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1686字,阅读约需2分钟
关键词:博雅云讲坛
编者按
大师云集,精英荟萃,又是一年开学季,“博雅云讲坛”系列也如约回归。从神秘难解的古代文明之谜,到日新月异的现代前沿科技;从中华大地源远流长的古老历史,到瞬息万变的当代国际局势。古今中外,天文地理,让你足不出户也能感受不同学科的无穷魅力。博雅云讲坛“理学讲堂”、“人文讲堂”系列讲座涵盖物理、化学、生命科学、地球空间科学、哲学、语言学与文学、历史学、考古学等多个专业领域,16位知名学者重磅开讲,与你一起畅游知识海洋,勇攀学科高峰。
学院概况
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成立于2017年12月13日,农学研究与教育历史悠久,汇聚了一大批学界才俊,为学校独立建制的教学科研实体单位,重点发展农业交叉学科研究与人才培养,着力解决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中面临的重大科学问题和瓶颈问题,建设集基础理论、产业应用、战略政策为一体的高端人才培养基地,为国家新农村发展提供基础理论、核心技术、骨干人才和政策咨询支撑。
目前,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下设四个学科:分子农学系、食物与应用经济系,智慧农业系、食物营养与安全系。学院为适应我国发展现代农业的需要,将国家重大需求与北京大学的学科优势相结合,开展了高起点、高标准、国际一流的前沿农业研究和人才培养,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主讲人介绍
邓兴旺,美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院长。
邓兴旺院士是国际植物生物学研究领域的主要科学家和领军人物之一,其研究工作已经形成了关于植物光形态建成调控机制的经典理论体系,研究成果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他主导开发完成了称为“广三系杂交育种技术”的水稻、小麦和玉米第三代杂交育种技术;培育出了称为“洁田稻”的抗除草剂水稻;作为国际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和首席科学家参与组建了国家作物分子设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发起并筹备成立了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倡导和推动山东省与北京大学在山东省潍坊市共同成立了“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在我国生物学基础研究、农业生物技术研发、科研体制改革、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讲座一览
扫描二维码
或点击“阅读原文”观看讲座视频
农业是安天下稳民生的战略产业。中国是世界农业发祥地之一,中国农业已有长达八九千年的悠久历史,从“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时期,历经粗放农业、精耕农业,逐步发展至如今机械化、标准化的现代农业。中国现代农业,需要使用先进科技,需要培育优秀农业人才,需要打造农业品牌,需要促进基层公共服务向乡村延伸,推动建设农业信息化,搭建农业产业合作平台,让农产品与市场需求紧密对接,加快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短板,逐步实现乡村振兴。
邓老师从自身的早年经历讲起,回忆在湘西山区度过的童年是如何深远地影响了日后的研究方向。1985年,邓老师从北大硕士毕业赴美留学。牢记儿时初心,学成归国后他满怀热情,积极投身祖国三农事业建设。2017年8月18日,在邓老师的促成下,山东省人民政府和北京大学签署协议共建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到今年,现代农业研究院正式入驻潍坊。
研究院成立以来迅速发展,已经形成一支院士领衔、杰青长江为两翼、中青年骨干为主体的队伍。从前沿基础研究,到应用基础研究,到产业技术研究,再到产业转换,研究院定位明确,环环相扣,始终致力于服务国家与社会。“油筒子”、“菜篮子”、“金饭碗”等多项技术纷纷涌现,科学创新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就杂交水稻技术的开发,邓老师特别对已故的袁隆平院士致意深切感谢。袁先生曾指出,“第三代杂交水稻技术是杂交稻技术的一个新突破。”
在讲座的最后,邓老师表示,通过科技创新,有决心也有信心可以解决中国农业的痛点和难点问题,保障中国粮食安全并满足大众不断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同时提高农民的收入,因为只有农民富裕才能保障乡村振兴。
编辑|江佳明
封面 | 王璐瑶
美编|胡佳琪
审校 | 李晶
未名新语
未名新语|刘行:燕园情,千千结
博雅讲坛
博雅云讲坛 | 国际半导体发展趋势与中国的碳基机遇
博雅讲坛
博雅云讲坛|中国古典诗歌体格律研究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