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中国音乐学院官微”可以订阅哦
2021年12月5日晚,由中国音乐学院主办的“中国音乐学院第一届学生管弦乐作曲比赛决赛音乐会”在北京音乐厅精彩上演。
本场音乐会依托“人才培养质量建设—一流专业建设—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项目支持,由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和中国乐派交响乐团共同承办,指挥家金野执棒中国乐派交响乐团演奏。
当晚,中国音乐学院高精尖创新中心副主任、研究生院院长王萃教授,教育教学中心主任吴志武教授,中国乐派交响乐团首席指挥邵恩教授,以及各兄弟院校专家学者出席了本场音乐会。
音乐会开始前,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主任高缨教授首先致辞。她介绍此次比赛旨在促进学生加强乐器法和乐队语言构建的学习,希望以此提高学生管弦乐创作能力,强化乐队思维。同时,本场音乐会也是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在一系列课程改革后的教学成果展演。近年来,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依托中国乐派交响乐团,每学期期末考试以及毕业考试均采用现场职业乐团演奏的形式;积极申报并开展“微歌剧项目”“走近乐队”“室内乐工作坊”“东方地平线”学生新作品音乐会等作曲系学生人才培养项目;积极推动并鼓励学生参与校内外各类学术讲座、专业比赛;搭建多层次的专业实践平台,开拓学生视野;举办配器实践课现场音乐会等实践活动。这些教学改革措施使这次比赛具有实践的根基,为本场音乐会打造高水平的音乐作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音乐学院第一届学生管弦乐作曲比赛共有21部本、硕、博在读学生作品参赛,经过初赛17位评委集体评选,共有8部作品入围决赛。决赛音乐会现场通过7位决赛评委现场评分决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和优秀奖2 名,并由乐团的演奏家们共同评选出“乐团最喜爱作品奖”。担任本次决赛的评委有著名作曲家高平教授、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主任高缨教授、中国音乐学院特聘教授金平、作曲家权吉浩教授、禹永一教授、朱琳教授,以及中国音乐学院指挥系副主任金野教授。
本场音乐会上演了决赛入围的8部作品,分别为李凯的《芸苔花海》(指导教师:高为杰)、阿艺思的《布鲁克挽歌》(指导教师:王非)、王志强的《松》(指导教师:程伊兵)、谢雨晴《夜梦》(指导教师:王非)、陈思危的古筝协奏曲《虹霓》(指导教师:阮昆申)、苏日嘎拉图的《远山的呼唤》(指导教师:王非)、常智舒的《Impasto》(指导教师:施万春)和刘一鑫的《冰封》(指导教师:阮昆申)(以演出先后为序)。这些作品风格迥异、创作语言多样,不乏对于交响乐队语言有效的探索与思考,也是作曲系一直以来努力践行多元化、高品质创作理念的体现。本场音乐会得到了音乐界专家、同行的一致赞誉,反响强烈。
激烈角逐
| 一等奖 |
2019级博士生研究生陈思危
| 二等奖 |
2018级本科生阿艺思
2019级硕士研究生 李凯
| 三等奖 |
2019级硕士研究生 王志强
2017级本科生 苏日嘎拉图
2020级硕士研究生 常智舒
| 优秀奖 |
2021级硕士研究生 刘一鑫
2021级硕士研究生 谢雨晴
| “乐团最喜爱作品奖” |
《虹霓》 陈思危
一等奖获得者陈思危与评委高缨合影
二等奖获得者阿艺思、李凯与评委高平、金平合影
三等奖获得者王志强、苏日嘎拉图、常智舒(郑琳韵代领)
优秀奖获得者刘一鑫、谢雨晴与评委金野、朱琳合影
“乐团最喜爱作品奖”获得者陈思危与中国乐派交响乐团团长章梅合影
中国音乐学院王黎光校长提出中国乐派建设,作曲系以此为顶层设计,坚持以培养中国乐派作曲人才为导向,以培养热爱中国音乐文化、具有扎实功底和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作曲人才为目标,长期致力于教学研究与音乐创作,特别是在学生培养方面,更是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此次“学生管弦乐作曲比赛”将进一步促进作曲系学科建设与发展,加快推进“中国乐派8+1、思政+X”课程体系建设工作,为学生搭建更为宽广的实践与成长平台。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青年作曲学子将在求索创新的创作道路上站得更高、走得更远,创作出更多符合中国乐派建设需求的精品佳作。
出品:党委宣传部
来源:作曲系
文:杨静 王雪薇
设计:李晓丹
官方网站:http://www.ccmusic.edu.cn
官方微博:@中国音乐学院
邮箱:ccm_net@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