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委宣传部新媒体中心
「校园」出品
“每一个个体都有着各自的故事
每一段故事都应当被倾听
每一种情感都值得被理解。”
“朋辈咨询不能将破碎的镜子变得完好
但能帮助人们学会如何接纳和调节。”
“懂你的人,给你专业的帮助”
“不是显得我们有力量
而是帮助来访者发掘自己的力量。”
在中国人民大学
有这样一群人
他们每天晚上都守候在朋辈小屋
静静等待来访者轻叩拜访
“累了,就进来坐坐”
不论是倾诉或是烦恼
在交流与沟通中总能获得彼此的力量
他们
就是朋辈心理咨询师
今天,让我们一起推开这扇朋辈小屋的门
走近我们身边的贴心小伙伴
接受帮助 自我成长
“
第一次被理解
温暖我的源泉
”岚岚是一名朋辈心理咨询师,但最开始,她也是以受助者的身份接触的朋辈。
大一上学期的时候,她每天早出晚归努力学习,最后的成绩却不尽如人意。“我当时郁闷且焦虑,心里难过也一直没法高兴起来。加之刚开始不适应大学生活,情绪已经濒临崩溃。”
在朋友的介绍下,她来到了朋辈小屋。朋辈咨询师热情地接待了她,认真倾听她的烦恼,梳理她的思绪,安抚她的情绪,鼓励她振作起来。她在朋辈小屋得到了朋辈咨询师的理解与认同。在大学第一次有能够理解自己的人,让她感觉到十分温暖。
“朋辈心理咨询让我看到了自己的价值,有了勇气去面对生活中的挫折与困难。”也正是从那时开始,成为朋辈咨询师的种子在她心里种下。
虽然朋辈咨询师的力量有限,也不能直接解决现实生活的难题,但朋辈咨询所提供的温暖与陪伴,帮助来访者们化解不良情绪,给予精神力量,让他们获得面对生活中困难的勇气与信心。
岚岚说:“朋辈咨询并不能将一面破碎的镜子变成完好的,但能帮助人们如何学会接纳和调节。”
朋辈咨询师在朋辈心理咨询体系中承担着主导性的关键作用。中国人民大学朋辈心理中心成立十周年以来,已有数百名同学通过考核“持证上岗”,承担朋辈咨询师的职责。
提起这段作为朋辈咨询师的经历,不少同学都表示这是大学期间最珍贵的回忆之一。
提供咨询 帮助他人
“
专业的朋辈心理咨询技巧
内化为人处世基本准则
”“无条件的接纳、不做评判的态度已经是一种共情……”在朋辈咨询师的培养体系里,这是每位学员的必修课,也是每位咨询师的伦理准则。它出现在任何技巧和经验之前,率先融入咨询师们的思想体系。咨询师们总是坚守原则,从不让步。
在培训课程中,老师们总是强调不要评判来访者而要尊重并倾听来访者,这已成为咨询师们永远不会忘却的准则。每一个个体都有着各自的故事,每一段故事都应当被倾听,每一种情感都值得被理解。
“
不断训练与严格考核
成为朋辈咨询师的必经之路
”在朋辈心理咨询技巧课上,学员们会结成“咨询实务训练小组”,在朋辈咨询师的带领下一起破冰、复习咨询技巧、进行模拟咨询,一起成长为朋辈咨询师。
每周课后,学员们还会和小组里的同学结对做模拟咨询,一个人扮演来访者讲述自己最近的困惑,另一个人扮演咨询师帮助对方。训练重复多次,每次都有不一样的感受,每一次都能学到新的知识。
也只有在这样不断的训练中锻炼自己、磨砺自己,才能成为一位合格的咨询师,在接受咨询的时候才能用真心与技巧去帮助他人。
每个朋辈咨询师上岗前都需要经过两次考核。芷芪是朋辈14期学员。面对朋辈咨询师们严格把关的“二轮评估”,她一连考了几次都没通过。但也因为二评的失败,她有机会多上一个学期的提高班,多体验一次全新的课程。
遭遇重重失败的芷芪一直没想过放弃。期间,她也有过觉得困难的时候,苦恼自己抓不住案例的重点、找不到恰当的提问方式、推进节奏缓慢、表情和肢体动作不自然等。但她在一次次失败中汲取经验教训,不断学习,不断尝试,最后终于通过了考核。
“通过二评、做咨询师——一直以来的努力都是为了它,但又不完全是为了它。走到目的地之时,既是下一场旅程的开始,也不禁留恋过往的风景了。”
与来访者共同进步
每一次提供咨询,都是成长
“朋辈咨询师与来访者的关系,就像对方捧着一团缠绕起来的画布,请朋辈咨询师帮忙看看他的画” 蒋芷芪这样说。
他们一起慢慢把画布展开、捻平,朋辈咨询师帮来访者抚平他们看到的褶皱,而来访者也在此过程中发现“原来是这里缠住了”“铺开原来是那样的”。
画布呈现在眼前,来访者在其中倾注的情绪也随之明了。接下来他可能会问:“我该怎么画下去呢?”但那是他的画作,朋辈咨询师无权替他做决定,也不能给出个人的建议。不过朋辈咨询师还是可以跟他一起探索:你希望画出怎样的画?有什么能帮助你完成这幅画?画下去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你打算怎么解决呢……
朋辈咨询师和来访者是平等的,虽然朋辈咨询师有一定的力量,但是他们要做的“不是显得我们有力量,而是帮助来访者发掘自己的力量”。
他们想要让每一位来访者都能意识到“你能在这里和我说这些,已经相当勇敢了”。
“
朋辈心理咨询中心
一个充满爱的团体
”2019级本科生小羽是一名朋辈咨询师。每当她向陌生人介绍自己时,她总是骄傲地说:“我是一名朋辈咨询师。”朋辈咨询师成为了她在大学最深的自我认同。
在小组讨论中,学员们可以安心地分享各自的经历;在朋辈小屋里,他们也可以向朋辈咨询师们倾诉最近的苦恼;在督导会议室,学员们可以详细地汇报案例,获得支持和指导。“真的很喜欢和大家相处的每一次活动!”
“
加入朋辈是一生的幸运
帮助别人,也是帮助自己
”小王是朋辈的7期学员。他认为学习朋辈心理咨询是“影响一生的幸运”。
幸运的是与人相知,因为他在朋辈结识了本科期间最重要的朋友们。有些是因为在同一个小组学习彼此了解很深,有些是机缘巧合能有幸相识。他们在校园里是亲密无间的伙伴,工作以后也同样是携手共进的同学。
幸运的是更懂得与人相处之道。抛开自己价值观念的评判,不论是非对错,关注来访者彼时的感受。他可能也并做不到完全的感同身受,但至少周边的人会觉得自己被善良地尊重着。
幸运的是更了解自己。知道了怎么排解生活中的压力和烦恼,如何建立健康的亲密关系,喜欢或者讨厌的到底是什么。
幸运的是引发了更深层次的思考。了解了如何去爱、怎样感受幸福,更学会了爱与包容。
“
在朋辈的学习
让人一生受益
”2015级本科生佳琪曾经也是一名朋辈咨询师。在学校上学时,有了朋辈的陪伴,她能够更努力更勇敢更温暖地生活。“朋辈治愈了我,我也努力地把这份力量传递了出去。”
毕业之后,她的生活里也时常有朋辈人的身影和某种因朋辈而产生的共鸣,虽然不常见面,但总是觉得有亲切的连接在。她说:“可能因为某次召唤,我们又会重新聚到环境学院一楼的小屋里,重新围坐在一起破冰,一起努力理解各种故事下隐藏的情绪,一起治愈彼此。”
在日常生活中,她也会不自觉地关注在朋友圈里传达情绪的朋友,在公司注重心理健康时内心感到欣慰,情绪波动时自然地提醒自己调节。她说这就是朋辈带给自己最重要的影响。
“它就是这样自然又温暖的存在,也带给我对生活自然又温暖的期待,我们不会时时都舒适快乐,但可以学会接纳变化,然后温暖自己,也尽力温暖身边的人。”
朋辈心理咨询中心 一直在路上
朋辈小屋、朋辈咨询师、朋辈培训师以及朋辈心理咨询课程,都依托于朋辈心理咨询中心的培养体系和系统化建设。从2012年正式挂牌成立到现在,中国人民大学朋辈心理咨询中心的发展在体系化、专业化的组织下蓬勃发展、蒸蒸日上。经过十年的发展,朋辈心理中心在组织建设、业务拓展、活动举办等各方面都有长足进步,已经成为学校重要的全校型学生团体,并为“朋辈”校园文化的普及做出了重要贡献。
周莉教授作为朋辈咨询中心的指导老师,在介绍中国人民大学朋辈心理咨询中心的建设情况时,她不乏骄傲地表示:“咱们学校的朋辈心理咨询一定是全国高校中起步最早、且如今发展最好的。”
周莉老师的底气不仅来自于中国人民大学朋辈心理咨询中心建设之初与斯坦福大学的经验交流、学习帮助,更是来自于中心成立十年来老师同学们的倾心付出,包括朋辈咨询师的专业培训、咨询中心的系统建设等等,使得朋辈心理咨询中心在十周年之际彰显着它的蓬勃生气与发展潜力。
朋辈支持是为了让“最了解学生”的“学生”去给予同龄人心理辅导,提供专业化的服务。基于这一理念,斯坦福大学衍生出了朋辈辅导中心“桥”项目。在该项目创办者和负责人Martinez教授的支持下,中国人民大学朋辈心理咨询中心自2011年11月起开始试运行,并于2012年1月10日正式挂牌成立,以中心**授权翻译的《朋辈心理咨询》作为课程的指导教材培养项目成员。
有了国外的经验借鉴和系统的课程教材,中国人民大学朋辈心理咨询中心从开设之初便在系统化、规模化、专业化的体系下运作发展。同学们在课程学习、专业考核、模拟训练等系列项目中成长为朋辈咨询师,用同龄人的视角、体系和专业化的服务、倾听非评判的态度对每位到来的同学倾力提供在学业、人际、恋爱、情感、社会适应等各方面最大化的支持与帮助。
2012年,“朋辈草坪嘉年华”活动举办
教育学院党委书记、中国人民大学“双一流”心理健康教育跨学科交叉平台主任张晓京介绍道,人大的“朋辈”就是这样一个在国际交流与合作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和发展的项目。十年前在学校任学生工作部部长的她,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创建了“中国人民大学朋辈心理中心”,后来工作岗位几经变化,她始终关注并推动项目的发展。
张晓京认为,在充分借鉴西方经验的基础上,中国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健康服务,体现出鲜明的“中国特色”,其表现即是以开设课程的形式,面向全体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并辅之以大量的、常规性的校园心理健康活动。
在“覆盖全体”“全员参与”的目标之下,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得到了方方面面的重视。但是,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作为高校学生工作中最具专业性的工作,其专业性的体现和所提供服务的专业水平之提升,需要不断的学习和点滴的积累,在追求“本土化”的同时,充分的学习和借鉴依然重要。
据介绍,十年里,“朋辈”项目经历了“拿来主义”“因地制宜”“融合发展”三个阶段。
“拿来主义”,主要指培训内容和训练方式上的“拿来”,在项目建立之初,人大与斯坦福大学心理中心合作,引进该校“桥”朋辈心理咨询项目的培训教材和训练体系,使学生掌握“原汁原味”的心理咨询技能。
在中心的实际运作过程中,又必须注意结合学校实际,“因地制宜”。比如,“朋辈小屋”设置在学生宿舍楼,确实有难以找到独立空间的尴尬,但这一做法恰恰体现了学生服务项目就在学生身边,“以学生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而融合创新则是中心未来发展的方向。随着我们的学习和进步,对于中国学生群体心理健康状态的代际变化有了更为细致的认识。伴随经济社会转型,中国社会对心理健康服务的需求更为迫切,心理健康服务专业人才的培养也逐渐受到重视。
在心理健康教育领域,人民大学已经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学术探索,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而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也走在全国高校的前列。因此,我们已经具备了立足中国学生实际,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更具专业化的学生心理健康服务项目的能力。“我真的非常看好我们的同学们!”张晓京夸赞道,“我们说助人自助,不仅是指为同学做了好事,也包括通过课堂以外的活动发现了自己的潜力和兴趣点,从而实现了自我发展。”
“国外大量研究表明,学校对学生施加的影响,特别是在情感和社会性发展方面,经过精心设计的课堂外教育项目的作用不容忽视,有时候甚至超过课堂教学对学生发展的影响。所以,一个教育工作者,就要聚焦学生的成长,努力去做好促进学生成长的‘设计师’。”
如今中国人民大学朋辈心理咨询中心度过十年春秋,百余位学生成长为朋辈咨询师,也有数以千计的同学们接受了朋辈心理咨询中心的服务。十年之际,是回望与总结的里程碑,更是昂首再出发的新起点。
助人助己
在温暖的学生组织和咨询师团队中
共同成长、凝聚共识;
在朋辈心理咨询课程的学习和训练中
提升技能、磨练本领
在咨询实践和工作生活中
帮助别人,也帮助了自己
朋辈心理咨询中心所给予的温暖,远不止在两间小小的“朋辈小屋”内。就像小屋门口的提示牌,“累了,就进来坐坐”,朋辈始终是人大人心灵小憩的港湾。
同学们正值美好韶光、青春年少
朋辈心理咨询中心也正当其时、风华正茂
永远热心,永远热情
我们一同在路上
出品:党委宣传部
特别支持:党委学生工作部(处) 教育学院
图片:朋辈心理咨询中心 新媒体摄影部 马睿 丛子艺
编辑:顾小白
采写:姜彬涛 杨钰晴
设计:姜彬涛
栏标:廖欣怡
校对:邵文泊
部分内容来源于朋辈心理咨询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