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首经贸开展课程思政建设以来,逐步形成了“课程门门有思政 教师人人讲育人”的生动局面。作为课程思政建设的进一步深化,很多学院正在陆续开展专业思政的研讨、设计和实践,将育人贯穿在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各环节,根据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特点和专业能力素质要求,深入挖掘专业思政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做到专业思政、课程思政一体化设计、一体化实施。新闻中心将陆续推出“专业思政先行”系列报道,展示部分先行学院专业思政建设经验与做法,推动专业思政互学互鉴,培育良好育人氛围。
经济学院专业思政建设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讲话和关于立德树人的重要论述,深入贯彻落实学校党政关于课程思政相关制度文件要求,以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为引领,从课程体系设计、课程思政内容完善、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等多个环节开展专业思政建设工作。经济学院的专业思政可以概括为八个字:“思”统典则,“政”校辕轮。即经济学院党政坚持专业思政、课程思政一体化设计,完善人才培养制度和方案,即“思”统典则。在此基础上,构建全面的专业育人和课程育人体系,准确把握学生的培养和发展方向,即“政”校辕轮。
整体设计,分步推进
经济学院坚持党政协同,齐抓共管,深入贯彻落实学校关于课程思政相关制度文件要求。按照学校统一部署,修订完善2021版人才培养方案,依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对人才核心素养的规定,一体化设计实施。
课程思政教学分享
首先,学院将课程思政建设作为推进学院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的重要抓手和重要任务,根据不同专业特点,突出专业特色,分类推进,实现课程思政全覆盖。引导教师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强化中国视角、中国立场,讲好中国故事。发挥经济学院承担全校性专业基础课程的特点,把《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等课程作为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由点及面,将课程思政建设覆盖所有课程。对每一门课程的课程大纲进行修订,从课程内容设计、教学方法研讨、教学案例提炼等各个角度落实课程思政工作。
政治经济学课程思政建设研讨会
第二,学院秉持知行合一理念,厚植青年学子家国情怀。学院人才培养特色秉持“实现专业育人与思政育人同向同行”。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潜能,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统一。
青年教师座谈会
第三,学院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升课程思政基本素养。学院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逐步优化教师队伍的学缘、年龄与学历结构。通过组织青年教师参加培训、校外学习等多种方式,使教育者先受教育,挖掘马克思政治经济理论基础的思政元素,提升经世济民情怀,帮助青年教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讲好中国经济故事,为课程思政建设奠定基础。
教师杜雯翠赴联合大学学习思政课程建设
第四,学院以课程思政建设为载体,积极推进教材建设,组织编写《中级微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等多部教材,有机融入思政元素,挖掘并凸显其价值引领功能,构建深度融合的知识体系。
第五,学院狠抓师德师风建设,筑好立德树人的精神堡垒。坚持完善制度建设,注重师德传承、师德养成,将师德师风建设融入教职工的日常思想教育中,铸就坚定信仰,不断强化底线约束,增强自律意识。
全员参与,成效显著
经过不断实践探索,经济学院专业思政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经济学院院长王军教授的《微观经济学》、副院长杜雯翠教授的《中级微观经济学》课程先后获批2021年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并被推荐至参加市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评选。郝宇彪副教授和崔颖老师荣获学校首届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大赛三等奖。关冠军老师出版《红色文化品牌塑造:理论与实践》专著。学院获批一批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课程思政案例、“课程思政”校级教改立项。同时学院先后支持了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与教改项目。2021年,由经济学院2019级经济学三班张新旭同学担任队长的实践项目《百年光辉历程中的小村落——探寻北京市昌平区延寿镇百合村的红色基因》荣获第十一届“挑战杯”首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红色实践”专项赛特等奖、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红色专项二等奖。2018级本科生王宇宸同学的实践项目《稳定脱贫与压茬推进乡村振兴调查研究》荣获第十一届“挑战杯”首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红色实践”专项赛特等奖。
未来,经济学院的专业思政建设将继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和体系,坚持专业思政与课程思政一体化设计实施,形成良好育人氛围,充分发挥院党委、教师党支部的引领推动作用,把握学生发展方向,努力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来源|经济学院
责编|新闻中心 张佳宁
学通社记者 杨宇航
视频制作|新闻中心 彭梓航 史博文
学通社记者王枫荻
审校|新闻中心 殷晶晶
球分享
球点赞
球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