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一朝秋暮露成霜
“霜降时节,万物毕成,毕入于戌,阳下入地,阴气始凝,天气渐寒始于霜降。”不难发现,今年的秋天似乎格外短,正在被北京早冬寒风“吹拂”的同学们纷纷表示,“不是才刚到秋天吗,怎么一下子入冬了”。“断崖式”的降温令人猝不及防,而在今天进入霜降节气后,冷空气南下将会越来越频繁。希望同学们天冷多添衣,预防感冒,用温暖的心情迎接冬天的第一波寒流。
Q1:霜降是因为“降霜”所以命名吗?
A1:霜降不是表示“降霜”,而是表示气温骤降、昼夜温差大。
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八个节气,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斗指戌;太阳黄经为210°;于每年公历10月23—24日交节。就全国平均而言,“霜降”是一年之中昼夜温差最大的时节。
由于“霜”是天冷、昼夜温差变化大的表现,故以“霜降”命名这个表示“气温骤降、昼夜温差大”的节气。霜降节气特点是早晚天气较冷、中午则比较热,昼夜温差大,秋燥明显。其实,“霜”也不是从天上降下来的,“霜”是地面的水气由于温差变化遇到寒冷空气凝结成的,因此霜降这个名字只是一种比喻。
Q2:那霜降过后是不是就不可以吃冰食了?
A2:不怕冷的同学可以照吃不误,不过悄悄告诉大家,传说霜降这天一定要吃杮子,不然整个冬天,嘴唇都会裂开发痛的噢。
在中国的一些地方,霜降时节要吃红柿子。在当地人看来,这样不但可以御寒保暖,同时还能补筋骨,是非常不错的霜降食品。同时,霜降时节,正是菊花盛开之际。此时,民间会举行菊花会,以表达对菊花的喜爱和崇敬。此外,民间有“补冬不如补霜降”的说法。因此,霜降时节,民间有“煲羊肉”、“煲羊头”、“迎霜兔肉”的食俗。
在闽南、台湾地区,霜降这一天要进食补品,也就是北方常说的“贴秋膘”。闽南有句谚语,叫做“一年补通通,不如补霜降”,充分表达出闽台民间对霜降这一节气的重视。每到霜降时节,闽台地区的鸭子都会卖得非常火爆。广西玉林的居民习惯在霜降这天,早餐吃牛河炒粉,午餐或晚餐吃牛肉炒萝卜,或是牛腩煲之类的来补充能量,祈求冬天里身体暖和强健。除牛肉外,羊肉与兔肉也与霜降相宜。
虽然一定要吃柿子是玩笑一句,但还是建议大家,入冬了不要贪凉,最好多食热汤,适应秋冬寒流。
Q3:关于霜降有什么好玩的习俗吗?
A3:虽然我们在疫情下不能亲眼观之,但是有雅意的同学可以做好防控去赏菊,和朋友家人开一场“菊花诗会”,或者找一些空气清新的地方登高,也不失为一种好方式。
在气象学上,一般把秋季出现的第一次霜叫做“早霜”或“菊花霜”,因为此时菊花盛开,正值赏菊的好时节。古有“霜打菊花开”之说,所以登高山,赏菊花,也就成为了霜降这一节令的雅事。南朝梁代吴均的《续齐谐记》上有记载。“霜降之时,唯此草盛茂”,因此菊被古人视为“候时之草”,成为生命力的象征。霜降时节正是秋菊盛开的时候,我国很多地方在这时要举行菊花会,赏菊饮酒,以示对菊花的崇敬和爱戴。
秋季山林、高山空气新鲜,大气中的浮尘和污染物较少。霜降时节登高远眺,既可使肺的功能得到舒畅,同时登至高处极目远眺,心旷神怡,还可舒缓压力。
Q4:霜降前后有什么很大的变化吗?
A4:首先温差会骤然上升,冷空气越来越强,接着很多小动物也开始收拾行囊准备冬眠,农事活动即将进入尾声。
霜降期间,一般从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由于干冷空气逐渐一统天下,暖湿空气已被边缘化,带有夏季和初秋特征的许多天气退出,天气相对更为简单。在立冬前后,往往出现较强的大风降温天气,一些地方在较短的时间里就跨入了冬季。
中国古人将霜降分为三候:一候豺乃祭兽;二候草木黄落;三候蜇虫咸俯。此时豺这类动物开始捕获猎物过冬;树叶都枯黄掉落;冬眠的动物也藏在洞中不动不食进入冬眠状态中。
霜降时节,北方大部分地区已在秋收扫尾。即使耐寒的葱也不能再长了,因为“霜降不起葱,越长越要空”。在南方,却是“三秋”大忙季节,单季杂交稻、晚稻才在收割,种早茬麦,栽早茬油菜;摘棉花,拔除棉秸,耕翻整地。
今年北京的晚秋透着难耐的冷,初露的冬意里透出一种让人不想直面的凉风。陆凯说“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孟浩然言“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好像无一不透露着对春天的期盼与寄托。中国人骨子里的畏寒总是认为春夏代表着生机勃勃,而秋冬却是寒风凛冽。
可是换个角度去看的话,秋冬是新学期的新开始,同学们升上人生的新高度,去挑战更高的所谓的“寒冬”。今晚的月亮很亮,我们要带着各自心中的月亮,一起走进人群,看遍世事的艰难,从象牙塔走入社会。我们朝着春天去,也盼望着冬天的雪。这样并肩走过冬天的我们,该是能拥有一段灿烂难忘的时光吧。
我们一起去看不会融化的雪,一起度过整个秋冬。
文/ 胡雅雯 牛锦坪
图/ 王彬 刘佳琪 史思婕 周殿焜
编辑/ 牛锦坪 张馨木
排版/ 贾亦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