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近日,由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王国彬教授团队参与设计的北京首个“碳中和”主题公园——“北京温榆河公园·未来智谷”正式开园。在公园设计中,王国彬教授团队充分发挥环境设计中艺术赋能的特色,以博物馆化的环境艺术设计理念为切入点,运用环境叙事的手法,将碳中和知识转换为“一张纸、一度电、一只熊、一瓶水、一辆车……”的碳百问艺术设计故事,深入浅出地诠释与传达碳中和主题,塑造出主题公园独特亮丽的风景。
快来和工小V一起看看
北京首个“碳中和”主题公园的
主题理念和创作过程吧~
2020年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我国向世界郑重承诺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努力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在此背景下,“北京温榆河公园·未来智谷”从叙事的角度将主题确立为“碳中和”主题公园。
温榆河公园昌平部分建设紧紧围绕未来科学城东区“能源谷”定位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30.60碳战略”,利用科技创新和产业集聚优势为区域发展赋能,以智慧公园建设和先进能源技术应用为抓手,突出科技特色打造北京首个“碳中和”主题公园。
“未来智谷”位于北京温榆河公园西北部,紧邻昌平区未来科学城“能源谷”东南部,总面积约4.8平方公里,共分两期建设。未来智谷一期面积48.75公顷,是北京六环以内最大的“绿肺”北京温榆河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园聚焦国家“双碳战略”,通过建设碳中和科普基地、创立“碳积分”智慧游园系统、打造先进能源应用场景、使用低碳环保材料四个方面建设北京首个“碳中和”主题公园,形成“碳的世界”“中国力量”“和谐家园”三大主题区,向市民展示清洁能源和低碳科技,开展低碳科普宣传,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助力国家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一、主题演绎
空间构成——三大主题区>>>
01
“碳的世界”讲述碳中和基础知识、气候变化与碳的关系。
02
“中国力量”介绍我国如何实现碳中和、中国为应对气候变化做了什么贡献。
03
“和谐家园”诠释碳达峰与碳中和的路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之道。
主题区的空间形象设计>>>
主题形象衍生过程图
01
公园主题区充分利用色彩、形式、符号的象征及寓言功能将抽象文本转化为空间形象。
02
公园三大主题区中,“碳的世界”色彩设计为黄色,象征符号提炼为问号,形式概括为方形;“中国力量”色彩设计为蓝色,象征符号提炼为感叹号,形式概括为六边形;和谐家园色彩设计为绿色,象征符号提炼为句号,形式概括为圆形。
演绎策略——情节及叙述方法>>>
01
为了创造出生动且具有生命力的主题环境空间,在此次设计中对环境形式、构成规律以及主题故事情节方面做了反复尝试。
02
通过唤起感觉、幻想和记忆,在体验空间中获得秩序感、场所感,进而升华成场所精神。
03
以碳中和为公园核心主题,打造生动有趣的“碳中和”主题户外博物馆,阐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故事,通过主题空间演绎,激活公园科普研学旅游功能。
主题设计的四大策略>>>
01
整体设计的内容脚本以讲故事的方法科普碳中和知识。
02
设计的技术和材质以低碳的手段展示碳中和。
03
设计以景观园林的手法传达展示内容。
04
设计整体以艺术介入(低干扰,附着与增加)的方法激活环境主题。
独具特色、富有内涵的设计理念
由北工大设计团队全程参与落地实施
将理念照进现实,用艺术点亮生活
他们在背后付出了怎样的努力呢?
二、落地实施
全程参与、全程指导>>>
“北极熊的故事”制作过程
3d打印模型样品
工厂加工
现场安装
“一辆汽车的故事”制作过程
数字软件模拟效果
加工过程
现场安装
为确保设计项目的高品质呈现
北工大设计团队
全程参与项目建设的指导监督
把控每一个节点的落实
探究所需造型的艺术性、知识的科学性
在科普知识文本与科普衔接上
北工大设计团队实行专人负责、专人对接
确保按时保质地完成开园前的设计任务
接下来就和工小V一起
云游“北京温榆河公园·未来智谷”
看一看最终的呈现效果吧!
三、主题表达
主题形象节点>>>
1.主题道路彩绘
碳中和之路:采用黄、蓝、绿三种色彩将抽象文本碳中和转化为空间形象,黄色代表主题区为“碳的世界”,蓝色代表的主题区为“中国力量”,绿色代表的主题区为“和谐家园”。
2.主题科普艺术
“2030”:我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是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吨碳的故事:根据第九次森林资源调查结果,从全国尺度来看,每公顷森林每年吸收固定二氧化碳7.22吨。以这片刺槐林为例,吸收1吨二氧化碳需要30棵刺槐生长一年的时间。
一瓶水的故事:如果北京市每人每月少用一次瓶装水,每年可以减少碳排放2.12万吨,相当于2935公顷1年的碳汇量。
一张纸的故事:如果北京市每人每月节约一张普通A4纸,那么每年就能减少约1550吨碳排放。
北极熊的故事:北极熊依靠北冰洋上的海冰觅食,然而随着气候变暖导致海冰融化,北极熊的生存受到极大的威胁。
冰川消融的故事:青藏高原被称为“亚洲水塔”,近50年青藏高原年平均气温增速超过同期全球的两倍,累计已有约15%的冰川消失,高原多年冻土面积减少了16%。气候变化导致的青藏高原生态平衡,将对我国乃至相关流域近20亿人口产生重大影响。
一度电的故事:一度电并不多,能做到事却不少;能让一盏20瓦的LED灯为你点亮50个小时;能让家里的冰箱工作两天;能支持家里空调工作约1小时;能为家里的路由器提供约工作10天的电力;能为你没电的手机充满电超过60次。
一辆汽车的故事:一辆汽车的碳排放不仅来自燃料消耗,从生产金属、橡胶、玻璃等原材料,到加工零部件,再到制造整车,以及维修保养、回收处理等都会直接间接产生碳排放。纯电动汽车生命周期平均行驶里程碳排放是各类汽车中最低的。
3.主题科普装置
一碳究竟:重点介绍北京温榆河公园昌平一期碳汇计量监测相关数据以及林业碳汇项目计量监测方法、固定样地布设及监测方法,科普碳汇、碳源相关科普知识。
种下一棵树:在全国尺度上,一棵树1年的固碳能力是4-18公斤,均值为11公斤。如果我们要想通过植树造林来中和碳足迹而又事先不知道种什么树的时候,用碳足迹值除以220就能得出植树棵数。
低碳生活:采用趣味互动形式,从使用电脑、手机、空调以及关灯、洗衣、纸杯、瓶装水等生活细节中进行科普,倡导全民低碳生活。
食物里的碳足迹:通过介绍生活中常见食物生产的碳排放,如生产一公斤的鸡肉、牛肉、猪肉、玉米、大米、蔬菜、水果的碳排放,唤起大家的减碳意识。
碳罗盘:利用罗盘的旋转功能显示各类日常行为的碳足迹数量在不同计量单位的水平。
4.主题科普设施
探秘——碳的世界:以黄颜色方形景观小品为主要科普载体,展示碳中和与碳达峰的基础科普知识。
探秘——中国力量:以蓝颜色六边形景观小品为主要科普载体,展示中国在碳中和与碳达峰的进程中所贡献的智慧和力量。
探秘——和谐家园:以绿颜色圆形景观小品为主要科普载体,展示实现碳中和、创建和谐家园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科普知识。
碳知识小黑板——碳的世界、中国力量、和谐家园:采用“小黑板”形式的主题展板展示碳中和基础科普知识;展示中国在碳中和与碳达峰的进程中所贡献的智慧和力量;展示实现碳中和、创建和谐家园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科普知识。
探寻——曲镜:人类进入工业文明时代以来,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加速了对自然资源的攫取,打破了地球生态系统平衡。大自然孕育抚养了人类,人类应该以自然为根,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我们要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格局。
探寻——清洁取暖:北方地区取暖使用能源目前仍以燃煤为主,天然气、电、地热能、生物质能、太阳能、工业余热等合计仅占17%。通过高效系统实现低排放、低能耗、低污染的清洁取暖,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合理路径。
气候变化的警讯:由于人类过量排放温室气体导致的全球变暖,其中部分临界成员的变化已经逼近临界点。
碳排放与气候变化:工业化以来,大气中温室气体含量气体含量由于人为排放而迅速增加,地球的红外辐射被温室气体吸收,使能量平衡入大于出,进而导致了全球变暖。
5.主题科普家具
低碳运动指引:空地慢跑代替跑步机大约每45分钟减少1公斤碳排放,而且还能呼吸新鲜空气和欣赏美景。骑车代替开车出行大约每5~6公里减少1公斤碳排放,而且还能获得强健的体魄。
一滴水与碳中和: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为了保证人类文明的永续长存,请珍惜水资源,践行地毯生活。
碳思——碳的世界:以休息座椅、地面铺装为主要科普载体,展示碳中和与碳达峰的基础科普知识。
碳思——中国力量:以广场铺装为主要科普载体,展示中国在碳中和与碳达峰的进程中所贡献的智慧和力量。
碳思——和谐家园:以休息座椅、地面铺装为主要科普载体,展示实现碳中和、创建和谐家园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科普知识。
碳问——碳的世界、中国力量、和谐家园:以灯杆道旗为主要科普载体,采用问答形式展示碳中和与碳达峰的基础科普知识,展示中国在碳中和与碳达峰的进程中所贡献的智慧和力量,展示实现碳中和、创建和谐家园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科普知识。
王国彬教授团队参与设计的
“北京温榆河公园·未来智谷”
是北京六环以内最大的“绿肺”
北工大致力于为国家如期实现
碳中和目标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帮助
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而奋进
用艺术赋能,书写出了北工大人
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新篇章!
工小V推荐
相伴16年!不会“变老”的辅导员杜娜
青史如鉴耀千秋!北工大1300余名教师走进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
重要提醒!如有交集请立即报告!
来源:艺术设计学院
排版:陈玥彤、张依然、李彦漫
编辑:宋霖涛、张依然
审核:吕洋
版权声明:工小V原创不易,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工业大学官方微信哦~
今天也是工小V
学习碳中和理念的一天
你对节能减排有什么好想法呢?
咱们评论区见!
一起为践行绿色发展的北工大人
分享 + 点赞 + 点亮“在看”吧~
点分享
点赞
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