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陕西省平利县,贵州省织金县、普安县的孩子们迎来了新的支教老师。
由我校和中央民族大学、武汉体育学院师生组成的支教团走进乡村,用8周的时间向孩子们传授以“三大球”和基础大项为主要内容的体育技能,并针对“小眼镜”“小胖墩”和脊柱侧弯等青少年身体健康突出问题,组织开展不同形式的体育活动,对当地儿童、青少年进行体质健康干预。
10月8日,北京体育大学支教团队13名师生从北京西站启程。狭长的车厢里,一场热烈的研讨会正如火如荼进行着,在领队孙平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正积极探讨着在支教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大家集思广益、出谋划策。
10月11日,为期8周的支教活动正式开始。支教团成员们在实践中体验作为教师的快乐,在课堂中不断成长,并将体育强国的梦想传递给基层的孩子们。
初识初践
走近学生 融入学生
从学生到老师不仅是身份的转变
“到贵州支教的第一天就赶上了一整天的雨,我原本还担心学生没有办法进行户外运动,但学校原定进行的足球赛并没有因为下雨而推迟。”北京体育大学支教团学生张纪东说。赛场上,学生们在足球场上奔跑的身影像展翅飞翔的雄鹰。看着学生们的身影,张纪东进一步意识到了自己支教的责任,“我们来这里支教,不就是为了让他们拥有更好的体育课程、更多的体育项目、更强的运动技能吗?”
张纪东说,从学生到教师,这不是简单身份的转变,而是一种责任的转变。“我从接到任务到出发的这段时间,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也预想了支教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出乎意料的是,几周课程后,我看到所有孩子都对体育课充满热情,对运动有着无限的热爱。”
短短两周多的支教经历,也让北京体育大学支教学生于佳鸣体会到了“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的深刻含义。普安县盘水一小是一所百年名校,对体育的重视程度很高,专门提供了一个室内活动教室,于佳鸣每天下午带领三至四年级的45名小朋友进行课后1小时社团活动。“我负责健美操,第一天上课,还有些紧张,但随着课程的推进,我的担心很快消退了。我带领学生进行了反应能力、基础跳跃、节拍韵律方面的小练习,每位小朋友的配合度和参与度都非常高,下课还主动询问下节课学什么,令我备受鼓舞,有信心和动力以更加饱满的热情上好每一节课。”
学生的表现也很让于佳鸣“惊喜”,在很短的时间里学生们可以较快地掌握所教授的内容,健美操7个基本步伐已经教授完毕,且70%同学可以掌握。课堂期间,她还带领学生进行了一些身体基本姿态的练习。为了奖励学生,她也会在课堂中间做游戏,通过游戏进一步调动练习的兴趣。
于佳鸣说,支教以来,最幸福的事莫过于每天见到小朋友,他们大声的向我打招呼“于老师好”,并露出天真的笑容,看到这些,我深深体会到他们对体育、对运动的渴望与喜爱,体会到教师这个职业的神圣。支教还在继续,于佳鸣表示,她会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继续摸索,改进不足,总结经验,通过与当地老师的沟通,了解每位学生的情况,将自己所学到的体育知识教给孩子们,把更多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带给当地的体育老师,让健美操及更多体育项目在这里真正落地开花。
教学相长
遇到问题 解决问题
在不断完善中携手前进
北京体育大学支教学生关云清的第一节支教课程是紧张的。“我在普安县南湖民小的第一节课,40分钟的课程出现了小拖堂。因为时间不足,在课堂游戏中也出现了小失误。但孩子做得很认真,也非常配合我,帮助我度过‘万事开头难’这一关。”关云清说。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实践,她不断完善自己的课堂计划,希望可以让学生有更好的体验,“我发现学生在学习排球基本动作和步法时会感觉有些枯燥,所以在后续的课程中进行了简单调整,把趣味性内容、反应性动作添加在里面,他们的参与度得到了提升。”
不仅如此,关云清还调整了排球练习方式,之前练习下手发球时三人一组自由练习,而现在调整为两人一组距离6米面对面发球练习,这种练习方式既可以增加学生练习次数,提高课堂效率,也可以充实课程内容,保证教学进度,学生们都很喜欢。
传递关爱
以身示教 以心传情
在幼小心灵中点燃美好希望
在收到关于支教活动的通知时,北京体育大学支教团历莹莹第一反应就是报名参与。这是她人生第一次参加支教活动。历莹莹说:“怀着忐忑的心情迎来了和织金八小孩子们见面的日子。坐在去学校的汽车上,天空开始下起绵绵细雨,雨滴打在车窗上,仿佛也打进我的心里。当我来到学校门口,看到微笑走来的肖校长以及孩子们一张张灿烂的笑脸,我的内心开始一点点平稳下来。进入校门,一次次击掌传递的温暖、同学们的篮球操展示以及体育老师们对雨中足球比赛生动的解说……这一切都让我感受到满满的真诚与爱意,那一刻我心里绽放出五颜六色的花朵。”
历莹莹对孩子们进行体育舞蹈基础知识的普及以及拉丁舞手位组合的教学,在整个教学中,孩子们上课的专注力超出预期,他们对体育舞蹈充满好奇,迫不及待想学习老师示范的动作,同时也想把最好的自己展现给老师。
令历莹莹印象最深刻的是,在第一节课结束后,很多孩子并没有离开教室,而是对着镜子复习动作,门口趴着很多小脑袋在向教室里面张望,上课铃声一响很多孩子都跑回了教室,只有一个小女孩子站在门口迟迟没有离开,她眨着大眼睛问:“历老师,什么时候才能轮到我们三年级一班上舞蹈课呀?”那一刻历莹莹想到自己的童年,虽然不尽完美,但比起他们生活的条件真是强太多。
在深感自身幸运的同时,历莹莹也获得了更多的教学动力并对此次支教的意义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我们不能在短短的十几天教会他们什么,也不会改变他们多少,我们带给他们的可能只是一段美好的时光与回忆,让他们认识来自山外的我们,能拥有一份特殊的友谊,能感受到我们给予的温暖和关怀。对于孩子们来说,我们的关爱可能会在他们心里泛起涟漪,让他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让他们带着被爱的心更好地向前。我想,这就是支教活动最大的意义。”
科学引导
参与体育 热爱体育
在运动中享受乐趣
北京体育大学支教团队胡少辉前往的是普安县青山镇第一小学,也是此次支教地区中最偏远的学校,从普安县到青山镇有四十多公里的崎岖山路,需花费一个半小时的车程才能到达。在学校负责人的带领下冒着蒙蒙细雨考察了校园之后,他对学校的第一印象就是这里的基础设施比较完备,有标准的足球、篮球、排球场地。这使他深切感受到了国家对偏远山区学校体育基础建设的关心和重视。
来到青山镇第一小学第二天,学校正准备举行普安县第一届校园足球联赛,胡少辉在上课之余也会随队一起去赛场,给队员们加油呐喊并指导比赛。几场比赛下来,通过以赛代练,他看到了小队员在赛场上从不会踢到敢踢、从一窝蜂到会打配合、从只顾防守到勇于进攻的转变,也感受到了小队员们不畏寒冷在雨中拼搏的精神,发自内心的为他们骄傲。通过参与此次校园足球联赛,胡少辉也发现还有不少需要改进的地方:“第一,赛制安排不够合理,109场的比赛,很多队一天要踢两场到三场比赛,甚至第二天也被安排踢两场,严重违反了人体运动恢复原则,不利于学生健康比赛;第二,防护措施不到位,每个赛场都没有配备医护人员,队员受伤后不能及时处理;第三,过于重视竞技而忽略了普及。当然这些也是由于经验不足和条件所限,能在乡镇初次举行这么大的足球联赛,对基层校园体育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为了尽快融入学生,营造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胡少辉会主动走近他们,陪学生做游戏,跳绳,给学生表演武术,无形中和小朋友们建立一种美好的师生关系,后来只要胡少辉出现在操场,就会有一群小朋友围过来,有的小朋友说:“胡老师我会折飞机”“胡老师我会折青蛙”、“胡老师我哥哥9岁了”、“我姐姐比我大两岁”、“胡老师我好喜欢你”!这些可爱的学生瞬间暖化了他的心,让他幸福感爆棚!
胡少辉希望在接下来的支教时间里,能够让学生喜欢上运动,感受到体育精神,让学生们爱上武术,并在运动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锻炼意志。
传道授业
努力上好每一堂课
在支教路上播撒科学锻炼的种子
北京体育大学支教学生衷梓铉在踏上支教旅途的时候对支教生活充满向往,虽然出发前也被告知了可能环境比较艰苦,但他想在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体验他们的酸甜苦辣。当衷梓铉踏上织金这块土地的时候,发现这里虽然没有城市那么繁华,但有一种独特的宁静。“我去的第一所小学是织金三小。学校很新,教学楼、科技楼、操场、篮球场设施非常完备。三小的老师和学生对我这位外来客非常欢迎,特别是小朋友对我这个来自北京的大哥哥十分的好奇,对体育这门学科也十分期待。走在校园里被学生围着问我什么时候能上体育课也是一种常态。”
衷梓铉每天有3到4节课,闲下来的时间,他常常与音体美老师和班主任交流,尽快了解学校和班级的情况。他也发现,尽管学校的场地和器材都很完备,但是体育老师却十分稀缺,很多班级没有专职体育老师,由语文或者数学老师代上体育课。没有专业的知识和训练引导,学生们没有形成正确的身体姿态,错误的锻炼方法也为后续体育活动埋下了运动损伤的隐患。
衷梓铉经常被这群孩子对运动的热情所感动,尽管小城多雨,但是学生也希望可以到室外上课。他还发现这群孩子对于体育基本常识和项目比赛规则了解较少,这让他认识到进行室内理论知识教学的必要性。衷梓铉说,每次上完课他都会总结经验和教训,不断完善与进步,抓住孩子的特点,课堂组织和教学内容、手段不断多样化,根据孩子们的个性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方法鼓励和引导。
衷梓铉说,虽然我们在这里的时候不长,在这群学生一生中只是短暂的过客,但我还是希望,尽自己最大努力上好每一堂课,让他们能在提高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同时具备一定的体育素养,让他们学会一些基本的运动技能,了解项目历史和礼仪,培养团队精神和集体责任感,锻炼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础。我也将以“使命在肩、奋斗有我”的精神,保质保量地完成这次支教任务。
授人以渔
深入调研 精心设计
让体育在基层落地生花
支教团到达后的一周多时间,北京体育大学领队孙平老师走遍了毕节市织金县、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普安县、青山镇三个支教点的13所小学。孙平老师对支教学生进行悉心指导,根据各学校的教学条件、教学现状,调整轮换教学的设计。
“这里的孩子们非常喜欢运动,问题可能是如何科学运动,如何实现以项目技能掌握为基础的运动。在支教中,体育帮扶重点应该在哪里?这是我一直在思考并努力去解决的问题。”孙平老师表示。“支教老师们用心、用情教学、倾力付出,深受学生们的喜爱。他们的教学能力不断提高,教学效果逐步显现,教学特点初见雏形。他们从支教学校、学校老师及学生们那里学到很多,感悟很多。同时,他们也开始有些焦虑与不舍,‘我们走了怎么办?’孩子们的后续学习怎么办?体育课怎么办?”
为了给当地小学打下体育基础,让体育在基层落地开花,支教团努力探索解决方案。以织金县第六小学为例,该学校活动场地很小,难以开展足球项目,篮球场地有破损,经常被占用,体育课程难以开展。支教团积极调研、探索,发现学校仅有的小场地上设有4块羽毛球场地,可以推进气排球课程的建设,并最终将气排球课程建设成为该校的特色课程,为基层学校留下良好的体育课程范本。
同时,支教团在工作当中,还深入调研,积极推动当地学校“体教融合”落到实处。
爱与被爱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在最美的遇见中奉献着也收获着
支教对于每位支教团成员而言,是机会、又是挑战,是付出、也蕴含着成长。
在北京体育大学支教团中,有人正准备着推免研究生的复试、有人正忙于考研复习、有人面临论文开题……在支教中,反复诵读和利用碎片化时间争分夺秒学习成为他们的常态。尽管如此,他们还是将支教任务放在首位,认真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在日常教学和体育指导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能力,为改善当地小学生运动习惯,提升体质健康水平,激发体育参与的兴趣做出应有的贡献。用自己的行动践行“使命在肩、奋斗有我”的责任与担当。
北体官微 | 2021387期
内容来源|支教团师生、中国体育报
编辑制作 |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
校对监制 | 杨霄霄、石云峰
责任编辑 | 卢 雪、郭思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