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北京化工大学
专业巡游系列
编者按
2022高考生
你是否对专业选择犹豫不定,
你是否对学科知识迷惑不解?
北京化工大学招生办公室特推出“专业巡游”系列,带你了解北化各个专业,感受学科特色,在巡游中助你找到心之所向。
本站巡游:信息与计算科学
专业定位
北京化工大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二十多年来紧跟国家与社会需求,瞄准科学计算与信息技术发展趋势,面向国家与北京市建设的重大战略需求,依托学校“双一流”学科优势,以信息技术和计算技术的数学基础及应用为研究对象的理科类专业。
专业人才培养理念和目标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主要研究信息技术的核心基础与运用现代计算工具高效求解科学与工程问题的数学理论和方法,坚持立德树人,以培养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理念。目标为培养兼具宽厚数学基础、信息技术知识和特色算法设计、突出数据处理能力、优秀工程应用能力、全面素质与交叉本领的复合型人才,为高科技型社会提供必要的人力资源。
- 01 -
专业发展
1998年教育部将计算数学专业更名为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从2000年开始招生,为我校数学类的三个专业之一,依托学校化工与数学交叉的博士授权方向(化工数学)和数学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2021年获评北京市一流专业。
- 02 -
特色优势
在国家高度重视基础和创新研究的大环境、数字强国战略的部署和数据信息科技高速发展的驱动下,社会对该专业人才的需求达到了新的历史高度。本专业坚持以为建成数字强国储备可跨数学、经济、管理、计算机以及人工智能等多个学科领域的复合人才为理念,构建“专业融合、课程融合、文化融合、技术融合”的交叉人才培养模式,实现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学科知识与职业能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学科竞赛与科教融合、配套制度与管理执行的有效衔接,实现了面向信息安全设计、大数据分析和处理、科学与工程计算、软件开发和设计、人工智能和金融计算等应用的培养目标。
- 03 -
办学亮点
依托优势学科,形成了信息
数据处理与大化工特色学科
交叉的培养模式
依托大化工优势,走“专业融合、课程融合、文化融合、技术融合”的道路,全方位拓展了交叉领域知识的学习和学生视野,形成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12345”与“1+4”的构架,无论从培养理念、培养方案以及重点方向凝练,还是课程体系建设、专业建设执行以及管理模式上,都充分体现了以培养高质量复合型人才为目标,以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为特色的培养模式。
科研反哺教学,
建立了一条龙式实践育人体系
以“强化实践性教学,培养复合型人才”为宗旨,以数学建模创新基地和数学实验中心为依托,以建模竞赛和双创项目为抓手,以应用实践、综合实习及毕业设计为要素,以开发演示实验项目和虚拟仿真实验为手段,推进四年贯穿式实践教学,构建一流的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适应能力、竞争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组织领导能力。
发挥梯队力量,
打造一支精干的教师队伍
经过二十年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本专业教师主持和参与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及横向项目几十余项;本专业产生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1个,北京市教学名师2人,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4项。2021年本专业获批北京市一流专业。形成了“一流师资、一流课程、一流专业”协调推进的良好格局。
- 04 -
改革措施
确立专业定位,改进课程体系
综合考虑信息时代高等教育教学特点、大数据信息化潮流的时代要求,将学科前沿和国家信息产业需求融入教学内容,完善培养方案,构建新的课程体系。本专业课程全面覆盖数学领域、信息与计算机领域、工科领域、经济金融领域。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科教融合
通过学科引领专业,科教融合,学科责任教授牵头,围绕三个专业重点方向,建成通识、基础、核心、竞赛四类教学团队。采用信息化手段,结合学科前沿,通过研讨型教学方式,带动专业基础和核心课教学水平,增强学生的数学理论、信息科学方法以及计算机应用基础,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整合课内外创新创业活动,科研成果融入教学内容,科研方法融合教学手段,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构建实践课程体系
提升学生创新能力
通过“课堂融科研、教材植科研、毕设系科研”的科研反哺教学模式,依托数学建模实验室和数学实验中心,设置多种类型的交叉实践、综合实习以及毕业设计等项目课题,积极建设包括虚拟仿真演示、数学及应用实验、建模实践等综合实验课程群,充分利用小学期实习实践,强化学生动手能力。引赛入课,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大创、“挑战杯”、“萌芽杯”、“互联网+”等竞赛的科研训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
突出专业特色,培育全面人才
本专业在课程设置和实践教学环节充分体现交叉特色,全方位拓展多领域的交叉实践课题。例如在计算化学、计算物理、计算生物、大规模工程计算、大数据下高性能计算、经济金融等方面设置实践性课题,以“工程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学术活动、科普讲座以及竞赛为契机和抓手,邀请各交叉和前沿领域的专家学者来校讲座交流,强化专业特色。
- 05 -
师资队伍
教师队伍保持坚强的政治定力、业务水平高、人员结构合理,45岁以下青年教师占比50%以上,所有教师都具有博士学位,有北京市教学名师2人,校级教学名师4人,北京市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政府津贴专家1人,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1个,获得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共4项,北京市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
- 06 -
竞赛获奖
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体系的构建极大地拓展了学生的专业素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发展良好。数学建模及各类竞赛获批国际及国内最高及各类奖项100余项,其中“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第一个“高教社杯”由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生所在队伍获得;在“互联网+”、英语及体育等竞赛中,获得省部级及以上奖励30余项,校级奖项近100项。
- 07 -
毕业生发展
本专业毕业生就业单位类别宽泛,在数字信息科技、经济金融、人工智能、大数据处理、高性能计算等前沿热门行业领域占比高,跨领域和跨行业发展的前景非常广阔,毕业生深造和出国率也逐年提高。培养了优秀毕业生代表如“拉勾网”和“3W”咖啡创始人许单单、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教授倪冉、百度资深数据分析师及部门经理纪奎等。
近三年调研单位分布:
宏德博学
化育天工
愿同学们以梦想为帆
以行动为桨
开启人生的巡游之旅…
巡游之旅精彩继续
我们在下一站等你…
编辑|韩欣爽
排版|韩欣爽
图片来源|教务处
审核|田聪阳