奖,第九届北京高校思政课教学比赛一等奖,第十一届北京高校青教赛教学法论文一等奖,全国科普讲解大赛一等奖,全国十佳科普使者称号,入选北京市思政课“扬帆资助”计划,近五年主持教育部课题、北京市社科基金项目多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担任央视《百家讲坛》中国精神系列节目主讲人,半月谈理论达人、《北京日报》微青课讲授等。

课程简介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概论》课程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学习教育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秉承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原则,沿着开天辟地、改天换地、翻天覆地、惊天动地的历史脉络,既从整体结构上剖析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又具体地着重讲解其中极为重要的具体精神;既从广义上贯彻“四史”学习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的通识目标,又注重从公安业务领域思考如何继承和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精神。

通过学习本课程,同学们可以学到党史党建知识,有助于更加积极主动地向党组织靠拢,从红色历史中汲取前进的智慧和营养,用历史之光照亮人生前行之路。

课程大纲

绪 论 从《觉醒年代》和《那兔》谈起

第1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

第2章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

第3章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

第4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

第5章 公安英模精神

结 语 让历史之光照亮前行之路

参考书目

[1]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21年7月1日。

[2] 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7年10月18日。

[3] 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年版。

[4]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关于中国共产党历史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年版。

[5] 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大会上的讲话》, 2021年2月20日。

[6] 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

[7] 本书编写组:《中国共产党简史》,人民出版社,中共党史出版社,2021年版。

[8]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二卷(上下册),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年第2版。

成绩比例

1.过程性考核60%=小组课堂展示30%+课堂参与20%+学习心得10%

2.水平性考核40%=期末开卷答题40%

3.课堂参与表现优秀者将在满分范围内适当奖励分数

《禁毒政策》

课程负责人:包涵

课程组成员:李文君 张黎 袁家韵

开课学院:侦查学院

学时学分:16学时、1学分,4学时/周

课程模块:人文社科模块

艺考

课程组组长介绍

包涵,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侦查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网络空间安全与法治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国家非药用类麻醉药品与精神药品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刑法学、禁毒学、刑事政策学等。就职以来,在《中国刑事法杂志》《北京社会科学》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出版专著《论刑法中的道德判断》;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中国法学会、司法部、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等省部级以上项目4项,参与在研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理论成果被公安部领导批示采纳2项。

课程简介

通识教育在本科教育中占据了极为重要的地位,如何通过具体制度的建构渊源以及内在的逻辑关系,促进本科生对人文社科知识的掌握,提升其人文精神,是通识课程需要解决的问题。本课程试图通过政治学、法学、社会学等学科体系,通过国家治理理论、法理学基础等知识的传授,让学生了解国家对社会治理的一般规律,制定法律的功能与作用,对于社会现象的治理规律,禁毒政策仅仅是课程的一个载体,目的是希望以人类社会在毒品治理过程中所采取的手段以及所获得的成果作为例证,引导学生培养法治意识以及思考的能力,特别是在了解与剖析域外禁毒政策的基础上,能更加具有独立的判断力和明辨人类治理手段的基本价值观念。

课程大纲

第一章 为什么要治理毒品

本章是课程的开篇,课程将从毒品的历史出发,结合烟草、酒精管制制度的类比,以人类治理毒品的过往经验作为主要内容,多维度呈现毒品治理的理念与模式,主要涉及以下内容:

1.毒品与其他“非价值物品”有何差异

2.毒品治理的必要性何在

3.为什么会有毒品合法化

4.国家治理社会现象的理由有什么

第二章 禁毒政策的元叙事

本章着重介绍禁毒政策的基本考量因素,历史积淀、人文环境、法治传统乃至于社会治理模式对于禁毒政策所产生的影响,引入从启蒙运动至今一些人文社会科学名家的理念,主要涉及以下内容:

1.市民自由——国家治理的关系

2.禁毒政策的影响因素

3.历史对禁毒政策的影响

4.社会需要如何“与毒品共存”

第三章 禁毒政策的展开

本章着重介绍当今各国的禁毒政策模式,以欧洲的“公共卫生”导向,中国和美国的“司法惩戒”策略以及联合国所提倡的“减少衍生弊害”策略,从各个角度对比禁毒政策的内在表现,主要涉及以下内容:

1.公共卫生导向的禁毒政策

2.司法惩戒导向的禁毒政策

3.减少衍生弊害的禁毒政策

4.合法化除罪化的禁毒政策

第四章 禁毒政策的法律表现

本章着重从法律制度的角度出发,探讨禁毒政策在法律上是如何表达的,例如毒品管制制度、毒品犯罪以及戒毒制度等,给学生介绍一些稍微专业一些的知识,丰富学生的知识谱系,主要涉及以下内容:

1.禁毒法律的主要表达

2.毒品管制制度的主要类型

3.毒品犯罪的治理取向

4.戒毒措施的具体表达

参考书目

1. [日]猪口孝.国家与社会[M].高增杰译.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89

2. [美]道格拉斯·胡萨克.过罪化及刑法的限制[M].姜敏译.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5

3. [英]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M].邓正来译.上海:三联书店.1997

4. [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M].范扬、张企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

5.[美]乔治·霍兰·萨拜因.政治学说史 [M].刘山等,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6.O.瑞,C.科塞. 毒品、社会与人的行为[M].夏建中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7. 王金香.中国禁毒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8.Clayton J. Mosher, Scott M. Akins. Drugs and Drug Policy: The Control of Consciousness Alteration (Second Edition)[M]. New York:Sage Publication, 2015

9.Morgen, Howard W. Drugs in America, A Social History 1800-1980[M]. New York: Syracuse University Press, 1981

10.Bertram, Eva.Drug war politics: The price of denial[M].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96

成绩比例

1.课程要求学生按时出席课堂授课,并按时完成并提交课后作业。

2.通过开卷考试和课后作业辅以辅助教学(讨论)对学习效果进行综合评定。

3.课程综合成绩按照以下方式加权:课后作业40%,期末考试60%。

《中国传统文化》

课程负责人:程郁

课程组成员:赵海燕 朱闻宇 谢君

开课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学时学分:2学分,2学时/每周

课程模块:人文社科通识必修模块

艺考

课程组组长介绍

程郁,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北京大学中国哲学博士、武汉大学国学硕士。广泛关注汉代儒学、先秦儒学、道家哲学等领域,发表研究论文数篇。承担中国哲学史、中国传统文化等通识课程的教学任务,曾发起并参与多个中国传统经典读书会,致力于传统哲学智慧的普及与现代意义的阐发。团队任课教师包括古代汉语、古代文学等专业博士,具有讲授中国传统文化类课程丰富经验。

课程简介

本课程试图向全校一年级本科生,概要性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体系与思维方式。将中国传统文化置于传统与现代、中国与世界的比较坐标轴中,尝试描述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特征与现代价值。遵循严谨客观的学术原则,所有阶段性结论皆以可信的文本以及可靠的推论为支撑,借助国内外前沿学术方法与研究成果,并以理性如实的态度探讨中国文化的特殊性与普遍性。通过本课程的介绍,让非人文学科专业学生初步理解中国古代的思想与制度文化,以及中国古人理解与改造世界的方式,训练学生研读文献与相关资料,并建立独立的分析与理解的能力,能够更加理性地认识与评价自身的文化资源与当前时代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文化反思与继承创新的能力。

课程大纲

第1周 导论篇

第2周 天命德政:王权递嬗与政治伦理

第3周 家国天地:宗法制度与官制象天

第4周 布政施教:官学、私学与书院教育

第5周 优贤举学:从察举制到科举制

第6周 仁礼之间:儒家伦理与人文理想

第7周 道法自然:道家自然观与人生观

第8周 兼爱非攻:墨家学术的躬行实践

第9周 以法为教:法家学术与政治文化

第10周 以史为鉴:史官传统与史学精神

第11周 中体西用:西学东渐与文明冲突

参考书目

1.《中国文化概论》[M].张岱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20.

2.《中国文化史导论》[M].钱穆,商务印书馆2003.

3.《中国思想史》[M].葛兆光,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

4.《中国的思维世界》[M].[日]沟口雄三、小岛毅著,孙歌等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

5.《古代中国的思想世界》[M].[美]史华兹著、程钢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

成绩比例

1.平时成绩50%=读书报告40%+课堂讨论10%

2.期末考试50%

3.课堂参与或讨论优秀者将在满分范围内适当奖励分数。

《宗教学概论》

课程负责人:戴继诚

课程组成员:孟涛 陈国晨

开课学院:犯罪学学院

学时学分:16学时、1学分,4学时/周

课程模块:人文社科模块

艺考

课程团队介绍

戴继诚,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犯罪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社会学教研室主任,当代宗教与社会安全研究中心副主任。2005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宗教学方向博士。研究领域包括宗教学、**问题、邪教问题、反恐与去**等。2017年7月,被中共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委员会、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评为“第八批中央和国家机关、中央企业优秀援疆干部人才”。2018年2月,被中国人民公安大学记个人三等功一次。2020年9月,被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授予科研突出贡献奖。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其中多篇为中文核心与CSSCI期刊,出版学术专著两部,主持或参与多项国家社科重大(一般)与省部级社科项目。

孟涛,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哲学专业博士研究生,现为犯罪学学院社会学教研室副主任,当代宗教与社会安全研究中心成员,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哲学、宗教与社会安全、犯罪社会学,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参与多项国家社科重大(一般)与部级社科项目。

陈国晨,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专业博士,现为犯罪学学院社会学教研室教师,当代宗教与社会安全研究中心成员,主要研究领域为文化人类学、**与公安工作、邪教防控与治理,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参与多项国家社科重大(一般)与部级社科项目,荣获个人三等功两次。

课程简介

佛教诞生于古印度,为什么今天会从印度本土消失?道教全真七子是否实有其人?它的捉妖治病是真是假?中世纪基督教为什么有十字军东征?默罕默德为什么要创立伊斯兰教,圣战到底是什么?伊朗和阿拉伯国家对抗的深层原因何在?想要了解这些问题,欢迎大家走进《宗教学概论》的课堂。

本课程以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为视角,通过对宗教学知识的传授,国家宗教政策方针的解读,结合公安实战对当前宗教热点问题进行剖析,引导同学们正确认识宗教的起源、发展与社会影响,辩证看待宗教现象,初步掌握处理我国当前宗教问题的原则立场与基本方法。

课程大纲

专题一 佛教与中国社会

(第6教学周,周五下午5-8节)

一、宗教学的视野与宗教信仰自由

二、佛教中国化与禅宗——为什么历史上佛教在印度消亡却在中国不断发展

三、“出世”还是“入世”?——当今佛教乱象的社会学解读

四、“君子以为文,百姓以为神”——民众信仰佛教的社会基础

五、佛教商业化影响我国社会稳定

专题二 道教与中华文明

(第7教学周,周五下午5-8节)

一、仙侠与玄幻——网络文学中的“佛”踪“道”影

二、“道”文化及其“宗教”化——道教起源揭秘

三、神仙、内丹与符箓——道教方术那些事儿

四、“隐世”与护“生”——当今种种道教社会现象解读

五、“神道设教”——鲁迅“中国根柢全在道教”解

专题三 基督教

(第8教学周,周五下午5-8节)

一、耶稣真实存在吗?

二、为什么要十字军东征?

三、马丁路德为什么要宗教改革?

四、基督教渗透危害我国国家安全。

专题四 伊斯兰教

(第9教学周,周五下午5-8节)

一、伊斯兰教为什么会出现在阿拉伯半岛?

二、默罕默德为什么如此在意礼拜和戒律?

三、伊朗和阿拉伯世界对抗的原因何在?

四、伊斯兰教极端势力危害我国国家安全。

参考书目

1. 中国的宗教问题与宗教政策[M]. 王作安著.宗教文化出版社,2010.

2. 宗教学通论新编[M]. 吕大吉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

3. 新中国宗教工作史 [M]. 段德智著.人民出版社,2013.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读本[M]. 本书编写组,宗教文化出版社,2019.

5. **与公安工作 [M]. 郭宝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9.

成绩比例

1.过程性考核30%=课堂考勤10%+课后作业10%+课题互动10%。

2.期末考试(论文)70%。

3.课堂积极参与讨论,认真学习将适当给予分数奖励。

《程序与证据法律思维认知》

授课教师:樊学勇

开课学院:法学院

学时学分:16学时、1学分、4学时/周

课程模块:人文社科模块

艺考

教师介绍

樊学勇,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83年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系,获法学学士学位;1996年、1999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分别获诉讼法学硕士、博士学位。曾获公安部直属机关优秀共产党员、北京市优秀教师、公安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等荣誉。主要从事刑事诉讼法学、证据法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出版专著《犯罪侦查程序与证据的前沿问题》、主编《刑事诉讼法学专题研究》《刑事证据运用专题研究》等著作、参与《刑事诉讼法学》等多部教材的编写、主编《刑事案件模拟法庭审判讲义及案例脚本》等多部教材。

课程简介

警察院校的学生毕业以后主要从事执法工作,因此,必须根据法律(包括程序法律、证据法律)进行思维。在法学界,有一套依据法律、学术研究成果形成的概念、判断和推理的法律思维方式,如果不按照这套法律人的思维方式,而是按照普通人的思维习惯进行办案,就容易产生错案。程序法律思维和证据法律思维是法律思维的有机组成部分,目前公检法机关在执法中还存在“重实体,轻程序”等错误的思维定势,发生了一些错案。因此,该课程重在培养学生们的程序与证据法律思维方式。

该课程既不从宏观层面上讲授程序与证据的法哲学原理,也不从微观层面上讲授程序与证据的法律规定及原理,而是从中观层面上初步传授程序法和证据法的思维方式。

该课程分为以下四个单元:第一单元讲解什么是法律思维,什么是程序与证据法律思维,程序与证据法律思维的思考质料是什么。第二单元讲解刑事程序与证据法律思维的若干宏观问题。如刑事程序运行的宏观思维认知,刑事证据运用的宏观思维认知,刑事程序与证据法律思维认知的工具,刑事诉讼中应用法律处理案件的思维过程认知。第三单元讲解刑事诉讼中运用证据的法律思维若干问题。如刑事诉讼中证据体系构建的思维认知,刑事证明标准在刑事诉讼中运用的法律思维认知。第四单元讲解与刑事审判有关的程序与证据法律思维的若干问题。如程序与证据法律思维中法庭场景、法律器物的认知,刑事案件法庭审判的程序思维认知,警察出庭作证的思维认知。

课程大纲

第一专题 法律思维的若干理论

第二专题 程序与证据法律思维的若干问题

第三专题 刑事程序运行的宏观思维认知

第四专题 刑事证据运用的宏观思维认知

第五专题 刑事程序与证据法律思维认知的工具

第六专题 刑事诉讼中应用法律处理案件的思维过程认知

第七专题 刑事诉讼中证据体系构建的思维认知

第八专题 刑事证明标准在刑事诉讼中运用的法律思维认知

第九专题 程序与证据法律思维中法庭场景、法律器物的认知

第十专题 刑事案件法庭审判的程序思维认知

第十一专题 警察出庭作证的思维认知

参考书目

1、恩吉施编:《法律思维导论》,郑永流译,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2、陈光中主编:《刑事诉讼法学》(第7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21年版。

3、陈卫东主编:《刑事诉讼法学》(第三版)(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版。

4、卞建林主编:《刑事诉讼法学》(第四版),法律出版社2020年版。

5、李玉华主编:《刑事诉讼法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9年版。

6、樊崇义主编:《证据法学》,法律出版社2017年版。

7、陈瑞华著:《刑事证据法的理论问题》(第二版),法律出版社2018年版。

8、何家弘、刘品新著:《证据法学》(第五版),法律出版社2013年版。

9、张宝生主编:《证据法学》(第三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

成绩比例

1、过程性考核50%=考勤20%+课堂参与30%。

2、期末考试50%。

《实证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

课程负责人:李辉

课程组成员:刘忠轶 邓雁玲 王爱华

开课学院:公安管理学院

学时学分:16学时、1学分,2学时/周

课程模块:逻辑推理、哲学与研究方法模块

艺考

课程组组长介绍

李辉,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公安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警察公共关系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人民大学管理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公安管理、警民关系、警务保障等。曾获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北京市优质本科课程、公安部党建重点调研课题“三等奖”、北京市优秀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等荣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主持北京市社科基金项目2项,主持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1项,主持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2项,主持校级教改项目3项,主编《公安学研究方法:简介与实操》教材1部,在《公安学研究》《图书情报工作》《公安教育》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

课程简介

数字经济的发展必然要求数据治理效能的提升。实证研究方法则是提升数据应用质量的重要工具,也是对数据价值进行深度挖掘的“钥匙”。

本课程旨在通过分享不同实证研究方法,向学生展示实证数据的“魅力”及其服务公安实战的“魔力”,并在此基础上为本科学生科研创新、学术论文写作提供基本方法和介绍相关规范。通过本课程的介绍,让不同专业学生初步了解和掌握实证研究方法的基本特点;能够简单运用问卷调查等实证方法让“数据说话”,用客观方式佐证和验证主观观点;能够了解本科科研论文的写作技巧和基本规范;激发学生运用实证数据进行理性思考的动力,同时,锻炼本科同学应用科研创新方法解决现实公安问题的兴趣。

本课程希望通过对不同实证研究方法含义、应用及基本操作的介绍,主要包括问卷调查方法、计量分析方法、层次分析方法、实验研究方法以及相关学术论文写作规范展示等,使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尤其是文科专业的学生,能够了解实证研究方法及其论文写作的一些常用领域、基本操作以及最新的发展方向。

研究报告: 课程计划安排两个课时的研究论文报告,主要是使用实证方法的简单操作展示,让学生团队亲自动手完成某种实证方法的演示,体验实证方法论文写作及其客观解释公安学现象的基本过程。

课程大纲

第1周 实证研究方法含义、分类及应用范畴

第2周 实证调研访谈技巧与学术问卷的设计原则

第3周 问卷调查的因子探索、回归分析技巧及软件操作演示

第4周 时间序列、面板数据、Logit回归等方法的使用及演示

第5周 层次分析法在指标权重评价中的应用及演示

第6周 公安特色实验设计原则、方案及数据处理

第7周 学术论文选题技巧、写作步骤及规范简介

第8周 小组期末研究论文报告

参考书目

1.统计学原理[M].李洁明,祁新娥,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

2.新编统计学教程[M].胡波,郭骊,宋文力,编著.科学出版社,2007.

3.实证的迷思[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叶启政, 2017.

4.论实证精神[M].译林出版社 , (法) 孔德, 2011.

5.组织与管理研究的实证方法[M].北京大学出版社, 陈晓萍, 2018.

成绩比例

1.过程性考核50%=课堂动手操作40%+课后作业10%

2.期末考试50%

3.课堂参与或讨论优秀者将在满分范围内适当奖励分数。

《安全知识流变史》

课程负责人:李小波

课程组成员:王超慧

开课学院:治安学院

学时学分:16学时、1学分,2学时/周

课程模块:人文社科模块

艺考

课程组组长介绍

李小波,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治安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学博士,首都社会安全研究基地研究员,中国警察网特约评论员。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央政法委委托项目、北京社科基金项目和公安部软科学项目多项。出版学术专著、编著4部,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主笔16篇研究报告先后被中央政法委、《国家社科基金成果要报》《公安内参》《首都高端智库报告》等省部级以上单位及智库采纳,其中2篇报告获中央主要领导批示,对推动相关国家安全问题解决起到了积极作用。

课程简介

安全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价值追求。人类社会关于的实践源远流长,不同国家基于自身传统发展出不同的安全治理经验与智慧,近代知识分科以来,有关安全研究在分化细化的同时出现了交叉融合态势,并深刻影响了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应当以什么样的态度面对人类社会的安全问题?人类在过往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和智慧能够为我们今天的安全实践提供哪些启迪?本课意在给出初步的答案。

本课程面向所有在校生。本科课程侧重培养学生的安全思维和学科意识,使学生了解人类安全实践与知识生产的总体流程与演变历程,并对当代安全实践发展的样态及研究趋势进行说明。课程以近代知识分科为界,将人类安全实践划分为前学科时期的经验总结与知识分科后的专门研究,探究人类安全实践及其不同表现形式、中西关于安全实践的差异及其背后的成因、安全知识分科的理据与发展趋势、当代安全实践的细分与融合四个部分,并对我国当前提出的总体国家安全观进行照应。

课程大纲

第1周 安全的本质与安全实践变迁

第2周 安全实践变迁的内在机理

第3周 中西安全观及其主要区别

第4周 中西安全实践差异原因

第5周 安全知识分科的历程

第6周 安全知识发展的趋势

第7周 安全知识的发展特点

第8周 总体国家安全观

参考书目

1. [美]查尔斯霍顿库利.人类本性和社会秩序[M].包凡一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292.

2. [美]罗斯科庞德.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M].沈宗灵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3.[法]米歇尔福柯.规训与惩罚[M].刘北成,杨远婴译.上海:三联书店,2012.

4.华勒斯坦等.开放社会科学[M].刘锋译. 上海:三联书店,1997.

5. 王秉,吴超.安全文化学[M].化学工业出版社,2021.

6.朱义长.中国安全生产史[M].煤炭工业出版社,2020.

成绩比例

1.过程性考核40%=主动回答问题30%+课后作业10%

2.期末考试60%:1篇论文。

《写作与沟通》

课程负责人:尚景建

课程组成员:王智慧、李广仓、李培芬、王一波、王赛

开课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学时学分:2学分,2学时/周

课程模块:人文社科模块

艺考

课程组组长介绍

尚景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文学博士,博士后,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党政机关公文写作、国家文化安全、文学等。主持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主持部级项目2项;主编参编著作5部;多次参加申论考试和高考阅卷工作;发表CSSCI论文9篇。

课程简介

批判性思维、人文素养和表达沟通能力等是大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写作学习如何阐释思想、论证观点、总结工作、传达信息、表达自我等,进而达到有效、高效的沟通。

《写作与沟通》是针对新生开设的通识教育课程,内容包含以下模块:1.写作通识,2.材料阅读与理解,3.写作基本要素与方法,4.日常应用写作,5.党政机关应用写作,6沟通与交流等方面,7.写作与沟通实训。

写作是对复杂能力的培养,学习如何深入阅读和分析文本、利用证据、提问、结合原文素材、发展观念、组织论据,以清晰有效的方式表达沟通。本课程以提升学生阅读、写作以及沟通交流等能力为目的,提高学生公考、联考的申论和面试成绩,增进学生基础写作与鉴赏等能力为目标,形成批判性、逻辑性、专业性、人文性思维,明确写作的意义,进而全面提升综合素质。

课程大纲

写作与沟通通识模块:讲解课程的原理、组成以及必要性等内容。

材料阅读与理解模块:根据具体的文字材料,从立论、结构、语言、要求等角度进行精读、分析。

写作的基本要素与方法模块:介绍写作的材料、主题、结构和语言等组成部分,讲解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等写作方法,以及文学、新闻、时评、学术等写作特征。

日常应用写作模块:日常工作、学习中使用的应用文写作。

党政机关应用写作模块:围绕公务进行的写作,申论的阅读与写作,讲解党政机关公文的种类、格式和行文规则等有关知识,介绍公安法律文书的制作。

沟通与交流模块:讲授日常沟通以及公务员面试、公安联考面试沟通等内容。训练语言表达技巧,提高准确传达思想与情感的能力。

教材与参考书目

1.王智慧,《应用文写作教程》,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20年。

2.詹姆斯·贝尔,《超级结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年。

3.刘军强,《写作是门手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年。

4.Bruce Garrison, Professional Feature Writing,Routledge,2009.

5.Stuart A. Selber, Rhetorics and Technologies: New Directions in Writing and 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 Press, 2013.

6.Rosalie Maggio, How to Say It. Prentice Hall Press, 2009.

成绩比例

总成绩(100%)=作业(10%)+平时表现(10%)+实训(20%)+期末考试(60%)

《数据与算法治理》

课程负责人:苏宇

课程组成员:吴才毓 陈星宇 张溪瑨 邓辉

开课学院:法学院

学时学分:16学时、1学分,3学时/每周

课程模块:人文社科模块

艺考

教师介绍

吴才毓,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法学院讲师,纠纷解决智能化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法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数据法学、民法。主要出版作品包括《共享住宿业线上安全管理研究:运行数据及内容安全》《民法典公安工作指引与案例精解》等,于《法商研究》《政治与法律》《法学杂志》《公安学研究》等刊物发表文章20余篇。

课程简介

课程由浅入深,从生活现象到前沿实践,基于“信息技术+法律”的交叉学科视野,强调学生积极参与思考问题,锻炼学生合作解决未知难题的能力。课程采取“启发性思考题+分组讨论+代表展示+教师评议+选择主题进行研究报告”的渐进式、开放式教学设计,每堂课均从一个相关的思考题挑战开始,介绍生活中、治理实践中法律研究前沿问题,并为学生提供大量可供参考的阅读材料,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互动交流,建立团队合作意识。课程旨在①开拓学生的数据思维、算法思维与全球法律视野。②使学生掌握数据治理与算法治理的基础知识。③自觉形成数据安全与算法安全观念,强化总体国家安全观。④深入理解数据治理、算法治理与信息技术发展与利用的复杂平衡,能够多视角、多维度地正确看待信息技术发展与应用的风险。

课程设计16个讨论主题对应16课时,要求每一位同学积极参与其分组中的思考题讨论,轮流推选发言代表,对于开放性问题具有批判、辩证思考意识,锤炼解决复杂问题的核心能力。

课程大纲

第一章 数据与算法概论

第一节 数据+算法=?

第二节 生活中的数据:数据应当属于谁?

第三节 生活中的算法:谁决定我的决策?

第四节 九龙治水还是各就各位:谁是数据与算法的监管者

第二章 个人信息:我们是数据生产者

第一节 个人信息的界定:点赞是不是个人信息?

第二节 人脸识别:在动物园被刷走的人脸信息

第三节 大型“社死”现场:公众场所中有没有隐私权?

第四节 一封来自商场商户的咨询信:如何才能录音

第三章 算法有几宗罪

第一节 算法与人谁是工具:困在算法中的骑手

第二节 算法推荐:被算法裹挟的独立思考

第三节 大数据杀熟的罪与罚

第四节 算法的歧视与偏见

第四章 数据、算法与国家安全的关系

第一节 网络安全审查:滴滴一下,马上审查

第二节 平台与天量数据:公共基础设施的生成

第三节 互联网黑灰产链从头到尾:电信诈骗及其“心防”“信防”

第四节 蓝鲸游戏:网络安全下的未成年人保护

参考书目

1、王融:《数据要素――数据治理:数据政策发展与趋势》,电子工业出版社2020年版。

2、何渊主编:《数据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20年版。

3、[美] 劳伦斯·莱斯格(Lawrence Lessig) :《代码2.0:网络空间中的法律》,李旭、沈伟伟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

4、[英]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肯尼思·库克耶:《大数据时代》, 盛杨燕、周涛译,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

成绩比例

1、过程性考核40%=小组成绩30%+个人发言贡献值10%

2、期末主题研究报告60%

来源丨教务处

编辑丨公大官微工作室

点亮在看,为公大点赞!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北京本科院校-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微高校-院校号-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上新了!34门新建通识课程即将开始选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