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北京化工大学
专业巡游系列
编者按
2022高考临近
你是否对专业选择犹豫不定,
你是否对学科知识迷惑不解?
北京化工大学招生办公室特推出“专业巡游”系列,带你寻幽探胜,了解专业知识,感受学科特色,在巡游中助你找到心之所向。
本站巡游:功能材料
专业定位
人们对健康质量的要求不断提升,同时人口老龄化加剧,医疗卫生需求日益增长。高端医疗器械的集成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发展,对生物医学材料及其制品提出了新的要求。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制造业,属于“朝阳产业”,未来10~15年也将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因此,社会对相关专业人才的数量和能力素质要求也不断提升。结合国家需求、行业需要和学校定位,北京化工大学功能材料专业定位是培养适应社会健康需求和医疗器械高质量发展需求的生物医用材料领域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与学校“培养尖端科学发展所需的高级化工技术人才”的办学宗旨高度契合。我校功能材料专业是国内首个生物医用材料领域的本科专业,是国家“211工程”、“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和学校“双一流”学科建设的重点方向。
专业人才培养理念和目标
本专业致力培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现代生物学、生物医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及其产业化的基本科学原理、基本技术、工艺过程和产品注册认证体系等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具有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医学伦理素养、工程实践能力、自我学习发展能力和国际化视野,能在生物材料的制备、改性、加工成型及应用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新技术和新产品开发、工艺设计、生产及经营管理,并且具有强的计算机能力、外语能力、获取信息和使用信息能力,身心健康、有创新精神的研究应用型高素质专门人才。
- 01 -
专业发展
2004年教育部批准在北京化工大学建立全国首个“生物功能材料”专业,招收本科生
2006年成立生物材料系,构建了完善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2009年入选北京市特色专业建设点
2012年教育部专业目录调整,本专业更名为“功能材料”专业,仍执行“生物功能材料”专业培养计划
2013年建立“生物医用材料北京实验室”
2015年建立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雷诺丽特北京医疗事业部)
2018年依托教育部新工科项目,设立“生物医用材料新工科专业实验班”
2020年入选首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 02 -
特色优势
我校(生物)功能材料专业具有鲜明高分子特色,依托我校高分子材料学科雄厚师资力量,并借助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师资,开设了涵盖生物学、医学工程、材料学的体现学科交叉特点的专业课程体系,形成特色培养方案,引领国内生物医用材料领域本科专业教育。
依托生物医用材料北京实验室的“产-学-研-医-用”协同创新平台和院士、长江学者、杰青等高水平专家学者,以及国家级、省部级教育教学及实践平台,形成全方位创新育人体系,打造工程创新能力培养高地。
- 03 -
办学亮点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强化国际化视野培养
结合工程专业教育国际认证的指导原则和《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要求,确定了(生物)功能材料专业毕业生能力素质培养12个方面的具体要求,进一步确立结合专业特色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制定全面支撑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的课程体系,修订专业课程大纲,充分体现能力培养达成目标。积极构建学生创新意识、工程能力、国际化视野培养平台和培养路径。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手段,实现线上线下课堂融合,引入远程教学,积极开展研讨式、探究式、互动式、合作式等教学组织形式。
建设虚实结合的
工程实践体系
校企共建了包括雷诺丽特北京医疗事业部国家级实践教学基地、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和虚拟仿真项目、全生命周期校内工程实训基地、国家级高分子科学与工程教学实验中心等虚实结合的“多元化”工程实践基地十多家,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智能技术与实践教学的深度融合,在传统实习模式基础上,构建了“全数字化仿真实习 + 半实物仿真工厂实习 + 实际工厂实习 + 参观实习”新模式。通过“理论知识学习、全数字化仿真、半实物仿真、工厂实操、专家讲座及科研院所参观(拓展)”开展实践教学,提升学生工程实践能力。
- 04 -
国家一流专业改革措施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强化国际化视野培养
以国家重大需求为牵引,把生物医用材料和医疗器件研发和生产的工程体验融入到教学过程,深化以“产-学-研-医-用”上下游贯通、协同创新理念为引领的工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开设与国际接轨的前沿课程及研讨课;与国际知名大学开展联培,组织学生参与海外交流学习,持续实施全球化大开放战略。
强化学科交叉融合师资培养
改革教师评聘考核体系,激励教师从事学科交叉教学工作,注重交叉学科人才引进与培养,促进校内外跨学科的教学科研合作与协同创新。不断加强专业教师的进修培训,努力提升教师学术水平和业务能力。近3年扩充青年骨干教师5名,重视提高青年教师的工程能力、教学水平,已形成了一支高水平、多层次、梯队型的教师队伍。同时,充分发挥企业、行业专家在本科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努力构建多方协同育人平台,聘请企业兼职教师和企业导师。
健全“新工科”人才培养机制
依托教育部新工科教改项目,特别是“面向生命健康需求的材料新工科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项目的实施,结合社会对生物医用材料毕业生能力素质要求及工程专业教育国际认证的指导性原则和《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要求,确定了(生物)功能材料专业的培养具体要求,使毕业生具备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进一步确立结合专业特色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努力实现工程专业认证能力培养达成目标。
强化校企合作,依托北京市新兴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产业,联合行业龙头企业专家共同开展新工科人才培养体系设计,探索建立新工科才培养教学体系,联合培养具备跨学科交叉融合能力、创新实践能力的高素质研究应用型卓越工程人才。
- 05 -
师资队伍
建设了以科学院院士、长江学者和杰青等领衔的优秀教学团队。现有专业课专任教师30人,其中教授15人,副教授10人,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北京市卓青学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2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另外,聘请了十多名企业工程师作为企业导师或实践教学兼职教师,聘请多名海外专家作为双聘教授,参与科研项目指导与国际化课程授课。
生物医用材料北京实验室中的医院、医疗器械检定机构的50余位知名医生、专家也是本专业的兼职教师,支撑学科交叉融合教学和跨界创新人才培养。
- 06 -
竞赛获奖
本专业学生积极参加国家级、省部级大学生学科竞赛、创新创业大赛等课外活动。通过组织萌芽杯、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本硕博科研训练、学科交叉班等环节,实现创新创业实践全覆盖,加强学生创新意识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推行常态化导师和学生联系制度,发挥导师在学生学业规划和创新创业实践中的指导作用。近年,本专业学生获得多项国际、国家、省部级奖。
- 07 -
毕业生发展
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2020年深造率48%、出国留学11%,2021年深造率50%、出国留学7.4%。毕业生受到北大、清华、中科院、伦敦帝国学院、杜克大学等国内外知名大学的高度好评。(生物)功能材料专业为生物材料和医疗器械的制造企业、研究机构、管理机构(例如药监局、审评中心、检验所等)或专利事务所等用人单位输送了一批又一批技术骨干。毕业生中涌现了一批专家教授、杰出企业家、技术菁英。
宏德博学
化育天工
愿同学们以梦想为帆
以行动为桨
开启人生的巡游之旅…
巡游之旅精彩继续
我们在下一站等你…
编辑|韩欣爽
排版|韩欣爽
图片、文字来源|教务处
审核|田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