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速递 | 中国农大荣获7项国家科学技术奖 三大奖实现大满贯

中国农业大学招办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新闻速递 | 中国农大荣获7项国家科学技术奖 三大奖实现大满贯

中国农业大学招办

11月3日上午,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我校共有7项科技成果获得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其中4项主报项目实现三大奖大满贯。

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共评选出264个项目、10名科技专家和1个国际组织。其中,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人;国家自然科学奖46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44项;国家技术发明奖61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58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57项:特等奖2项,一等奖18项,二等奖137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8名外籍专家、1个国际组织。

中国农业大学招办

2020年度,我校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项和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分别是:农学院孙传清教授主持完成的“水稻驯化的分子机理研究”项目、农学院孙其信教授主持完成的“小麦耐热基因发掘与种质创新技术及育种利用”项目、动物科学技术学院田见晖教授主持完成的“良种牛羊卵子高效利用快繁关键技术”项目和动物医学院肖希龙教授主持完成的“食品动物新型专用药物的创制与应用”项目。

中国农业大学招办

与此同时,工学院王红英教授参与完成的“畜禽饲料质量安全控制关键技术创建与应用”项目、动物医学院杨汉春教授参与完成的“猪圆环病毒病的免疫预防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项目和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吴晓蒙副教授参与完成的“特色浆果高品质保鲜与加工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新世纪以来,我校共获得国家三大科技奖励104项。

中国农业大学招办

2020年度我校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国家科技奖项目简介

中国农业大学招办

项目名称:水稻驯化的分子机理研究

主要完成人:孙传清、谭禄宾、朱作峰、谢道昕、付永彩

团队感想:我国是亚洲栽培稻的起源地之一,出土的古稻遗物年代久远,灿烂的稻作文化既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维持中华文明不灭的薪柴,揭示水稻驯化的机理对弘扬稻作文化、提升育种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团队与清华大学谢道昕院士团队合作,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科技部、农业农村部的支持下,经过20多年的努力,系统地揭示了人类将匍匐生长、产量低、散穗、易落粒、籽粒上有长芒、长得象杂草一样的野生稻驯化为赖以生存的重要粮食作物水稻的分子机制,创制了野生稻基因挖掘的重要遗传材料,鉴定了一系列增强耐逆性、减少施肥量、提高产量的重要基因。研究成果提升了我国在作物驯化和水稻遗传研究领域的国际影响力。

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主粮作物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作为长期从事水稻遗传资源研究的团队深感责任重大,必须时刻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己任,百尺竿头,更上一层楼,继续探索水稻驯化中奥秘,揭示从野生稻到栽培稻系列变异发生的机制,发掘有重要应用价值的新基因,为我国种业振兴、粮食安全作出新的贡献!

中国农业大学招办

项目名称:小麦耐热基因发掘与种质创新技术及育种利用

主要完成人:孙其信、李辉、彭惠茹、李梅芳、倪中福、张文杰

团队感想:高温胁迫威胁我国乃至全球小麦生产,培育耐热品种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确保小麦高产稳产的最有效途径。由于耐热性是复杂的数量性状,易受环境影响,导致耐热新品种选育的周期长、效率低。以资源为基础、基因为核心、品种为载体的分子育种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最有效途径,但亟需突破高效精确的耐热性评价方法、耐热基因及分子标记的发掘、耐热种质创新和新品种培育等三个技术瓶颈。针对这些难题,项目经过28年系统研究,在耐热鉴定方法、基因挖掘、分子标记追踪、种质创制和新品种培育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发掘了小麦耐热种质资源和显著提高耐热性的基因,扭转了小麦耐热育种资源和功能基因严重匮乏的局面;创建了与耐热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有效解决了耐热基因的准确追踪问题;创新了小麦耐热育种技术,提升了我国种业科技水平。育成的耐热高产新品种累计推广六千多万亩,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项目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计划等项目的支持,能够获奖也与前期选题的前瞻性、研究的持续性、合作单位的大力协助紧密相关。项目组未来将继续紧跟学科前沿,加快全基因组选择、基因精准编辑等新技术在小麦耐热种质创新领域的应用,为应对气候变化、保障粮食安全作出更大贡献。

中国农业大学招办

项目名称:良种牛羊卵子高效利用快繁关键技术

主要完成人:田见晖、张家新、安磊、朱化彬、翁士乔、杜卫华

团队感想:良种是畜牧业的基石,然而,长期以来,我国畜牧业一直面临良种繁殖率低、数量少等问题,成为制约核心种源自给率和优良品种推广速度的重要瓶颈,长期困扰我国牛羊产业。为保障我国牛羊产业健康发展,十几年来,我们的团队,从卵子高效利用技术入手,面对一个个长期困扰这一领域的瓶颈,从一点一滴的理论探索和技术创新做起,攻克了三十多年来困扰全球动物繁殖学和胚胎生物技术领域的科学和技术难题,打破了外国企业对关键繁殖调控药物的垄断,先后开发了卵子细胞核-质同步成熟、体外胚胎发育校正、体内排卵精准控制等国际领先的原创技术,让国外的科学家和产业界看到了中国团队在动物繁殖科学和技术难题面前,攻坚克难和创新创造的实力与决心。高效快速扩繁产业化是构建畜禽种业自主创新体系的重要内容,对于提升畜禽核心种源自给率、培育自主品种,实现我国由种业大国向种业强国的历史性转变具有重大意义。很高兴我们的团队能为提高我国种业科技能力做出自己的一点贡献。今后,我们的团队将和动物种业相关的广大科技工作者一起,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种业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服务国家农业科技自立自强,打赢动物种业翻身仗,实现我国养殖业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国农业大学招办

项目名称:食品动物新型专用药物的创制与应用

主要完成人:肖希龙、郝智慧、沈建忠、贾德强、王海挺、汤树生、王春元、何家康、刘元元、刘全才

团队感想:随着我国畜禽养殖的发展,抗菌药物大量使用导致的细菌耐药、药物残留等严重威胁动物性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项目组针对我国动物药品创制理论基础薄弱,创新思路缺乏,制剂技术落后等主要问题,提出现代中、西药研发和减抗替抗新思路,在国家科技部、农业农村部等多个项目的支持下,历时15年攻关研究,创制出食品动物新型专用药物,为我国2020年全面禁止饲料中抗菌药物使用提供产品支持,为新兽药开发和产业架构调整提供技术支撑。兽药产业是促进畜牧业和养殖业健康发展的基础性产业,在保障动物源性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项目组将继续紧跟学科前沿,致力于科学研究,为我国畜禽健康养殖、降低细菌耐药和保障食品安全做出更多的努力和更大的贡献。

END

来源:“中国农业大学”微信公众号

欢迎投稿:zsb@cau.edu.cn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北京本科院校-中国农业大学-微高校-院校号-中国农业大学招办-新闻速递 | 中国农大荣获7项国家科学技术奖 三大奖实现大满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