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北林“专家导师团”讲座更精彩,队伍再壮大,魄力待出发!
活动介绍
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正在逐步深入,为加强与中学的交流沟通,支持中学开展发展性指导教育,我校继续推出“相约北林”系列活动之——专家导师团(以下简称导师团)进中学活动。为满足高中生各类需求,导师团讲座分为学科科普、心理辅导及学涯指导等系列。导师团成员均为我校专职教师,在某一学科领域有所擅长,他们志愿走进高中校园,拓展高中生视野、安抚高中生心理、助力高中生成长。
导师团宣讲内容见讲座介绍板块,有意向的高中可以下载《邀请北京林业大学“专家导师团”进校宣讲申请表》,填写完整并加盖公章后传真至我校,我校将及时协调相应导师赴高中开展义务讲座。因疫情防控原因,近期申请均调整为线上讲座。
扫描二维码或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即可进入申请表填写页面。
扫码即可申请
联系电话|010-62337159
传真|010-82381399
讲座介绍版块
学科科普类讲座
林学类 | |
导师姓名 | 讲座题目 |
徐程扬 | 森林工作者——人类福祉的捍卫者 |
刘琪璟 | 森林能吸存多少碳制造多少氧气 |
宗世祥 | 昆虫与人类的关系 |
贾黎明 | 森林自然教育之“八大感知” |
段劼 | 小树苗的“升学成材”之路 |
纪宝明 | 土壤微生物:渺小而伟大的地下工作 |
尹淑霞 | 小草与人类的不解之缘 |
一、森林工作者——人类福祉的捍卫者
导师简介
徐程扬,男,教授,博士生导师。城市林业专业负责人;中国林学会城市森林分会副理事长、中国林学会国家公园理事会常务理事、城市森林国家创新联盟副理事长、乡村生态景观国家创新联盟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北京林业大学学报》和《中国城市林业研究》副主编。先后主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中国工程院咨询项目、公益性行业专项以及地方科研项目27项,参加科研项目15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梁希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项、软件注册权12个。发表学术论文180余篇,出版专著13部。承担了5个国家森林城市总体规划、4个城市国家森林城建设评估咨询项目。主要研究方向有城市树木与环境、城市森林构建与经营、城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等。
讲座内容简介
从森林的生态贡献、产品生产、休闲游憩与文化产出、对人类健康的影响等角度,介绍森林对全球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作用;从人类对森林不合理地利用角度,介绍森林遭受破坏后对人类带来的影响;从森林对城乡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角度,介绍森林对城市宜居环境的贡献。介绍林业工作者的使命及其对推动生态文明的作用。
二、森林能吸存多少碳制造多少氧气
导师简介
刘琪璟,男,教授,博士生导师。在中国获得生态学专业博士学位,在日本获得遥感专业博士学位。主讲课程有《森林经理学》、《森林抽样调查技术》、《专业英语》等。主要研究植物群落学、树木生长模型模拟、森林碳汇。
讲座内容简介
森林吸收二氧化碳同时释放氧气。人类从森林里走出来但从未离开过森林,也永远离不开森林。森林不仅向人类提供直接的物质产品,如木材、药材、野菜、野果等,还不断地制造氧气。人类和所有需氧生物呼吸所需要的氧气都是绿色植物制造的,其中森林植物发挥主要作用。绿色植物制造氧气依靠的是叶片,叶片吸收二氧化碳,呼出的却是氧气,源源不断支持人类生态系统。从单片叶子到整株大树乃至成片的森林,能够吸存多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又能释放出多少氧气?讲座将从不同尺度上介绍森林如何发挥制氧机的作用。
三、昆虫与人类的关系
导师简介
宗世祥,男,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林学会森林昆虫分会副主任委员,林业生物灾害监测预警科技创新联盟副理事长,中国昆虫学会第十届理事会理事,北京市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协会监事,林木有害生物防控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林草局创新团队负责人,辽宁省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防控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沈阳农业大学外聘导师,四川省林草局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邀请专家,国家林草局草原蝗虫防治指挥部专家组成员,《北京林业大学学报》《应用昆虫学报》《西部林业科学》编委。2012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项目。主要研究方向为林木钻蛀性害虫生态调控技术。主持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课题1项,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2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1项、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1项、国家林业局行业标准制定项目4项、北京林业大学青年团队创新计划项目2项,北京林业大学优秀青年教师创新计划项目1项。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排名第2),梁希林业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排名第3),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排名第5),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排名第4)。以第1完成发布林业行业标准2项,以第一作者或责任作者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SCI源论文42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8项,实用新型专利7项。
讲座内容简介
昆虫与人类的关系 昆虫无处不在,无论在人类活动之所,还是在无人之境,它们都以自己特有的方式生存着。那么昆虫和人类,这两股地球上最大的势力间存在着怎么样的关系呢?是敌对的,还是友好的?本次讲座将从昆虫的繁荣及原因,昆虫的益和害等方面全面阐述昆虫与人类的关系。
四、森林自然教育之“八大感知”
导师简介
贾黎明,男,教授,博士生导师。林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家能源非粮生物质原料研发中心副主任、森林培育国家重点学科负责人、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宝钢优秀教师奖”获得者、“杨树人工林高效培育”全国林草科技创新团队负责人、2020年度校级“年度榜样人物”。兼任无患子产业国家创新联盟理事长、中国林学会第十二届理事会理事、中国林学会森林培育分会副秘书长、国家能源非粮生物质原料标准化委员会林业分委会副秘书长、北京市园林绿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等。主要在杨树速生丰产林精准水养管理、无患子原料林高效培育及多联产产业链发展、片麻岩山地微立地评价及拟自然植被恢复、混交林树种间相互作用机制、风景游憩林培育理论与技术、森林生长及收获模型、林业文献计量研究等领域开展科学研究。曾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及科技攻关、林业行业公益专项等课题近30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梁奖4项、三等奖3项;主编和参编专著18部,发表第一作者和责任作者学术论文169篇(其中SCI论文25篇,EI论文10篇)。主讲《森林培育学》课程为国家一流线下课程、国家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北京高等学校优质本科课程(重点)。
讲座内容简介
人类来自于森林。森林就像母亲怀抱,不仅带给人类物质资源、生态环境,也能带给大众精神抚慰、精神力量。当前公众“压力山大”,强烈渴望回归自然、拥抱自然,那森林能够带给大众什么呢?讲授人几十年行走森林,拍摄了大量森林美景,浅悟了森林真谛。本讲座将在展示我国森林之美的基础上,系统介绍森林自然教育之“八大感知”:生命感知、生态感知、美学感知、生产感知、情感感知、五觉感知、健康感知、文化感知。讲座将为青年朋友健康身心、博大胸怀的塑造和养成发挥作用!
五、小树苗的“升学成材”之路
导师简介
段劼,副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2017.12-2018.12在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学术访问。2010年7月至今在北京林业大学工作。主要承担林学概论、森林培育学等本科生的课程教学,承担森林培育研究法等研究生课程。研究方向包括森林培育、城市林业、生物质能源等。发表科研论文70余篇,参编专著5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子课题1项,国家行业标准制修订项目1项,参与10余项。曾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梁希林业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等。
讲座内容简介
树木从幼苗到成熟林的全生命周期生长特点,森林培育措施在树木成材期间发挥的作用及其自然原理。主要介绍树木生长阶段的划分方法,幼苗种类、造林方法、幼中林龄管理技术、成熟林收获采伐方式等内容,说明人类活动在树木成长成材中可以发挥的重要作用。该讲座内容图文并茂,通俗易懂。
六、土壤微生物:渺小而伟大的地下工作者
导师简介
纪宝明,男,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林业大学草业与草原学院副院长,兼任国家草产业科技创新联盟秘书长、中国草学会草地生态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治沙暨沙业学会草原生态修复与草业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第一届国家林草局草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北京生态学学会副秘书长等职。
1994年毕业于北京林业大学林学专业,2000年获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生所生态学硕士学位后赴美国留学,2007年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获得生物学博士学位,2008年至2010年在美国北亚利桑那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10年至2013年在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工作,2013年作为引进人才入职北京林业大学。
近年来主要围绕土壤微生物生态学的前沿问题,探索菌根真菌在草原和森林生态系统中土壤-植被相互作用的生态机理,研究领域包括菌根生态学、微生物生态学、草地生态学、分子生态学、恢复生态学等。目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题、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专题、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专题等。近期成果发表在《Ecology》、《Molecular Ecology》、《New Phytologist》等国际一流期刊上。
讲座内容简介
长期以来,因为研究方法的局限性,土壤一直被认为是一个“黑匣子(black box)”。随着现代分子技术的发展,土壤中丰富多彩的微生物世界正逐步被揭示,它们的重要功能也日益被人们认识。在森林和草地生态系统,有哪些微生物?它们如何分布?起着什么样的作用?能否影响地上植被的动态?能否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演替?本次讲座将从以分布最广泛、功能最重要的一类微生物菌根真菌为例,讲述渺小的土壤微生物反馈影响地上植物的概念、规律及机制。
七、小草与人类的不解之缘
导师简介
尹淑霞,女,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北京林业大学草业与草原学院副院长,草坪学学科负责人,国际草坪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草学会草坪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主要研究方向为草坪草遗传育种、草坪病虫害综合防治。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参与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多个项目。是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草坪学“的课程负责人,获省部级科技一、二等奖3项,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主编、参编教材或专著20余部,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项。
讲座内容简介
草原,是人类自诞生起就在身侧的绿色,是人类进化的摇篮。人们喜欢小草,讴歌小草顽强的生命力。然而,小草也是娇嫩的。炎炎夏日中,为什么茵茵草坪上会出现一块块触目惊心的斑块?春风送暖,万木复苏,为什么原本的茵茵绿草迟迟不肯褪下冬季的黄裳?为什么“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壮观景象不复存在?你可曾有“为什么我国足球场草坪质量会与欧洲国家差距那样大”的疑问?本次讲座将从小草对人类社会的贡献、草坪管理的重点与难点等方面阐述小草与人类的不解之缘。
水土保持类 | |
导师姓名 | 讲座题目 |
丁国栋 | 潜心防沙止漠 助力生态文明 |
张建军 | 水土保持与人类发展 |
冀晓东 | 土木工程建设美好家园 |
张守红 | 水的旅行 |
齐元静 | 地理学思维与国家百年梦想 |
高广磊 | 黄沙秘境——由精绝古城谈起 |
一、潜心防沙止漠 助力生态文明
导师简介
丁国栋,男,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市教学名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现任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学科负责人,荒漠化防治教研室主任。多年来,一直从事荒漠化防治、恢复生态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主持完成荒漠化防治内容相关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4项、“973”计划专题1项、林业公益科研重大专项1项、中韩合作研究项目1项、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专题1项、“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专题1项。先后在中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SCI、ET检索论文33篇,获批发明专利12项,获得省部级教学和科研奖励7项,主编教材9部,出版论著4部。指导培养博士研究生14人、硕士研究生35人。工作期间曾经获得北京市高校优秀共产党员、中国水土保持学会先进工作者、北京林业大学优秀共产党员、北京林业大学优秀班主任、北京林业大学师德标兵等称号。
讲座内容简介
我与沙漠化防治之缘,沙漠化防治与生态文明,沙漠化产生与危害,沙漠化防治理论与技术,中国沙漠化防治之情。
二、水土保持与人类发展
导师简介
张建军,男,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市教学名师。主要从事水土保持、植被恢复、森林水文研究。正在主持项目2项,主持完成科研项目18项,参与完成科研项目14项。获林业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国家林业局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中国水土保持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项,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北京水利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著作15部,获发明专利5项,获实用新型专利4项,获软件登记权4项。为本科生主讲《水文与水资源学》、《植物地理学》,为研究生主讲《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实验研究方法》、《自然地理》等课程。
讲座内容简介
水是生命之源,土是生命之本,水土资源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水是灾害之根,土是灾害之源。洪水、滑坡、泥石流、水土流失不但造成了水土资源的损失和浪费,更是掠夺人类生命财产安全的罪魁祸首。人类的发展史就是与水的抗争史,就是保护土地的奋斗史。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水土保持正是通过构建青山绿水,为人类创造美好的生存环境。本次讲座将水土流失的危害、成因分析、防治措施体系等方面,全面阐述水土保持与人类发展的关系。
三、土木工程建设美好家园
导师简介
冀晓东,男,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市教学名师,土木工程系主任;兼任全国农林院校土木工程学科专业联盟副理事长,北京生态修复学会理事,南方水土保持研究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工程材料,边坡生态防护工程,结构风工程。主持国家自然基金、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子课题、政府企业委托横向课题等多个项目,编著学术著作3部,编写教材2部。以第一作者或责任作者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70多篇,其中SCI/EI检索30多篇。授权发明专利、软件著作权、实用新型专利等10余项。
讲座内容简介
土木工程是覆盖面非常广的工程学科,土木工程是人类文明和历史的载体,人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土木工程。土木工程专业究竟要学什么、干什么一直是广大考生和家长亟需弄懂的问题?本次讲座将从土木工程的内涵讲起,探究土木工程各类注册工程师的执业内容,讲明学了土木工程能够干什么。
四、水的旅行
导师简介
张守红,男,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副院长,中国水土保持学会科技产业工作委员会常委,小流域综合治理专业委员会委员。2014年博士毕业于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2015年人才引进到北京林业大学工作,2019年破格晋升教授。主讲《水文学》、《城市雨水控制与利用》、《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等课程。主要研究领域为水土保持、流域综合治理、城市雨水控制与利用。主持或参加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等项目/课题研究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主编/副主编教材2部,参编专著5部。获评北京市优秀青年人才、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北京市优秀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教师、中国水土保持学会青年科技奖、科学技术一等奖和优秀设计一等奖等荣誉。
讲座内容简介
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条件,是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极为重要而活跃的因素,是维系地球生态系统功能和支撑社会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性自然资源和战略资源。在太阳能、地球引力和人类活动等因素影响下,地球上不同相态(固、液、气)和存在于不同空间(大气、地表、植被、土壤、岩石)中的水在不停地循环转化。水分的循环转化过程从根本上决定了全球水资源的时空分布,进而影响自然环境变迁和社会经济发展。本次讲座以《水的旅行》为题,通过介绍全球/区域水循环原理与水文过程,讲解全球和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规律,以及与水循环过程伴生的洪涝、干旱、土壤侵蚀、土地沙化、土壤盐渍化、植被退化等常见的生态环境问题,并简要介绍国内外水资源综合管理的理论与实践进展。
五、地理学思维与国家百年梦想
导师简介
齐元静,男,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北京林业大学地理系主任,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兼任多个地方政府的专家顾问。主要研究方向为城镇化、经济地理与区域发展。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子课题、国家发展和改革委研究课题、生态环境部研究课题等多个项目,发表SCI等高水平论文20余篇,出版专著两部,软件著作权3项。主持国家重大战略及各类城乡区域规划60余项,获省部级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
讲座内容简介
改革开放以来,以任务带学科,通过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地理学科实现了快速的发展。本讲座将从大家熟知的地理学知识讲起,阐释地理学知识与地理学思维的不同,进而通过分析大国崛起背后的地理学逻辑,来引出地理学是如何服务国家战略的?在此基础上,本讲座将聚焦生态文明等国家重大战略,指出地理学和水土保持学面临的重要发展机遇及社会需求。
六、黄沙秘境——由精绝古城谈起
导师简介
高广磊,男,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水土保持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荒漠化防治教研室副主任、党支部副书记,兼任林业生态工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治沙暨沙业学会理事、勘察设计研究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水土保持学会风蚀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
主讲北京高校优质本科课程、北京市精品本科课程“荒漠化防治学”和研究生课程“荒漠化防治原理与技术”,参与讲授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精品核心课程“生态环境建设与管理”和全英文课程“Desertification Combating Engineering”“Grassland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曾获全国林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优秀教学案例,北京高校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北京市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
主要从事荒漠生态学、荒漠化防治相关研究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专题、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等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第一完成人授权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主编参编专著7部。曾获中国水土保持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
讲座内容简介
精绝古城是否真的存在?精绝女王是否拥有通天法力?漫漫黄沙秘境究竟创造了哪些奇迹,又埋葬了多少秘密?我国北方地区沙漠面积究竟有多大?我们做了哪些努力让沙漠黄色变成生命的绿色?肆虐横行的黄色巨龙——沙尘暴为何会突然出现?“三北”防护林工作,“蚂蚁森林”为什么没有阻拦它南下的步伐?
高广磊老师@你,让我们一起走进黄沙秘境!
园林类 | |
导师姓名 | 讲座题目 |
姚朋 | 绿色办奥,北林行动 |
张云路 | 生态文明背景下风景园林的新使命和新任务 |
一、绿色办奥,北林行动
导师简介
姚朋,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讲《风景园林设计》与《园林设计STUDIO》等专业课程,指导本科生与研究生多次获得国际、国内设计竞赛奖项,曾获北京市优秀本科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北京林业大学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指导教师等荣誉称号;主持和参与多项课题研究,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主持完成北京2022年冬奥会张家口赛区核心区生态建设规划设计、国务院国管局景观设计、国家植物博物馆园区总体规划等数十项园林规划设计项目,获得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亚太区和亚非中东地区(IFLA-APR、IFLA-AAPME)设计奖、英国景观行业学会(BALI)国家景观奖等国际奖项10余项;获得中国勘察设计协会、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等颁发的国内设计奖项5次。
讲座内容简介
北京2022年冬奥会张家口赛区生态景观规划建设纪实
二、生态文明背景下风景园林的新使命和新任务
导师简介
张云路,男,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中国风景园林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学术部副部长、中国林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园林》、《风景园林》杂志特邀编辑。主要研究方向为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城乡人居环境营造、乡村景观等。主持并参与了国家自然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北京市科技计划重大支撑项目、国家林业局行业标准制定项目等多个科研项目。并主持完成了京津冀、黄河流域、雄安新区、冬奥会、世园会多个区域的景观规划设计实践,多次获得国际IFLA、美国ASLA、英国BALI、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等国内外权威规划设计大奖。并以第一作者或责任作者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毕业设计指导教师、优秀共产党员、十佳班主任等荣誉称号。
讲座内容简介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进一步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的重要性,并提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风景园林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如何进行积极呼应,并如何通过研究与实践推进我国生态环境与人居环境的优化,将成为本次演讲的核心阐述内容。
公共政策类 | |
导师姓名 | 讲座题目 |
张英杰 | 城市中绿色空间的价值: 从你我的日常生活到国家的宏观政策 |
一、城市中绿色空间的价值:
从你我的日常生活到国家的宏观政策
导师简介
张英杰,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教学引导员;国家林草经贸研究院,副院长。2006年9月-2015年7月,就读于清华大学(本科+直博);2015年7月至今,任职于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访问学者;麦肯锡城市中国计划,兼职研究员;入选北京市国家治理青年人才培养计划。主要研究领域涉及:城市与房地产经济学;城市绿色空间与城市可持续发展。以第一或通讯作者身份,累计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被引450余次;近5年SCI/SSCI收录论文7篇,累计影响因子超过28),主持2项国家级,1项省部级和其他若干项研究课题;系列研究成果获得两项省部级二等奖;决策咨询报告获得5份省部级领导的肯定性批示。在学期间获评清华大学:优良毕业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助教;工作后获评北京林业大学: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第一名)、最佳教案奖,“十佳班主任”、“研究生优秀班主任”和“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
讲座内容简介
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肯定可以接触到公园、绿地甚至森林等绿色空间(Urban Green Space),你是否也很喜欢身在其中的感觉,一般都会在这里开展哪些活动呢?本次专题讲座就会以此为切入点,在互动研讨之中开展分享,和同学们一起建立系统性的思考分析框架,一方面,实从微观视角切入,对于生活在城市中的居民,上述这些绿色空间会有怎样的价值?可能通过什么机制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影响?另一方面,也会一起切换到宏观视角,以“国家森林城市政策”为故事线索,在全国层面思考分析该类生态环境领域的公共政策会对我们城市的发展带来哪些变化,这些变化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社会经济背景的城市,会不会有差异化的效果。
工学类 | |
导师姓名 | 讲座题目 |
赵东 | 神奇的林业机器人 |
阚江明 | 自动化与人类社会进步 |
张军国 | “互联网+”让野生动物保护更智能 |
徐学锋 | 先进制造—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 |
陈劭 | 北林大的现代装备技术与人才培养 |
陈来荣 | 交通安全与美好生活 |
一、神奇的林业机器人
导师简介
赵东,男,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北京林业大学工学院院长。主要研究方向为农林机械装备与智能化、无损检测与CAE仿真。长期从事工程类力学课程及机电类专业课程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先后指导博士生、硕士生40余名,主持或承担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10多项,发表学术论文60多篇,其中SCI/EI收录近2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和软件著作权7项。2010年在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作访问学者。获第九届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第八届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奖,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北京市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现为林业装备与自动化国家林草局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林学会林业机械分会常务理事、北京力学会理事、森林与草原消防装备分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讲座内容简介
“互联网+机器人”不仅在工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在林业方面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针对林业行业作业环境复杂、传统机械装备运行和工作困难的现状,林业特种机器人必须实现自动化感知作业环境、自主作业控制等智能化功能。那么林业机器人都有哪些特殊性?神奇的功能是什么?本次讲座将从林业特种机器人的特点,现有的和未来要研制的林业特种机器人等方面进行全面阐述。
二、自动化与人类社会进步
导师简介
阚江明,男,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林业大学林业装备与信息化学科负责人,林业装备与自动化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兼任第八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际林联第三学部harvesting and transportation学组副组长、中国林学会森林工程分会常务理事、《森林工程》青年编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科研基金和科研奖励评审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为森林工程装备及其自动化、林业机器人。主持/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林业局948项目等国家和省部级项目20多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9件、实用新型专利7项、软件著作权登记25项,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身份发表SCI/EI论文近50篇,出版专著1部和译著2部;获得北京市科学技术三等奖1项,梁希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梁希科学技术三等奖2项。
讲座内容简介
结合科学技术、自动化技术和社会的发展历史,站在当前所处时代,分析自动化技术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即自动化技术曾经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介绍当前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说明为什么自动化技术已经逐渐成为了人类社会文明和现代化的标志,阐述自动化作技术对人类社会未来的影响。
三、“互联网+”让野生动物保护更智能
导师简介
张军国,男,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北京林业大学工学院副院长、中国自动化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林学会森林工程分会常务理事、中国林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常务委员、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审专家、中国自动化学会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评审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等。主要研究方向为机器人与人工智能,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北京高等学校青年英才计划、中国高校产学研创新基金、国家林草局科技成果推广等省部级及以上项目近20项。 个人曾被评为教育部全国万名优秀创新创业导师首批入库导师、北京市首届优秀本科毕设指导教师、北京林业大学优秀本科育人团队带头人、北京林业大学首届“十佳”研究生导师、北京林业大学立德树人优秀教师等。
讲座内容简介
生物多样性使地球充满生机,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保护生物多样性有助于维护地球家园,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野生动物作为生态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保护意义不言而喻。野生动物监测是保护管理工作的基础,传统监测方式普遍存在不足。红外相机是目前主流监测方式,但是其存在监测时效性不好、后期图像人工分拣劳动强度大等不足。互联网+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基于互联网+技术的野生动物监测系统,可以实现7*24全天候野生动物自动监测以及高清图像、视频信息的无线远程传输;基于人工智能的野生动物种类识别系统,利用当下最前沿的机器学习技术,可以实现野生动物的批量自动分类与数量统计;基于大数据的保护区野生动物数据分析,可以有效分析动物的栖息地分布、行为节律、种群分布等信息。
四、先进制造—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
导师简介
徐学锋,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先进制造、微纳摩擦学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项、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1项,参与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项目1项。近年来,发表SCI等论文30余篇,单篇SCI他引最高200余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排名4)、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自然科学一等奖(排名5)、清华大学优秀博士论文二等奖、梁希青年论文奖三等奖、北京林业大学青年学术论文一等奖、北京林业大学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北京林业大学优秀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北京林业大学优秀班主任等奖励。目前为中国摩擦学会会员、中国力学学会会员,担任《Langmuir》、《Physical Chemistry Chemical Physics》、《Applied Physics Letters》、《Journal of Colloid and Interface Science》等国际期刊审稿人。2012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讲座内容简介
“中国制造2025”: 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增材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领域创新发展的先进制造,对于实现这一目标有着重要意义。本讲座将介绍先进制造的分类、设备、原理、应用等方面,并向大家阐述先进制造中包含的基础理论问题。
五、北林大的现代装备技术与人才培养
导师简介
陈劭,男,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曾任北京林业大学工学院机械交通系主任、实验中心主任、教学副院长、北京内燃机协会理事、中国林学会林业机械分会理事、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车辆工程学科教学委员会委员等职务。作为专业课教师主讲机械概论、金属切削机床、汽车发动机构造、汽车发动机原理、汽车检测技术、交通事故鉴定与保险理赔、森林灭火装备等课程。指导机械工程硕士研究生41人(已毕业31人)。主要研究方向有车辆运用与检测技术、林火扑救装备与技术、机械设计及理论。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获批国家专利3项,软著18项。主持参加10余项教学改革项目,2009年、2013年获得北京市教学成果二等奖, 2015年获得北京林业大学师德标兵,2016年获得北京林业大学教学名师奖。 2016年“干旱沙地机械化深栽造林技术”获得第七届梁希林业科学技术三等奖。2017年获得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017年获得校级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最佳指导教师奖,2019年获北京林业大学教育基金立德树人优秀教师奖励。
讲座内容简介
概述现代装备技术与行业特色,详解北京林业大学工学院的装备技术状况与发展,工程实践条件,师资队伍状况,毕业生就业与再培养。
六、交通安全与美好生活
导师简介
陈来荣,男,副教授。北京林业大学工学院副院长。讲授汽车安全工程、汽车贸易、汽车技术经济学等课程,主要从事汽车与交通安全技术、汽车驾驶行为分析等领域的研究工作,在指导学生科技创新工作中成绩显著,发表各类学术论文20余篇。
讲座内容简介
我国正处于在城市化与机动化快速发展时期,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体现在生活生产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本讲座结合车辆结构、道路特征、交通环境,介绍人在各种交通状况下的生理与心理变化规律,分析驾驶员在各种状态下驾驶行为特征,深刻剖析影响交通安全的人、车、路方面各种内在因素;介绍提高交通安全水平的新技术、新方法;结合国内现实的混合交通环境,阐述人们日常生活,如驾驶、乘车、步行等交通行为提高安全水平的举措,帮助人们树立交通安全意识、提高社会总体交通安全水平,诠释交通安全在人民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材料科学类 | |
导师姓名 | 讲座题目 |
宋国勇 | 鲤跃龙门:废弃生物质的华丽转身 |
袁同琦 | 创造绿色产品 共建生态家园 |
漆楚生 | 木材智能科技与人类美好生活 |
王堃 | 清洁能源,美丽中国新动能 |
柯清 | 神奇的榫卯 |
彭尧 | 人类和“木”相处的前世与今生 |
王西鸾 | 1、新兴科技开启生物质时代—林产化工的机遇与挑战 2、更美更健康的奥秘—神奇的林化产品 |
一、鲤跃龙门:废弃生物质的华丽转身
导师简介
宋国勇,男,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高层次人才项目入选者。目前主要从事“金属催化剂活性的精准定位与调控、生物质催化转化及全组分利用”等方面的研究。先后在兰州大学、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学习,其后在美国斯克瑞普斯研究所及日本理化学从事可持续性化学研究工作。主持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日本学术振兴会、日本理化学研究所FPR等国内外科研项目。申请国家发明专利7项,授权两项;参编英文专著3部。已经在国际顶尖SCI期刊发表学术论文68篇,他人引用6500次,单篇最高他人引用1950次,H-指数为36,入选2020年爱思唯尔(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主要学术兼职包括中国林学会林产化学化工分会理事、中国林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林业工程学报》编委、《生物质化学工程》编委等。
讲座内容简介
生物质是指通过光合作用而形成的各种有机体,主要包括农林业生产过程中非粮食、果实以外的秸秆、树木等农林废弃物。地球陆地每年生产1000~1250亿吨生物质,生物质能源的年生产量远远超过全世界总能源需求量。与石油、煤炭、天然气等化石类碳资源相比,生物质中碳源于二氧化碳的光合作用,天然具有碳中性特点。通过现代物理、生物、化学手段将废弃生物质转化为能源、化学品、材料等产品,不仅可以破解石油资源短缺造成的能源安全问题,同时是实现碳平衡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手段。本次讲座将介绍废弃生物质如何实现鲤跃龙门般的华丽转身。
二、创造绿色产品 共建生态家园
导师简介
袁同琦,男,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高层次人才项目入选者。现任木质素高值化利用国家创新联盟理事长、木质功能材料与制品国家创新联盟副理事长、中国林学会林产化学化工分会理事、中国林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常务委员。主要从事生物质清洁高效预处理及全组分转化为生物质能源及材料的基础及应用研究工作。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及青年项目、企业委托横向项目等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参编中文专著1部、英文专著5部、授权中国发明专利18件。研究成果曾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及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发明一等奖等奖励。
讲座内容简介
当前全球石化资源迅速消耗,生态环境不断恶化,高效开发可再生的农林生物质资源将其转化为生物基材料、能源及化学品已成为新一轮产业发展战略的重点。本次讲座将从农林生物质的化学成分、分离及高值化利用方法等方面,全面阐述如何将其转化为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三、木材智能科技与人类美好生活
导师简介
漆楚生,男,副教授。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联合培养博士,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博士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副教授。2013年于北京林业大学工作至今,主要从事木结构建筑材料和生物质复合材料的研究与教学工作,任中建-北林木结构设计中心主任、木质复合材料教研室主任、木材科学与工程(中加合作办学)项目秘书。在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Industrial Crops and Products等国内外著名学术期刊发表SCI和EI收录学术论文3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等10余项科研课题,研发的新技术和产品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9项,并在多家制造企业进行推广应用。先后获第五届梁希青年论文二等奖、第六届梁希青年论文三等奖、北京林业大学家琪云龙优秀教师奖、北京林业大学十佳班主任等荣誉称号。
讲座内容简介
木材是绿色可再生资源,在宏观上具有美化环境、释放氧气等功能。使用现代科技对木材原料进行深加工,其可以替代石油生产塑料、胶粘剂等日用品,也可以生产供汽车和飞机使用的燃油、生产高强度的碳纤维、制造高性能防弹衣、生产自愈合手术材料,木材纳米技术还可以应用于智能电器和智能家具,提升人类的智能生活。此外,应用现代科技对木材进行改性和增强,可以建造大跨度木质桥梁和20层的木结构楼房,木材的吸湿、吸音、吸热特性将使人类生活更健康美好。此外,对木材的综合高效利用,将促进我国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本讲座将重点介绍木材中的高科技和智能化技术,以及现代木材科技对人类未来生活的作用和贡献。
四、清洁能源,美丽中国新动能
导师简介
王堃,男,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为生物质能源及高值化利用。博士学位论文入选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等奖励。近年来主持和完成了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北京市自然基金青年项目等,作为学术骨干参加了973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十二五”和“十三五”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近年来,共发表SCI收录期刊论文50余篇,JCR一区TOP期刊9篇,参与编写英文专著3部,中文专著2部,授权发明专利4项。
讲座内容简介
能源是人类活动的物质基础,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优质能源的出现和先进能源技术的使用。能源和环境是全世界、全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我们正经历着由化石能源、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所构成的“多能共存”时代,也将迎来着以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为主的新时代。本次讲座将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为目标,从综合、高值化利用可再生资源的角度,介绍基本科学问题、发展前景及所面临的问题,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新思路。
四、神奇的榫卯
导师简介
柯清,男,讲师。现任中国林学会家具与集成家居分会理事、北大核心期刊《家具与室内装饰》杂志青年编委、国家三级家具设计师。主要从事家具产品研发、家具结构设计与制造等领域的教学、科研工作。主持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北京市教委科学研究与研究生培养共建项目2项;参与纵向及横向课题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SCI、EI、CSCD收录6篇;授权实用新型/外观专利3项;副主编教材1部,编译书籍2部,参与教材编写1部。主持设计作品《小小明式家具》受邀参加2016年意大利米兰Salone Satellite国际家具展。
讲座内容简介
中国传统木结构(木建筑、木家具)无钉无铆,不打胶,仅通过榫与卯之间巧妙的构架与咬合,浑然一体,生死不弃。究竟何为榫卯?榫卯为何如此牢固?哪些经典的榫卯结构在传统建筑和家具中应用?本讲座通过案例分析结合实物演示的方式讲解中国传统家具中精妙的榫卯结构及其基本材料与力学原理,充分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及中国古人的工匠智慧。
五、人类和“木”相处的前世与今生
导师简介
彭尧,男,讲师,硕士生导师。2018年于北京林业大学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工作至今,主要从事木材保护与改性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兼任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木材防腐技术国家创新联盟秘书长、北京林业大学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工会委员。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北京林业大学新进教师科研启动项目等研究课题。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发表SCI收录论文15篇,中文CSCD论文2篇;出版中文学术专著1部;参与编写英文学术专著1部;副主编教材1部。曾获北京林业大学优秀班主任荣誉称号。
讲座内容简介
木材作为一种绿色可再生资源,如今被广泛应用于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可以说,木材在人类文明和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讲座从“林”-“木”-“材”的角度,阐述人类与木材相处的发展历程。木材的前世,可用作为古人的做饭取暖的薪材、传承文明的纸和笔、建造房屋和家具的原材料等。木材的今生,可借助现代科技对其进行深加工,替代不可再生的石油原料生产塑料、胶粘剂等日用品、生产供汽车和飞机使用的燃油、生产高强度的碳纤维、制造高性能防弹衣、生产自愈合手术材料等。此外,还可以应用新进技术对木材进行改性和增强,建造大跨度木质桥梁、高层木结构建筑、以及作为航空航天用材。木材的未来,可借助木材纳米技术、3D打印技术,将其应用于智能电器和智能家具,提升人类的智能生活,继续推进对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
七、
题目一:新兴科技开启生物质时代—林产化工的机遇与挑战
题目二:更美更健康的奥秘—神奇的林化产品
导师简介
王西鸾,女,副教授。2015年博士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学系,从事石墨烯、碳纳米管、生物质等新型碳材料的可控组装及复合的研究。以第一作者在国际顶尖杂志Energ Environ Sci, J Am Chem Soc等发表多篇文章,任SCI、RSC多个期刊审稿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曾代表中国优秀青年学者参加第63届诺贝尔奖获得者大会,曾获第十届北京市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以及最佳教案奖、第十二届北京林业大学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先后获教育部科技成果奖、高等学校自然科学一等奖等奖励。
讲座内容简介
讲座1:新兴科技开启生物质时代—林产化工的机遇与挑战
生物质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来源丰富,分布广泛,既包括传统的农林作物,也包含农林废弃物、生活垃圾、工业废水、固体污染物等。在传统化石资源日渐枯竭的背景下,林木生物质是最理想的替代资源。利用日新月异的现代技术和新兴科技,生物质资源可以生产化妆品、保健品、生物医药品等日化产品;可以转化为燃料气、生物油、生物炭等清洁能源,可以用于生物发电、垃圾电厂、移动电源、电动汽车、空间电站等发电技术,可以实现雾霾、废液、生活垃圾等环境治理,还可以应用于纳米胶囊、电化学储能、生物催化、电子器件等新型材料领域。本讲座将从科技视角揭开新兴林化科学技术的神秘面纱,以实现对生物质资源的高值化利用,为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目标做出贡献。
讲座2:更美更健康的奥秘—神奇的林化产品
科学技术深深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也改变着我们的文化。在享受科技所带来便利的同时,人们也逐渐认识到到日用品中化学成分的危害,因此更渴望使用和食用安全、天然、纯净的天然成分。基于森林等生物质资源的活性成分通过化学、化工等加工生产技术转化成为各种产品,这就是林化产品。从安全可食用的天然色素,到价格高昂的护肤品、保健品,以及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奖的青蒿素,林化产品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无所不能,也正是这些玲琅满目的林化产品让我们的生活更美更健康。如何从生物质资源中获得所需要的活性成份?哪些成份可以抗衰老?哪些成份能够抗癌?怎样将活性成份生产成可使用的林化产品?结合现代制药技术的传统中药将怎样发展?本讲座将逐一揭示这些林化产品背后的奥秘,着重介绍使人类生活更美更健康的林产化工技术。
生物科学类 | |
导师姓名 | 讲座题目 |
刘玉军 | 生物科学—21世纪的科技制高点 |
孙爱东 | 我与“食品”有个美丽约会 |
程瑾 | 植物的生存策略—传粉和繁殖 |
甘芝霖 | 没有食品添加剂,就没有食品工业 |
袁峥嵘 | 换个角度看历史:动物改变世界 |
一、生物科学—21世纪的科技制高点
导师简介
刘玉军,男,教授,博士生导师。日本大阪市立大学生物学理学博士,国家留学基金委项目评审专家。主要从事植物光生物学和林下资源开发及药用植物学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完成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各类科研课题十余项。发表研究论文100余篇,其中SCI收录期刊论文60余篇。开展的主要研究工作包括西藏红景天及药用紫苏、伯尔硬胡桃和石斛等的组织及细胞培养研究,石榴种质资源及石榴叶利用研究,紫苏和胡麻油脂组分研究,山苍子(木姜子)等芳香植物挥发油组分研究,板栗壳斗及橡碗鞣质的分离鉴定及其降糖活性研究,寒温带道地药材仿生态培育技术研究与示范(东北林下参仿野生栽培与综合利用示范)研究,元宝枫籽油、种皮单宁及叶片绿原酸利用研究,林下中药材重点品种仿野生种植标准研究,悬浮细胞次生代谢光信号调控研究,以及植物光生物学相关研究等。
讲座内容简介
生物学或生命科学贯穿于我们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小处关乎每个人的日常起居,大处关乎社会与经济发展,乃至包括人类在内的物种起源、进化和生存。近一个世纪以来,生物科学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一个个难题正在借助于现代技术得以解答。本讲座将从生物科学的基本概念,生物科学研究的热点及难点,以及充满未解之谜的生物科学等方面展开,并简要介绍北京林业大学生物学研究的重点领域和主要成果。
二、我与“食品”有个美丽约会
导师简介
孙爱东,女,教授,博士生导师。
教育部食品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林草局教材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级食品科学与工程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负责人,中国粮油学会薯类分会常务理事,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果蔬加工分会理事,中国林学会森林食品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基金评审专家;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北京食品学会理事。
曾获北京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优秀指导教师奖,北京林业大学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优秀指导教师奖,指导学生获京津冀大学生食品创新创意大赛一等奖,指导学生获校优秀本科论文,指导大学生获校暑期社会实践优秀团队并获优秀指导教师奖。
主持国家自然基金“蓝莓花青素酰化产物的稳定性及诱导肝癌细胞凋亡的机制研究”、“微芯片脉冲电场对蓝莓汁中微生物的钝化机制及特征香气组分影响研究”、“基于Escherichia coli O157:H7亚致死态细胞探究超高压与原儿茶酸协同杀菌机制”、“基于菌体蛋白泄漏探究超高压对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烯醇化酶致敏性的影响”面上项目四项、国家林业局公益性课题“蓝莓定向高效培育及加工利用技术研究-蓝莓花青素制备及抗氧化功效研究”、“藤本林药资源高效精准检测技术集成与示范”课题、“十三五”国家食品研发专项子课题一项。主要研究领域:①天然产物活性物质的筛选与功效评价;②非热食品加工技术;③基于DNA条形码技术的中草药真伪鉴别;④食品加工过程中芳香物质形成与增香调控;⑤食品加工致敏性风险评估。
讲座内容简介
谈到食品科学与工程类专业,社会上有太多的误解和偏见,有些人觉得“食品科学与工程”是学做饭的,有些人理解是学怎么吃的;有人觉得“食品质量安全”是学营养的、学检测分析的……,那么食品科学与工程类专业到底是什么样的呢?本讲座将从食品科学与工程类专业的内含,涉及的研究领域,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介绍。
三、植物的生存策略—传粉与和繁殖
导师简介
程瑾,女,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市“林木分子设计育种”高精尖创新中心青年研究员、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助理,中国植物学会兰花分会理事、北京林业大学教学名师。副主编教育部首批特色优势专业建设项目教材1部,先后被评为北京林业大学教学名师、家骐云龙优秀青年教师、北京林业大学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最受学生欢迎奖、最佳教学演示奖。主要研究方向为传粉和繁殖生物学、保护生物学。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子课题、国家林草局业务委托项目等多个项目,发表SCI和核心期刊论文20余篇。
讲座内容简介
植物不但提供人类食物,还贡献我们赖以生存的绿色环境。相对于动物,植物不能离开生长地点,那么植物是如何实现传粉和繁殖的呢?通过本次讲座,您能知道为什么向日葵并不是一直向着太阳转,了解为什么红心火龙果比白心火龙果要贵,明白花生为什么叫“落”花生......同时程瑾老师还会带您走近进化论之父达尔文的早期研究——兰科植物的传粉生物学,不仅能认识到各色各样的美丽兰花,更能欣赏到聪明的兰花为了实现繁殖而练就的百变武艺,包括食源性欺骗、性欺骗和繁殖地欺骗等。从这里出发,一起去发现自然之美,感叹植物智慧,开启北林之旅吧。
四、没有食品添加剂,就没有食品工业
导师简介
甘芝霖,男,讲师。现任北京林业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系讲师,硕士生导师,本硕博均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期间曾赴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公派联合培养一年,研究方向为农林产品加工技术研究与产品开发及现代食品加工技术,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现主持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一项、省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三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四项。
讲座内容简介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随着现代化、工业化的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老百姓在温饱之后更加关注食品的安全与健康。由于道德与诚信的缺失、非法添加物的使用,使得食品安全事件频频发生,加之公众对于食品添加剂的认知存在着误区,一提到食品防腐剂等就“谈虎色变”,使得食品添加剂屡屡成为非法添加物的替罪羊。那么,食品添加剂究竟会对食品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如何在食品加工中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本次讲座将为大家解读上述问题。
五、换个角度看历史:动物改变世界
导师简介
袁峥嵘,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动物学教研室,2014年7月至今北京林业大学工作,2018年12月-2019年12月美国普渡大学访问学习。主讲《动物生理学》、《免疫学》、《动物改变世界》等课程,曾获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一项,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一项,校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第十二届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特色组二等奖,第十四届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特色组一等奖指导教师奖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北京林业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1项,北京林业大学科技创新计划1项等,发表科研论文40余篇。研究方向主要包括动物生殖生理内分泌学,动物干细胞与生殖生物学,人工智能生物学等。
讲座内容简介
狼影响了东西方民族的心理结构,并成为许多民族的力量之源。狗的生活影响了一批被称作犬儒主义者的人。天鹅不仅能飞越珠穆朗玛峰,更留痕于音乐、舞蹈、文学甚至哲学的“湖面”,对人类思想产生美丽而深刻的影响。马蹄之下有江山,然而老鼠传播疫情的现实,不断提醒我们:在疾病面前人类永远是软弱的。不论在神话还是现实人类生活中,动物令人类或爱、或敬、或畏、或恶,它们的“态度”也“驯化”着人类,动物也是世界的主人,更是我们无法隔绝的爱!本次讲座将讲述动物是如何改变世界面目,进而影响人类历史进程,在大千世界中感受人类的伟大与渺小,为我们认识世界、看待历史提供另一种视角。
信息类 | |
导师姓名 | 讲座题目 |
淮永建 | 人与自然的沉浸式交互体验 |
一、人与自然的沉浸式交互体验
导师简介
淮永建,男,教授, 博士生导师。北京林业大学信息学院数字媒体系主任;北京邮电大学数字媒体与艺术学院外聘教授;北京电影学院数字媒体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南京艺术学院传媒学院外聘教授;吉林动画学院特聘教授。受国家留学基金委和国际合作项目资助先后赴新西兰、美国、加拿大等国家访问交流。教育部动画、数字媒体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研究会数字创意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图像图形学会数码艺术专委会常务副主任;中国图学学会数字媒体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系统仿真学会虚拟技术及应用专委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技术发明奖、教育部长江学者等国家科技奖评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教育部国家留学基金等科研项目和成果奖励评审专家。教育部中国大学生原创动漫大赛、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数字媒体科技作品及创意大赛、北京高校大学生数字媒体设计大赛等大赛评委。先后主持和参与多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课题20余项。在国内外核心刊物和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70余篇学术、会议论文。SCI检索2篇,EI检索10余篇。
讲座内容简介
随着虚拟现实技术、可视化、人机交互等技术的发展,人与自然互动更加和谐,可以利用计算机可视化建模技术对自然景观(景观、树木、植物和动物等)进行高度真实感的三维建模和渲染。利用头戴式设备对花卉植物等自然世界进行沉浸式的体验和认知,增强用户的体验,弘扬林业科普知识。
理学类 | |
导师姓名 | 讲座题目 |
李红军 | 智能时代的数学:以计算几何及其应用为例 |
一、智能时代的数学:以计算几何及其应用为例
导师简介
李红军,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北京数学会理事。2015.9-2016.8在美国罗切斯特大学学术访问。2003年4月至今在北林理学院数学系工作。主要承担空间解析几何、离散数学、数学模型与数学实验等本科生的课程教学,承担矩阵论和计算几何等硕士研究生课程,承担现代数学基础等博士研究生课程。研究方向包括计算几何、植物建模、模式识别、信息可视化、图像处理等。发表科研论文40余篇,中国发明专利授权7项,美国际发明专利1项,登记软件著作权11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参与2项。
讲座内容简介
智能智造中的物体形状建模与分析中,需要计算几何的知识。本讲座介绍了Voronoi 图与 Delaunay 三角剖分,点云拟合与三维物体重建,植物生长模拟三个话题,展示了空间区域划分、物体的Mesh表达、三维采样、统计分析、物体重建、树木重建、森林场景可视化、树木生长模拟和番茄生长模拟的一系列研究结果。该讲座内容图文并茂,通俗易懂。
自然保护区类 | |
导师姓名 | 讲座题目 |
张东 | 大自然的精灵 |
沐先运 | 正经点,去沾花惹草啦! |
雷霆 | 认识湿地,了解湿地 |
一、大自然的精灵
导师简介
张东,男,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林业大学野生动物保护与利用教研室主任。以濒危动物(普氏野马、赛加羚羊、麝类)重引入生物学研究为主攻方向,主持国家及省部级项目20余项,先后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2年)、北京高校“青年英才计划”(2013年)、入选北京林业大学杰出青年人才培育计划(2015年,2019年)。指导本科生大学生科研创新训练项目国家级立项10余项,发表SCI论文30余篇。近5年,在BMC Biology、Cladistics、Systematic Entomology等本领域主流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60余篇;科研成果先后获得中国林业青年科技奖(2019年)、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二等奖(2019年)等学术奖励20余项。受聘为IUCN物种生存委员会委员、马科动物组专家、中华预防医学会媒介生物及控制分会委员、中国昆虫学会专业委员会委员等,担任Frontiers in Ecology and Evolution等期刊编委。
讲座内容简介
朱鹮、普氏野马、林麝、麋鹿均为我国一级重点保护珍稀动物,他们诞生在中国,他们在自然界中蕴含着强大而又神秘的力量,他们展示着自然生灵的至美,正是这些使得他们被称为动物界的“活化石”。而从古自今,他们面临了怎样的兴衰?他们经历了怎样的曲折才形成现在的分布格局?我们又要怎样去维护这些失而复得的珍稀物种?让我带你们走入这超凡动物的世界,讲述这动人的生命故事。
二、正经点,去沾花惹草啦!
导师简介
沐先运,男,副教授。任教于北京林业大学生态与自然保护学院,讲授《植物分类学》、《树木学》、《森林生物识别与鉴赏》等课程,教学风格幽默;主要从事植物分类与系统进化研究,对以北京无喙兰为代表的北京市兰科植物和丁香叶忍冬、百花山葡萄、轮叶贝母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开展了长期的资源调查与保育实践;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出版专著、译著6部,在《科学大院》、《科普北京》、《森林与人类》、《生命世界》等媒体平台发表了多篇科普文章。
讲座内容简介
如何做到“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估计很难,至少也是“踏马归去马蹄香”。沾花惹草是个技术活,如何才能严谨、科学的沾花惹草呢?首先,我们需要用科学的方法剥去外衣、认清她们的组成结构和形态特征。其次,要了解她们的家族谱系关系,以及其生态、经济和文化价值。第三,面对数不尽的野花,要头脑清醒、目标明确、缓急有序,下手前排好序。笔者在北京地区深耕野花多年,此次围绕“为什么要沾花惹草”、“如何沾花惹草”以及“沾花惹草的后果”展开介绍,分享个人经验与体会,以期为珍稀濒危植物的繁殖和保育提供借鉴和思考,助力我国的生态保护。
三、认识湿地,了解湿地
导师简介
雷霆,男,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任国家湿地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国际湿地科学家协会会员、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编委、中国林学会会员。主要进行湿地植物群落生态学、植物多样性多样性保护及湿地保护区建设与管理等方面理论与实践研究,主讲《湿地监测》、《湿地保护与管理》等课程,在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受损湿地修复与重建、湿地自然保护区及湿地公园建设与管理、湿地科普宣教和合理利用模式等方面具有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经验。
讲座内容简介
面对复杂多变的湿地生态系统,该如何才能知道她的整体健康状况?是否这个生态系统正在经受人为活动的干扰?这些干扰是否已经超过了她的耐受范围?究竟要怎么样做才能让她免受折磨、恢复旧日光彩容貌呢?来这里看一看!我们将从多个角度探究湿地生态系统的变化趋势及原因。加入这个课堂吧!
环境类 | |
导师姓名 | 讲座题目 |
洪喻 | 微藻世界之“魔鬼与天使” |
一、微藻世界之“魔鬼与天使”
导师简介
洪喻,女,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环境科学学会青年科技奖、北京市科技新星。主要从事污染控制资源化与碳减排、环境功能材料与环境风险物质毒性评价相关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等国家级省部级与横向课题20余项目。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其中SCI收录期刊论文45篇,已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14项,实用新型1项,申请发明专利15项,参编5部中英文论著。担任《Current Pollution Reports》编辑,中国化学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水处理与回用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藻业协会微藻分会会员、中国自然资源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委员等,以及多家国内外学术期刊审稿人。
讲座内容简介
微藻在自然界无处不在,陆地、河流、湖泊、水库、极地,甚至空气中都有微藻的存在。这些古老的生物在地球诞生不久就出现了,一直陪伴着地球上生物的演化至今。微藻种类繁多,生物多样性丰富,随着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也在发生着一系列种群的变化,魔鬼般的“水华”与“赤潮”,让人类吃尽了苦头至今仍然攻克不下;天使般的高价值微藻(如生产油脂、蛋白质、淀粉、色素、虾青素等等)能够固定二氧化碳,实现碳减排,帮助人类转化污染,变废为宝,生产各种能源资源物质,如何让微藻“天使”造福人类也是现在一直在攻坚的课题。本次讲座将从微藻是什么,有害微藻如何控制,高价值微藻如何应用实现水资源化处理与碳减排等方面逐一阐述,让大家了解微藻世界,清楚微藻中“魔鬼与天使”的存在、弊端和益处。
艺术设计类 | |
导师姓名 | 讲座题目 |
张婕 | 升级再造 |
一、升级再造
导师简介
张婕,副教授。毕业于德国国立卡尔斯鲁厄设计学院。德国IFA(Institute for Foreign Cultural Relations)对外文化关系研究院东亚地区策展人、顾问。研究方向产品升级再造设计,传统文化与现代创新设计。指导多项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并获奖项。指导学生参加高水平学科竞赛获得多项国内外竞赛奖项。2017年获得北京市工业设计大赛优秀指导教师。主持并参与多项教改项目,主持并参与多项科研项目,设计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展出并获奖项。2019年获得北京高校第十一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人文类A组一等奖,最佳教案奖。2019年获得ISW国际引导员(FDW)资质,担任北京林业大学教学促进师。
讲座内容简介
那些被我们丢弃的物品真的只是垃圾,等待它们的命运只有被焚烧或掩埋吗?对这些所谓 “垃圾”进行升级再造,通过创新设计使它们成为新的物资,最终完全放弃 “废旧物品”的观念。本次讲座介绍升级再造设计理念,改变原有的行事方式,为人类持续生存与发展找到新出路。
心理辅导讲座
导师姓名 | 讲座题目 |
雷秀雅 | 1、我的青春我做主 2、与自己的性格交朋友 3、人际的奥秘 |
李明 | 1、心理学与生活 2、考前压力管理与心理调适 |
项锦晶 | 心理测验在高考填报志愿中的意义 |
金灿灿 | 1、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和高考志愿填报 2、中学生情绪和压力的管理与调节 |
刘洋 | 1、品牌的性格 2、心理特点与职业规划 |
一、
题目一:我的青春我做主
题目二:与自己的性格交朋友
题目三:人际的奥秘
导师简介
雷秀雅,女,教授,硕士生导师。日本山口大学心理学博士,现任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心理系教授,研究生导师,北京林业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副主任。宝钢教育奖优秀教师,北京市教学名师,北京林业大学首届十佳导师。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心理咨询与治疗课程主讲人。中国心理注册督导师,北京市教育工会心理咨询中心专业负责人。主要从事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领域中的青少年心理、自闭症儿童心理学、绘画艺术疗法等方向的研究与教学工作。代表作品:《自闭症儿童教育心理学理论与技术》清华大学出版社;《心理咨询与治疗》清华大学出版社,《游戏治疗》重庆大学出版社,《透视心灵—绘画心理分析技术》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儿童心理问题评估与咨询》重庆大学出版社等多部著作。
讲座内容简介
青春期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期,青春期的孩子对于自己成长中心理与行为的了解对于其成长更为重要。一个人的心理是否强大很大成分在于是否了解和接纳自己的性格,一个真正懂得欣赏自己的人才会欣赏世界。人际关系是现代人心理健康之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决定着孩子对于环境的适应状况。愿孩子们,与心同行,快乐成长!
二、
题目一:心理学与生活
题目二:考前压力管理与心理调适
导师简介
李明,男,副教授。山东博兴人, 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东方心理学方向)。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完成博士后研究(道家心理学方向)。耶鲁大学访问学者。北京林业大学心理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客座教授。中国心理学会注册督导师,婚姻与家庭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心理健康工作委员会常务理事。国际EAP协会中国分会理事。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咨询师专业委员会委员,青年工作专业委员会委员,文化与治疗学组委员。中国生命关怀协会婚姻与家庭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北京心理卫生协会心理治疗与咨询委员会常务委员。发表《叙事心理治疗导论》、《艺术心理治疗》《叙事心理治疗》、《成人之美:明说叙事》等专著,《叙事疗法实践地图》、《精神分析与中国人的心理世界》、《性、生态、灵性》等译著,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
讲座内容简介
讲座题目1:心理学与生活。
心理学只有短暂的历史,但拥有悠久的过去。人类文明的长河,不但积累了无数的物质成果,更是酝酿了丰富的精神生活。以历史的眼光,回顾心理学与人们生活世界之间的关联,以发展的视角,展现个体毕生成长的心理轨迹,本讲座向中学生呈现心理学的概览,激发他们了解别人的兴趣和自我成长的动力。
讲座题目2:考前压力管理与心理调适。
考前压力管理与心理调适。考试考的是知识,更是状态和发挥。在备考的最后阶段,心态管理能力对成绩的提升尤其关键。影响心态和发挥的关键是压力管理能力。本讲座介绍科学的压力管理原理,简单高效的压力管理技巧,为同学们在充分知识储备的基础上高效发挥提供助力。
三、心理测验在高考填报志愿中的意义
导师简介
项锦晶,女,副教授。2004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心理与行为科学系,获得理学学士学位,2010年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专业,获得博士学位,2010年7月来我校工作。中国心理学会注册系统心理师。主要从事心理分析与中国文化领域、表达性心理治疗(沙盘游戏治疗、绘画测验与绘画治疗)、投射测验的应用等方面的科研和教学工作。
讲座内容简介
心理测验在高考填报志愿中的意义。
四、
题目一: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和高考志愿填报
题目二:中学生情绪和压力的管理与调节
导师简介
金灿灿,男,教授,硕士生导师。入选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计划。中国心理学会康复心理委员会(筹)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心理学会生态与环境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央视网“战疫最前线”在线心理帮助平台心理专家;北京林业大学心理学硕士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人文学院学术/学位委员会委员,心理学系主任。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本硕博。研究方向与兴趣:各类人群的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网络心理、统计技术的心理学应用、人事测评与选拔。
讲座内容简介
讲座题目1: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和高考志愿填报
讲座内容简介:俗语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现今,职业选择不论对男性还是女性都十分重要。高中阶段的主要任务不仅仅是学习,还有一个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功用被长期忽略了。高考志愿填报和选择直接影响职业生涯发展。本次讲座希望帮助中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与能力特长,合理选择高考志愿,为今后的职业生涯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讲座题目2:中学生情绪和压力的管理与调节
讲座内容简介:中学生时期,也叫疾风暴雨期。这一时期,中学生的生理大发展,情绪变化大,承压能力脆弱,应该如何应对?本次讲座将分析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情绪和压力的表现,提出针对的解决措施和干预办法,希望同学们能够平稳地度过这一时期。
五、
题目一:品牌的性格
题目二:心理特点与职业规划
导师简介
刘洋,男,讲师。200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心理系,本硕博均在北京大学心理系。现任中国社会心理学学会 生态与环境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 人力资源与劳动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 职业指导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原机械工业部)企业员工心理疏导研究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体育总局心理顾问。
讲座内容简介
讲座题目1:品牌的性格
如果品牌是人,他们会是什么样的人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品牌也一样,有的外向,有的活泼,有的特立独行。不同的品牌,面对不同的消费群体,体现出了不同的性格特点。
讲座题目2:心理特点与职业规划
心理特点与职业规划:不同的心理特征,未来的职业发展是不一样的。“我能做什么”“我适合做什么”“我愿意做什么”是职业发展的三个角度。一个是能力特点,一个是心理特点和职业的匹配,一个是职业兴趣。职业规划就是人职匹配,了解自己,了解职业,才能做好未来的规划。
宣讲主题:我们是谁,在生涯规划中显然有着基础,如果一个人不了解自己的个性特点、兴趣,那么又怎能找到让自己持久为之奋斗的专业和职业呢?而心理学在帮助人们了解自己,发展自我方面有着卓越的作用,途径有心理测量、结构访谈、投射测量等技术。希望在高考中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吗?试试使用心理学的方法。
学涯指导讲座
导师姓名 | 讲座题目 |
于翠霞 | 1、教练技术在中学生涯辅导中的应用 2、管好自己就能飞 |
陈洪波 | 敢做梦,能圆梦,做自我管理的高手 |
代智慧 | 科学选择选考科目及大学专业介绍 |
一、
题目一:教练技术在中学生涯辅导中的应用
——生涯教练,中学生涯导师的新角色
(授课对象:中学校长、生涯导师、班主任、教师等)
题目二:管好自己就能飞
——教练技术在自我管理中的应用
(授课对象:学生或中学校长、生涯导师、班主任、教师等)
导师简介
于翠霞,女,副研究员。国家高级职业指导师、职业指导人员教师、心理咨询师;美国咨询师认证管理委员会认证GCDF 全球职业规划师、BCC 生涯教练;新精英生涯导师;ICF国际教练联盟注册专业教练;4D卓越团队授证讲师;NCEE创新创业导师;英国纽卡斯尔大学教育管理专业访问学者。 具有近30年高校工作经历。2003年开始专业学习,并把所学应用于学生的教育管理中。2013年创办了“教练式辅导员专业化训练项目”,2014年设立“于翠霞工作室”,业余时间致力于教练在高校的应用推广工作。2015年编著出版《朝着梦想奔跑——大学生成长手册》和《圆梦职场——个人战略管理手册》,倡导并推行的“大学生圆梦行动”,已在全国部分高校试点。2017年开始面向中学校长、老师讲授“教练技术在中学生涯辅导中的应用”;《播下梦想的种子——中学生成长手册》2017年下半年出版。
讲座内容简介
高考改革后,学校、老师、家长、学生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帮助学生厘清目标、挖掘潜能、看到可能、坚持行动、实现目标是学校、老师、家长共同的期待。关于如何实现这个愿望,于翠霞老师用了近十年的时间,结合近三十年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大胆地将教练技术应用于学生发展性辅导、班级建设及自我管理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也积累了大量的成功案例和经验。2017年暑期她开始尝试将这些内容介绍给中学校长、老师,也获得了高度认可,满足了老师们迫切的需求。
二、敢做梦,能圆梦,做自我管理的高手
导师简介
陈洪波,女,副教授。北京林业大学工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国家绘画投射心理测验分析师、GCDF全球职业规划师,北京市优秀辅导员。
讲座内容简介
一是帮助学生从高中阶段提高自我管理能力,用愿景九宫格帮学生确立目标、用平衡轮帮助学生用行动让梦想落地、用三个卓越、三个成功事件、小确幸的工作帮助学生找到自信与动力,学会时间管理的方法;二是运用生涯规划及就业指导理论帮助学生提早做好生涯规划,了解自己的优势,兴趣能力价值观;三是帮助学生调整好心态,帮助高中识别需要重点关注的学生以便给予帮扶。
二、科学选择选考科目及大学专业介绍
导师简介
代智慧,女,副教授。北京林业大学生涯规划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美国咨询师认证管理委员会认证(GCDF)全球职业规划师。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生涯教育专业委员会成员。为安徽电视台及全国十余所高中开展过多场学术报告。
讲座内容简介
中学生如何做好学业规划。具体内容:第一、学业规划简介。对学业规划概念进行讲解,通过学生做学业规划、不做学业规划的实际案例分析,提升学生的学业规划意识;第二、如何做学业规划。首先通过生命撕纸活动,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学习时光的短暂,然后通过兴趣测评及讲解,引导学生进行内部兴趣探索;再讲授大学、专业设置、十大升学途径、信息搜索方法等,引导学生进行外部探索,实现知己知彼。第三、介绍积极情绪,引导学生积极乐观学习。第四、结合以上内容,通过生涯幻游,引导学生探索自己的理想院校、理想专业,并带领学生一起行动,现场制定本学期的学习规划。
—END—
主编 | 刘思瑶
责任编辑 | 刘芳 安特
审核 | 郭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