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北京化工大学
专业巡游系列
编者按
2022高考生
你是否对专业选择犹豫不定,
你是否对学科知识迷惑不解?
北京化工大学招生办公室特推出“专业巡游”系列,带你了解北化各个专业,感受学科特色,在巡游中助你找到心之所向。
本站巡游:电子科学与技术
专业定位
新工科背景下,北京化工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以国家双一流学科为目标,着力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成为具有北京市级的特色专业,培养具有扎实应用数学、自然科学、电子科学和技术专业知识,能够适应与其专业密切相关行业以及边缘或跨行业工作,同时能够适应行业发展变化的专业人才。为我国新时代电子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高素质人才支撑。
专业人才培养理念和目标
针对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人才需求特点,形成了“厚物理基础、突出创新能力”的人才培养理念,构建突出理工交融的电子科学与技术创新人才培养新体系。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了解及跟踪科学技术发展趋势,具有自身和终身学习能力,具有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光电子、电子材料与器件、物理电子、电磁场与微波等方面从事研究、开发、制造与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 01 -
专业发展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成立于2001年,于2013年被评为北京市特色专业,2015年获得教育部综合改革项目的资助,2018年建立北京化工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训基地—电子创新中心,2019年入选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2021年开始归类于北京化工大学大类招生中的理科实验班(数理类),大一学年大类培养,大一结束后学科分流。
- 02 -
特色优势
本专业秉承“数理为基,通识为体、专业为用”的本科教育的指导思想,结合“宽口径、厚基础、突出工程实践能力”的人才培养理念,建立了“厚物理基础、重工程实践能力、彰显化工特色”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本专业一直重视全面素质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注重工程技术能力、国际视野和社会竞争能力的提高;注重教学和科研的协调发展,促进教学内容随着科技发展不断更新;形成了“思政教育-基础技能训练-工程应用实践-综合应用提高”的四层次工程实践类课程体系。
本专业拥有国家级工科物理教学基地、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大学生电子创新基地,拥有稳定的校内外实习基地和丰富的实践教学环节,建成800平米专业实验室和特色创新实验室,并与英国拉夫堡大学和莱斯特大学签定了“3+2”学生联合培养协议,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丰富的创新和实验基地
充足的实验和教学设备
- 03 -
办学亮点
将国家需求与我校行业技术优势有效结合作为基本办学思路。立足国家当前“卡脖子”技术和未来战略需求,探索战略必争的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领域紧缺人才的培养机制。结合我校在战略性电子材料和电磁波吸收材料等领域的技术优势,创办具有新工科特色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
- 04 -
改革措施
本专业在教育部人才培养综合改革项目资助下,紧密围绕我国新工科、新时代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需求,进行了新经济形势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探索了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转型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建设适应新经济形势下的专业方向
大力推进“新工科”专业建设,在建设电子材料与器件、光电技术两个专业方向基础上,发展了电磁场与电磁波,智能传感与检测两个新专业方向。
优化课程体系,全面推进课程建设
完善了“1条主线,3个层次,9个模块”的“139”培养方案。推进传统教学模式向新教学手段转变,包括智慧课堂、反转课堂、雨课堂、慕课等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打造魅力课堂,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用近三年出版的全国优秀教材所占比例达到90%以上。
全方位提升实践教学水平,
培养创新创业人才
构建了“基础技能训练-工程应用实践-综合应用提高”的三层次工程实践教学体系,建成800平米专业实验室和特色创新实验室,依托国家工科物理教学基地、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大学生电子创新基地,聚焦物理电子与化工电子、生物电子领域的交叉学科研究,培养学生科学研究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 05 -
师资队伍
本专业现有教师54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22人;近三年引进中科院百人1人,青年后备人才4人,培养北京市英才3人,北化英才1人,2名新世纪人才,2人获校级教学名师,1人获北京市教学名师奖;教师中95%具有博士学位,60%有海外留学经历。科研和教学成果显著,获省部级自然科学及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获北京市教学成果二等奖4项。近五年,承担8项国家级及省部级教学改革项目,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课题和领域基金等各类科研项目100余项,科研合同经费5000余万元,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授权专利20余件。
- 06 -
竞赛获奖
近三年,学生创作的20多个项目获得了国家级和省部级奖励。以学生为主研制的“基于STM32F4的关于土壤墒情等的环境监测系统”,获得了中国电子学会主办的“2020年全国大学生嵌入式芯片与系统设计竞赛暨第五届智能互联创新大赛”全国总决赛三等奖。“启航无人机环境监测系统”、“消防神翼”等项目分别获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北京市三等奖。学生设计的“危化品现场爆炸物成分无人机、机器人协同检测传输系统”,获得“2020年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级项目资助。此外,学生研制的可投放式环境监测无人机系统、ZigBee智能家居系统、新能源汽车充电装置、可穿戴传感器、太阳能充电跟光系统等作品深受好评。
- 07 -
毕业生发展
本专业毕业的学生理论功底扎实、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团队协作能力强、可塑性高、研发潜力深,专业学生就业前景广阔,且受到了各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此外,本专业每年出国或在国内继续深造的学生比例较高。学生深造的国内外高校包括:北大,清华,中科院,英国拉夫堡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知名大学,就业单位包括:华为,百度,微软,中芯国际,京东方等知名企业。
用人单位反馈本专业学生基础知识扎实、工作能力突出、人品德行优良、勤恳踏实务实,同时能够立足本职岗位,尽职尽责,注重团队合作,相比于其他高校毕业生,本专业毕业生在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实践动手能力等方面表现尤为突出。
宏德博学
化育天工
愿同学们以梦想为帆
以行动为桨
开启人生的巡游之旅…
巡游之旅精彩继续
我们在下一站等你…
图片来源|教务处
排版|梁玉函
审核|田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