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法大|曾尔恕谈法大图书馆的建设

中国政法大学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口述法大|曾尔恕谈法大图书馆的建设

中国政法大学

编者按:为迎接建校70周年,学校组建学生志愿者团队采访学校老干部和老教授,记录他们讲述的法大建设发展历程中的重要事件,刻画法大师生与时代同行、为全面依法治国艰苦奋斗的一幅幅历史画卷,组织校史修订工作。本期官微君采访到中国政法大学原图书馆馆长、外国法制史教授曾尔恕老师,讲述法大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

中国政法大学

中国政法大学

汲汲求学 与图书馆结下不解之缘

中国政法大学

夏日的阳光,斜射在海淀校区图书馆的书架前,落在每一张认真的脸庞。自习室中总是座无虚席,同学们或奋笔疾书或埋头苦读。

2021年8月30日,位于海淀校区教学图书综合楼西侧的海淀校区图书馆正式开馆。总建筑面积2.15万平方米,共7层,其中地下1层,地上6层。藏书量达149.7万册,设有图书阅览区7个,精品书展示区6个,共向读者提供2040个座位。图书馆资源丰富、设施完备,同时融入各种先进技术与高科技设备,是一个是集藏书、阅览、交流、展览、研究、办公为一体的现代化智能图书馆。

海淀校区图书馆

中国政法大学

中国政法大学

中国政法大学图书馆是新中国成立后国内最早建立的以政治法律资料信息为重点的高校图书馆。其前身是1952年成立的北京政法学院图书馆。1978年学校复办后发展至今,是全国政法院校图书馆协作委员会主任馆,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首批成员馆,北京市高校图书馆联合体的首创图书馆。“复办四十多年里,几代人一点一滴的心血汇聚在这知识的殿堂里,构成了如今法大师生流连忘返的伊甸园。”曾于1997—2012年任图书馆长的曾尔恕说。

作为中国政法大学培养的第一届研究生,当初曾尔恕选择的研究方向结合了她的专长和爱好——外国法制史。然而,刚刚复办的北京政法学院百废待兴,尤其缺少的是图书资料。原北京政法学院图书馆馆藏部分来自院系调整前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燕京大学以及辅仁大学四校图书馆的政治法律类中、外文图书。在1972年的动乱中,原图书馆被解散,馆藏图书移交到首都图书馆。1979年学校复办之初图书馆只是几个临时搭建的防震棚,不仅冬冷夏热,没有几张可供停留的桌椅,最缺憾的是几乎没有什么专业性的书籍可供阅读。所以,学生们经常乘公交去北海附近的北京图书馆或者雍和宫附近的首都图书馆阅读和抄写资料,往往一去就是一整天,午饭就是带去的学校食堂的馒头。

曾尔恕手绘作品

中国政法大学

曾尔恕的导师潘华仿由于中风后不便行走,所需资料由她去北京图书馆代为借阅。导师开列出的参考书目,要求学生必须认真阅读,做出读书笔记,并且要在课堂讨论中交流读书心得,因此每个学生都积攒了厚厚的读书卡片。至今曾尔恕还保留着导师当年要她借书的短信,谈到这些,曾尔恕感慨当年的刻苦学习及老师的严格要求与训练对于学生的学养极为珍贵,受益终生。

之后,为了给老师们提供更方便的教学与研究条件,学校各教研室都成立了自己的资料室。教研室根据老师们的需要有针对性地采购书籍,资料室允许研究生借阅。这种办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校图书馆资料供应紧张的情况,也密切了师生的学术交往。

中国政法大学

十五载沐雨栉风 成就法大书阁

中国政法大学

图书馆对于学校的重要性,不仅是学习的场所,更是厚重的文化知识的载体。抚摸图书馆的书架与书桌,那原木的纹理与每一部书里都隐藏着岁月的痕迹。中国政法大学图书馆的建设如同这所大学的建设一样,充满着曲折和来之不易。

1997年时,曾尔恕有了教授以外的另外一个身份——中国政法大学图书馆馆长。从曾经的图书馆常客,成为知识殿堂的管理者,曾经苦于求知识而不得的她,坚定了建设法大图书馆为法大人汲取知识提供便利的信心。在前人不懈的努力下,交付于曾尔恕手中的图书馆此时虽然仍然空间不足,但已经称得上是“学校的图书资料中心和学术性机构”,财务管理和人事权的下放也为新世纪的图书馆带来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10年后,校图书馆逐步形成一馆两地三舍(学院路校区的图书馆,昌平校区的“文渊阁”和“法渊阁”)的馆舍规模,总面积为20393平方米。根据服务对象及图书文献的类别,图书馆三馆的布局和收藏各有特色,迎合了学校专业设置及学科定位需求。两校区的图书馆进行了系统升级,在校园网的主页上也有图书馆独立的位置,实现了图书资源共享、通借通还。同时,随着图书书目数据回溯工作的进展,实现了开架借阅。或细致或大刀阔斧的改变使得图书馆的借阅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也为师生提供了比较良好的学习环境。

中国政法大学

网上图书馆

中国政法大学

谈到图书馆的发展,曾尔恕还参与、见证了互联网技术的迅速普及。从前的师生需要长途跋涉去满足自己对知识的渴望,如今即便身在海外也能查阅图书馆资料。而这一切,图书馆的领导班子所推动的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建设功不可没。在过去的20年里,图书馆对电子资源的资金投入翻了几十倍。为了帮助师生尽快掌握信息资料查询的技能,图书馆着力开展信息资源查询讲座,并最终将其发展为学生的选修课程。如今用学校IP打开任何一台电脑都可以直接使用图书馆的电子资源,可供师生检索与利用的电子资源高达几十种。此时此刻,只要法大的师生愿意,不管他们身在何方,图书馆都近在身旁。然而,图书馆的建设者们并没有因此停下探索的脚步,图书馆官网在十几年里几次翻新,从简单排列的十几行字一张图片,到内容丰富、使用简便、法大风格明显的界面,图书馆的互联网门面逐渐成型、不断完善。太阳东升西落,但依靠图书馆完成的知识传承却夜以继日,从不停息。

新科技在图书馆的使用与图书馆的人员结构优化密切相关。2001年北京市教委开展的北京高校文献资源共享服务体系建设项目下,作为参加调查的仅有的五所馆员在100名以上的大学图书馆,中国政法大学图书馆的人员结构(职称、学历、专业)是其中五所大学图书馆里排名最差的。2004年以后图书馆在学校人事处的协调下,严把进人关,加入图书馆的应届毕业生特别是硕士毕业生的增多,为图书馆输入了新鲜的血液,逐渐形成了一个专业化、年轻化的馆员团队,给图书馆带来更多的活力。图书馆加强了专业化的管理,而那些年长的图书馆的建设者们,也并没有被抛弃,而是紧跟图书馆发展的步伐在新时代前行。

中国政法大学

以读者为中心 崇学尚志铸馆辉煌

中国政法大学

饱含深情地回忆图书馆的发展,曾尔恕特别提到了学校的办学目标定位与图书馆办馆宗旨之间的关系。为实现把学校建设成中国法学教育中心、法学研究中心、法学图书资料信息中心及国家立法与决策服务中心的目标定位,校图书馆不断对外宣传、对内强调贯彻我们的办馆宗旨是“以读者为中心,全面服务教师及学校教育各层次学生,不断满足学校教学科研需要,努力反映国内外最新学术动态,迅速传递校内外相关学科信息”。

法大文库

中国政法大学

为了贯彻这一宗旨,图书馆针对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断完善图书馆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增加了《图书馆工作委员会章程》和《图书馆学生工作委员会工作条例》;每周末召开一次全馆学习交流会或培训会,每年举办一次学术论文研讨会;创办了自己的刊物(《法律文献信息与研究》和《图书馆馆讯》);积极组织与参加全国法律院校图书馆的学术性年会及北京市高校图书馆之间的交流活动。2012年4月末,在法大60周年校庆之前,图书馆在法渊阁举行了《法大文库》的揭牌仪式。法大文库以独特的形式全面梳理和展示了我校建校60年来的学术成就,它是曾尔恕在退休前与图书馆同仁献给法大的生日贺礼。

中国政法大学

中国政法大学

中国政法大学

图书馆内专注的身影

曾尔恕与图书馆的不解之缘,从年轻时汲汲求学,再到成为“全亚洲最大的法学类图书馆”的一任建设者,在她每一次走向远方的时候,法大图书馆是她探索前进的见证者,她也见证着法大图书馆从无到有、一路带着法大人的希冀走向未来。寒来暑往,秋收冬藏,从1979年到2021年,从求学到传道,曾尔恕在中国政法大学已经走过的42年短暂又漫长,这时候回顾往昔,一切仿佛还在昨日。

中国政法大学

法大图书馆在讲述一段过往的故事,而曾尔恕,就是那个延续且仍在创造历史的人。这并不是结束,法大的学子将与她一起见证法大图书馆的未来,共同成为这所历史悠久的校园里静默的基石。

中国政法大学

法大微信 【第20211105期】

内容来源:新闻中心

记者:祁星语李佳琳

校对:骆红维 陈韵如

照片:尹建峰李泽锋 郭宏政 马逸飞 万静宜

底图设计:岳家荣

责任编辑:黄雨薇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北京本科院校-中国政法大学-微高校-院校号-中国政法大学-口述法大|曾尔恕谈法大图书馆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