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黎明:画心不朽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顾黎明:画心不朽

艺考

顾黎明,1963年生于山东潍坊,曾任教于山东艺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2009年获中国美术学院博士学位,现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在17岁考入油画系前,顾黎明只学过一年多的画画。入学以后,便是课上跟着老师画素描、色彩,课下理论、实践,国画、油画一起抓,从各种碑帖到永乐宫壁画,从模糊不清的横折弯钩到吴带当风的行云流水,他全都临摹过。

顾黎明上大学时,恰逢理想主义弥漫的上世纪八十年代,全民读书氛围浓厚,顾黎明也因此看了许多书,从陀思妥耶夫斯基到萨特,从海德格尔到叔本华……罗素厚重如砖的《西方哲学史》上下册,他看了一遍又一遍。伴随着同龄人崔健“一无所有”的摇滚呐喊,顾黎明在书海与画室中接受各种文化思潮洗礼。当时对现代主义和抽象艺术的思考,后来发展出根植于中国文化的、独有的艺术语言。顾黎明的艺术探索之路,也是中国当代美术发展史上的个人缩影。

“我的线条像鞭子一样”

“画得好看是很容易的事情,可是那样做没有意义。”画得很抽象却很有力量,往往是人们对顾黎明作品的第一印象。

当时的油画专业分两个方向,一个是传统的写实的,一个是现代的抽象的,顾黎明选择了后者。1985年,正处于文化思潮一浪接着一浪地袭来,有人批判传统文化,有人倾向于全盘西化,顾黎明开始思考如何在批判中继承传统文化、如何在艺术表达中形成本土特色。最终他选择了抽象艺术。

顾黎明介绍自己的艺术观点,“抽象艺术就是一种痕迹,而痕迹是人类最根本的东西,也是绘画视觉里最后会存在的东西,能最大限度地表达我的内心世界。”

“我提倡抽象性的思维观点,而不是抽象艺术,它可以帮助我们对艺术的科学规律有一个整体上的把握,目的是把肉从骨头里剔出来,剔出来一些画面之外的东西,像弗洛伊德、大卫·霍克尼的早期作品,均是以抽象性研究为主,作品中的笔触组合、空间角度处理无不透露出抽象化的视知觉规律。”

顾黎明许多作品中的线条,充满了质感与力量。他说希望自己的线条像鞭子一样,形如金石书法却不是中国画里的审美线条,而是带有批判性的、像手术刀一样刻在画布上,力透纸背,带着疼痛的触感,触动人们的感官。这样的力量感,带着批判的思辨,在批判思维中产生的视觉文化,“若一件作品只有好看,那是没意义的,我想做的是具有启发性的作品,像后印象主义那样强调精神,作品才有意义。”

艺考

2015年在北京宋庄“李胡勇版画工作室”制作版画

作品中的未完成感, 是对文化的批判继承

顾黎明的作品《门神》、《山水赋》等,都有一种未完成感,顾黎明追求这样未完成的状态,他觉得这样的状态下蕴含着无限的可能和生命的张力。

顾黎明表示,“就像门神是中国人共有的一种文化,山水也是。《山水赋》,赋是赋歌的意思,表达的也是一种批判、残缺的状态;《门神》则融合了各种风格的文化符号,敦煌壁画、陶瓷的色彩,民间年画、泥塑彩绘.....,表现的线条随时在变,绘画创作都在过程中,有生命的存在感。”

顾黎明创作《山水赋》

对于创作作品,顾黎明从来不急于“完成”,而是会先对主题对象专心研究透彻,无论是一只手的姿态还是一只眼的神情。“佛有众生相,画佛像是最难的,残缺的佛像上的佛眼,更难,我对自己的线条表现力期待又很高,希望一笔下来,能雕刻入人心,有时画几天也画不好。画手也是如此,比如一只手,从结构到角度,从各个年龄姿态的手到不同人物的手,都应勤加练习,才会有深刻理解。”

顾黎明批评有的学生绘画应用的是考学的一套方法,凭借成熟的套路和感觉去应付考试,他认为对于艺术创作而言,这是很致命的,缺乏对事物本质的深入研究与思考。

艺考

2020年,顾黎明在华不注山创作

这样的观点也同样适用于顾黎明的艺术教学中。

在杭州时,他带领师生创作的课题教学《断桥绘事》中,顾黎明会先对断桥的历史、文化进行史料的搜集、考证,然后写成文本,再将断桥这一意象通过自己的语言图文结合地表达出来,材料、形式不限。同一个主题可以尝试使用不同的材料去表现。来到清华,在研究生必修课——现代语言研究中,顾黎明同样鼓励学生去圆明园、颐和园,去实地考察研究,然后将信息做成文本,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去创作。

“因为中国绘画就是图文并茂的,画作配以诗词题跋,图与文、古与今、东与西均并非相互独立,中国绘画永远是具有想象力的,对圆明园的历史考证下来,其中的变迁如何用材料表现出来,需要有一套完整的实验体系,我会给学生列一个参考书目的书单,传记、理论、实验性的书籍都有,这个过程是批判而非单纯地继承,需要深入地调查研究思考,每届学生都会跟着我这么做。

顾黎明表示,每年这门课程结束后都会有一些相关的展览活动或媒体宣传,其中记录下来的文本也是学生对于创作主动思考的一个过程,即便课程结束了,只要回头翻看也能有新的心得体会,“这是一种观看、思考的方式,将来就算学习别的,这样的思维方式也是对他们有所帮助的。”

艺考

艺考

艺考

2017,顾黎明在清华美院研究生“现代绘画语言研究与表现”课上与学生活动

顾黎明认为,抽象的结果并不重要,抽象语言也不重要,重要的是探索的过程,而这个探索的过程少不了批判与继承。

千言万语不及一句诗,

十亿像素不如一幅山水画

文化艺术,根植于东方,

方能实现自信与自强

顾黎明的作品表现形式是抽象且现代的,注重想要表达的效果,但并不注重使用什么材料。瓦楞纸与油漆、宣纸与油画颜料、书法的笔触与油画的质感,甚至许多肌理是通过自己做的材料反复试验得到的效果。极具表现主义的色彩和充满力量的线条,有些来自汉隶魏碑,有些来自壁画漆器,甚至还有些源自青花与粉彩,让观者看到便能记住,触动人心,有传统文化蕴涵其中,能给人以启发。在矛盾与挣扎中反思,在批判中继承中国传统文化,才是他所寻求的中国抽象艺术。

不管懂不懂艺术,人们总是能在顾黎明的作品中看到各种传统文化的符号和中国文化中特有的意象,从木版年画到墓葬壁画,从敦煌色彩到水墨黑白,顾黎明的作品中杂糅了许多中国传统文化独有的元素和符号,就像是把文言的长处融入白话,把唐魂汉魄召来字里行间,在顾黎明看来,绘画探索的材料也好、形式也好,都要有中国传统文化作为支撑。

顾黎明认为,艺术家要有艺术的自律性和文化的自觉性,只有运动与口号的艺术是留不下来的。

“我们对绘画、对现实的思考都源于历史,我们的文化基因、对现实的判断力也都是历史赋予的,现实是历史的必然结果,所以我们要注重历史。而有了文化的支撑,作品就会耐看,这并非只是一种表现形式,里面妙合了对历史的想象。”

艺考

2021,顾黎明在山东博物馆“借喻-顾黎明艺术三十年”展现场布展

人们能在他的作品中看见千年后马王堆糜烂的华丽帛衣、洞窟藻井上掉落的壁画彩绘、埋藏于土壤历经沧海桑田又重见天日的佛头,有枯山水也有赋比兴,有九歌离骚也有宋词诗经。顾黎明研究历史的符号、文化的符号,思考这些文化符号如何与现代的人、事物产生关系,引人共鸣与深思。

“传统是文化的延续,没有自我就没有创造,必须要有历史观,了解历史是如何延续的”,顾黎明每次上课时都会强调这些,让学生拥有批判思维,也拥有创造的动力。

他希望自己的作品具有超越时间的历史性,充满对历史的想象,通过画作杂糅传统、现代,古往、今来,真实地再现我们所处的时代、社会以及自然环境,将中国文化精神内核中最真实的部分传递出来。

作品欣赏

佛造像系列

艺考

《东魏——佛像》32.8x23cm,纸本色粉、铅笔,2004年

艺考

《北齐-佛像》32.8x23cm,纸本色粉、铅笔,2004年 (2)

艺考

《北齐——佛手》,2014, 纸上色粉、铅笔,39x27cm

艺考

《北齐——佛造像NO2》2013,纸上色粉、铅笔,39x27cm

艺考

《北齐——佛造像NO12》2014 ,纸上色粉、铅笔,39x27cm

山水赋系列

艺考

《山水》78.5x55cm ,1990年,卡纸上色粉笔、油彩、及宣纸拼贴等

艺考

《枯山水》 画:395x146cm,布上宣纸、油彩及丙烯等;实物:大米、青石,2003-2016年

艺考

《山水赋NO21》卡纸上色粉、水彩、铅笔及蜡纸拼贴等,75x46.5cm 2016

艺考

《山水赋之十七》 75x46.5cm ,2015年,卡纸上色粉笔、水彩、铅笔及蜡纸

艺考

“山水赋——仿张僧繇《雪山红树图》”,107x77cmx3,卡纸上色粉、墨、树脂胶等,2018年

艺考

《山水赋-鹊华秋色NO1》,215x77cm,卡纸上色粉、丙烯、水彩及拼贴等,2019年

艺考

《山水赋-物化NO》59.4x42cm,纸本水彩、色粉等,2020、4、4

艺考

《山水赋-“鹊华秋色”图解》(五联画)之五,270x180cm布面油彩、丙烯、宣纸、树脂胶、拓印拼贴等,2020年

艺考

《山水赋——“鹊华秋色”图解》之二,180x120cm,布面色粉、丙烯、水彩、水彩纸等,2020年

艺考

《山水赋-清泉夼NO1》113x49cm,包装纸上丙烯、色粉、水彩及瓶贴等,2021年

艺考

《山水赋-清泉夼NO3》77x68,5cm,包装纸上丙烯、色粉、水彩及瓶贴等,2021年

艺考

《山水赋-昆嵛夼NO1》59.4x42cm,纸本水彩、色粉等,2021年

艺考

《山水赋-昆嵛夼NO2》59.4x42cm,纸本水彩、色粉等,2021年

艺考

《山水赋-昆嵛夼NO3》59.4x42cm,纸本水彩、色粉等,2021年

汉-马王堆系列

艺考

《反向的E》布面油彩、布162x130cm,1988

艺考

十字 78.5×55cm 卡纸上色粉笔、油彩、及宣纸拼贴等 1989年

艺考

汉马王堆服饰NO.3 78.5×54.5cm 纸上油彩、宣纸、木炭等 1990年

艺考

方格变化之三 37.5×50cm 纸本色粉笔、油彩、树脂胶等 1997年

艺考

汉马王堆帛衣 1997年作 纸板上色粉 蜡纸和树脂胶等75×50×2cm

门神系列

艺考

《天仙送子》115x66cm,纸本丙烯,2008年

艺考

《持锤门神》2012,6,布面油彩,110x64cm

艺考

《福、禄、寿》之二,195x140cm,布面油彩,2016年

艺考

《双扬鞭之一》100x73cm,布面油彩,2018年,

艺考

《福、禄、寿之三》195X130cm,布面油彩,2020、5-6

艺考

《马上秦叔宝》 100x73cm 布面油彩 2020

艺考

《平安如意》之三,42x29.7cm,纸本水彩、彩色笔等,2021

艺考

《福禄双全之三》100x73cm,布面油彩,2021年

艺考

《持剑门神之三》116x80cm,布面油彩,2021年

艺考

《尉迟恭之三》80x60cm,布面油彩,2021年

特约撰稿| 胡眠眠

图片提供|顾黎明 绘画系教授

图文编辑 | 罗雪辉 汪茗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北京本科院校-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微高校-院校号-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顾黎明:画心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