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骥“以人民为中心”的音乐教育思想和实践(上)

中央音乐学院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吕骥“以人民为中心”的音乐教育思想和实践(上)

编者按:

今年是我校首任党委书记、副院长吕骥逝世20周年,学校档案馆(校史馆)特刊发此文,以示纪念。该文曾发表于《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21年第3期,在此略有删节。

吕骥不仅是中国现、当代著名音乐理论家、作曲家、长期担任音乐界重要领导职务的音乐活动家,也是一位卓有建树的音乐教育家。

中央音乐学院

吕骥(1909—2002)

吕骥早年曾在武汉、上海等地从事左翼音乐运动,1937年作为第一个奔赴延安的音乐工作者,在抗日军政大学、陕北公学担任音乐教员(1937—1938)。此后,他参加延安鲁迅艺术学院的筹建工作,担任音乐系主任、教务处主任、副院长等职(1938—1945)。他领导了“鲁艺”音乐系的各项工作,还曾赴晋察冀边区,参与筹建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音乐系(1939—1940),并任文艺学院副院长兼音乐系主任。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吕骥率领鲁迅艺术学院大部分师生赴东北解放区,先后任东北大学鲁迅艺术学院副院长、院长(1946,于佳木斯)和“鲁艺”文工团总团团长(1947—1949)、东北音乐工作团①团长(1948—1949),并组织了“鲁艺”在沈阳的复建工作(1948年底)。

中央音乐学院

1936年吕骥(第一排站立者)在上海组织业余合唱团

中央音乐学院

1937年在延安,吕骥(左)与在抗大、陕公从事音乐工作的魏克多(中)、张益珊合影

中央音乐学院

上:1939年与华北联合大学同事一起在河北平山合影。右起:吕骥、江隆基、成仿吾、何干之、朱改、申力生、李凡夫

下:1947年在佳木斯,与东北文艺界各团体负责人合影。从左至右:何士德、李之华、任虹、张庚、吴雪、吕骥、塞克、舒群

1949年9月,吕骥奉命筹建中央音乐学院,12月16日被政务院任命为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之后又经有关部门批准,历任中央音乐学院党总支委员会(直属天津市委高教部)总书记(1950—1956)和中共中央音乐学院委员会书记(1956—1957)。其间,他与马思聪院长创造性地为学校构建了一个以教学为主体、辅以音乐工作团和研究部的教学、科研、实践“三结合”的教育体制。这既是对延安“鲁艺”音乐系办学体制的发展和完善,也进一步奠定了新中国专业音乐教育的基本格局和办学思路,影响及全国音乐院校。

中央音乐学院

1949年12月16日政务院第十一次政务会议通过任命马思聪、吕骥、贺绿汀(兼任中央音乐学院上海分院②院长)为中央音乐学院正、副院长

中央音乐学院

中央音乐学院首任党委书记兼副院长吕骥

从1937年至1957 年,吕骥从事音乐教育工作整整20年。无论是创办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两所革命音乐教育机构,还是领导中央音乐学院的初期建设,其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办学方向,坚持扎根民族民间音乐土壤的办学理念。吕骥的音乐教育思想和办学实践,突出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又红又专的音乐人才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何在音乐院校开展好此项工作,吕骥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和实践。

(一)思想政治教育与音乐专业教育相结合

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马列主义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成熟发展时期。“以马列主义的理论与立场”,培养革命事业所需要的高级人才,是党对高校的统一要求。因此,各高校都开设了一系列政治理论课。吕骥认为,“培养各种干部都必须具有革命思想基础,必须讲授革命理论课,这方面各个学校是相同的。”③而“鲁艺”的学员们除了学习党的政治理论,还要学习和了解党的文艺理论、文艺方针,这样才能成为实现中共文艺政策的堡垒与核心。

他曾在一篇回忆文章中写道:“我们在鲁艺筹备成立的时候,一方面体会了党中央对于鲁艺的要求;另一方面研究了当时一般青年的思想状况。我们认为,一般青年具有很高的抗日热情,但缺乏基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特别是不了解中国革命的道路,有些人甚至缺乏明确而坚定的革命理想。至于爱好音乐的青年,对于音乐虽然极其爱好,却缺乏音乐理论修养和现代音乐发展的知识”。“因此我们在教学计划中开设了一系列过去音乐学校所没有的马列主义思想政治理论课,这方面和抗大、陕公基本相同。除了这些课以外,我们还开了马列主义艺术理论课,如‘艺术论’‘中国文艺运动史’;音乐系还开设了‘新音乐运动史’”。④开设这些课程的目的,是要引导学生树立革命的艺术观,正确认识音乐的价值和意义。吕骥亲自讲授“新音乐运动史”,向学员介绍 “五四”以来、特别是以聂耳、冼星海等左翼音乐家为代表的中国现代音乐的发展历程和创作实践。

“鲁艺”音乐系开设的政治理论课,紧密联系中国的革命斗争和社会现实,针对性和实用性都很强,不仅学生爱学,许多教师也从中获益。如著名作曲家冼星海在“鲁艺”任教期间,参加了《社会科学》课的学习。他曾表示:“我竟发现了音乐上许多的问题过去不能解决的,在社会科学理论上得到解答。”⑤

新中国成立后,改革旧教育、建设和发展新教育是教育界的重要任务。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部的有关精神,吕骥与马思聪等中央音乐学院领导,提出了培养具备革命的人生观和艺术观,在音乐上有一定专业技能的音乐干部的教育目标。为了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学校吸取“鲁艺”音乐系的办学经验,不仅开设社会发展史、近代中国革命运动史、新民主主义论、政治经济学等大学生必修的政治理论课,还设立了文艺思想、新音乐运动史等多门有关党的文艺理论、文艺发展历史的课程。其中,“新音乐运动史”仍由吕骥讲授(原定一年,后延长为一年半)。

中央音乐学院

20世纪50年代,吕骥在学校做报告

吕骥认为,“学习政治理论,决不是为了多读一些政治理论书籍,好多背一些教条,而是为了引导学生树立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另一方面,学习政治理论,是要提高学生 “利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去分析问题”⑥的能力。

无论是“鲁艺”音乐系还是中央音乐学院,其办学目标都是为党和国家培养德才兼备、德艺双馨的音乐专门人才,因此在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也要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

早在革命战争时期,吕骥就提出,“对于许多年轻的音乐工作者,除了从政治上思想上继续不断地提高自己,而且深入地体验群众斗争生活之外,同时应该努力钻研业务,努力学习技术,使我们自己成为政治上思想上业务上技术上都很强的干部。”⑦为了使“同学们能够从古今中外各种优秀音乐文化中汲取营养,扩大自己的视野,充实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⑧,“鲁艺”音乐系在开设马列主义思想政治理论和文艺理论课的同时,还设立了普通乐学、和声学、对位法、视唱练耳等音乐基础课以及介绍中国、苏联音乐和西方古典音乐的各类专业课程。

中央音乐学院在制订首个教育计划时(1950年11月),国家对高等学校的要求是“在系统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实行适当的专门化”(政务院《关于实施高等学校课程改革的决定》1950年8月2日)。1953年以后,随着国家艺术教育政策的调整,吕骥等学校领导又重新修订办学方针,提出了为国家培养具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基础、一般文化修养、精通业务技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音乐专门人才的新目标。在重视思想政治、文艺理论课教学的同时,增加了音乐基本技能、专业技术和音乐史论课的课时,使学校朝着更加专业化、正规化的方向发展。

中央音乐学院

20世纪50年代,吕骥(中间)与马思聪院长(左一)等学校领导欢迎来访的罗马尼亚军队歌舞团

此外,吕骥还十分重视专业教师队伍建设,不仅将学校前身单位中业务优秀、专业能力突出的教师,安排在教学第一线,还努力通过各种关系,从校外乃至国外聘请专家教授。他团结来自新、老解放区的知识分子,尊重不同流派的音乐家,营造了一个宽松、自由的学术氛围。

中央音乐学院

20世纪50年代,吕骥(左一)与来校讲学的苏联专家合影

(二)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

文艺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的文艺方针。毛泽东主席在1942年5月召开的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更加明确地提出:“无论高级的和低级的,我们的文学艺术都是为人民大众的,首先是为工农兵的,为工农兵而创作,为工农兵所利用的。”⑨他要求文艺工作者,不仅要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也要向社会学习,向群众学习,在思想情感上与工农兵打成一片。

中央音乐学院

1942年参加延安文艺座谈会(二排右一背手站者为吕骥)

就音乐工作者而言,如何才能更好地为工农兵群众服务、创作出他们喜闻乐见的音乐作品,吕骥认为,“只有和群众生活在一起,参加了他们的斗争,和他们生死与共,和他们用同一节奏感受着时代的脉搏,真正体会了他们的感情之后才会创造得出来”。⑩

在吕骥领导下,“鲁艺”音乐系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文艺方针。特别是延安文艺整风以后,师生们以毛泽东思想为指导,从“小鲁艺”走向“大鲁艺”,到火热的社会生活中汲取营养,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为了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联系,“从思想感情上改造自己”,吕骥不仅组织学员“分批深入陕甘宁边区各分区的基层单位群众中去”,还将“教育与生产相结合”,带领师生参加根据地组织的大生产运动。

新中国成立后,开始了人民建设事业,吕骥再次强调“音乐,作为文化中的一个部门,应当密切地、有力地去配合这个伟大的建设运动”。中央音乐学院由新、老解放区的多所音乐教育机构合并组建而成。来自老解放区的师生,虽然比较熟悉农民和士兵的生活,但对工人和城市的生产建设却缺乏了解。来自新解放区的多数师生,“由于过去反动统治的限制,对于工农兵群众的生活,特别对于经过长期革命斗争锻炼的工农兵群众的思想情绪,缺乏必要的体验和了解”。因此,吕骥提出,师生们要深入体验生活,不仅要继续深入体验农民和战士的生活,也要深入体验城市工人的生活。

1952年,响应毛主席“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号召,吕骥、马思聪等学校领导组织并亲自带领中央音乐学院师生百余人,赴苏北、皖北、河南三地参加治淮劳动。师生们与民工一起劳动一起生活,还在工地上开展文艺宣传工作。半年多的劳动实践,让师生们亲身感受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增进了与工农兵群众的感情,思想上有了很大的进步。马思聪院长还以此为题材创作《淮河大合唱》(金帆词,1956年)。(未完待续)

中央音乐学院

1952年,学校师生在白沙水库参加治淮劳动

①1948年4月10日由吕骥倡导在哈尔滨成立,隶属中共中央东北局宣传部。选择该日建团,是为了庆祝十年前“鲁艺”在延安桥儿沟举行开学典礼。1948年11月,“鲁艺”在沈阳复建后,东北音乐工作团改称鲁迅艺术学院音工团。1949年秋中央音乐学院创建时,部分团员随吕骥一起赴津。

②即现上海音乐学院。

③吕骥:《关于“鲁艺”的回忆与思考》,郝汝慧主编:《“鲁艺”在东北》,沈阳:辽海出版社,2000年,第67页。

④吕骥:《关于“鲁艺”的回忆与思考》,郝汝慧主编:《“鲁艺”在东北》,沈阳:辽海出版社,2000年,第67页。

⑤李业道:《吕骥评传(第二部分1937-1949上)》,《音乐研究》,1996年,第4期,第34页。

⑥吕骥:《关于音乐理论批评工作中的几个问题》,见《吕骥文选》(上集),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8年,第244页。

⑦吕骥:《解放区的音乐》,见《吕骥文选》(上集),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8年,第134页

⑧吕骥:《关于“鲁艺”的回忆与思考》,郝汝慧主编:《“鲁艺”在东北》,沈阳:辽海出版社,2000年,第67页。

⑨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毛泽东选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根据1953年第一版重排本,1966年7月改横排本,1967年第2次印刷,第820页。

⑩吕骥:《解放区的音乐》,见 《吕骥文选》(上集),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8年,第130页。

吕骥:《新情况,新问题》,见《吕骥文选》(上集),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8年,第140页。

吕骥:《新情况,新问题》,见《吕骥文选》(上集),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8年,第141页。

文中图片版权归中央音乐学院档案馆(校史馆)所有,未经同意,禁止商用、转载。

供稿:档案馆(校史馆)

文:宋学军

校对:李梅

责任编辑 /设计:邸思木雅

中央音乐学院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北京本科院校-中央音乐学院-微高校-院校号-中央音乐学院-吕骥“以人民为中心”的音乐教育思想和实践(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