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新增数学、中国语言文学两个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

首都师范大学招生办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我校新增数学、中国语言文学两个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

喜讯!

日前,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印发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2021年度)名单的通知》,我校今年推荐申报的数学、中国语言文学两个基地全部入选。连同2020年获批的“历史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我校共有3个基地入选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入选数量居全国师范类高校第三(并列)。

首都师范大学基础学科

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名单

首都师范大学招生办

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由教育部发起,旨在建设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一流基地,培养未来杰出的自然科学家、社会科学家和医学科学家,提升国家硬实力、软实力和健康力,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奠定人才基础。计划三年时间建设260个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今年是申报的最后一年。

首都师范大学招生办

首都师范大学招生办

获批3个“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是我校拔尖人才培养的重大突破。学校历来重视拔尖人才培养工作,经过多年积淀,已经积累了丰厚基础,形成了以点带面、基础扎实的拔尖人才培养生态体系。三个基地获批,为今后学校和学院在选才、育才等各方面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开展课程体系研究与建设,促进学科优势向人才培养优势转化提供了契机。学校将进一步把握好“选、培、评”等关键环节,加快推进三个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建设,同时也将充分发挥基地的示范引领作用,不断提高学校拔尖人才培养的整体水平和质量。

附:我校基础学科拔尖学生

培养计划2.0基地相关情况

1

数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涉及专业为数学与应用数学(2019年入选教育部“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本科建设专业)、统计学(2020年入选教育部“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本科建设专业)和信息与计算科学。

其中,数学为世界一流建设学科(2017年入选)、基础数学是国家重点学科;拥有数学和统计学两个一级学科博士点、数学和统计学两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等学科与人才培养平台;建成一支以中科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方复全教授领衔,以国家重大人才工程入选者、国家杰青、国家级人才项目青年拔尖人才等为中青年骨干的一流师资队伍;拥有高水平的校级、市级和国家级的科研创新实践平台,如量子信息与量子计算校级实验室、光场成像与数字几何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检测成像北京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北京成像理论与技术高精尖创新中心,2020年依托数学学科获批建设北京国家应用数学中心,成为首批十三个获得批准建设的国家应用数学中心之一(北京唯一)。

2

中国语言文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涉及专业为汉语言文学、汉语言文学(师范)、汉语国际教育。

中国语言文学是北京市一级重点学科,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评A-学科。其中,中国古代文学是国家重点学科。汉语言文学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2009)、教育部专业综合试点改革专业(2011)、北京市优势专业(2015),入选教育部“双万计划”首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019)。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在教育部专业评估中名列前茅,2020年入选教育部“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建有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中国诗歌研究中心”、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中华古诗文吟诵和创作”基地、教育部“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核心协同单位“甲骨文研究中心”等国家级重点学术平台。其中,“甲骨文研究中心”于2021年加入“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建设单位。

拥有强大的教学团队和师资力量,包括“文学理论教学团队”和“汉语言文字教学团队”两个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国家重大人才工程特聘教授、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国家级人才项目入选者、全国优秀教师、北京市教学名师等众多国家级、北京市高层次人才。黄天树、左东岭、马自力先后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中国语言文学学科评议组成员,马自力、王德胜现任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020年以来,在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北京大学中文系共建中国语言文学高精尖学科框架下,实施汉语言文学专业“首师大-北大”联合培养。

3

历史学拔尖学生培养2.0基地

涉及专业为世界史、历史学(基地班)、考古学、文化遗产。

拥有首批“国家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研基地”、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教育部国别与区域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国际组织人才培养基地、1个北京斯拉夫研究中心。拥有世界史、历史学(基地)、历史学(师范)、考古学、文化遗产5个本科专业。世界史、历史学(基地、师范)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考古学入选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文化遗产是教育部**特设本科专业。拥有世界史、中国史、考古学3个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3个博士后流动站,世界史为国家重点学科,历史学(世界史、中国史)入选北京市高精尖学科;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世界史、中国史、考古学分别为全国第3、第9、第11位,综合实力在全国历史学院系属于第一梯队。

现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审组成员、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家重大人才工程和国家级人才项目入选者、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马工程首席专家、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等十余人,全职引进的外籍“国际高层次人才”5人。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部级教研团队16个。已建成国家级精品课、视频公开课、资源共享课共3门,北京高校优质课程3门。编写“马工程”教材5部,国家级规划教材2部,北京市经典、精品教材3部,教育部推荐优秀教材2部。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3项,北京市级教学成果奖4项。获得首届全国教材奖特等奖1项,一、二等奖各1项,徐蓝教授获得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高层次人才培养突出,2人获得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

首都师范大学招生办

来源:首都师范大学官网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北京本科院校-首都师范大学-微高校-院校号-首都师范大学招生办-我校新增数学、中国语言文学两个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