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校各单位:
近期,国内多地相继发生疫情,首都北京面临的疫情风险和防控压力持续增大,为落实北京教育系统疫情防控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要求,严把校门关,筑牢校园疫情防控屏障,确保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现就当前阶段疫情防控、校园相对封闭管理和师生服务保障工作等要求通知如下。
一、落实疫情防控主体责任
提高政治站位。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北京教育系统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决策部署,严格落实“四早”要求,压实“四方责任”,主动作为,强化部门主体责任和个人防控责任。
提高思想认识。在严格落实北京市当前疫情防控工作要求的基础上,坚持“快、严、准”,从严从紧,杜绝麻痹大意,统筹做好各环节的疫情防控工作,确保师生健康、教学秩序和校园安全。
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各级疫情防控领导机制、指挥体系正常运行,稳妥有序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守护好校园健康安全。各单位要严格按照部署要求,统筹协调、科学设计、落实落细做好各项工作,遇有突发情况第一时间处置并报告,确保防疫部署要求不过夜。
二、严格师生出京管理
坚持非必须不出境、非必要不出京,师生确需出京、出境的,必须严格执行审批程序,按照“谁申请,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原则,切实加强审批管理。出京人员要切实做好个人防护和健康管理,详细报告离返京时间、地点、交通工具、同行人员等信息,在遵守各地防控政策要求的前提下严格按时返京。
在京外低风险地区或14天内有京外低风险地区旅居史的京内师生员工,需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健康绿码和行程绿码方可返校;正在京外中高风险地区或新冠病毒感染者所在地级市(直辖市为所在区)或有上述地区14日内旅居史的师生员工,须严格落实属地疫情防控管理措施,推迟返京返校;经批准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返京的,在抵京当日进行核酸检测,检测结果为阴性后,持健康绿码和行程绿码方可返校。
从境外返回的师生员工解除入境隔离后,应居家健康监测期满7天后,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方可返校。在京师生员工共同居住的家庭成员从境外返回且解除隔离的,该家庭成员需居家健康监测期满7天并核酸检测阴性后,师生员工持本人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方可返校。
三、严格校园相对封闭管理
加强校门管理。严把校门关,校外人员非必要不入校。校外人员进校执行预约审批制,各单位在接待必要的访客进校时,应动态关注国内中高风险地区变化情况,加大对校外人员来源地的排查和管控。校外人员进校经门卫登记、查验身份、健康绿码、体温后方可进校,严禁未经批准的人员进校。
坚持非必要不出校。在校师生员工确需出校的,要进行请假报备(其中,在校集中住宿师生出校执行请假制度),出校师生应主动向门卫出示出校通行码或出门假条。离校期间,要坚持“两点一线”,个人承担自我防护和情况报告责任,若之后途经地调整为中高风险区的,要及时报告辅导员或所在部门;同一校区有社会道路穿行的,通行高峰时段师生应持校园卡或进行人脸识别后进出校门;要及时更新入校白名单,居家观察的师生暂不能进校,待解除观察后恢复入校权限。
严格控制聚集性活动。严格落实北京市关于大型会议活动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坚持会议、论坛等活动非必要不举办的原则,确需举办的,尽可能采用视频形式,最大限度压缩线下活动规模, 按照“谁主办,谁负责”“谁批准,谁负责”原则,严格控制活动规模、时长,落实落细各项防控要求,减少人员大规模聚集及流动。
师生员工不前往京内中高风险地区和京外中高风险地区及新增感染者所在地级市(直辖市为所在区),不聚集、不扎堆、不聚会。员工上下班要“两点一线”,减少与外界接触。
四、做好教学管理和应急保障工作
统筹教学和实习管理。教学管理部门、各学院要针对当前学生因需要进行居家观察和集中隔离的,立即启动教学应急管理预案,开展线上教学,保障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同步,科学控制线上学习时间,确保学生学业进度和学习效果。对于住校学生在校外实习的,做好审批,要求不能前往中高风险地区、疫情管控区域或病例发生区域,往返路途做好个人防护。
做好师生服务与保障。学校相关部门要按照北京市和学校有关要求,加大在防疫物资方面的储备,做好师生学习、生活、医疗和服务保障工作。定期对校园服务保障人员、个别学生群体和环境采样进行核酸检测。做好食材冷链管理,定期开展公共环境和设施的消毒消杀,保障师生学习、生活、工作环境安全。统筹做好校园健康观察点建设与管理,增强医疗、学生、后勤等部门工作合力。
做好师生关心关爱。关心关爱服务保障人员,按着“谁用工,谁负责”原则,坚持行程监测、健康观察等常态化防控措施。关心关注居家观察和集中隔离观察的师生,在心理上给予辅导,做好思想安抚和教育引导工作,帮助解决其学习、生活上的困难。
五、加强师生信息摸排与健康监测
迅速开展关联人员排查和处置。动态关注国内疫情变化情况,第一时间开展摸排,对与公布的确诊病例行程一致或健康码异常的,要督促师生员工主动向社区(村)、单位报告行程,落实核酸检测、隔离观察等管控措施,在京有观察条件的安排居家观察,不具备条件的,安排集中隔离观察。要配合属地做好密接、次密接等人员的管理,严格做好数据统计报送工作。
全面掌握师生员工的健康状况。各部门(学院)要落实每日健康打卡制度,建立师生员工(含学生、在职人员、聘任制及外包公司人员)健康台账,实时掌握师生健康状况、行动轨迹和所在地,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根据上级要求,统计报送每日疫情防控数据。掌握师生员工及其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的身体健康状况,对健康状况异常的师生员工或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要及时追访上报。
师生员工坚持非必要不聚集,校园内坚持佩戴口罩,做到勤洗手、常通风、一米线等卫生习惯。自觉做好个人健康监测管理,一旦出现发热、干咳等症状,立即报告学校和社区,配合核酸检测等管控措施。
六、稳步推进疫苗接种工作
要加固免疫屏障。按照北京高校新冠病毒疫苗加强免疫接种工作方案,积极稳妥推进高校人员“第三针”疫苗接种工作,10月底启动,符合条件的师生员工原则上在11月底前完成加强免疫接种,12月份继续对符合条件未接人员进行查漏补种,新生在完成全程接种6个月后组织加强针接种。
全面落实“应接尽接”。现阶段,师生员工可通过“声智健康”微信小程序就近选择接种点预约接种。要建立疫苗接种的进度台账,做好疫苗接种统计报告工作。
强化特殊接种群体管理。高校师生参与冬奥会或冬残奥会志愿者等任务的,要尽快完成“第三针”疫苗接种工作。符合加强免疫接种条件的港澳台、华侨华人以及外籍师生可进行加强免疫接种,参照此前国家相关主管部门制定的疫苗接种相关方案执行。
七、其他要求
严格做好冬奥会防控。主动与冬奥组委有关部门沟通,妥善调整近期排练安排,指导师生做好志愿者、演职人员的防疫工作和相对闭环管理。
加强督促检查。各级领导和纪检部门应加大“四不两直”检查力度,查找防控的风险点,对于发现的典型问题要通报批评,督促及时**,提高疫情防控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做好值班值守。各单位根据防疫形势需要,组织人员、调配力量,提前做好值班值守安排,靠前指挥,从严从紧,阻断传播链,防止疫情蔓延到校园。
建立校地联动机制。学校主动与属地疾控部门建立沟通机制,信息共享,听取专业部门处理意见。
来源:校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排版:欧子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