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基层教学组织是高校开展教学和教研活动的基本单位。学院现有42个基层教研室,在落实教育教学任务、推进教学研究与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教师教学成长与发展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教务处近年持续加强基层教学组织建设,制定教研室相关制度,指导和推进教研室建设,推出一批典型基层教研室,旨在适应高水平特色型舞蹈艺术大学办学定位,贯彻落实“以本为本、四个回归”要求,强化本科教学工作,激发基层教学组织活力,充分调动广大教师教育教学的积极性,切实发挥教研室在制定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教师队伍建设、课程建设、教育教学研究等方面的作用,从而推进高水平特色型舞蹈艺术大学建设。
为展示基层教学组织风采,官微将分9期陆续推出9个有代表性的教研室,本期推出中国古典舞系汉唐教研室。
中国古典舞系汉唐古典舞教研室成立于2001年,在北京舞蹈学院和中国古典舞系部的统一领导下,汉唐古典舞教研室紧紧围绕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教育教学工作等职责,坚持常态化的有效工作,并在课堂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完善。坚持“教学科研化·科研课堂化”的教育科研工作思想,积极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实施,探索教师学习和研究方式的变革,注重提高教师的教学与科研能力,取得一定的成效。
中国古典舞系副主任:郑璐副教授
汉唐古典舞教研室于2008年被评为“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长期致力于探索与完善大学本科舞蹈表演人才培养方案的最优化途径及方法。2016年以来,在学院教育教学改革方案指导下,汉唐古典舞教研室结合中国古典舞系整体改革思路,通过反复组织讨论、广泛征求意见、全面检验教学,将原有的专业课程进行了提炼整合,合并进入中国古典舞系专业课程体系之中,形成了全面科学、纵横联系、训练互补、文化观照的全新格局和课程系统,为中国古典舞系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及完善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汉唐教研室主任:佐果副教授
汉唐古典舞教研室现有5名教师,开设了《汉唐古典舞基础训练》《槃鼓舞》《博袖》《教学剧目》等多门专业必修课程。
张杏副教授
在教学过程中力求用其独特的身体语言、训练方式、文化熏陶培养出具备高水平专业能力、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较高文化素养的舞蹈表演精英人才。通过教学,让学生的身体解放,打造出“会说中国话”充满文化意味的身体,并不断的传授传统文化知识,带领学生体会动作背后的东方美学观念,不仅仅囿于身体的形态塑造训练,更是要在思想和心灵上启迪、引导学生。在高年级阶段注重因材施教,充分挖掘学生的个性化特点,鼓励学生自主编创剧目、阅读文献资料,保障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厚积薄发、转化创新,为以后的艺术生产提供充沛的养料,力求培养出集表演、教育、理论、编创为一体的舞蹈人才。
乔耸讲师
教研室注重教研活动对教师培养和教学效果的作用,利用交流、互学、观摩、讨论等方式不断加强团队合作精神,强化每位教师的教师风范。从备课到课堂教学,再到教学方法的完善等,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定时组织教师对具体的教学方法进行研讨,并汲取在疫情期间线上授课的经验,在当下的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学效率。老师们力求在传统的“口传身授”教学方法上进行突破和创新,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如借助课外舞蹈视频等资料让学生观、想、比、练,促使学生尽力的观察、思考、总结,从以前单纯的学,转向学、思、行的高效结合。教师们从多方面汲取教育教学的新方式,努力挖掘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在此底色上,根据班级的特色编创符合班级特点的训练组合与创新剧目。鼓励学生自主编创剧目,以表演带动创作,以创作促进表演,使学生更深入的了解中国古典舞体系及中国的传统文化与美学特征。教研室充分落实教学质量保障的一线责任,组织带领做好教师的期初、期中和期末及不定期的教学检查工作,其中包括教师的教案、备课笔记、学生的作业布置和修改情况、以及通过不定期的看听课反映上课的出勤率及教学效果等,在检查过程中努力做到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吴莎讲师
汉唐古典舞教研室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积极投身于建设和推动优秀传统舞蹈文化育人的实践中,遵循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弘扬勇于创新,无私奉献的精神,以“四有”好老师的标准自我要求,力争成为学生的“四个引路人”。
来源:中国古典舞系 教务处
排版:王梦宇
责编:刘菲
总第 874期
2021 第 16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