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一帆,经济管理学院会计学专业2018级本科生,现已保研至中国科学院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大三学年专业第一!经济管理学院2021年“榜样经管”,曾获国家奖学金、人民一等奖学金。2021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H奖;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三等奖;北京市大学生数学竞赛三等奖;“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北京赛区二等奖、三等奖。曾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后期资助项目、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项目,多次参与国家级学术会议进行汇报。曾获87级校友基金优秀学生干部,曾任经管学院团委学生常务副书记、会计181班班长、工商1801班班长等
······
他在学习的海洋中遨游,在竞赛的过程中成长,在科研的道路上摸索,在志愿活动、学生工作中展少年之志,以热爱砥砺前行,以赤诚谱写青春。
01
业精于勤,行成于思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大三学年综合成绩专业第一,多项主干课程专业最高分,成绩光环的背后是杨一帆踏实认真、刻苦努力的学习过程。“第一并不是目的,只是一个结果,更为重要的在于学习的过程”,杨一帆说。
学习的道路上,他也并非一帆风顺,也曾在试错中成长。大学伊始,保留着高中惯性思维的他一直保持着高中的学习状态,假期时也在宿舍里面认真复习,在大一上学年成绩排名专业第三。“成绩出来后,自己也吓了一跳,没想到自己还能保持这样的好名次。”大一下半学期,当杨一帆开始逐渐接触学生工作和科研竞赛,在学习上分配的时间也有所减少,但当时的他觉得课本上的知识已经掌握,却没想到成绩骤跌,他立刻开始了反思与总结。
杨一帆分析道:就比如我们打开课本什么都会,一合上课本就想不起来;或者一门课程能大概知道包括哪几个单元,有哪几块内容,但要是把它的知识框架捋出来,“里面包含哪些细节”,“哪些是重点要考”这些都没有完成,只是觉得自己会了,实际上并没有会是我们常见的一个误区,看到自己做的思维导图和笔记的时候能够想起来,但是一合上课本就都不记得了。那些曾经受过的挫折,都将照亮前行的路。之后的日子里一帆从多个方向寻求改变,探索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
及时进行复盘并循环往复地复习。大学的知识其实并不多,复盘时使用思维导图是很好的方式,先列出框架,并尽自己所能把能写出来的都放进去,这就是自己目前掌握的,然后在完成第二次复习之后进行再次填写,逐渐实现对知识的掌握。
及时总结题型。比如我们在高中的时候会建立错题本,针对每一类的问题,其实大学也不例外,以高数、线代和大学物理来举例,也是有固定题型的。所以就是要在将要做的题都做完之后,及时总结做题的方法,对每一类题型有了自己的思路之后,其实题做起来就会得心应手很多。
知识的灵活运用。比如经管类的专业,是和生活实际紧密结合的。比如学报表、财务分析方面的知识就可以和创新创业竞赛的商业财务报表、商务分析很好地结合起来。在这些的过程中,我们会对课本上很多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
及时和老师交流。一方面在上课时积极地回答问题,另一方面在课后向老师请教,在提问的过程中可以学习到一些课上没有涉及的内容,进一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
02
越过山头,万事皆欢
亲身参与到科研项目中,才能真正锻炼科研能力,才能真正感悟科研人员严谨认真的态度。
接触科研,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大二时期,他便跟随本科生导师参与课题项目研究。在接触初期,主要负责文献查找与资料收集方面的工作,他也笑谈“大量的数据处理工作让他头疼”。但一份付出,一份收获,随着研究的深入与见识的增长,他便开始独立承担课题内容的撰写工作。在自己独立写作的过程中,他逐渐意识到进行研究不仅需要“静下来”,而且要“沉进去”,心平气和方能实现知识的输入,而做到对知识的融会贯通才能真正让笔下的内容富有价值。
大二学年,杨一帆开始初次尝试论文写作,在拿到《对税收优惠与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活动的影响研究》的课题时,心中的热忱与兴趣催他报名参加,虽然在很多方面困难重重,但他内心却从未生发出想要放弃的念头,唯一所想便是击败它!虽然当时在年级较低、准备不充分的情形下最终没有获奖,但他没有偃旗息鼓,没有埋怨失败,而是继续查阅了大量相关资料,完成了这看似被定义为“失败”的项目,进一步投稿参加第十六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与学术大咖交流,并大受肯定与赞扬。
在课题方面的探索与研究让杨一帆对税收优惠与科技创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内心深处想要通过自身学识来为祖国科技发展贡献力量的使命感更加强盛,这也为他后续的专业选择奠定了基础。杨一帆说,“已经了解到了一些东西,就不如把它坚持做下来。很多人浅尝辄止,可是科研工作从不是浮于表面。一边踉跄前行,一边重振旗鼓。”
03
因为热爱,可迎万难
生活没有标准答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注脚。
201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前的大路上,由科大师生与农民代表组成的“希望田野”方阵脚踏音乐与信仰,头顶阳光与希望,展现着属于新时代人的独有风采。杨一帆作为方阵的一员,在活动伊始就果断报名,明知需要在暑假最炎热的时候进行训练,明知需要多次夜间凌晨外出训练,明知因为训练无法回家,他依旧勇往直前,不曾有丝毫迟疑,不为别的,只为那日夜辗转反侧时心中不变的爱国理想,只为那想参与祖国繁荣富强的每一个瞬间的盼望,只为那用行动表达“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决心。
训练的过程是艰苦的。烈日与潮湿轮替,雨水与汗水交织,2232人的方阵,要始终保持前后间距1.2米,左右间隔0.8米,以每秒1.16米的步速前进,还要每人手持1.2米长、半斤重的抖纱草帽,连续挥动三分钟,完成38个8拍的动作,这看似简单的数字,却需要无数次精准到厘米的反复。但杨一帆依旧咬牙坚持,他告诉自己“百日锤炼,定当不负众望,不负使命”。最终,每秒1.16米的步伐似成为了2232人的默契,也成为了国庆阅兵中最令人自豪的一种印记。所有排练时期的汗水与付出在十月一日走过天安门城楼前的那一刻都变得无比珍贵与值得。
庆典过后,杨一帆也荣获“北京科技大学服务保障国庆70周年活动先进个人”称号。同时,为了更好地宣扬爱国精神,杨一帆也积极参与学院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宣讲活动,并成为了一名光荣的“贝壳星光”宣讲团成员,参与多场党校宣讲活动,用亲身经历传递爱国热情。“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杨一帆用自己的拳拳赤子心走出了最自信的步伐,走出的不仅是科大人“求实鼎新”的坚强气概,更是走出了中华儿女对祖国的热血报国情。
因为热爱,所以执着追求;因为热爱,所以万难皆来我不惧。
04
盐于律己,甜以待人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是杨一帆对自己学生工作的概括与总结。
作为班长的他,在自我提升的同时从不忘通过自己的力量去帮助身边的同学,让大家都能在成绩上获得提高,用他的话来讲,“那便是收获了1+1>2的快乐”。
大二学年,课程压力骤增,班里的同学们反映有几门课程难度较大,他便想到开展“朋辈串讲”活动给班里同学集体答疑。由各学科取得优异成绩的同学担任每周的辅导讲师,全方位覆盖学期重点和难点。讲解的同学在备课的过程中,也是对自己知识体系和框架的梳理,同时也帮助同学们答疑解惑,共同进步。
杨一帆通过这种方式调动起了整个班的积极性,让班级成员走出自己的小圈子,融入班级这个大家庭。这样,全班同学一起进步,让零挂科不再成为传说。班级也荣获先进班集体、优秀团支部标兵等荣誉称号,并成为全院唯一一个申报并获得全国钢铁行业五四红旗团支部的班级。
在担任班长之余,杨一帆还承担了学院团委的任职,从实践部部员到学生常务副书记,他始终在思考如何更好地为更多人服务。“每个人一天都是24小时,你要全身心地投入。”他说真正的平衡,是提高做事情的效率,减少时间的急性冲突,从而让自己的时间处于自己的可控范围之内。面对学习和工作的双重压力,他的责任心和担当意识让他始终对工作充满热情,而那些正能量的反馈则让他的服务热情更加饱满。
在担任学院团委学生常务副书记期间,他组织了经管学院2020级本科生迎新活动,并作为优秀学长代表参与2020级新生典礼。并在学院老师的指示下,联合学生会、新媒体中心面向全校筹办经管学院40周年院庆摄影设计及院庆祝福等系列活动,取得一致好评。同时,他还有幸成为经管学院18级唯一一个获得87级校友基金优秀学生干部荣誉称号的同学。
在课余生活中,他热爱运动,曾参与学校与学院篮球队,代表北京科技大学参加北京市数场比赛。同时在校内“三好杯”男子篮球联赛中助力经管学院获得总冠军,实现“四年三冠”的传奇佳绩。
杨一帆说,身为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极为必要,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才能在社会的锤炼中磨炼自身素质。万顷波中得自由,可能是对他自律、多彩生活最好的写照。
矢志不渝,初心不改
在大学这条关于选择的道路上,杨一帆走得踏实而坚定。他与我们分享了周国平先生曾说的一句话:“因为不知道自己要什么,然后看看别人,他有,我没有,就焦虑了。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人,他要的一定是符合自己性情和秉性的,追求这些东西,他才会平静从容。”
“生活可以匆忙,但不要慌忙;日子可以清闲,但不能荒废。”以此共勉。
见贤思齐,追求卓越!
USTB | 北京科技大学
出品:新媒体中心
来源:学工部
文案:杨一帆
编辑:唐雨歆、杨乐雪、毛铭宏、乔玥洋
责编:薛浪、周道敏、朱禹辰
相关精彩链接
@所有北科人,投票!请注意!
最美的北科最美的你!又是一年银杏路!
她叫张紫云,一个在北科筑梦的女孩!
来了!来了!加强针来了!
帅!他是赵硕!
设为星标
每条推送都不会错过哦
↓↓↓
一起为
拥有优秀贝壳的北京科技大学
点270个赞(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