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圆明园研究与保护2021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圆明园研究高校联盟成果展”在北京圆明园成功举行。本次会议是落实国家“十四五”规划,促进“北京海淀三山五园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建设,推动圆明园遗产保护与利用的重要活动。
会议以“多元价值视野下的圆明园遗产保护与文化传承”为主题,包括1个主旨会场和3个分会场,有近40篇论文在会上进行了宣讲。来自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环境学院、信息学院、艺术学院、材料学院的一批青年学者和教师与来自国内外的参会者共同探讨了圆明园历史文化研究,遗产保护与利用,建筑、园林与生态研究,遗产展示与价值传播等相关问题。园林学院曹新副教授主持了建筑与园林研究分论坛,并与环境学院梁文艳教授分别担任了两个论坛的点评嘉宾。
北京林业大学参会教师和学生
园林学院曹新副教授主持论坛并担任点评嘉宾 / 环境学院梁文艳教授担任点评嘉宾
此次研讨会积极鼓励年轻学者和研究生进行论文宣讲,青年研究者对圆明园的热情使得三个分论坛座无虚席。北京林业大学博士孟宇飞作了关于《圆明园历史照片对其景观真实性的研究价值》(孟宇飞、曹新*)的论文宣讲,研究生赵一鸣作了《数字化圆明园景观复原和交互体验设计》(郎柯,陈园园,尤嘉伟,赵一鸣,淮永建*,聂笑盈,曹新)的论文宣讲。
孟宇飞进行宣讲 / 赵一鸣进行宣讲
本次会议由圆明园研究高校联盟和北京交通大学共同主办,北京林业大学圆明园研究院等8所高校圆明园研究院协办。
北京林业大学与圆明园管理处于去年10月17日正式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并相应建立北京林业大学圆明园研究院,同一天,圆明园研究高校联盟成立。
基于前辈专家学者白日新、罗菊春教授等的研究,园林学院曹新副教授带领团队对圆明园这一重要园林遗产进行了持续多年的关注,开展了深入的课题研究,探索了对园林遗产进行多学科交叉研究的新模式,涉及历史景观真实性研究、遗产现状调查、遗产保护研究、植被现状调查、生态修复研究、环境监测研究、景观数字化交互等多个方面,成员包含曹新、罗菊春、梁文艳、陈瑞丹、沐先运、淮永建等教师和许多研究生、本科生。
近年来,学校与圆明园管理处正式合作的课题包括曹新副教授主持的“西洋楼景区环境和植被现状调查与历史景观研究”“圆明园十六景区之景观真实性与现状调查及生态修复研究”“福海周边景区历史景观真实性研究”,梁文艳教授主持的“圆明园景区水体与沉积物中典型污染物研究”等。
基于对圆明园历史景观的研究及相关探索,圆明园的研究空间十分丰富,吸引了来自园林学院、环境学院、林学院、信息学院、艺术学院、材料学院的多个专业和领域的教师、学生的关注,积极开展跨学科研究,推动这一最具代表性的园林遗产的保护和利用以及价值传播。
研讨会当天
第二届圆明园研究高校联盟成果展
也同步开幕
主要展示了
圆明园研究高校联盟8所成员高校
近年来的研究成果
内容包括历史研究、遗产保护、建筑、园林、考古、文创设计等相关内容
参会教师和学生在我校室内展区
北京林业大学研究团队开展的
圆明园部分景区(西洋楼、十六景区(九州周边)、福海周边等)
综合研究课题成果、学校相关
的研究成果总结
以及出版的相关论文、图书等
在成果展上得到展出
内容涵盖历史景观研究、遗产保护、植被调查、生态修复、环境监测、数字景观交互体验、文创设计等,包括展板、视频、出版物、交互程序等多种形式
室外展区
视频和图书展台 / 国家林草局十三五规划教材:自然和文化遗产相关国际文件选编(汉英对照)
室内展区
此外,展览还加入了新的技术元素
基于园林学院曹新副教授团队
开展的圆明园历史景观研究成果
信息学院淮永建教授团队
利用三维建模和虚拟交互体验技术
开发出了圆明园数字化景观VR沉浸式体验系统
基于历史景观要素
可以虚拟建造自己理想的景区
艺术学院董瑀强老师团队
将清代工笔花鸟《海棠玉兰》
通过三维动画的形式予以全新呈现
探索以数字化转译的形式
将中国传统文化有机传承
材料学院家具系常乐老师团队
展出了传统工艺和数字化加工制作的
明式平头案和清式花几
这些都展示了
研究的拓展思路和遗产价值传播的新途径
推/荐/阅/读
|北京林业大学隆重召开建校69周年纪念大会暨70周年校庆倒计时一周年启动仪式
|欢迎“回家”,如期赴约!北林大69岁生日,补办了这场学位授予仪式!
| 推开这扇窗,遇见北林的秋
-bjfu1952-
北京林业大学党委宣传部新媒体中心
北京林业大学新媒体联盟
出品 | 北京林业大学新媒体中心
来源|国内合作与校友工作处
作者|曹新 审稿|欧阳汀
图片&视频 |北京林业大学圆明园研究院
排版 | 黄芷萱校对 | 李君威
责任编辑 | 张薇、高霞
审核 | 朱天磊
设为星标
每条推送都不会错过哦
为优秀的北林人
分享+点赞+点亮666个“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