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如果说,成长的轨迹总是多样纷繁,那么成长的故事也必定耐人寻味。中国人民大学坚持以学生为本,遵循教育规律,走内涵发展之路,不断探索拔尖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提供了多样的成才机会和广阔的成长空间。选择一所大学,犹如打开一扇窗,开启一个新世界。结缘人大,是怎样的心路历程?对入校后的学习生活以及未来的人生规划,又有什么新的认识?在【新生述体验】栏目,我们邀请2021级新生为你讲述人大人与人大邂逅的故事。
林灵儿,来自北京,高中就读于北京八中超常教育实验班,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2021级法学-新闻学双学士学位培养项目学生。入学以来,加入了新闻周报和学生社团服务中心。
站在梦开始的那段台阶上
犹记三个月前,我们还未相识,各自在无涯学海中奋战,翘首以盼金榜题名的那一天。三个月后的今天,崭新的人大时光已经开启,我们从五湖四海奔向祖国的心脏,在丹桂飘香中步入这座历史悠久、声名卓著的高等学府,成为了一名人大人。佩戴上人大校徽的那一瞬间,我们从青涩稚嫩的少年向着拥有独立思想的青年迈出坚实一步。我们背负着亲人的嘱托,饱含着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望和无限遐想,开启了人生的崭新阶段。
记得我与人大的第一次邂逅是六年前的一次颁奖典礼。初入校园,我对着求是石认真地行了一个注目礼,而求是石也沉静温和地回望着我。这一次相遇,赋予我对人大的敬慕,透过“实事求是”,我仿佛看到了其背后的厚重校史。沿着校园小道一路走,行色匆匆的人们快步掠过我身旁,带起跃动着的风,哪怕是陌生的校园,这富有激情的空气与浓厚的学术氛围依旧感染了我,使我对素不相识却拥有热爱与理想的人们心生艳羡。彼时9岁的我站在如论讲堂前高高的台阶上,明德楼群像红色的群山,将渺小的我包围起来,也包裹起一个微不足道的梦。六年后,我站在梦开始的那段台阶上,向东望去,墙面上正写着“明德新闻楼”。
在校史讲座中,年轻的我们与饱经风霜的人大相遇。黑白交错的影视画面里,那个有些许简陋的山洞撼动了学子们的心,无数伟大的思想在那里诞生,先辈们在狭小的洞穴教室中探讨科学、人类乃至宇宙这些宏大的学术问题,而枪炮声就在耳畔炸响。正是从这蕴含着牺牲与痛苦的黑白中,涌现出了代表着青春与激情的鲜红:八十四载风雨兼程,陕北公学的红色基因渗入骨血,我们这一代也将像前人无数次重复的那样,接过人大从未熄灭的精神火种,用行动传递它、用青春践行它,再将它交付给下一代流淌着华夏血脉的炎黄子孙。
大学,学之大者,欲先大学,必先成人。提升本领、增长见识、刻苦钻研、充盈自我,这些都是大学生的本职工作,而作为新闻学院的学生,我们应进一步要求自己,在大学阶段收获人生观的成长与对世界的感悟。人大求真务实的学风、积极进取的校风造就了人大人细心观察生活的特质,这助力我们对人生价值生发出更为全面的理解,不断丰满自己的人格,成为思想有深度的新闻工作者。
“人民的大学,不负人民”,作为人大新闻人,我们也应以“俯首甘为孺子牛”般为人民服务的初心投身于新闻事业当中。社会给予了我们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与平台,我们应不辜负社会,扎根于人民的泥土,“修经天纬地之才,做顶天立地之事”,才能制作出不倨傲于神坛之上的新闻作品。在恣意燃烧的青春年华中,响应时代的呼唤,化为一束或许微弱,哪怕渺小,却始终闪烁的光,照亮人民,照亮世界,照亮未来。
“立学为民,治学报国”,我们不仅应该深刻思考人生的意义,竭尽所能造福人民,更应为国家做出贡献。历史的光影中,正是革命先烈用蜡炬般的生命,投身于共产主义事业,驱散战争、疾病与贫困的黑云,为百姓生活带来温暖与幸福,推动了国家的进步。正如校长在开学典礼上所说,作为新时代新青年,我们应不忘初心、不忘理想,心怀“国之大者”,为成长为一名“国民表率、社会栋梁”而不懈奋斗。
图文 /林灵儿
排版 / 吴嘉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