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长廊、纪念展区、学习咖啡吧……走进农大校园各座楼宇,随处可见设计精美或韵味深长的创意角落,这些角落由内而外柔软了棱角分明的建筑,为师生文化交融增添了无限创意与活力。同时,创意角落也是对农大精神的发掘、汲取、延续与传承,更成为学校开展“双一流”建设的重要载体。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不同楼宇内各美其美的这一方天地吧... ...
弘扬科学家精神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一代又一代科学家心系祖国和人民,不畏艰难、无私奉献,为科学技术进步、人民生活改善、中华民族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新时代更需要继承发扬以国家民族命运为己任的爱国主义精神,更需要继续发扬以爱国主义为底色的科学家精神。走进校园楼宇,一座座塑像,一幅幅照片,无不展现着中国农大科学家们“解民生之多艰”的气魄与胸怀,“育天下之英才”的责任与担当。
蔡旭先生纪念展
西区新植保楼内正在开办蔡旭先生纪念展,该展览是农学院使命传承的一角缩影。
蔡旭先生是中国小麦杂交育种的开拓者和新中国小麦育种工作的奠基人之一。2021年是蔡旭先生诞辰110周年,农学院特设蔡旭先生纪念展,以期怀先贤之高标,传先生之精神,勖后学之奋进。
展览共分为六个单元,以蔡旭先生的生平主要事迹为线索,从求学、育人、科研、社会活动等多个维度,展现了蔡旭先生的“小麦人生”。蔡旭先生纪念展给予全体师生宝贵机会,令师生深入学习感悟蔡旭先生作为一个科学家学农为国、学农报国的爱国情怀,为中国小麦事业奋斗一生的爱业情怀,以及毫无保留培养青年人才的爱生情怀。
娄成后先生塑像
生命科学研究中心大楼内,娄成后先生的塑像立于一层西南侧。娄成后先生(1911-2009)是我国著名植物生理学家、生物物理学家、农业教育科学家;他热爱科学、心系人民,为中国农业现代化作出重大贡献;即使近百岁高龄,娄先生仍然笔耕不辍、教诲不止,即使病魔缠身,依旧坚持思考、撰写文章,与前去探望他的教师、学生讨论研究科学问题。
“一时温暖,一生善爱”。无论是对于家人还是学生,娄先生的乐观向上与和蔼可亲都给他们带来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每每想起,学生们都会感慨万千。
“根深才能叶茂,本固方能枝荣。”这是娄先生对自己的要求,他也是这么做的。
阎隆飞先生塑像
阎隆飞先生(1919—2001)热爱科学和教育事业,始终奋战在教学科研第一线,在生物化学方面的研究取得了重要科研成果,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我国高等教育事业。
1947年,在植物叶绿体中首次发现碳酸酐酶,1963年在高等植物中首次发现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阎先生在分子生物学的道路上不断探索,潜心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两次国家教委科技进步甲类二等奖、中华农业科教奖等。
“治学严谨,教书育人”这八个字,是阎先生一生的写照。五十余载,桃李满园。阎先生先后培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50余名,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理论扎实、技术过硬的优秀人才。
生物学院院士墙
有人已经离去,在上世纪的风雨里,在最艰苦的岁月里扎根科学,致力研究;有人风华依旧,在现如今的盛世里,在祖国复兴的浪潮中致力科研,奉献学识。
无论如何,院士们为我们留下的科学成果和知识风貌,是我们现在和将来在科研路上继续向前探索的指路明灯。
学院师生正秉承“正德厚生、生生不息”的院训,不断进取、开拓创新,以院士们的科学风采和丰硕成果为榜样和目标,为早日实现中国特色、农业特色世界一流大学而努力奋斗。
吴仲贤教授塑像
吴仲贤教授是我国著名动物遗传学家、教育家、中国动物数量遗传学科奠基人,在吴仲贤教授诞辰110周年之际,动物科学技术学院设立了专门的纪念展区。展区位于学院四层,中央摆放的是吴仲贤教授的塑像,墙上的文字记载着先生的生平。展区内还陈列了吴仲贤教授工作、生活的珍贵图片资料和重要科学论著、中英文文学作品手稿等,这些正是他知识渊博、学贯中西的生动写照。
动物科学技术学院老照片长廊
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楼道长廊里挂着十二幅充满历史印记的老照片,这些照片讲述着自1921年北京农业专科学校畜牧系建立至今的故事,从50年代的罗道庄畜牧小院图书馆到新建成的动物科学技术大楼,还有畜牧学老专家们参与教学研究的生动画面。每张照片都被赋予了专属名字:“殷切”“情怀”“夕拾”“凝望”……一张张照片记录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诉说着畜牧学科的起源,见证着动物科学技术学院的发展。
动物科学技术学院素描长廊
长廊尽头收录着从北京农业大学畜牧系系主任到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历任院长的照片素描,从崔步瀛先生到吴仲贤先生,从吴常信先生到呙于明教授,每一张照片的右下角都有院长们的亲笔签名,左下角还设计了院长专属二维码,通过手机扫描,就可以了解历届院长们的故事。
经济管理学院院史展示窗
经济管理学院二楼大厅的布局是传统与现代的结合,既有学院历史文化元素,又有时代律动气息。在整体设计上一面是学院院史的展示窗(柜),展示了建院94年来学院的发展历程,同时还引用了学院农业经济学先驱许璇和董时进的名言警句,用来提醒后人要不忘农经人的初心使命,践行好“厚中博外、知理践行、立德育才、济农泽业”的办学理念。另一边的墙面是学院在职教师们的介绍,展示了学院最新的师资力量,体现出学院持续打造师资队伍的厚度与张力。
打造党建文化宣传阵地
★
通过标识、展示、布景、设计等手段,将楼内墙面、角落等区域打造成生动形象的党建文化宣传阵地,在彰显党建元素、传递党建声音的同时,提升了基层党建工作活力,也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全校师生对党的忠诚和热爱。
动物科学技术学院红色图书角
“诵百年历程 筑书香盛世”。在动物科学技术学院二层的楼梯拐角旁,有一处红色图书角,图书角里放置着一个小小书架,书架上整齐摆放着与党史有关的红色书籍。在这里,师生可以阅读党史,了解中国共产党艰苦奋斗的光辉历程。
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党员之家
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建设了符合规定、使用广泛、旗帜鲜明、作用高效的党员之家,将党员之家打造为党员学习活动的平台和理论宣传的堡垒,打造为实现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平台与载体。通过红色文化建设形成无时不在、无处不有的浓厚育人环境和氛围,既有轰轰烈烈的震撼与铭刻,又有细润无声的教化与熏陶,使师生身在其中、耳濡目染。
经济管理学院党建工作室
经济管理学院党委积极整合学院现有资源,启动了党建工作室和党员之家的全面建设工作,旨在加强党员党性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策划党建创意文化活动,宣传学校党建重要信息,汇聚党建优秀成果,展示党员先锋模范力量。其布置运用专业特色优势,彰显出人文情怀,成为了学院党员学习教育、党支部组织生活开展、党建品牌建设等重要场所,提升了全院的党建氛围,增强了党员们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为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起到了积极引领作用。
三亚研究院党建墙
2020年12月14日,三亚研究院党支部正式成立,全体党员积极参与党内生活,策划组织主题活动,以党建引领研究院建设,以研究院建设保障党建成效。
党建墙伴随着研究院党支部成立而打造,每次党支部学习活动也在这里开展。小小的一面墙,记载着党的历史,也记载着研究院党建工作的历程,每次看到党建墙,都会有一股荣誉感,时刻告诫自己,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农大人的身份骄傲、自豪。
展示特色文化墙
专业课程的精心手绘、行走山野的画面留影、努力拼搏的奖牌奖杯、师生交流的动人瞬间……楼道内打造出一面面各具特色的文化墙与照片墙,传递着农大人情系乡土,忧患苍生和“解民生之多艰”的不变追求。
植物保护学院照片墙
在新植保楼一楼大厅的照片墙,每张照片背后都有难忘的故事与回忆,照片墙上记录了来访交流的师生身影,这时它不单单是一面墙,更是分享视觉艺术、传播学术交流文化、传递植保人学术正能量的一方天地。
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新生签到板
动科动医大楼一层的电梯入口墙上挂有新生签到板,签到板上展示了2014年至今共八级本科新生的报到签名。各式各样的签名不仅寓意着“动科小超人”们正式进入动科大家庭,也代表着学子们为畜牧行业奉献的新起点与投名状。历年校长和书记的签名也表达了学校对动科学子的鼓励与期望,学校将陪同见证每一位动科学子的成长。
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文化衫墙
学院大楼楼梯口收集了近些年来学院新生和毕业生的文化衫,每一件文化衫都是学子们亲自设计,这些别出心裁的设计或是记录着学院新生们初来乍到的欢喜,或是承载着毕业生们恋恋不舍的情谊。一件件文化衫不仅是学院文化的体现,也成为莘莘学子们的**记忆。
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毕业照墙角
为传承学院艰苦奋斗、踏实进取、求实创新的精神,赓续学院百年奋斗史,动科学院设立了毕业照墙角,这里收录着历届学生的毕业照,从60年代到21世纪,从本科生到研究生,同窗的奋斗情谊,老师的谆谆教导,凝聚成无数美好的瞬间,载入青春纪念册。这里是联结广大校友的纽带,也是学院百年树人的成果展示。
动物医学院手绘墙
动医学子绘解剖,一笔一划显灵魂。手绘墙上可以看到本科生同学们动物解剖学的课程作业。动物解剖学是一门讲述正常动物结构和功能的科学,同学们用自己的笔触手绘出生动、立体的学科知识。作业中我们可以看到埋藏皮肤表面下的脏器组织,有栩栩如生的心脏、肠道、肝脏、脾脏……这些都是生命的基石和灵魂。每一幅绘图不仅体现了器官的结构特征,而且通过颜色的选择、着色的深浅体现了器官的相对位置关系。绘图能够反映学生对知识的综合理解能力,同时也展示出动医学子具有一颗超然的人文艺术之心。
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荣誉奖牌展览区
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荣誉奖牌展览区设置于学院大楼二层,每一块奖牌、每一座奖杯都凝聚着信电人的努力和汗水,代表着荣耀与成功,彰显着骄傲与风采,同时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信电人赓续红色基因,传承拼搏奋斗精神,勇攀更高山峰。展示区同时设置沙发休息区以及红色书刊角,使师生能够将这里作为阅读、谈心、交流、休闲的场所,享受区别于办公区的温馨舒适环境。
经济管理学院文化墙
MBA教育中心精心设计了走廊两侧的墙面造型,通过展示中外金融发展史和张贴关于学生活动照片、获奖证书和毕业照等,诠释专业特点,传递正能量。该文化墙成为经济管理学院的重要景观,以无形的力量感染着师生,浸润着心灵,还显示出学院MBA教育坚持与行业发展相结合,利用农大优势和特长,走专业化发展道路的特色,体现出了厚德、务实、专注和创新的核心价值及专业化、特色化、国际化的办学思路。
人文与发展学院照片墙
走到照片墙前,像是到了迷你舞台,在这里看见了三尺讲台上那一张张最敬爱的笑颜,耳畔仿佛传来粉笔与黑板的厮磨和顿挫的语调。重拾人文情怀,讲好发展故事,他们耀眼于学术的字里行间,温柔于学子的人发岁月。
人文与发展学院摄影作品墙
阅览农大风景画卷,感受浓厚人文气息。中德楼走廊的挂画总是让人流连忘返,历届优秀的摄影作品留下的是行走在山野间的人发情怀。
东区图书馆工会之家照片墙
东区图书馆工会之家的照片墙,展现着多姿多彩的图书馆人文化生活。一张张热情洋溢的笑脸,充满着对图书馆大家庭的自豪。
西区图书馆文化墙
西区图书馆楼道中的文化墙,悬挂着的每幅照片都记录着一个生动故事。有参加北京高校图书馆文艺汇演、北京高校图书馆运动会、参观海上航母、参观天津滨海新区图书馆等的留影,这些都是图书馆积极对外交流的珍贵纪念。
营造暖心“特色之家”
自习室、健身房、咖啡厅等“特色之家”是楼道内温馨温情的一隅。师生在这里放松身心,交流学习心得,分享生活感悟,以便有更高效、更充沛的精力投入到学习生活中。
农学院连廊自习区
连廊自习区位于西区新楼四层,两头常闭式大门隔出一方独立区域,给忙碌的师生创造了一块学习思考和短暂休息的空间。
自习区绿色沙发与白色吧台分布两旁,其间明亮宽敞。临窗的深灰色立体斜框简约大方,绿植点缀其间,营造出生机与活力。吧台边独立的高脚椅对应单独插座,便利实用而不拥堵。沙发还配有白色小桌,环境清幽,配色雅致,可学习可休憩。拉开窗帘,可眺望近处的教学楼与伫立的行道树。夜晚时分,打开吧台上的座式台灯,带给晚修的同学温暖与静谧。
农学院、植物保护学院Sunny咖啡厅
醇香的咖啡,舒适的桌椅,阳光温柔的落在西区新楼一角——Sunny咖啡厅。由农学院与植物保护学院共同打造的Sunny咖啡厅是这里舒适惬意的一角,为老师同学们提供各式各样的饮品:来自云南的小粒咖啡、清香四溢的茶饮、沁人心脾的果汁、醇厚香甜的奶茶……这里已经成为师生员工常用的小型会议交流场所,如举办课题组组会、对外交流和国际合作洽谈、学生谈话等活动,是楼道文化建设的一个特色展示平台。
微风不燥,阳光正好,咖啡厅的小天地里师生舒适惬意。
农学院植物保护学院职工之家
为更好的推动学院发展,增强师生凝聚力与向心力,在农学院与植物保护学院党政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两院工会在新楼地下一层联合建立职工之家。
职工之家内设有党员之家、影音室、图书角、乒乓球桌、台球桌、各类健身器材等娱乐休闲设施。师生可在休闲时间到此来进行集体活动、健身娱乐。平日里,职工之家总有老师同学们“奋力拼杀”的身影;影音室总能传来大家欢声笑语的声音;党员之家和图书角给大家提供了阅读思考的讨论空间。
园艺学院职工之家
园艺学院的教工之家位于园艺楼101,面积约有40平米。教工之家内设有跑步机、多站位多功能综合训练器等,还布置有咖啡吧、读书角、交谈休闲座椅,是学院教职工和同学业余时间学习、娱乐、健身、交流的主要场所。未来,学院还会根据师生的实际需求,补充职工之家的内部设施,努力打造更加温暖、温情、温馨的环境。
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同舟共济”小广场
学院楼内电梯旁设置了一个小广场,广场中央摆放着环形小桌子,形状似船,桌子中间摆放着小盆栽和一些书籍。小广场取名为“同舟共济”,其中的船形设计象征着学院这艘大船,寓意所有动科人将齐心协力,同舟共济,满载而归。
动物科学技术学院休闲自习吧
学院大楼三层设有休闲自习吧,也是一个学习加油站。师生可以围坐在桌旁交流学习心得,分享生活感悟,也可以在吧台边伏案作业。墙上的书堆被手绘上了各种动物图案,这些都是学生们的亲手设计,也体现了学生对于动物研究的热爱。
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食苑驿站”
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努力塑造家文化,打造“食苑驿站”空间,对原教职工之家进行装修改造,新的场所将整合教职工工会活动、青年教师学术沙龙、学生心理咨询站、学生创新创业基地等多项功能于一体,为师生提供更多服务。
经济管理学院教工休息室
为营造一个良好的休闲放松环境,体现经管大家庭对老师们的关怀,学院工会精心布置了教工休息室。融合集餐、休息、谈话、烹饪为一体,屋内配有微波炉、烤箱、冰箱可供日常使用。既方便了带饭的老师冬天能吃上热乎的食物,又可以用来举办各类教职工聚餐活动,学院每月的教职工集体生日会就在这里举办。该休息室是学院工会考虑教职工的切实所需,将大家的权益放在首位的体现。休息室的布置简约、温馨、充满情调,充分展示了经管大家庭的温暖。
人文与发展学院学生休息室
当午后的阳光爬上绿萝,洒在橘色地板上,家的感觉更浓更厚。一杯咖啡一本书,师友的温暖笑容和轻声细语让人倍感舒适,所有的压力都能在这里静下心来慢慢化解,融在初冬的一束暖阳中。
人文与发展学院休息区
如果说民主楼哪个角落最惊艳,那答案一定是二楼休息区。这是人发人空间利用的艺术作品。红灰拼接的小沙发,触手可及的最新报刊,记载历史的木框挂画,让人一眼爱上这个定位一楼半的舒适空间。
人文与发展学院讨论区
坐在讨论区,和师友来一场人生的思辨。富有设计感的讨论空间提供了舒适多样的座椅,可以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
END
排版 | 张子豪
欢迎投稿:zsb@ca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