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强基计划历史学专业介绍

人大阳光招生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中国人民大学强基计划历史学专业介绍

人大阳光招生

一、招生情况

招生规模

30人

对应本科专业

历史学、考古学、世界史

培养模式

书院—学院双主体培养

本研衔接培养

培养目标

引领学术研究潮流的马克思主义青年史学人才

二、历史学科概况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科,源自1937年成立的陕北公学。经过80余年的发展,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科成长为国内外历史学重镇之一。学院目前下设历史系、清史所、考古文博系、民国史研究院等单位。

人大阳光招生

●1956年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历史教研室第三届研究生毕业合影

三、主要办学成绩

1988年获批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地。1989年中国古代史专业被评为首批国家重点二级学科。1999年设立博士后流动站。2000年清史所获批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百所重点研究基地”。2007年中国近现代史专业被评为国家重点二级学科。2008年历史学被评为北京市一级学科。2011年中国史、世界史和考古学同时获批为一级学科点。2017年中国史入选“一流学科”建设名单。2019年,历史学专业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2020年先后入选教育部首批强基计划和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

人大阳光招生

●目前学院所在办公楼——人文楼

四、师资力量

学院现有教授33人,副教授34人,讲师14人,是国内历史学科师资力量最为雄厚的单位之一。学院拥有一批史学领军人物和教学名师,近三十位教师拥有省部级以上教学科研荣誉或在专业学会担任重要职务。学院师资队伍结构合理,中青年学者尤为出色,第八届高校优秀成果奖首批12名史学青年奖获得者中,本院占3名。学院科研实力雄厚,近年来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全国领先。

人大阳光招生

●喀左考古基地夜空

2022RUC

中国人民大学强基计划

-历史学专业本科阶段培养特色-

梁启超曾说,历史学是“国民之明镜也,爱国心之源泉也”。历史学青年研究人才的培养,对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近几年来,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根据强基计划建设精神,认真思考调研,积极改革创新,逐渐走出一条有自己独特风格的历史学类本科优秀人才培养道路。

1

以“通专结合”应对

学科意识与综合培养目标冲突的挑战

历史学科“一分为三”(分为中国史、考古学、世界史三个一级学科)后,历史学类人才培养必须面对学科专业独立意识强化的挑战。学科虽然分了,但是历史学类学生的知识图谱建构要求并没有降低,历史理解与解释、学术素养与规范等核心能力需求反而在提升,因此课程体系设计首先要有利于学生深厚广博知识体系的建构、核心素养的培养。为达到这一培养目标,强基计划的课堂教学应该“先通后专”,以“通”为基础,以“专”为提升。

人大阳光招生

●人才培养特色

“通”包含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整体知识体系中的“通”。第二个层面是文史哲大类的“通”。第三个层面是历史学门类的“通”。这三个层次的“通”,基本保证了学生知识图谱的广度。“博而寡要,劳而少功”。“通”必须要与“专”紧密结合。历史学强基计划的“专”主要体现在特色选修、原典选读、写作与阅读实训等课程群上。为了提升学生的学术素养和实践动手能力,学院还特别重视与历史现场教学体系、课外指导体系的有机联系,专门设置了“田野考古学”“学术训练与学术规范”“史学论文阅读与写作”“数字人文与历史研究”等课程。

人大阳光招生

●四大课程群

2

以“走进历史现场”应对

历史知识与生活经验隔膜的挑战

当前历史学类本科人才培养必须面临的另一个新挑战:历史知识学习与生活经验出现了巨大隔膜。与生活经验脱离的历史知识学习,可以掌握很多书本知识,却很难培养历史感。没有良好的历史感,知识就无法感性立体,学生就很难对历史有同情之理解,温情之敬意,更不要说“在历史场景中认知历史”。针对这种挑战,学院借助教务处的支持,逐步打造了一个被概括为“511”的“历史现场教学体系”。“5”指的是“历史现场教学体系”的5个层次。

一是配合前两学年“中国通史”系列课程的教学进度,打造了一个从先秦时期的殷墟遗址到近现代的保定军校纪念馆的历史现场考察体系。这个“行走的中国通史”引领同学们走进田野大地,走进历史现场,将历史知识感性化。

人大阳光招生

●师生在清东陵神道石像生前合影

二是在历史现场教学考察结束之后的暑假,全体本科生到标准化考古实习基地进行考古发掘实习。考古方向实习90天,历史学和世界史方向实习30天。通过直接的动手发掘和系列学习,让同学们对考古知识有更深的理解。

人大阳光招生

●同学们在考古实习基地学习使用无人机

三是由考古学和中国史青年骨干教师联合开设的“田野调查与历史研究”课程,带领学生将文献研读与田野调查有机结合,切实提升学生田野工作和学术研究能力。

人大阳光招生

●田野调查进行中

四是对港台地区的文化遗址和博物馆进行考察。在政治大学等兄弟院校协助下,同学们走进港台地区的大学、文化遗址和博物馆,与相关专家交流,感受不一样的文化。

人大阳光招生

●在淡水河畔感受风云变幻

五是主题讲座和学习资料建设。学院开设了“中国物质文化常识系列”等讲座,编纂出版了《拓展学习手册》《历史现场考察导学手册》学习资料。

人大阳光招生

●主要讲座和资料

为了保证5个层次的高水平开展,学院还聘请了一支高水平的校外指导教师队伍(第一个“1”,首批16位老师)和一个能够为覆盖整个时段的实践教学基地体系(第二个“1”,已签约14个基地)。

3

以“读写结合”应对

研究素养需求增长挑战

历史学类人才培养面临的第三个挑战是知识讲授过多,基本研究素养培养不足。针对这一问题,学院因地制宜,结合学校学院“新生研讨课”“学年论文”等已有培养举措,构建了过程衔接、内容充实、目标清晰的“课外指导体系”,将“全员导师制”落实到了实处。

人大阳光招生

●师生交流

“课外指导体系”以“读写结合”为理念,共分为循序渐进的四个阶段,每个阶段培养目标和内容环环相扣,逐级上升。第一学年是覆盖两个学期的“新生研讨课”,旨在引导和帮助学生尽快融入大学生活,初步了解阅读的方法和写作的要求。第二学年主题是“原典读书笔记”,旨在帮助学生基本掌握文献阅读方法,精读细读学术经典,撰写读书报告。第三学年主题是“学年论文”,旨在帮助学生初步掌握查找阅读专业文献的方法,了解基本学术规范,尝试进行专业学术论文的写作。第四学年主题是“毕业论文”,旨在养成学生基本的独立研究素养,撰写出较高质量的学术论文。

人大阳光招生

●历史学院本科生获奖论文集

为了解决导师指导差异性问题,在大二开设了“学术训练与学术规范”课程,大三开设了“史学论文阅读与写作”课程,每个课程均由科研素养很高的优秀青年教师担任,小班化研讨型教学,对同学们的文献阅读和写作进行系统指导。

人大阳光招生

●2020级强基计划同学在正定古城眺望远方

欢迎热爱历史的同学

报考中国人民大学强基计划

历史学专业!

往期推荐

人大阳光招生

▎中国人民大学2022年强基计划招生简章

人大阳光招生

▎2022年中国人民大学强基计划热点问答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北京本科院校-中国人民大学-微高校-院校号-人大阳光招生-中国人民大学强基计划历史学专业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