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体人与冬奥|从2018平昌到2022北京——北京体育大学的志愿故事

北京体育大学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北体人与冬奥|从2018平昌到2022北京——北京体育大学的志愿故事

2018年2月25日,第23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韩国平昌奥林匹克体育场闭幕。中国作为2022年冬奥会主办国,在闭幕式上奉献了《2022相约北京》8分钟文艺表演,24名来自北京体育大学的轮滑演员与智能机器人翩跹起舞,让所有人对“2022北京冬奥会”充满期待,给世界带来了一场视觉盛宴。

如今,冬奥进入北京时间,北京体育大学全面回应体育强国、健康中国、教育强国国家战略,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北京冬奥会筹办工作重要指示,全面落实“四个办奥”理念,对标“简约、安全、精彩”办赛要求,紧扣“大学+基地”发展主线,深化“三个转型”综合改革,主动对接冬奥会办赛需求,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全面投身到冬奥筹办和备战工作中,遴选出500余名冬奥专业志愿者,服务于体育、媒体运行、对外联络、文化活动四个业务领域,服务范围覆盖3大赛区,9个竞赛场馆以及奥运村、颁奖广场等非竞赛场馆。

从2018到2022,从平昌到北京,北京体育大学的师生用激情书写冬奥故事,用青春践行初心使命。本期“北体人与冬奥”,我们就一起走进曾参与平昌冬奥会闭幕式和即将参与到北京冬奥会中的北体人,听听北体志愿者们与冬奥的故事。

2017·入选、训练

2017年9月,受北京冬奥组委邀请,北京体育大学承担了平昌冬奥会闭幕式主办国交接仪式“北京八分钟”的演出任务。接到冬奥组委来函后,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积极调动学校各方资源,选拔最优秀的师生演员。

“我记得当时是王晓亮老师通知我们轮滑专项的同学带着轮滑鞋到轮滑场集合,然后让我们在规定时间内一直绕着场地滑行。选拔过程中重点考察的应该还是我们的基本滑行能力,另外对身高和体形也有一定的要求。”中国冰上运动学院2021级硕士研究生蒋朝杰回忆到。

北京体育大学

蒋朝杰 蒋朝杰提供

谈起当时被选拔上的心情,中国冰上运动学院2020级硕士研究生黄欢给出了一个出乎意料的回答:“刚开始被选中其实心情并没有太激动,因为起初关于演出的情况不仅对外界保密,对我们这些参训的轮滑演员也是保密的,所以我们并不知道要参加什么活动或是演出。”但依然有不少同学猜到了,那个时间、那个地点,和平昌冬奥会的闭幕时间是吻合的。不少人 “激动的一晚上没睡着觉”。

北京体育大学

黄欢演出后接受CGTN采访图源CGTN

但很快,他们的热情就面临着残酷、严苛的训练挑战。最初,参演师生都集中在学校训练。“为了符合演出时间,排练都安排在下午和晚上,北京连续几天大风预警,晚上的温度更是接近零下。暖心的是,学校给我们提供了很多保暖的衣物,也临时在室外篮球场安装了很多照明灯光,负责管理我们的王晓亮老师和熊铮老师也是不畏严寒,自始至终都陪着我们,给了我们很多心理上的开导和鼓励。”黄欢说。

在学校进行了10天体能训练后,为了更好地适应韩国平昌的气候,参演师生集体到北京最冷的昌平南口开始了为期3个月的封闭集训。“冷”是大家对那个冬天的集体记忆。到达训练基地当天,参训师生们一放下行李就来到了表演场地,为保证后续的排练效果,他们需要在场地上按照1m×1m的比例粘贴胶布。“我们一直顶着冷风干到凌晨。回到房间,由于供暖出了问题,我们只好穿着衣服搭着被子瑟瑟发抖地睡了一宿,那会儿感觉是比较苦的。”蒋朝杰回忆到。在这个依照平昌舞台1:1比例定制的场地上,他们开始了每天近10个小时的训练,包括体能、形体、路线和联排。参加训练的黄欢回忆说,“要完成8分钟的表演内容,需要我们有充足的体能储备和抗寒能力。因此,我们每天七点左右天还没亮就起床,只允许穿着比较单薄的衣服,在昌平接近零下十度的室外跑五公里,当时有张照片,我们一个队友跑步出的汗在头发上全都结成了冰。”

北京体育大学

汗水在参训队员头发上结冰图源新华社

“北京八分钟”演出任务训练条件艰苦、训练强度大、表演难度高,训练基地温度破冰、寒风凛冽,要求轮滑队员记忆上千条线路图案、动作精准无误、24名同学动作整齐划一,要求推屏演员在3分钟内无声地将600多斤的冰屏推上场地要完成测试启动。面对恶劣环境和繁重任务的严峻考验,在将近3个月的训练中,参训师生没有一个人懈怠。“虽然条件比较艰苦,但每个人都会有一种使命感,一想到可以代表国家站上冬奥舞台上向全世界展示中国风采,大家就备受鼓舞。”黄欢说,“另外学校也给了我们很多支持保障,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慰藉。”

正如黄欢所说,针对参训师生,北京体育大学成立了强大的后勤保障团队,让大家“无后顾之忧,专心致志训练”。学校领导多次赴训练基地慰问,每次都为同学们带去书籍、营养补给品、体育健身用品。学校团委组织参演师生集体过腊八节、过除夕等,让大家体会到国家和学校给予的温暖,激发大家以更加昂扬的劲头和更加强烈的热情投入到训练当中。校党委办公室统筹规划,教务处及时调整参演学生的课表,解决上课及考试问题,后勤管理处积极协调在校训练期间的场地和器材,宣传部积极采集宣传报道素材,校医院提供常用药品,并安排医生在流感期间赴训练基地诊断治疗……全方位的保障体系解决参演师生的后顾之忧,全身心投入到训练及演出当中。

北京体育大学

北京体育大学参训师生图源黄欢

为有效统一思想,增强凝聚力,及时解决参演师生需求,学校还在83名参训师生中成立了临时党支部和临时团支部。在紧张繁忙的训练生活之余,参训师生认真学习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深受 “奋斗的青春最美丽”这一精神感召,在艰苦的训练中苦中作乐。黄欢回忆说,“虽然遇到的困难事儿比较多,但我觉得只要大家在一起,就不觉得苦。那时候,每天场地排练前,我们都会一起穿着轮滑鞋做平板支撑来热身,平板支撑的时间也就是一首歌的时间,最常放的歌是《鼓楼》,经常一边做平板支撑一边跟着唱,等唱完了也做完了,一个个都红着脸喘着气。”

北京体育大学

参训队员边做平板支撑边跟唱图源视觉中国

2018·平昌

2018年2月20日,距离平昌冬奥会闭幕还有5天,恰逢中国农历新年正月初五,所有人都没能回家,大多数演员是第一次在外过年。虽然很遗憾没有家人的陪伴,但80多名参训师生在韩国的中国之家一起吃了饺子,“这让我们在异国他乡感受到了祖国的温暖。”蒋朝杰说。

2018年2月22日,距离平昌冬奥会闭幕还有3天。表演团队原本预定的联排由于天气原因一再推迟,这令他们觉得心慌和不安。在准备23日正式联排的时候,风速甚至达到了15米每秒,属于7级疾风,这让两名队员都无法控制冰屏。24日是正式演出的前一天,天气却仍没有达到理想状况,大雾弥漫。原本从驻地前往闭幕式场馆的40分钟车程拉长到一个半小时。站在场馆中,甚至连主火炬塔都看不清楚。表演团队在场馆中足足等了6个小时,直到晚上9点多,雾终于散去,表演团队心中的阴霾也渐渐消散,成功完成了正式演出前的最后一次彩排。

87天,从昌平到平昌,表演团队经历了天气、道具、服装所带来的重重考验。

北京体育大学

“北京八分钟“演员表演前训练图源北京体育大学

正式演出的那一天,24位轮滑少年随着音乐翩然滑行,24面冰屏运转正常,“北京八分钟”成功地给全世界人民奉上了精彩的视听盛宴,也完美地表达了“2022,相约北京”的盛情邀请。

北京体育大学

“北京八分钟“现场表演图源新华社

回忆起演出的场景,蒋朝杰显得十分感慨:“正式演出前很兴奋也有些紧张,想着尽自己最大的能力把这场表演完成好,但随着交接旗仪式结束后,国歌声响起,我浑身一颤,当时的感觉十分奇妙,我瞬间不紧张了。”黄欢也回忆起入场前令他印象深刻的一幕:“入场的时候,中国代表团正好就坐在我们这一组演员的入口旁看台上,很多我们国家的运动员向我们打招呼,觉得很荣幸也责任重大。”

北京体育大学

“北京八分钟“现场表演图源新华社

“北京八分钟”的完美演绎,是北京体育大学走向世界舞台的有效途径,彰显了学校人才培养的成效,加速建设世界一流体育大学的进程,体现学校服务国家服务社会的发展定位。对于参加“北京八分钟”演出的师生更是一笔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在今后人生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2022·北京

2022年11月13日,“相约北京”冰球国内测试活动在国家体育馆落下帷幕。“冰之帆”内我们再次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黄欢。时隔四年,他以另一种身份再次参与到了北京冬奥会中。“平昌冬奥会后,我参加了冰球跨界跨项集训队,正式成为了一名冰雪人。”黄欢笑着介绍,“那时候冬季全项目为了备战冬奥会都有跨界跨项选材的工作,我之前是练单排轮滑球项目和冰球非常类似,我自己特别喜欢冰球这项运动,也想继续为冬奥会贡献自己的力量,所以就选择了这条路。”

随着平昌冬奥会落下帷幕,冬奥进入北京时间,冰雪人才的培养、充实、发展是重中之重。按照总局党组“狠抓重点、恶补短板”的要求和以创新精神备战冬奥的指导思想,北京体育大学围绕服务国家需求,聚焦冬奥会赛事的组织和管理等办赛方面人才;科技保障、文化方面的人才;社会推广人才这四方面的人才培养,尤其在参赛和办赛两方面采取了一些超常规的手段,包括跨界选材。

“跨界跨项选材相当于‘弯道超车’,如轮滑玩得溜的可以跨界练速度滑冰、短道速滑。据不完全统计,北京体育大学已经有200多名跨界跨项运动员在参加冰球、冰壶、高山滑雪、短道速滑、单板滑雪等项目的训练,其中170多人已入选国家集训队。他们在“使命在肩、奋斗有我”精神激励下,一直坚持冰上、雪上技能与体能强化的融合提升,努力学习的同时刻苦训练。

在此次测试赛中,黄欢担任雪童工作。雪童是赛场上的“清道夫”,在比赛中,承担着冰场的除雪任务,为赛事的正常运行提供保障。在每局比赛倒计时的14分钟、10分钟、6分钟后,只要裁判发出暂停比赛的指令,他们就会紧张有序地上冰除雪,在70秒的倒计时间内快速地清理完冰场的每个角落。整场比赛下来,通常需要除雪9次。在经历了报名、专业训练和严苛选拔后,中国冰球学院的同学们成为了第一批服务冬奥赛场的雪童。雪童们同样需要过硬的专业素质,必须经过“快速滑行”、“滑行灵活度”、“滑行灵活度和控球能力”以及“滑行耐力”等四项基本功测试才能上岗。

北京体育大学

北京体育大学雪童服务于“相约北京”测试赛图源北京冬奥组委

说起自己在冬奥的两个身份,黄欢这样讲:“我现在的工作内容和当时八分钟的共同之处是都需要滑行,只不过八分钟滑的是轮滑,这次滑的是冰。两项工作都是默默付出的志愿者,之前在台前,这次在幕后。能够服务北京冬奥我认为是一次极好的人生经历,不仅能切身地感受冬奥氛围,也能为冬奥会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非常有意义。可能服务过程中,会有些辛苦有很多困难,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那段回忆就历久弥新,熠熠生辉。青年在冬奥会中的作用无可替代,很多个岗位都需要青年们的参与,朝气蓬勃的青年力量也是冬奥会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像黄欢这样参与到此次测试赛中的北体志愿者还有很多。在相约北京系列测试赛中,北京体育大学按照不同场馆要求,分4批,共派出119名志愿者服务于体育和媒体运行两个领域。为保障好、完成好此次测试赛服务任务,学校团委会同志愿者所在学院和学校有关部门建立了实时工作联动和通报机制,统筹协调课程、考试、进出校报备、核酸检测等。按照“一人一册”的原则,为每一位志愿者提供到位的保障支持;并在每一支队伍结束服务任务后,马上进行总结交流和问卷调研,了解一线情况,积累经验,对后续派出的队伍提供更精准的服务保障。

北京体育大学

北京体育大学志愿者们服务于“相约北京”测试赛图源北京体育大学

2022年的北京冬奥会,北京体育大学将派出冬奥一线工作服务的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志愿者、表演人员、科研人员、赛时实习生、场馆赛事媒体运行人员等约1600多人,用青春和激情践行青年服务国家的伟大使命,诠释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的青春担当。

北京体育大学

从平昌到北京,回望2018,北体学子随着音乐在平昌翩然滑行,点燃了那个激情的冬日。时间行至今日,“使命在肩、奋斗有我”的时代精神已深深烙印在每一位北体学子心中,属于新时代北体志愿者们的冰雪奇缘即将启程。在冬奥的赛场,北体人将接过志愿的火炬,用青春的激情共赴冰雪邀约,用志愿精神共绘时代篇章,再次书写无愧于祖国和时代的青春答卷。

/

/

/

RECOMMEND

北体师生在平昌精彩展现"北京八分钟‘’!2022 相约北京!

相约北京|服务冬奥测试赛,北体青年在行动!

相约北京 | 北京冬奥测试赛北体志愿者风采(一)

相约北京 | 北京冬奥测试赛北体志愿者风采(二)

相约北京|冰球项目测试活动圆满收官 来听听我校志愿者的感受!

北体学子高质量完成冬奥会倒计时100天主题活动表演任务

冬奥倒计时100天丨北体邀你共上“冰雪公开课”

喜报 | 我校“五环之星”志愿服务团队荣获第十三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组织奖

我校组织开展迎接北京冬奥会倒计时100天系列活动

“青力冬奥 奔向未来”——首都高校冬奥、冬残奥志愿者誓师大会暨首都青少年共迎冬奥倒计时100天冰雪嘉年华在我校举行

国际志愿者日|燃情冰雪 志愿相约——我校冬奥会、冬残奥会志愿者校内专项培训顺利开展

“专业”让冬奥更精彩——北京体育大学体育专业志愿者:“为赛场服务的健将”

北京体育大学举办学校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志愿者及开闭幕式演员出征誓师大会

北体官微| 2021399期

图频来源|新华社、CGTN、央视网

素材来源 | 光明网、人民网、北京青年报、北京体育大学团委

编辑撰写|石云峰

监制校对|杨霄霄、郭思雨责任编辑|石云峰

北京体育大学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北京本科院校-北京体育大学-微高校-院校号-北京体育大学-北体人与冬奥|从2018平昌到2022北京——北京体育大学的志愿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