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15日,全国首届《韶》乐文化专题研讨会在北京香山饭店召开,研讨会由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文化高等研究院与中共韶关市委宣传部联合主办。
研讨会为期两天,来自中央音乐学院、广东省韶关市韶文化研究院、中国艺术研究院、上海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天津音乐学院、武汉音乐学院、西安音乐学院等17个单位的23位相关专家、学者进行了主题报告分享。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叶小钢出席本次研讨会并致辞,研讨会由中央音乐学院教授、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社长张伯瑜主持。
叶小钢
会议开始前,叶小钢主席介绍了本次会议举办的背景:2018年由中共韶关市委宣传部委托,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文化高等研究院承担了大型人文交响组曲《新韶九章》的创作项目。该项目经过初期专家论证、中期学术采风、后期作品创作,历经两年,于2019年12月2日在广州大剧院院举办《新韶九章》专场音乐会。音乐演出很成功并获得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与此同时,项目组启动了对《韶》乐研究与新《韶》乐的阐释工作,策划本次研讨会,计划于未来对该作品做进一步修改与再创作,为推出时代艺术精品提供学术支持与文化准备。
叶小钢表示,举办本次研讨会主要有两方面的想法。第一是搭建学术对话交流平台,推进《韶》学文化研究。第二方面的想法是发现与形成学术中坚力量,共同建设与弘扬《韶》乐文化。推进《韶》学文化研究就是推进中华文明远祖文化研究,根源文化研究,其不仅在学术上,在新时代文化建设上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需要我们众多有才华的学者投入进来,通过常态化的学术对话交流,凝聚共识,最后才能一寸一厘地推动学术的发展。这也是我们举办本次论坛第一方面的目的所在。叶小纲从“讲、弃、存、扬、活”五个方面出发,介绍了要更好地弘扬虞舜文化,不仅要继承优良的传统《韶》乐文化内容,更要通过新《韶》乐等音乐与相关文艺创作来发掘其现实价值。
罗艺峰
西安音乐学院罗艺峰教授阐述韶乐对于我们的思想意义,以及重建韶乐最重要的三个问题。第一,新时代韶乐的“新”字必须要体现我们时代的哲学基础,不能再拿河图洛书作为我们建设的根本。第二,新韶乐它的思想内涵。我们要知道的一点就是完全的复古是没有出路的。完全的仿古也就是一个节目而已。所以,如何把我们的韶乐的内涵注入新时代的意义,使我们以德治国、以德持家、以德立身,这个三德灌注在新韶乐当中。这就要求我们在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和教育层面去建设“新韶”的问题。具体来说,就是要有我们时代的新礼制、新乐制、新教制。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如何把韶乐做活,做成我们全社会、全中华民族的一个道德理想、一个施行的可能,而不是一个在舞台上演完就完的东西。
方建军
天津音乐学院方建军教授的发言主题为“《韶》乐的古代义涵及当代诠释”。从舜帝时的《韶》乐文献与出土文物到明清时期的“中和韶乐”典型的实例,指出当代音乐文化建设中,需要借鉴的正是《韶》乐所展示的“尽善尽美”, 即艺术内容与艺术形式的高度统一。
李幼平
武汉音乐学院教授李幼平发言主题为“宫廷礼乐用钟的考古学观察与音乐学思考”。李教授认为考古学发现的编钟,不仅为礼乐研究、《韶乐》研讨提供了宝贵的实物史料,更为复原金之声的文化内涵、感悟乐之乐的精神追求,开展怀古《韶乐》的礼乐创作及文化复兴,提供了重要的原典型基础。
项阳
来自中国艺术研究院的项阳教授从历史出发,介绍了《韶》乐缺少活态传承乐舞形态失传,其传承很有现实必要性。
宋会群
广东省韶关市韶文化研究院宋会群教授阐述了韶乐的概念、性质、嬗变及其分期试探等相关内容。
周纯一
中国音乐学院雅乐中心主任周纯一从多方面阐述音乐教育重返韶乐礼乐模式的必要性,包括中国韶乐模式是制礼作乐的实践型态、韶乐模式是儒家被独尊后的理型操作、韶乐舞文化的历史演进等内容。
徐海准(韩)
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徐海准(韩),多角度分析了儒家文化和韩国流传下来的祭孔仪式音乐,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中国雅乐文化在韩国的传承与发展。
王玲
来自北京天坛文创中心的王玲主任说:“天坛神乐署中和韶乐”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是北京中轴线非物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明清天坛神乐署中和韶乐的研究与实践》是确定神乐署机构性传承体系建设、传承人传承方式以及中和韶乐在历史当代的使用规范,对现代神乐署管理机构的功能转变和中和韶乐当代传承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丁旭东
中国音乐学院国家美育研究与发展中心特聘研究员丁旭东阐述了韶乐IP 的文化内涵及其文创开发策略,包括以百多篇民间传说故事为主体的口头文化,以山东、山西、广东、湖南等各地数十舜帝相关先祖庙为主体的信仰文化,以孝悌为核心的中华优秀道德文化,以及以历代与散布海内外十余处的“韶”主题雅乐乐舞文化和礼仪文化等。以大型交响组曲《新韶九章》创作为代表的《韶》乐IP 文创作品。
张伯瑜
张伯瑜教授谈到让韶乐为当下服务的基本逻辑。一是理论家在学术探讨中所求的是真,“求真”,历史到底是什么?二是作曲家可利用理论家探索出来的“真”去求“新”。三是社会也可以利用理论家的“真”重构和利用作曲家的“新”再构音乐为社会服务,这叫为“用”。
叶小钢说:“整理《韶》乐文化遗存资料及其相关研究,需要学界的集体智慧和中间力量的持续发挥,这也是本次研讨会之所以从近百份会议来稿中精选出其中十位代表,同时特邀来自国内重要学术机构的代表性专家参与本会,希望有更多富有才学的学术同道来到我们项目研究的工作中来,从而让我们的课题研究与艺术创作得到坚实的学术支撑与更开阔的学术思路。”
研讨会于10月16日晚圆满落幕,中央音乐学院央音视频全程在线直播,丰富的内容与专业性得到了音乐界及文旅部门的广泛关注。中央音乐学院学报、音乐研究、艺术评论、中国艺术报、音乐周报、新华社等众多学术期刊和媒体代表参会报道。
供稿: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文化高等研究院
文:郭海鸥
图:殷石
责任编辑:静静
编辑:邸思木雅
设计:六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