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总结 | 跨越2021,喜迎2022,重温中国农业大学如何干顶天立地大事

中国农业大学招办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年终总结 | 跨越2021,喜迎2022,重温中国农业大学如何干顶天立地大事

中国农业大学招办

2021→2022

顶天立地的中农大

YEAR-END SUMMARY

中国农业大学招办

重温2021,

看中国农业大学如何干顶天立地大事,

书写国字号大学的传奇!

中国农业大学招办

什么是农学?

农学研究农业发展的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为农业提供理论、技术支撑,从而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因此,它被称为“顶天立地”的学科。

2021年已经结束,站在2022年的新起点,回首过往,又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百年大党正青春。这一年,中国农业大学铆劲势头,继续扛起农业基础研究主力军和“育天下之英才”的重任。立足今日,总结过去,中国农业大学“顶天立地”!

担重任,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京城北府,学苑古楼,

百又一十六年烟云,织就锦绣绅衿。

民以食为天,食以农为源。农业,是事关所有人的民生之根本。而诞生于国家和民族危难之际的中国农业大学,在山河破碎的清末民初建校办学,正因其历尽艰难屈辱才激发了农大人强农救国的志气。如今,已走过百年峥嵘岁月,扛起“我国现代高等农业教育的起源地”的大旗,曾经的京师大学堂农科大学,成长为强农兴农的“国之重器”。

在全国第四轮一级学科水平评估中,中国农大6个一级学科获评A+,获评A+的学科数量在全国高校中排名第六位。13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其中,农业科学、植物与动物科学2个学科稳居ESI全球排名前1‰。

中国农业大学招办

在“2021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中国农业大学共21个学科上榜,并以8个顶尖学科数量位列全国第四。农业工程、作物学、畜牧学3个学科位列中国高校第1名。

中国农业大学招办

中国农业大学招办

有实力强劲的学科作为支撑,中国农业大学精心打磨,磨“亮”了自己的名声。2021校友会中国大学排名中,中国农业大学的办学实力和水平最高,全国排名第28名,雄居校友会2021中国特色研究型大学排行榜第一位;校友会2021中国农林类大学排名榜首。

中国农业大学招办

中国农业大学招办

据《新时代农业科技发展战略研究报告2021》,总体上目前中国农业科技强国实现度达到62%,在迈向世界农业科技强国的路上,中国刚刚走完2/3的路程,正处于“爬坡过坎、冲刺跨越”的关键阶段。

因此,这所以农学、生命科学、农业工程和食品科学为特色和优势的研究型大学,以国家农业科技重大需求和国际学术前沿为导向,在生物育种、健康养殖、兽医公共卫生安全、农业绿色发展、农业工程、食品制造、中国农业农村发展与全球食物安全等领域的研究居国内外领先水平。

利剑在手方无惧风浪。自新世纪以来,学校共获得国家三大科技奖励104项。而在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中国农大共有7项科技成果获得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其中4项主报项目实现三大奖大满贯。

中国农业大学招办

在面向全国农业行业唯一综合性农业科技奖——2020—2021年度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上,中国农大主报的3项成果获得科学研究类成果一等奖、2项成果获得二等奖、1项成果获得三等奖;5个团队获得优秀创新团队奖表彰。

中国农业大学招办

从诞生的那刻起,

中国农大就被打上了深深的时代烙印,

与国家共呼吸、同命运,

书写出了一曲曲涤荡人心的时代奋进曲。

中国农业大学招办

居乡间,守饭碗,心系天下人

夙夜耕耘,喜盼穰穰满家;

昔日垦犁,换今时盈车嘉穗。

常说,根深才能叶茂,中国农业大学坚持扎根中国大地,聚焦国家粮食安全、人民营养健康、乡村全面振兴、农业绿色发展等方面,把学问做到老百姓心坎里,全心全意当好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

经过多年建设,学校由各地产业研究院、乡村振兴研究院、科技小院、教授工作站、校外实验站及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组成的乡村振兴服务体系更加完善。特别是,全校三大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均有数十年的“扎根史”,成为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典范。

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简称“国家野外站”),是重要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欧美等发达国家野外站起步较早,如英国洛桑实验站建于1843年,美国一批野外站有着近120年的历史。新时代,加强国家野外站建设成为应对国际科技竞争的迫切要求。我国《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建设发展方案(2019-2025)》明确提出,到2025年基本形成覆盖我国主要代表性区域和领域方向的国家野外站布局。

新世纪以来,学校“河北沽源草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甘肃武威绿洲农业高效用水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河北曲周农业绿色发展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相继获批国家野外站,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在国家野外站建设布局中发挥重要地位。“十四五”开局之年,中国农大3个国家野外站,奋勇争先,自觉履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担当。

中国农业大学招办

1973年,中国农大教师驻扎河北曲周县张庄村,48载风雨同舟、携手同行,昔日“盐碱滩”变身今日“米粮川”,探索出以“科技小院”为载体深入基层开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服务社会等大学功能为一体的新模式。

中国农业大学招办

自2009年至今,在全国共建了426家科技小院,覆盖了60个作物体系,创新了100多项技术,服务了800多个合作社和家庭农场。通过“全国涉农高校科技小院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联盟”、“一带一路”培训班和盖茨基金会推广到全国及老挝和非洲10国。累计培养研究生636名,惠及10000多个农民和合作社带头人。开展的各类科普培训活动被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报道502次。2020年科技小院模式被写入教育部等七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强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文件中。2021年,科技小院模式分别被写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和国务院印发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被联合国粮农组织作为典型案例向全球192个国家和地区推广。

中国农业大学招办

今年12月,中国科协印发的《中国科协关于表彰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决定》,中国农大科技小院团队荣获“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该奖项每5年评选一次。

中国农业大学招办

头顶苍天,脚踏大地,

中国农大师生以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求是创新、敢为人先,淡泊名利、潜心研究,

全力帮助农民改写“面朝黄土背朝天,朝朝暮暮不得闲”的日子。

中国农业大学招办

抱拙朴,破而立,潜心育英才

英杰不止莘莘,翠竹纤柳处,

才子佳人昂立九州。

一叶知千古,百年校风存。拨开烟云,换疆土阳光普照;历经风雨,求四海民生温饱。朴实、内敛的农大人,一代又一代没有太多的喧嚣和繁华,但他们始终坚持着信念——解民生之艰,育天下之英才。

百余年来,许多先师先哲、学者专家在中国农大探寻真理、精研学问和施展抱负,使这所大学历经百转千回而不倒,铸就了学校的学术与精神之魂,积淀了实力浑厚的教师队伍。这里有3名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高层次人才支持计划”)教学名师、2名国家级教学名师和46名北京市教学名师,5个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10个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和3个北京高校优秀本科育人团队,还能倾听13位院士的谆谆教导。

中国农业大学招办

中国农业大学招办

2021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指出要完善高等农林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人才支撑。强农兴农,中国农大在培育“农”的传人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新中国成立以来,学校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了超过34万优秀毕业生,他们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为祖国建设贡献智慧与力量。

1995届校友曾佑志,现任中国扶贫发展中心副主任,多次放弃北京的工作生活,毅然深入西部贫困地区挂职,多次进入西藏、青海、新疆、贵州、云南等地的深度贫困乡村,甚至10多次徒步前往,给贫苦的乡亲送温暖办实事。他还参与起草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的通知》《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等重要文件……工作中荣立三等功4次。

中国农业大学招办

中国工程院院士、2000届博士校友朱有勇,2015年,已至花甲之年的他主动请缨到深度贫困的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开展扶贫,把实验室搬到田间地头,在当地建立“科技小院”,创办院士科技扶贫指导班,立足农村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带领村民发展特色产业,走出了一条精准有效的科技扶贫之路。他走遍澜沧村村寨寨、跑遍田间地头,与少数民族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受到各族群众真心爱戴和社会各界高度赞扬,被亲切地称呼为“农民院士”。2019年,中央宣传部授予他“时代楷模”称号;2021年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

中国农业大学招办

还有在田间地头诠释着青春的关志洁校友。31岁时,头顶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植物学博士、中国农业大学作物学博士后光环,放弃北京高薪工作毅然回乡。她扎根土地,用8年时间带领玉皇庙村跻身1000个中国最美丽乡村、全国文明村……成为齐鲁大地一张璀璨名片。如今她是山东省东明县玉皇庙村党支部书记、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兼职),获得“全国劳动模范”、“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

中国农业大学招办

教民稼穑,弦歌不辍,砥砺耕耘,桃李芬芳。

一批又一批中农学子将稼穑之歌唱诵于广袤的田野之上,余音绕梁。

中国农业大学招办

搭桥梁,哺学子,一心踏实地

燕山脚下,小月河滨,

热血赤子寻梦无忧,逐浪前行。

百年弦歌不辍,步履愈发铿锵,中国农业大学怀着坚定的哺育学子之心,始终奔走在追求一流的奋进之路上。

在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公布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教高函〔2020〕2号)中,学校获批的人工智能专业,成为学校新工科专业布局的重要一步。2020年10月18日,学校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人工智能系、学校出版社联合举办全国农林院校第一届人工智能专业建设研讨会,并共同规划农林院校人工智能专业系列教材,意气风发走向未来。

中国农业大学招办

在时代大潮中,动物科技学院以敏锐的眼光,成立了国内首个“智能养殖与环境科学系”,围绕国家深入实施乡村振兴的重大战略需求,根据学科的发展前沿和畜牧生产的实际需要,不断创新,努力建设一流的动物环境和智能养殖领域复合型人才培养高地……

育人更要育心,中国农大全力引领青年学生把“大国三农”的自信树立起来,牢固树立“向着世界科技强国不断前进”的志气,坚持不懈学习钻研和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实现科学报国的理想;牢固树立在世界农业发展中独树一帜的骨气,给小麦、玉米等装上“中国芯”,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要牢固树立敢为天下先、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的底气,激发和保持创新创造的劲头,在创新引领方面走在前列,争做有志气、有骨气、有底气的一代新人。

为了让中农学子更好地呼喊出时代最强音,除了夯实学科知识基础,还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教育活动,营造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78家社团、7个建制完善的大学生艺术团……百花齐放,学生们尽展其才、彰显别样风采。作为2022年冬奥会延庆赛区雪车雪橇中心主责高校,5700余名同学报名冬奥会志愿者,选拔228名赛事志愿者、90名城市志愿者参与冬奥会服务,高质量完成各项测试任务,向世人展现中农学子热情向上的青春姿态。

中国农业大学招办

古之庠序,今之农大,

悠悠百载,余晖依旧。

中国农大实施有思想、有温度的教育,

做好莘莘学子寻梦途中的护航人。

“对历史最好的致敬,是书写新的历史;对未来最好的把握,就是开创更美好的未来。”有着“顶天立地”优良传统的中国农大,从历史中走来,在传承中创新,必将走向辉煌的未来!

中国农业大学招办

END

排版:王宜宁

欢迎投稿:zsb@cau.edu.cn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北京本科院校-中国农业大学-微高校-院校号-中国农业大学招办-年终总结 | 跨越2021,喜迎2022,重温中国农业大学如何干顶天立地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